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课题研究,构建“幸福教育”课程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研究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范畴,它思考教育之惑,解决教育之疑,从而达到推动教师专业提升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襄阳第一实验小学在近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植根传统,立足学校发展实际,结合教育发展趋势,选择相应的主导性课题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成果,制定不同阶段的学校发展规划,真正以科研引领学校的发展与创新。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深挖“幸福教育”内涵,以构建幸福力课程体系为驱动点,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将促进师生的幸福成长与学校的特色发展融为一体,推动学校教育综合改革。
  课程缘起
  让课题成为学校发展的基石,需要了解学校的过去、现在,预测将来,并进行科学分析,准确定位学校发展方向。
  回首:延展的文化脉络。襄阳第一实验小学始建于1941,前身为湖北省立第五师范附属小学,为省属重点小学之一。20世纪90年代,作为市教委唯一一所直属小学,最早拥有校园局域网,承接无数课改实验,承办数不清的比赛与会议,被誉为“襄阳小学教育的窗口”。2001年,更名为“襄阳一实小”,提出“让教育充满幸福,让幸福伴随人生”的办学理念,让师生在人性化的管理及各项课改实验中收获幸福。2007年,学校提出“打造生命灵动的课堂,构建幸福洋溢的学校”理念,着重于让师生珍爱生命,感受生命价值。
  审视:急需的整装待发。近80年的办学历程,使襄阳第一实验小学积淀了深厚的学校文化,也经历了历史变革中的尴尬。2013年,学校与均衡教育发展失之交臂;2015年,学校由市直变为区直,诸多优惠政策收回。当年意气风发的名师和优秀教师步入中老年,职业倦怠感弥漫,学校笼罩着浓浓暮气。
  为使学校重新焕发活力,学校紧抓“幸福”二字,把学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传承并深化“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聚焦“幸福教育”,开发幸福力课程,提高师生感受、传递、创造幸福的能力,在新的学校生活常态下,让教育理想落地生根。
  放眼:新时代的乘风破浪。学校大力深化“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用课程撬动学校变革,借力《城区小学幸福力课程开发的路径研究》课题,助力“幸福力课程”的研发,通过对幸福教师的塑造来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从而实现育幸福学生、塑幸福教师、聚幸福家长、办幸福学校的美好愿景。
  课程研发
  要将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学校的引领力非常关键。学校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律,制定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为教师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基础。教育科研是一种探索性、创造性活动,它需要技能,更需要智慧。学校拥有一批有教育情怀,有实验精神的教师,具备良好的教科研工作基础。学校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研究课题,具有开展课题实验的丰富经验,这是学校进行课程研发的坚实后盾。
  聚焦。 “幸福教育”理念必然落脚于“幸福课程”的实施,即在“幸福教育”理念下,进行课程的系统性与校本化、选择性与个性化的建构。这是一项全局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在具体研究中主要聚焦于幸福力和幸福力课程。
  幸福力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实力,学校旨在帮助师生通过课程实施,成长为具备幸福力的人,并获得长久的幸福。关于幸福力课程的开发,学校确立了《城区小学幸福力课程开发的路径研究》这一课题,并寻找理论支撑,界定核心概念,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使课题研究更趋科学、严谨。学校致力于整合、深化现有课程资源,着眼于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健全全面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幸福感。
  出发。学校坚持点面结合,课题引领,上下联动,充分发挥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师群体的作用,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
  成立组织机构,完善项目管理。学校专门组建了课程发展中心,为课程改革提供战略规划、智力支撑。并成立了由校长领衔、集合各学科教学和科研骨干力量的课题核心团队,负责项目管理和实施。
  加强教师培训,打造课改团队。学校派选骨干教师赴扬州、广州等地学习名校的课程规划,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与恒大小学、荆州街小学等校进行交流学习,为构建幸福力课程的基本框架积累经验。学校还邀请多位课程专家为全校教师做专题培训,并組织各教研组分别制定幸福力课程标准。同时大力推动教师研习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自我反思,加强个人研修。
  课程实施
  通过对幸福力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教师们的热情被点燃,专业被赋能,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加旺盛,学校不仅是学习、工作的场所,更成了师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家园。
  特色课程。作为全市体育传统项目校,襄阳第一实验小学整合多方资源,率先引进奥运会射箭项目,建设高规格射箭馆,并着手研发射艺特色课程,让师生体验力与美的融合,感受传统六艺与现代竞技运动的完美结合。学校体育老师集中研训,快速提升射箭技术,并初步探索出射艺教学模式,首创动静结合的弓操,深受师生喜爱、家长欢迎。
  实践课程。学校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整合校内外师资,开发了非洲鼓、趣味手工、少儿编程等17门课程,以及“童眼看家乡”系列研学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通过实践培养自己的特长,提高动手能力,以积极多元的姿态迎接未来。学校还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感受幸福力课程,在研学课程中和孩子们同吃同玩同学习,增强自信、收获幸福。
  融合课程。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课堂为主阵地,从教学实践中来,到教学实践中去,以研究的方式探讨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成长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职业幸福。
  2019年12月,学校开展以“智慧陪伴,幸福成长”为主题的教学开放日活动。杨俊婷老师带领大家将数学课堂搬到操场上,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趣味任务,将多门课程进行融合,让学生在课程中提升数感、增强体魄、建构空间想象和创造力,提高幸福感。
  课程展望。回首两个学期的课题行动轨迹,还有不少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课程改变,学校才能改变。课程是撬动学校变革的关键驱动点,课程改变,教师才能改变,教师改变,才能带来学校的改变。教师改变的关键在于内心对改变的认同,因此,需要来自一线的“懂的人”,不断地与教师进行理念与实践的碰撞、磨合,慢慢达成共识。
  以学术力量带动教师进行研究与实践。只有自下而上的、基于一线教师需求的、融入一线教师专业智慧的改革,才具有持续不断的行动力。只有每个人都自觉行动起来,改变才可能真正发生。
  课程变革,应鼓励每个年级不同程度地动起来。学校主张“鼓励先进,允许落后”,但只是允许暂时落后。如果鼓励各个年级都能够向前迈一步或者半步,教师与学生看到的世界就会与众不同。
  责任编辑:于杏林
其他文献
课程,如同一个万花筒,向人们展示着校园育人模式的五彩缤纷。伴随着时代前行的进步,学校的课程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社会之中,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千人一面”的培养方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呈现出可喜的新样态: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技能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强化艺术、体育、健康、
期刊
“语文+经典阅读”整合教学,“美术+写作”融合教学,“数学+趣味数学”融合教学……安徽省铜陵市实验小学探索课程创新,进行了国家基础课程“1+1”校本优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创新,促进学科教学整合与融合,提升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品质,我们进行了国家基础课程“1+1”校本优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语文+经典阅读”整合教学。学校组建语文骨干
期刊
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情境创设,思路梳理;小组合作,探究释疑;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精讲点拨;随堂测试,巩固提高……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高级中学以“新五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引领学生自主学。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真正开展素质教育?如何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辽宁沈阳法库县高级中学积极推进以“新五步教学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期回答上述问题。 
期刊
扎根乡村19年,揭阳市揭东区蓝田中学校长李永亮显得比同龄人成熟、睿智而沉稳。乡村教育这片沃土,培育了他也成就了他。梳理他领导蓝田中学实现全面跨越的脚步,我们试图找到他引领学校成功蜕变的密码,为广大乡村教育工作者提供学习与借鉴。  致力于学校转变  提到“李永亮”,揭阳教育界许多人会竖起大拇指:有魄力、有个性、有闯劲、有情怀、有前瞻性。正是因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在揭阳教育界的影响,李永亮收获了诸多荣誉
期刊
如何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艺术的熏陶,感受艺术的美好?石家庄市新华区大郭学校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颁布为契机,以陶笛课程为突破口,将美育纳入学校课程建设。  2015年9月,國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校瞄准时机,以陶笛为突破口将美育纳入学校课程建设之中,希望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艺术的熏陶,感受艺术的美好。  创建
期刊
马成为蒙古民族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體现。从原始蒙古先民马崇拜开始,人与马之间自然形成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思维定势、审美情趣与追求等诸多现象,承载着本民族独特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是最能反映少数民族个性特征和群体气质的文化领域之一,揭示出被学术界泛指的 “马背民族”的古老而神奇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这些在当代内蒙古油画中都有所体现。  一、马文化在当代内蒙古油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
期刊
东北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构建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程式化”教育模式,积极尝试“选课走班”,赋予了学生更多课程选择权,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了个性化的课程表——  如何结合课改精神,把握时代脉络,构建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东北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结合本校实际,大胆改革创新,积极尝试选课走班,探索新型育人方式。  学校以“为每一个孩子准备好未来”为指导方针,为实现“一流好品行,一身好
期刊
不强调成绩,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了;不看重分数,教师更加用心教学、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课内。在肥城,在山东,乃至在全国,2020年入选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佳案例的“肥城市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备受关注。  用1000分来评价全域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学生的成绩仅仅占了50分,考核的重点指向育人过程、指向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果会怎样?当肥城有更多的学生进入了理想的高校,师生们倍感
期刊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以新高考改革为育人导向,实施“选课走班”教学,赋予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与学习权,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带来了育人方式的根本变革——  “选课走班”不仅是满足新高考的要求,更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通过满足学生的选择权和学习权,将实现育人方式的根本变革。我们通过整体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选课走班”教学,落实新高考改革的育人导向,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潞河中学从2017年开
期刊
又一次陪伴学生圆满完成了小学学业。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威海大光华国际学校张华宁最欣慰的,是让孩子们爱上了读书。而这其中的奥秘,是多样评价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又一次陪伴着班级学生圆满地完成了小学的学业。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回首小学五年,我给予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让他们爱上了读书。粗略算来,五年时间,我们班38个孩子人均读书量达到1600万字以上,读书能力最弱的孩子也达到了1200万字。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