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an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日趋成熟,运用游离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较为广泛,它既保证了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又可有效地进行局部功能的重建与容貌的修复。我院于2008年4月~2012年3月共运用多种游离皮瓣、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30例,经过手术后密切的观察与护理,皮瓣均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6~89岁。其中下颌骨恶性肿瘤7例,舌癌7例,腮腺区肿瘤5例,口内粘膜鳞状细胞癌4例,口底腺样囊性癌3例,颞部皮肤癌2例,颜面右侧瘢痕畸形1例,下唇癌1例;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23例,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5例,背阔肌皮瓣修复2例。
  1.2结果:7例肌皮瓣移植均成活。23例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中,2例手术后由于静脉血管回流不畅,皮瓣色泽变暗,出现发花、瘀斑等静脉瘀血现象,虽经积极处理,皮瓣未成活;其余21例前臂游离皮瓣移植均成活。
  2观察与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病灶及缺损部位位于头面部,患者担心手术后因外貌、语言交流、饮食办式等改变而难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加上对恶性肿瘤的恐惧心理、医疗费用的负扭等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消极、焦躁的负面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不仅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也会影响术后护理及康复计划的实施。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及术前健康教育工作。
  2.1.2供区的皮肤准备:对准备行前臂游离皮瓣或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的患者,给供皮前臂或脚踩部系上红色丝带作为标记,以提醒医师、护士、患者及家属保护肢体皮肤的完整性,不可做任何穿刺或治疗,以防损伤血管,影响皮瓣成活,并向患者说明不可将标记随意取下。术前3天,供皮区剃毛,每日用肥皂水清洗手臂(或大腿),用灭菌水冲洗、拭干,然后用75%乙醇消毒,无菌敷料包扎,保证供区皮肤无感染、皮炎、湿疹等。术前1天修剪指甲。
  2.1.3口腔准备:术前3天为患者行牙周洁治,嘱患者餐后用漱口液含漱,以减少口腔内积存细菌,减少术后并发症。
  2.1.4术后沟通交流的准备:部分口内移植皮瓣患者术后会出现语言沟通障碍。因此,护士在手术前应教会患者应用语言形式表达,如表示同意眨两下眼,表示不同意皱眉,要解人便竖起大拇指,要解小便竖起小拇指等,还可以准桥纸笔或写字板,以方便与患者沟通,满足其生活需要。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和护理:手术后持续心电监测48~72h,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及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如出现低血压提示血容量不足,会影响移植体的血供,增加微循环阻力,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背阔肌肌皮瓣切除后影响呼吸运动,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运动的频率及节律。给予持续吸氧,调节氧流量至2000~4000m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5%,以保证皮瓣供氧。
  2.2.2保持病室环境适宜:组织瓣的血液循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非常敏感,特别是寒冷刺激可使移植体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栓塞和移植体坏死。因此,术后病室温度应维持在25℃~28℃,皮瓣局部覆盖双层棉垫以保温或用理疗灯照射,照射距离30~40cm为宜。同时加强病室管理,定时空气消毒,做好院内感染预防及控制工作。
  2.2.3体位安置:患者平卧,头部制动,保证血管蒂不受张力和压力,避免牵拉、扭曲引起血管痉挛。清醒后次日,可视情况改为半卧位,不仅有利于伤口引流,也有利于改善移植皮瓣的静脉回流。供皮肢体抬高30°以减轻肿胀,观察并记录局部包扎情况及肢指端末梢血运。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的患者,术后腿部抬高15°制动,5~7天后可开始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逐步练习下地活动,先练习支撑,再练习行走。
  2.2.4移植皮瓣的观察:游离组织瓣若出现动脉供血不足超过3h,皮瓣成活的可能性将明显减小;若出现静脉回流受阻,组织瓣可耐受约6h左右的缺血状态,6h以上,约75%的组织瓣可能坏死,8h以上,100%的组织瓣将坏死。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及早发现血管危象。本组病例术后6h内,每30min观察一次:6h后,每1h观察一次;72h后,每2h观察一次;8~21天,每4h观察一次。所有观察结果均记录于特别护理记录单上,观察的内容包括:皮瓣颜色、温度、皮纹、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充盈试验共5个方面:①皮瓣颜色:正常皮瓣颜色微红。动脉供血不足时,皮瓣色苍白;静脉回流不畅时,皮缘渗血增多,皮瓣颜色由粉红逐渐变为暗红一紫红一紫黑,颜色变暗,皮瓣发花或有瘀斑;②皮瓣温度:采用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测量,测量位置相对固定在皮瓣中心点,保持探测仪头部与皮瓣距离2~3cm,以减少测量误差。每次测量皮瓣温度和面部临近正常皮肤温度并比较,当皮瓣温度降低且温差>2℃时或皮温逐渐下降,说明皮瓣血循环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③皮纹: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皮纹增多,皮瓣萎缩,肿胀不明显,切开皮缘无渗血;静脉回流不畅时,可出现皮纹消失,皮瓣肿胀;④肿胀程度:一般移植组织均有轻微肿胀,用(一)表示;移植组织皮肤有肿胀,但皮纹尚存在,用(+)表示;移植组织皮肤肿胀明显,皮纹消失,用(++)表示:皮肤极度肿胀,皮肤上出现水疱,用(+++)表示;⑤毛细血管充盈试验:用棉签或细玻璃棒轻压皮瓣,正常情况下皮瓣受压处苍白,放松后1~2s皮瓣颜色回复,3~5s内回复属于正常。若动脉血供不足,充盈时间会延长;若立即返回紫红色,为静脉瘀血现象㈣。
  2.2.5负压引流的护理:由于面颈部血管丰富,加上皮瓣移植后不能用止血药,而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丹参30ml静脉滴注一日二次,以扩张血管,促进皮瓣血运。因此术后伤口渗血较多,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气味,保持引流管通畅、负压球处于回瘪状态,引流量达到负压球容积的2/3时应及时清理。如有漏气可改为持续负压吸引,压力维持在100mmHg左右。如负压过大可直接压迫静脉回流;负压过小,因积血积液间接压迫静脉,直接压迫皮瓣,导致回流障碍,影响皮瓣成活。
  2.2.6口腔冲洗:口内皮瓣移植患者术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冲洗,每日2次,冲洗时由患侧冲入,健侧吸出,动作应轻柔,避免牵拉皮瓣。口唇及口角分别用石蜡油及红霉素眼膏涂抹,以防止干裂。口腔制动并保持半张口状态的患者,可用2层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口唇,保持病室湿度达65%左右,以减轻口内粘膜及呼吸道的干燥。
  2.2.7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易消化、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注意食物多样化,摄入适量的纤维素及果汁以促进肠蠕动、补充维生素,防止发生便秘。摄入过少及鼻饲患者可给予促消化药物,以增加摄入,提高人血白蛋白,有利于皮瓣修复。
  3小结
  本组病例移植皮瓣位于头面部,术后早期不宜暴露于外界空气中,应注意用局部棉垫保温及室温控制等方法避免血管危象发生,同时通过严密的皮瓣观察与精心护理,确保移植皮瓣成活,减少瘢痕形成。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颗粒脂肪移植重塑面部轮廓的疗效,探讨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rn cells,ADscs)改善皮肤质地的作用。方法:选取37例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颞部、眶周、颊部凹陷患者,抽取腰腹部、臀部或大腿部脂肪颗粒,静置纯化后,于凹陷区域进行多隧道、多层次注射。每例脂肪移植1~3次,间隔3~6个月。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的照片差异、脂肪吸收程度、皮肤质地变化和患者自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晶磨削联合胶原蛋白膜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及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痤疮形成瘢痕的12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微晶磨削加胶原蛋白膜敷贴;对照A组:给予微晶磨削治疗;对照B组:给予胶原蛋白膜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三组均无感染及瘢痕加重现象。痤疮瘢痕治疗组与对照B组比较X266.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痤疮色素沉着治疗组和对照A组进行比较X2=7,P<0.0
期刊
增生性瘢痕厚而硬,早期瘢痕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色,又痛又痒,影响患者工作和休息,故患者求治心切。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注射、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硅凝胶外用、激光照射、压迫疗法、干扰素注射等。由于单一疗法的复发率较高,故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联合治疗。2009年8月~2011年1月,笔者科室对60例病程在1~10周的瘢痕患者采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点阵铒激光治疗,随访3~6个月,效果良好
期刊
睑黄瘤又称睑黄疣,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以中年人多发,尤其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以往多采用三氯醋酸外用、二氧化碳激光、冷冻、手术等方法治疗,但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和(或)复发率高等不足。20lO年3月~2011年1月,笔者科室共为92例患者进行点阵激光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评级Quick自锁矫治器减数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14~20岁安氏Ⅱ类1分类错柃患者15例,应用Quick自锁矫治器进行双颌减数治疗,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上前牙的突度明显减少,上下唇突点距审美平面的垂直距离分别减少2.1mm和2.7mm,前牙覆牙合、覆盖达到正常。结论:应用Quick自锁矫治器
期刊
牙根未完全形成的年轻恒牙,可由外伤、畸形中央尖、龋坏等引起牙髓炎症及坏死导致根管感染,出现根尖周炎症,影响牙根及根尖孔的继续发育形成。目前,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越来越多,在口腔主要表现为前牙外伤。前牙外伤好发年龄8~10岁,约占全部前牙外伤的52.9%;好发部位多见于上前牙,约占全部前牙外伤的97.1%。年轻恒牙的治疗与成人相比有其复杂性,既要考虑牙齿形态和功能的恢复,还要考虑如何不影响牙根继续发育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对上颌牙弓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的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伴发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病例16例,应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至上下颌第一磨牙呈中性偏近中关系,测量矫治前后模型,对其结果进行配对£检验。结果:①远中移动时间平均(5.1±1.4)月,拥挤度平均减少(8.40±2.01)mm;前牙覆盖较矫治前平均增加0.43ram;前牙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Tweed-Merrifield技术矫治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6例采用Tweed-Merrifield拔牙技术矫治的AngleII类上颌前突病例进行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结果:ANB角平均减小1.47°,u1/NA和IMPA分别减小7.75°和7.5°,FMIA和z角分别增加4.8°和7.85°,以上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Tweed-Merr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黄褐斑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每晚涂抹0.1%维A酸乳膏,治疗组每晚将0.1%糠酸莫米松乳膏和0.1%维A酸乳膏按1:1均匀混合并涂抹于患处,观察时间12周。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86%和84.61%,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46
期刊
瘢痕疙瘩(Keloid ,K) 是发生于皮肤损伤如创伤、烧伤、手术或穿耳洞后,胶原和细胞外基质(EMC)合成和降解失衡,以胶原过度沉积于真皮层为特征的皮肤胶原性疾病。与增生性瘢痕不同,瘢痕疙瘩的生长特征具有其特殊性:表现为超过原伤口界限的、过度的、持续性的、渐进性的向周边正常皮肤侵袭性生长,呈瘤样增生,所以俗称“蟹足肿”,被称之为良性真皮肿瘤。同时,瘢痕疙瘩周围的正常皮肤附属器被破坏,甚至消失,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