中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及存在的问题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xwork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乙型肝炎(乙肝)血源疫苗于1985年底正式投产。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1985~1990年)在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南、上海、广西等5省(市、自治区)约100万人群中进行了大面积的新生儿免疫观察。证明免疫后14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由免疫前的15.2%下降到1.64%,疫苗总保护率为89.2%。疫苗的保护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1]。以阻断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围产期传播而言,10 μg×3(0、1、6月免疫程序),其阻断效果为42.9%;20 μg×3为67.4%;第一针30 μg,第二、三针10 μg的保护率为75.6%;第一针30 μg,第二、三针为20 μg的保护率为80.2%;30 μg×3的保护率为82.3%。因此剂量效应明显。如果以母亲HBsAg阳性为指标,阻断效果10 μg×3为53.5%,30 μg×3增至83.7%。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参麦、肌甘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使用参麦、肌甘联合强的松治疗本病21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7%.明显优于对照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诱导缓解及巩固维护治疗中,需进行反复多次化疗,其中大多数为静脉合药,由于疗程长,药物刺激性强,在治疗中常因静脉发红,疼痛,硬化成条索状,导致病患者疼痛或
白细胞减少症主要是指外周血象中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粒细胞百分比正常或轻度下降者,其主要病因有细菌、病毒感染、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接触及服用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
会议
编者注:1964年秋,10月12日上午,老舍同志准备去北京郊区四季青人民公社体验生活之前,捡出了一束歌咏黄山的诗八首,送给郭沫若同志。当日下午,郭老即偕夫人于立群同志,冒雨前
目的 评价以吡柔比星(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统恶性肿瘤90例疗效观察. 方法 对本院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住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90例,采用以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
会议
目的:研究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FZ)对大鼠坐骨神经结扎(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对脊髓背角胶质细胞活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常见血液系统疾病之一,但药物所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则较低,本文就我院一例由头孢菌素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报道。
本文对中医药专业图书馆文献资源构建进行了分析。文章围绕中医药专业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新特点和任务、文献资源载体的划分、中医药文献资源载体形式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中医研究所科技资源保障工作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文献资源、人员配置、观念转换、服务手段、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扬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分析了IDO抑制剂的专利申请情况,对其在我国以及全球的申请趋势、创新主体、涉及的疾病种类以及技术主题分布等内容进行剖析,阐述了专利保护在技术创新与价值实现中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