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语言不仅是传递数学知识的自然媒体,而且是借以进行抽象思维的武器。要在数学课堂上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但要用简明、确切、严密、幽默的数学语言,灵活地描述數学问题,同时结合教学的内容与特点,选择不同的培养策略,训练学生应用好数学语言。
关键词:浅谈;使用好;数学语言
一、合理设计学习交流活动,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充分组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给予学生交流的机会,合理设计交合作的任务,训练学生在交流中使用数学语言,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时,小组学习讨论长方体有什么特征的问题时,学生交流时表达“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等,都能训练到学生对数学结论表达的准确性和简单性。
1. 设计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教师的幽默活泼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感染且模模仿。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你们顺便说出一个多位数,我能马上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相信吗?”这时学生心理形成了强烈的悬念,激发了学生想“说”欲望。
2. 说解题思路,规范学生数学语言
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不当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训练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重要形式。在数学分析时,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已知与问题。简单说出题意,再说解题过程。要求学生简洁、清晰的说出计算过程或思考分析过程。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及时地纠正不规范的语言以及做出准确的评价。
3. 突破难点时,语言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引起学生积极获取知识,是教学成功关键。学生知而不知的知识及时给予点拨,又不把话说尽,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当学生的思维党参阻时,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课堂里,思考时学生往往会遇到种种问题,这老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可以提问:“这个问题你读懂了吗?还有哪个词不理解?看看他的猜想对不对?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些想法?评一评,哪个同学的想法更简洁、更合理?”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轻松地突破难点。
二、加强表述的准确规范、简洁严谨性,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数学知识的传播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也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的关键。风趣、幽默、精炼、严谨的数学语言,不仅可以把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而且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数学的概念、定义
数学中用来表示定义、算理、意义等的词句,都是十分准确和精练的,有时哪怕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换一个字,都会改变原意。比如“除”与“除以”,一字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又比如不能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数位”和“位数”、“整除”与“除尽”混为一谈,也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或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更不能把“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零”说成“小数点后面添上或去掉零”等。
2. 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让数学条理清晰
数学所表达的语要言简意赅。指向性数学语言要避免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废话连篇,应力求以尽量少的语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只有具体、明确、严密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路去解答。问题含混不清,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要在课堂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设问应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层层递进,富于思考,指向明确。
三、教师行为表率,潜移默化进行语言文字示范
1. 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比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 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 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 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表达思考的过程
在教学“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三年级参加26 人,比四年级少11 人,五年级参加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多3 人,五年级参加多少人?”时,我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个年级的人数?(2)要求的是哪个年级的人数? 它与谁有关系?(3)题目中关键是先求出哪个年级的人数? 求四年级人数时容易犯什么错误? 然后根据题日要求让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时要有条理、说清楚,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待问题解决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答? 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掌握数学语言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果断而严谨的性格、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同时教师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用语用字的规范同样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使用相对标准的普通话,板书力求工整、规范。
参考文献:
[1]王彥良,语言训练中的思维能力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
[2]朱雪梅,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3]《小学数学教师》刊物
关键词:浅谈;使用好;数学语言
一、合理设计学习交流活动,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充分组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给予学生交流的机会,合理设计交合作的任务,训练学生在交流中使用数学语言,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时,小组学习讨论长方体有什么特征的问题时,学生交流时表达“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等,都能训练到学生对数学结论表达的准确性和简单性。
1. 设计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教师的幽默活泼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感染且模模仿。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你们顺便说出一个多位数,我能马上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相信吗?”这时学生心理形成了强烈的悬念,激发了学生想“说”欲望。
2. 说解题思路,规范学生数学语言
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不当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训练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重要形式。在数学分析时,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已知与问题。简单说出题意,再说解题过程。要求学生简洁、清晰的说出计算过程或思考分析过程。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及时地纠正不规范的语言以及做出准确的评价。
3. 突破难点时,语言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引起学生积极获取知识,是教学成功关键。学生知而不知的知识及时给予点拨,又不把话说尽,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当学生的思维党参阻时,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课堂里,思考时学生往往会遇到种种问题,这老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可以提问:“这个问题你读懂了吗?还有哪个词不理解?看看他的猜想对不对?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些想法?评一评,哪个同学的想法更简洁、更合理?”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轻松地突破难点。
二、加强表述的准确规范、简洁严谨性,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数学知识的传播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也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的关键。风趣、幽默、精炼、严谨的数学语言,不仅可以把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而且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数学的概念、定义
数学中用来表示定义、算理、意义等的词句,都是十分准确和精练的,有时哪怕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换一个字,都会改变原意。比如“除”与“除以”,一字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又比如不能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数位”和“位数”、“整除”与“除尽”混为一谈,也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或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更不能把“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零”说成“小数点后面添上或去掉零”等。
2. 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让数学条理清晰
数学所表达的语要言简意赅。指向性数学语言要避免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废话连篇,应力求以尽量少的语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只有具体、明确、严密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路去解答。问题含混不清,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要在课堂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设问应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层层递进,富于思考,指向明确。
三、教师行为表率,潜移默化进行语言文字示范
1. 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比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 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 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 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表达思考的过程
在教学“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三年级参加26 人,比四年级少11 人,五年级参加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多3 人,五年级参加多少人?”时,我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个年级的人数?(2)要求的是哪个年级的人数? 它与谁有关系?(3)题目中关键是先求出哪个年级的人数? 求四年级人数时容易犯什么错误? 然后根据题日要求让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时要有条理、说清楚,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待问题解决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答? 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掌握数学语言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果断而严谨的性格、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同时教师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用语用字的规范同样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使用相对标准的普通话,板书力求工整、规范。
参考文献:
[1]王彥良,语言训练中的思维能力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
[2]朱雪梅,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3]《小学数学教师》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