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制度创新驱动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研究

来源 :经济体制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to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质是制度创新,制度变革经技术创新驱动影响国有企业的绩效.研究发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转型期制度因素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效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治环境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的调节效应则不显著,要素市场的进程仍严重滞后于产品市场.据此,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坚持技术和制度双轮驱动,同步释放创新活力;坚持政府主导地位,重视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完善依法治理,加强法制化建设.
其他文献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新冠疫情持续冲击的背景下,名义负利率政策再度成为热议话题.本文在简要梳理主要国家的政策实践后,系统介绍了名义负利率政策的传导机理和传导效果,并讨论了其主要争议与未来展望.总的来说,名义负利率政策与传统利率政策的传导机理大致相同,仅在政策调控模式和操作工具等方面略显差异.名义负利率政策在调节汇率方面表现出色,在传导效率和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方面存在争议,短期内在提振通胀方面略见成效,长期内可能存在着扭曲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非线性影响.名义负利率的政策实践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其长期效果及退出等问
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民生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正被寄予越来越多的期望,有望成为“十四五”时期养老保险改革最为重要的内容.我国现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税收政策存在覆盖面较窄、优惠力度不足、设计缺乏灵活性等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通过扩大税收优惠范围、提升税收优惠力度、完善税收优惠体系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以形成我国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途径之一.2010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城乡融合阶段.社会
党领导下的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之前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四个历史时期的百年发展历程.梳理和提炼贯穿百年中国企业管理思想演变的实践逻辑,其主线为:如何看待企业的性质与企业管理的目标任务的关系、如何处理企业管理与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的融合发展.面向未来,中国企业需继续坚持和发扬我们历经百年时代风云变幻而沉淀下来的企业管理思想中的基本历史经验: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企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贡献和作用;不断优化、理顺政企关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成为推动数字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通过构建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维度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考察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显著,总体呈北部、东部、南部沿海经济区发展水平高,东北、长江中游、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发展水平居中,黄河中游、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发展水平较低的格局.鉴于此,应加快制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战略,依托创新、协调、绿色、开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风险呈现出新特征、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有效解决民生等重大问题的核心手段,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国家治理效能.该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在理论层面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嬗变历程,呈现出明显的演化特征,同时也面临制度内部不公平、不成熟和弹性不足并存以及可持续性和财富基础挑战等困境.鉴于此,应从内涵拓展、制度改革、管理创新和体系优化层面加快多层次
要素市场分割既是传统城镇化中城市偏向型制度安排的结果,同时也已成为阻碍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普遍规律表明,要素市场分割降低了城市生产率,造成城市规模体系扁平化,并对城市居民的福利提升具有异质性影响.集聚经济与消费的“拥挤效应”是要素市场分割影响城市化质量的主要机制.本文聚焦土地、资本与劳动力三类要素市场分割,以结构式估计的研究范式为线索,分析要素市场分割对城市化质量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后续的相关研究可从不同要素市场分割的相互传导、区域的异质性影响等方面进行拓展.
选取2010 ~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要素相关产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各省份之间创新要素配置进行统计测度.结果 表明: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省际差距十分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其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平均值越高、增长率越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份其平均值越低、增长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技术与人力创新要素方面,中西部地区增长率较高;在资金创新要素方面,东部地区增长率仍居前列.鉴于此,应发挥高级创新要素边际递增收益优势,调整区域内创新主体结构与研发管理措施,培育互联网新业态创新能力土壤,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拓展地理空间、重塑要素配置空间和创新生态环境空间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经济空间视角出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后2020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来战略机遇、价值场所和实践场域,并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做好空间要素上的储备.新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应充分利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经济空间重构机遇,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新型城乡关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应链和产业链;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义,也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本质要求.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等,进而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收敛.基于2013 ~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U”型关系,且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为缩小效应,东部地区有略微扩大效应,东北地区效应不明显.鉴于此,各地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