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化学学习情境 提高化学课堂效果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起于疑而激于趣,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就会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深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化学启蒙教育中,化学的概念较多,化学用语又是一门独特的语言,物质构成的奥秘是眼睛看不见、手摸不着的,导致化学比较抽象、枯燥,容易让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对化学的感受,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并产生学好化学的愿望。
  一、创设故事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讲灭火器的原理时,笔者给同学们讲了邱少云的故事。邱少云与战士们一起秘密潜伏在敌人阵地前的草丛里,几架敌机尖叫着飞到草丛的上空不断盘旋,接着扔下一排燃烧弹,落在潜伏区附近,一时间黑烟滚滚、大火熊熊。“不能动!一定要严守潜伏纪律!”敌人又一阵疯狂扫射,临走又扔下一排燃烧弹。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后爆炸,燃烧着的汽油溅到邱少云身上,身上的伪装立即烧着了。“哇——哇!”他的左侧传来急促的蛙叫声。“叽——叽!”右侧又传来急促的鸟叫声。这是战友们用暗号发出的呼唤,他们不住地向邱少云示意,赶快将火弄灭。但邱少云却异常平静,他向战友们摇摇头。他当然知道,身后就是一条小沟,滚进去,火就会熄灭;或者踢开身上的伪装物,就地一滚,也能将火熄灭。为什么要描述他后面有一条小沟?有小沟为什么就能灭火?为什么就地打滚也能灭火?邱少去为什么安静地卧在那里,任凭火舌爬上自己的脊背、爬上自己的双肩,任凭火舌燃烧自己的眉毛、头发……他没有呼喊,没有流泪,只是使劲咬着嘴唇。
  通过故事让学生懂得了灭火的原理,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也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是化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习惯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在新教材(沪教版)中燃烧的条件是通过三个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而在旧教材(人教版)中则是通过白磷的一个对比实验得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往往采用后者作为补充实验,但几乎所有的教师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后便结束实验,却不知将它进行适当的改进。由于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思维定势——水能灭火,因此水火不相容。所以,学生便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白磷在水中不会燃烧”。如果能够将上述实验加以改进: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教师适时设疑:如果用一导气管将氧气通入沸水中与白磷接触,白磷是否会燃烧呢?(学生都会认为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一定很想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补充实验让学生用一导气管将氧气通入沸水中与白磷接触,同学们就能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知识,而且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三、创设问题性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一瓶氧气,然后提出问题: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得到的?由此引出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在实验室里通常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得氧气,同时向学生介绍并出示双氧水和黑色二氧化锰粉末。接着提出问题: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是否都会产生氧气?请学生做如下三个实验并观察现象:1.在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2.在试管中加入双氧水,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3.在装有双氧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至此,教师再创设问题情境:双氧水中不加二氧化锰,会产生少量的氧气(有气泡),为什么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以后,会产生大量的氧气?请同学们考虑有哪几种可能性。通过讨论,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情绪高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学气氛达到了高潮。
  讨论过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像二氧化锰这种物质叫“催化剂”。在实验室里,通常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加快了双氧水放出氧气的速度。教师此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1.除二氧化锰外,有没有其他物质可以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2.二氧化锰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这种说法对吗?促使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去进行思考,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处于“愤悱”的状态中,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化学的实效。
  四、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这样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化学反应的实质”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上课时表演,让学生演原子,先组合成水分子,随着笔者的哨声,学生分化成原子,再随着哨声组成新的分子。学生通过亲自演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竞争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氛围,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重过程,多鼓励”。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在元素符号的教学中开展“看谁记得快”活动,在化合价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开展小组比赛,“比谁记得多”、“动动脑,我出题来考大家”等竞赛活动,把学生的兴趣提高起来。通过课堂生动的竞赛,学生兴趣浓了,参与课堂的意识强了,学生也能更好地构建课内外的知识,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解决教学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被强化,兴趣被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其他文献
自烟教科(2011)11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行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学模式、深化阅读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下发以来,我校语文教师便积极学习、研讨、实践语文课堂阅读教学“4+1读写动态组合模块”教学模式(下文简称“4+1”模式),当然,本人也不例外。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自己对“4+1读写动态组合模块”教学模式的理解与应用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与心得,在这里与诸位同仁分享。若能因
期刊
当经过三年学前教育的儿童离开自己熟悉的幼儿园,跨进陌生的小学校门时,这将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幼儿园和小学,历来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教育机构而各行其职,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教育理论、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在生活制度、学习环境以及教育方式上也完全不同。这两个相近的教育阶段差别这么大,如果互不配合,没有承启,就会造成幼儿在新的环境中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甚至不愿上小学。这样,既对幼儿的
期刊
2006年11月18日晚发生在江西土塘中学的踩踏事件,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学生在下晚自习时学校管理出现了空档,学校的应急救援措施不力,事故发生时的现场指挥和合理有序地疏散学生不及时,造成了严重的踩踏事故的发生。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抓好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是开展好班级的安全教育工作。其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落实学校安全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班主任应把
期刊
摘 要:我中心依托数字化平台,尝试构建了网络环境下互动的教育模式,将亲子早教转化为鲜活的、可交流的教育内容,实现了有效的“互动”,以此支撑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及时性,处理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教师与宝宝的互动、家长与宝宝的互动、家长与家长的互动以及人境互动、情知互动等互动关系。  关键词:数字化平台 亲子 互动  我中心主要从事0-3岁婴幼儿的亲子教育工作,教育对象的年龄段较小,决定了家长在亲子教育中
期刊
所谓档案电子化,就是以馆室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  一、档案电子化的现状  1.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室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这也制约了档
期刊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和价值: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美术教育确有以上功能,但是纵观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特别是在小学教学中,美术教育真的起到了以上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长期以来,广大美术教师一直沿用过去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方法,没有新的突破,以至于使小学生产生
期刊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钟爱的一句名言。爱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尤其是对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问题学生”。他们有的自私冷漠、性格偏执,有的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有的缺乏爱心和责任感,还有的对学习甚至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并呈低龄化趋势。如有的小学生常唱低格调的歌谣:“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
期刊
摘 要: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历史人物众多,历史事件繁杂,年代、背景纷纭繁复,极易混为一团。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进展,学历史就更不能靠死记硬背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运用。比如材料解析题,若对材料不理解,没有分析、对比、综合,这种题型的得分率必然不高。  关键词:背 读 找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历史人物众多,历史事件繁杂,年代、背景纷纭繁复,极易混为一团。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进展,学历史就更不能靠死记硬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技术是指电视机、展示台、多媒体电脑等传递或创作视觉形象、增强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电化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直观表达,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提高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是优化教学方法、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探索多媒体技术和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
期刊
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以便进一步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下面笔者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语文预习的兴趣  每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