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警备区后勤部原副政委王经文曾是“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第二任指导员,在他31年的军旅生涯中,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五次。在这些沉甸甸的军功章背后,都有一场血与火的考验。他曾当选过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次全国共青团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团中央委员。而让他最难忘的是1963年4月25日,“好八连”命名大会,王经文和连长代表连队从许世友上将手中接过了“南京路上好八连”锦旗。今年正好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50周年。在参加纪念“好八连”命名50周年研讨会上,我们聆听了这位名人“指导员”用洪亮的声音演讲了《荣幸参与好八连传承光荣传统第二棒》的发言,他说:“一棒传递五年,五年胜读十年书,五年学习磨炼,五年幸福荣耀,五年终身难忘,五年终身受益……”字字句句感人肺腑。他待人热情,令人敬重。重温霓虹灯下当哨兵的那段日子,他至今深情款款,情怀依旧……
勇挑重担,30岁时任连队的指导员
王经文,22岁时参军入伍。3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30岁那年,他已在上海警备区警备团直属摩托连当上了一名指导员。
“那时的摩托连,隶属于上海市公安总队。当时政治部分管连队基层建设的领导——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何振声(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到我们警备团来蹲点,也重点考察干部情况。我如实地向他汇报连队情况。由于连队曾在1957年、1958年出过两次车毁人亡的大事故,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各方面工作一时很被动。在这个时候,我就从别的连副指导员岗位上调到了这个摩托连任指导员。我在警备团党委和连队支部的领导下,经过努力工作,终于使摩托连一年就打了个翻身仗,后进变成了先进,还评上了先进连队和安全标兵。何副主任详细地询问我们连队打翻身仗的做法后,又关心地问起我个人的诸多情况,包括身体、家庭和文化水平等等。我一一如实地向他汇报。由于我坚持10年学文化,还因此赢得了文化学习标兵的称号。他听后很满意,并嘱咐我要继续努力学习。”
“过了几月,何副主任第二次来找我谈话。主任跟我说,经文同志,我们两个算是熟悉了。你的情况组织上已经详细了解,现在要调你担任新的工作岗位,就是你们警备团的八连……当时我听了心里一惊,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啊。我说,‘首长如果是征求意见,那我是不想去的。八连是个先进连队,我个人各方面水平不够,这副担子怕很难挑起来。工作压力太大。’何副主任微微一笑说:‘虽然这件事警备团也报了,政治部也向警备区党委推荐了,警备区党委也定了,但你有意见仍然是可以提出来的吧。’沉默良久,最后他平静地、缓缓地对我说:‘看来你担忧的主要困难在水平能力问题,但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每个同志的水平、能力,既不能盲目骄傲,又不能缺乏信心。其实,水平、能力都是相对的,都是可以培养锻炼、发展变化的,而且水平与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当然,八连对于你来说是个新连队,八连的担子确实不轻,但只要你始终牢记住‘虚心学习、大胆工作’这句话,你就一定可以把这副担子挑起来。’何副主任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鼓励我,鞭策我,使我的畏难情绪逐渐打消。”
1960年的金秋10月,王经文奉命带着警备团党委的重托去八连当指导员。去报到的那天,好一个清亮亮的早晨。他背着背包,乘公交车到八连走马上任。
王经文介绍,八连的前身既不是红军部队,也没有赫赫战功;既不是尖刀连,也缺少如云猛将……它组建晚:1947年8月6日,在以“梨乡”著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山东莱阳城西水头沟小园村,华东军区特务团将几十名胶东农民子弟编在一起,组成了华东军区特务团4大队辎重连,不久连队改编为华东军区警卫旅特务团一营一连。这支连队从踏上南京路的那天起,就跨进了不容退缩的“考场”。
“我去那儿担任指导员时,八连已经是个先进连队。当时,我们八连驻地分散,一个连队的人员分散着驻在7个地方,而且还都是在市区,环境也非常复杂。我一直把何副主任对我说的话铭刻在心:战争年代,政工干部,尤其是连指导员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要不怕死,否则就没有威信,就没有号召力,那你做思想工作就没人听了。现在虽然不打仗,但政工干部还是要起带头作用的。做一个工作和作风的标杆,做个好样子,这是无声的命令……”
最难忘:从许世友上将手中接过“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锦旗
当八连指导员的那段日子,即从1960年到1965年,是王经文人生最黄金的时期。他说,“5年经历了许多大事,5年也见识了许多喜事……讲起来哪一件不够得上显赫?!”
他说:“1963年是我们那一茬官兵最幸福、最光荣的一年,那一年有10件大事,令人鼓舞,深受教育;令人难忘,终生受益。”
那一年,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以好八连为缩影,编创演出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南京、上海公演,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赴京公演时场次一加再加,无法满足观众;周总理日理万机看了7遍,轰动了京城。
那一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召开党委会,听取了好八连代表老指导员刘仁福等同志关于连队身居闹市、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情况汇报,总政部主任肖华上将听完汇报后称赞道,“好八连是集体的雷锋”,是“全军基层连队的标兵”,要求全军学习好八连。3月27日,《解放军报》第一次以一整张4个版面报道了八连,一篇通讯《艰苦奋斗代代相传》,一篇社论《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作风》,30个小故事加一个编者按语,全国各大报,各省、市、区的日报,纷纷转载,那是一次影响全国的大宣传,有位老记者形容称,是一颗精神原子弹在神州大地上爆炸,那一次的大宣传,让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了好八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青年部部长辛国治,《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唐平铸等总政工作组成员,总结了好八连的8条经验,《解放军报》全文刊登,各大报纸又一次转载,并印成宣传小册子,发至全军基层连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给好八连题词。特别是时任总书记邓小平题词:一贯保持光荣传统的、保证走向共产主义的,集体的标兵一南京路上好八连万岁。告诫八连人,艰苦奋斗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永远奋斗,永远发扬;4月25日,国防部向全军颁发嘉奖命令,授予上海警备区某部三营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 “那天,总政副主任宣读了连队5位干部提前晋升军衔嘉奖命令,上海市主要领导讲话。给好八连祝贺,号召全市人民进一步学习好八连,军区政委杜平中将讲话,对八连提出了新要求,号召军区部队深入学习好八连。当时,让我代表八连从许世友上将手中接过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锦旗。我的心情万分激动,表示:不负党的信任,不负人民重托,珍惜荣誉,努力工作,发扬荣誉,争取新荣誉……到了六七月份,警备区政治部和市总工会、市共青团在市展览馆,联合举办了好八连事迹展览,两个月内有数百万人前往参观,对八连是鞭策,是促进。还有,6月份,时任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视察东南沿海战备,返京,途经上海时专程来到八连,给八连题词鼓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荣誉,发扬荣誉’,让八连永远怀念;毛主席于8月1日凌晨,满怀豪情,挥毫赋诗《八连颂》:好八连,天下传。拒腐蚀,永不沾。这更是对八连的最高奖赏,最大鼓舞。”
不亚于“霓虹灯”下第二次大考验
如果说,这支连队在上海南京路上经受住了“第一波”考验,抵制住了十里洋场、“香风毒草”的诱惑。那么当王经文担任第二任指导员时,恰逢“好八连”刚被授予光荣称号之时,当时连队的荣誉铺天盖地而来,那么这支小小连队能否保持住本色,不亚于“霓虹灯”下的第二次大考验!
在各种荣誉面前,“八连人”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王经文说,“绝大多数同志都能正确对待荣誉,决心要埋头苦干实干,争创新荣誉。但还是有个别同志,有一些不好的言行。如我们的个别同志对当时电台广播,工厂企业、街道里弄里播放的非常流行的一首歌:‘好八连,八连好,八连红旗举得高……’也跟着音乐节拍哼唱起来。针对这个情况,党支部及时进行了教育,告诉大家:这首歌,是人民赞扬八连、歌颂八连的,而我们八连人自己不能说自己‘好’,更不能歌颂自己‘好’,并要求全连同志以后在营以上部队集会唱‘好八连,八连好’时,我们就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还有一名学生兵,他给他同学写信,信封落款一不写连队地址,二不写连队代号,却写上寄自‘南京路上好八连’,多少流露出一点自我炫耀的心绪,因此连队干部及时找这位同志谈心,他很快就改正了过来。八连人不要自我夸‘好’字,自我欣赏‘好’字。连队墙报组的同志们愿望很好,收到全国军民寄给八连的祝贺信、鼓励信后,出了一期墙报,那篇特写的标题取名叫《贺信展览》。党支部及时引导后改为《巨大鼓舞,有力鞭策》,并就此事对全连进行了一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教育。上级每给八连一次荣誉鼓励,连队都要组织一次班子‘两个务必’的学习,对全连进行一次‘谦虚谨慎’教育,发动全连找一次差距,补充一次措施。要求全连都要明确:荣誉属于党的培养教育,荣誉是人民的鼓励要求,荣誉是动力,荣誉是起点;优点不讲跑不了,缺点不改不得了;谦受益,满则损;要求连队干部战士都要清楚:‘荣誉只能说明过去,荣誉不能代表未来,创造荣誉靠奋斗拼搏,损坏荣誉在贪图享受,创誉千日奋斗,损誉毁于一旦’。不能躺在‘好’字上,只能为‘好’字争光。”说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话语,让王老越说越慷慨。
“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的第二年,即1964年春夏之交,军区党委为了深入学习好八连艰苦奋斗代代相传的经验,在镇江举办了指导员特别集训队。
“那次集训由杜平政委亲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口传身授,用他几十年政治工作的经验和智慧来教育大家。一天晚饭后,我刚走出饭堂,杜政委就叫住了我,让我到他的休息室聊天。首长先问:‘指导员对战士的信息如何获取?’我轻松回答:‘向老指导员刘仁福学习,和战士打成一片。军事训练一块摸爬滚打;警卫执勤,战士站一班岗,干部查一班岗;战士打草鞋,干部坐上去编一只;战士补衬衣,干部接过线走几针;战士下象棋,干部搭档将一军……’杜政委插话道:‘好,好,好’,他连说了3个好。又说,‘你们和战士打成一片,战士把你们当兄长,无话不说,就会耳聪目明,对战士情况了如指掌,就能做好思想工作。干部在各项工作中以身作则,就有威信,讲话有人听,战士就尊重干部,敬佩干部。思想工作要抓积极因素,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表扬做好事,做好事的人就越多。’第二天晚上,杜政委又找到我,问连队怎么抓好苗头、防微杜渐?我思考一下说:‘刘仁福同志有一个遇事想一想的好习惯,就是想一想,想出了问题,想一想,想出了办法,想一想,可以提高自己,想一想,可以减少失误。许多积极因素的苗头,想一想就能抓住本质,教育全连。许多消极因素的苗头,想一想就能消灭在萌芽状态。’杜政委归纳了几句:‘就是多思考,多分析,把问题想得准确些,把措施想得把握大些,把办法想得妥当些。”’
两次谈心交流,亲切温馨,50年过去了,王经文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杜政委用真情真心关爱培养好八连,使八连不断进步、发展,使我这个小学没有毕业,没有上过军事院校的‘土包子’,能在好八连当了5年多的指导员,使我的各方面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练兵前官兵宣誓:宁愿掉下几斤肉,也要练好硬功夫
“我们不能躺在‘好’字上,而是找差距,克服薄弱环节。命名后第二年,我们连队便开赴安徽滁州山区磨盘山,开展了一年的军事训练。”记忆又拉回到1964年的3月20日。根据八连的请求,警备团、上海警备区报告,南京军区批准,连队拉出大上海,开赴山区,集中进行军事训练。“开赴前,全连官兵在‘南京路上好八连’大红旗下,表示要弘扬‘两个务必’精神,虚心好学,苦练精兵,不惜一切艰辛,不怕流血流汗,宁愿脱掉一层皮,宁愿掉下几斤肉,也要练好硬功夫,学好真本领,学好技术战术。当时,179师537团的领导多次深入八连热情帮助,具体指导;抽出八连的班、排骨干,和他们经过长期训练、久经比武的精兵强将一块集训,一起比武,运用拉、推、帮、带、促、逼的方法,希望八连快一点进步;兄弟连队还挑选训练尖子,技术骨干,住到班排,同吃、同住,面对面、手把手地帮助。有的战士练投弹,胳膊练肿了,坚持练;有的班练对抗射击,抢时间,争速度。还开展了小互助、小比武、小竞赛活动,连队越苦越累精神越饱满,斗志越昂扬。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成了攻艰克难的提醒语,斗苦斗累的督促话;《革命战士最听党的话》,《走向练兵场》,《说打就打,说干就干》,《打靶归来》等歌声,响遍练兵场,飘扬小山岗。文艺骨干写诗诵诗,活跃练兵场,有诗一首:‘煤油灯下学毛著,茅草屋里把歌唱,站在山顶观全球,敌人磨刀我擦枪。’ “经过一年的大练兵,大比武,八连的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传统作风、军事素质都有长足进步,尤其是在军事技术的薄弱环节上,取得了新突破。射击技术训练完成一至四练习,战术训练完成单兵、小组、班攻防科目。五大技术、野炊训练等内容,经上级考核验收,都取得优良成绩。手榴弹投远,由全连原来平均30.5米距离上升到47.5米,拉长了17米;而全连士兵的体重平均下降了4公斤。射击技术,全连总评由原来的勉强及格上升到优良;投弹能手由原来全连仅一名,发展到占全连总人数的20%,射击能手由原来全连仅5名,提高到占全连总人数30%;连队军事干部和班长都练成‘四会’教练员,战士练得又黑又壮,都练成‘小老虎’。1964年年底,八连还参加了军区在湖州举办的‘建制连大比武’,八连按规定所参赛的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成绩,接受了一次近似实战的全面锻炼和考验。比武结束大会上,八连党支部在会上介绍了用哲学思想指导军事训练的体会,军区参谋长王恩瑞中将在比武结束总结时表扬八连说:‘好八连,基础差,时间短,进步快,成绩好。一年的艰苦训练,达到了多年全训连队的要求’,大大鼓励了八连官兵。八连自己也感到,这一年的训练迈进了一大步……”
“1965年3月20日,八连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军事训练任务,按时返回上海归建原编制。老团长郑永乐亲自去安徽把八连带‘回家’,在返回途中小考了八连一下。假设佛晓有一股匪特在阳澄湖南岸登陆,企图袭击苏州,下令八连从苏州快速赶赴阳澄期南岸,占领有利地形消灭这股匪特,八连经过一番奔袭,按时赶到湖边,按实弹射击第二练习要求,全连干部战士一人不落,实弹射击完成了95%的及格率,60%的优秀率,全歼了‘敌特’……我们的好八连经过一年的军事训练,军事技术薄弱环节不薄了,好八连更好了。”
谈连队的好人好事,他如数家珍
王老为人很低调,不爱讲自己,但他谈连队的好人好事,如数家珍——
“邵竟成,南通市来的城市兵、高中生,当时在部队里还是很稀罕的,他的理想是当卫生员、文书,当干部。为了锻炼他,我们就分配他到龙华生产组去养猪。一开始他很难为情,给同学写信就说现在的工作是‘军事秘密’。但老战士同他一起在煤油灯下学毛主席著作,白天同他一起担粪挑水,老同志干重活,让他干轻活。在老同志言传身教帮助下,他很受感动,思想有了转变。”
王老还讲了一个“爱连队,胜过爱家庭”的干部典型。他一再强调——艰苦奋斗不光是为了度过艰难时期,更重要的这种传统能让人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
“1961年,八连的盛根铨副指导员,因为住家离部队近,每天清晨,起床号还没吹响,就见他早早地来到了连队;晚上,熄灯号早吹过了,他还在连队加班。哪位战士、干部的家属来队探望,他总让妻子做菜招待;哪位战士病了,他也不忘叮嘱妻子做一碗鸡蛋面条当病号饭。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商量工作,老盛的妻子来电话说儿子从二楼摔到了一楼的水泥地上受了伤。大家劝他赶紧回去,可他却叫妻子先送孩子去医院,直到忙完工作他才赶回……盛根铨转业后,曾先后在上海市海运局的人事、人武等部门任职,他始终保持八连本色。他女儿原在奉贤一农场务农,完全可以通过他的关系将女儿招工调上来,可他始终不徇私情。后来,他女儿是农场知青中最后一批回城的……”
谈起自己来北京的印象,王老说,那是1963年的4月2日,他和八连的原指导员、当时已提升为营教导员的刘仁福同志一起被邀请到北京向上级领导忙报连队情况,还有《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剧作者和编导也去介绍了他们的创作体会。第二天上午8时,沈西蒙、漠雁、刘仁福、王经文步入总政党委会议室,总政主任肖华亲自主持政治部党委会,听取他们的汇报。汇报结束后,肖华向他们4人招招手说:“到吃饭时间了,你们跟我走。”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他们坐的车开到了肖华家。先到家一步的肖华和夫人就站在门外,面带微笑地迎他们进屋。桌上已摆满了菜,看来是早有准备的。他们4人激动得不知所措,都站在那不动。肖华见了,爽朗地说:“放开点,放开点,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等他们一坐下,就又听肖华深情地说:“你们都是八连的功臣,我这个部队的老同志从内心感谢你们!你们平时工作很辛苦,今天为你们改善一下伙食,表达一下我和夫人的一点心意。今天不喝酒,你们放开来吃菜……”那次聚餐经历给王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次就是在1964年,王经文出席全国共青团第九次代表大会,全票当选团中央委员,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和毛主席合影留念。
80岁老兵开博成新闻
王经文在他31年的军旅生涯中,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宣传处处长、上海警备区守备6团政委、上海警备区后勤部副政委。1982年,王经文从领导岗位退休后,先后担任报告团副团长、荣誉指导员、编外政治指导员、校外政治辅导员等职。多年来,他给中小学校师生、党政机关干部、警备区武警部队青年官兵,做“好八连”光荣传统报告,讲“好八连”艰苦奋斗故事,前后大约有250多场次,约有28000多人次参加。他先后被授予先进退休干部等多种荣誉称号,曾经是《军休天地》的封面人物。
为了丰富晚年生活,王老还学习格律诗。他的作品被报刊采纳了近70首。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到快80岁时因开博客成了新闻人物。他写的这首诗就是新生活的开端:老夫今朝八旬,生活非常开心。女儿女婿孝敬,儿子儿媳孝顺。孙子孙女听话,家庭和谐如意。
如今,王老的博客之“老仁”的点击率高达15万人次了。今年3月19日,记者看到王老发表在博客里《好八连命名五十年,白话顺口溜》的文章颇为感动:“今年四月二十五,八连命名五十秋;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伴随大上海在巨变。八连主官已更换二十三任,如今干部是大学文化水平;当年传统三件宝,草鞋自糊针线包等请进连队荣誉室,弘扬传统见证物,替代传统新三宝,U盘磁卡学习包。昔日经典故事节约‘五千一’,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仍流行;又倡导‘五个一点’,称赞时尚更合理。八连薪火相传有‘三箱’,仍在南京路上为民忙;修鞋机哒哒哒,理发剪嗽嗽响。自领理个飞机头,称赞手艺还不错;老外卡勾鬓角修,OK,OK,翘指头。几十年空巢孤老送温馨,陪伴聊天看病清洁卫生;市民集资塑群像,给八连树碑颂扬。爱心力棒,助残名久扬……”
为表达好八连50年命名的激动之心,在4月6日,王老又写下了——“解甲为民三十年,自感弹指一挥间;逍遥休息并未闲,追求教育青少年,报告带教辅导员;三十年间几百场,青年受益我心甜。带教青年十二名,甘当人梯默无闻;青年成长国兴旺,红色政权牢又坚。艰苦奋斗传万代,伟大复兴梦将来;美好幸福好生活,和谐安定创伟业。有朝一日去西天,含笑九泉乐心间;来趟地球不冤枉,已为人类尽力量。”肺腑之言,令人感动。《人物》周刊在此祝福老军人永葆青春。
图片由王经文本人提供。
采访手记
第一次采访老指导员王经文是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霓虹灯下的哨兵》相聚栏目录制现场,由他代表连队介绍了连队的前身。老人一谈到当年的“好八连”,眼睛放光,嗓音也亮堂多了,他看上去精神矍铄,气色也不错,说起话来思维敏捷。他谈到了艺术家沈西蒙和漠雁,在吕兴臣的协助下,如何在连队体验生活的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介绍了八连从巡逻放哨到特战尖刀连的历史,令人耳目一新,至今让我难以忘却……
勇挑重担,30岁时任连队的指导员
王经文,22岁时参军入伍。3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30岁那年,他已在上海警备区警备团直属摩托连当上了一名指导员。
“那时的摩托连,隶属于上海市公安总队。当时政治部分管连队基层建设的领导——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何振声(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到我们警备团来蹲点,也重点考察干部情况。我如实地向他汇报连队情况。由于连队曾在1957年、1958年出过两次车毁人亡的大事故,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各方面工作一时很被动。在这个时候,我就从别的连副指导员岗位上调到了这个摩托连任指导员。我在警备团党委和连队支部的领导下,经过努力工作,终于使摩托连一年就打了个翻身仗,后进变成了先进,还评上了先进连队和安全标兵。何副主任详细地询问我们连队打翻身仗的做法后,又关心地问起我个人的诸多情况,包括身体、家庭和文化水平等等。我一一如实地向他汇报。由于我坚持10年学文化,还因此赢得了文化学习标兵的称号。他听后很满意,并嘱咐我要继续努力学习。”
“过了几月,何副主任第二次来找我谈话。主任跟我说,经文同志,我们两个算是熟悉了。你的情况组织上已经详细了解,现在要调你担任新的工作岗位,就是你们警备团的八连……当时我听了心里一惊,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啊。我说,‘首长如果是征求意见,那我是不想去的。八连是个先进连队,我个人各方面水平不够,这副担子怕很难挑起来。工作压力太大。’何副主任微微一笑说:‘虽然这件事警备团也报了,政治部也向警备区党委推荐了,警备区党委也定了,但你有意见仍然是可以提出来的吧。’沉默良久,最后他平静地、缓缓地对我说:‘看来你担忧的主要困难在水平能力问题,但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每个同志的水平、能力,既不能盲目骄傲,又不能缺乏信心。其实,水平、能力都是相对的,都是可以培养锻炼、发展变化的,而且水平与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当然,八连对于你来说是个新连队,八连的担子确实不轻,但只要你始终牢记住‘虚心学习、大胆工作’这句话,你就一定可以把这副担子挑起来。’何副主任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鼓励我,鞭策我,使我的畏难情绪逐渐打消。”
1960年的金秋10月,王经文奉命带着警备团党委的重托去八连当指导员。去报到的那天,好一个清亮亮的早晨。他背着背包,乘公交车到八连走马上任。
王经文介绍,八连的前身既不是红军部队,也没有赫赫战功;既不是尖刀连,也缺少如云猛将……它组建晚:1947年8月6日,在以“梨乡”著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山东莱阳城西水头沟小园村,华东军区特务团将几十名胶东农民子弟编在一起,组成了华东军区特务团4大队辎重连,不久连队改编为华东军区警卫旅特务团一营一连。这支连队从踏上南京路的那天起,就跨进了不容退缩的“考场”。
“我去那儿担任指导员时,八连已经是个先进连队。当时,我们八连驻地分散,一个连队的人员分散着驻在7个地方,而且还都是在市区,环境也非常复杂。我一直把何副主任对我说的话铭刻在心:战争年代,政工干部,尤其是连指导员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要不怕死,否则就没有威信,就没有号召力,那你做思想工作就没人听了。现在虽然不打仗,但政工干部还是要起带头作用的。做一个工作和作风的标杆,做个好样子,这是无声的命令……”
最难忘:从许世友上将手中接过“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锦旗
当八连指导员的那段日子,即从1960年到1965年,是王经文人生最黄金的时期。他说,“5年经历了许多大事,5年也见识了许多喜事……讲起来哪一件不够得上显赫?!”
他说:“1963年是我们那一茬官兵最幸福、最光荣的一年,那一年有10件大事,令人鼓舞,深受教育;令人难忘,终生受益。”
那一年,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以好八连为缩影,编创演出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南京、上海公演,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赴京公演时场次一加再加,无法满足观众;周总理日理万机看了7遍,轰动了京城。
那一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召开党委会,听取了好八连代表老指导员刘仁福等同志关于连队身居闹市、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情况汇报,总政部主任肖华上将听完汇报后称赞道,“好八连是集体的雷锋”,是“全军基层连队的标兵”,要求全军学习好八连。3月27日,《解放军报》第一次以一整张4个版面报道了八连,一篇通讯《艰苦奋斗代代相传》,一篇社论《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作风》,30个小故事加一个编者按语,全国各大报,各省、市、区的日报,纷纷转载,那是一次影响全国的大宣传,有位老记者形容称,是一颗精神原子弹在神州大地上爆炸,那一次的大宣传,让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了好八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青年部部长辛国治,《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唐平铸等总政工作组成员,总结了好八连的8条经验,《解放军报》全文刊登,各大报纸又一次转载,并印成宣传小册子,发至全军基层连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给好八连题词。特别是时任总书记邓小平题词:一贯保持光荣传统的、保证走向共产主义的,集体的标兵一南京路上好八连万岁。告诫八连人,艰苦奋斗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永远奋斗,永远发扬;4月25日,国防部向全军颁发嘉奖命令,授予上海警备区某部三营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 “那天,总政副主任宣读了连队5位干部提前晋升军衔嘉奖命令,上海市主要领导讲话。给好八连祝贺,号召全市人民进一步学习好八连,军区政委杜平中将讲话,对八连提出了新要求,号召军区部队深入学习好八连。当时,让我代表八连从许世友上将手中接过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锦旗。我的心情万分激动,表示:不负党的信任,不负人民重托,珍惜荣誉,努力工作,发扬荣誉,争取新荣誉……到了六七月份,警备区政治部和市总工会、市共青团在市展览馆,联合举办了好八连事迹展览,两个月内有数百万人前往参观,对八连是鞭策,是促进。还有,6月份,时任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视察东南沿海战备,返京,途经上海时专程来到八连,给八连题词鼓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荣誉,发扬荣誉’,让八连永远怀念;毛主席于8月1日凌晨,满怀豪情,挥毫赋诗《八连颂》:好八连,天下传。拒腐蚀,永不沾。这更是对八连的最高奖赏,最大鼓舞。”
不亚于“霓虹灯”下第二次大考验
如果说,这支连队在上海南京路上经受住了“第一波”考验,抵制住了十里洋场、“香风毒草”的诱惑。那么当王经文担任第二任指导员时,恰逢“好八连”刚被授予光荣称号之时,当时连队的荣誉铺天盖地而来,那么这支小小连队能否保持住本色,不亚于“霓虹灯”下的第二次大考验!
在各种荣誉面前,“八连人”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王经文说,“绝大多数同志都能正确对待荣誉,决心要埋头苦干实干,争创新荣誉。但还是有个别同志,有一些不好的言行。如我们的个别同志对当时电台广播,工厂企业、街道里弄里播放的非常流行的一首歌:‘好八连,八连好,八连红旗举得高……’也跟着音乐节拍哼唱起来。针对这个情况,党支部及时进行了教育,告诉大家:这首歌,是人民赞扬八连、歌颂八连的,而我们八连人自己不能说自己‘好’,更不能歌颂自己‘好’,并要求全连同志以后在营以上部队集会唱‘好八连,八连好’时,我们就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还有一名学生兵,他给他同学写信,信封落款一不写连队地址,二不写连队代号,却写上寄自‘南京路上好八连’,多少流露出一点自我炫耀的心绪,因此连队干部及时找这位同志谈心,他很快就改正了过来。八连人不要自我夸‘好’字,自我欣赏‘好’字。连队墙报组的同志们愿望很好,收到全国军民寄给八连的祝贺信、鼓励信后,出了一期墙报,那篇特写的标题取名叫《贺信展览》。党支部及时引导后改为《巨大鼓舞,有力鞭策》,并就此事对全连进行了一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教育。上级每给八连一次荣誉鼓励,连队都要组织一次班子‘两个务必’的学习,对全连进行一次‘谦虚谨慎’教育,发动全连找一次差距,补充一次措施。要求全连都要明确:荣誉属于党的培养教育,荣誉是人民的鼓励要求,荣誉是动力,荣誉是起点;优点不讲跑不了,缺点不改不得了;谦受益,满则损;要求连队干部战士都要清楚:‘荣誉只能说明过去,荣誉不能代表未来,创造荣誉靠奋斗拼搏,损坏荣誉在贪图享受,创誉千日奋斗,损誉毁于一旦’。不能躺在‘好’字上,只能为‘好’字争光。”说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话语,让王老越说越慷慨。
“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的第二年,即1964年春夏之交,军区党委为了深入学习好八连艰苦奋斗代代相传的经验,在镇江举办了指导员特别集训队。
“那次集训由杜平政委亲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口传身授,用他几十年政治工作的经验和智慧来教育大家。一天晚饭后,我刚走出饭堂,杜政委就叫住了我,让我到他的休息室聊天。首长先问:‘指导员对战士的信息如何获取?’我轻松回答:‘向老指导员刘仁福学习,和战士打成一片。军事训练一块摸爬滚打;警卫执勤,战士站一班岗,干部查一班岗;战士打草鞋,干部坐上去编一只;战士补衬衣,干部接过线走几针;战士下象棋,干部搭档将一军……’杜政委插话道:‘好,好,好’,他连说了3个好。又说,‘你们和战士打成一片,战士把你们当兄长,无话不说,就会耳聪目明,对战士情况了如指掌,就能做好思想工作。干部在各项工作中以身作则,就有威信,讲话有人听,战士就尊重干部,敬佩干部。思想工作要抓积极因素,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表扬做好事,做好事的人就越多。’第二天晚上,杜政委又找到我,问连队怎么抓好苗头、防微杜渐?我思考一下说:‘刘仁福同志有一个遇事想一想的好习惯,就是想一想,想出了问题,想一想,想出了办法,想一想,可以提高自己,想一想,可以减少失误。许多积极因素的苗头,想一想就能抓住本质,教育全连。许多消极因素的苗头,想一想就能消灭在萌芽状态。’杜政委归纳了几句:‘就是多思考,多分析,把问题想得准确些,把措施想得把握大些,把办法想得妥当些。”’
两次谈心交流,亲切温馨,50年过去了,王经文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杜政委用真情真心关爱培养好八连,使八连不断进步、发展,使我这个小学没有毕业,没有上过军事院校的‘土包子’,能在好八连当了5年多的指导员,使我的各方面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练兵前官兵宣誓:宁愿掉下几斤肉,也要练好硬功夫
“我们不能躺在‘好’字上,而是找差距,克服薄弱环节。命名后第二年,我们连队便开赴安徽滁州山区磨盘山,开展了一年的军事训练。”记忆又拉回到1964年的3月20日。根据八连的请求,警备团、上海警备区报告,南京军区批准,连队拉出大上海,开赴山区,集中进行军事训练。“开赴前,全连官兵在‘南京路上好八连’大红旗下,表示要弘扬‘两个务必’精神,虚心好学,苦练精兵,不惜一切艰辛,不怕流血流汗,宁愿脱掉一层皮,宁愿掉下几斤肉,也要练好硬功夫,学好真本领,学好技术战术。当时,179师537团的领导多次深入八连热情帮助,具体指导;抽出八连的班、排骨干,和他们经过长期训练、久经比武的精兵强将一块集训,一起比武,运用拉、推、帮、带、促、逼的方法,希望八连快一点进步;兄弟连队还挑选训练尖子,技术骨干,住到班排,同吃、同住,面对面、手把手地帮助。有的战士练投弹,胳膊练肿了,坚持练;有的班练对抗射击,抢时间,争速度。还开展了小互助、小比武、小竞赛活动,连队越苦越累精神越饱满,斗志越昂扬。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成了攻艰克难的提醒语,斗苦斗累的督促话;《革命战士最听党的话》,《走向练兵场》,《说打就打,说干就干》,《打靶归来》等歌声,响遍练兵场,飘扬小山岗。文艺骨干写诗诵诗,活跃练兵场,有诗一首:‘煤油灯下学毛著,茅草屋里把歌唱,站在山顶观全球,敌人磨刀我擦枪。’ “经过一年的大练兵,大比武,八连的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传统作风、军事素质都有长足进步,尤其是在军事技术的薄弱环节上,取得了新突破。射击技术训练完成一至四练习,战术训练完成单兵、小组、班攻防科目。五大技术、野炊训练等内容,经上级考核验收,都取得优良成绩。手榴弹投远,由全连原来平均30.5米距离上升到47.5米,拉长了17米;而全连士兵的体重平均下降了4公斤。射击技术,全连总评由原来的勉强及格上升到优良;投弹能手由原来全连仅一名,发展到占全连总人数的20%,射击能手由原来全连仅5名,提高到占全连总人数30%;连队军事干部和班长都练成‘四会’教练员,战士练得又黑又壮,都练成‘小老虎’。1964年年底,八连还参加了军区在湖州举办的‘建制连大比武’,八连按规定所参赛的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成绩,接受了一次近似实战的全面锻炼和考验。比武结束大会上,八连党支部在会上介绍了用哲学思想指导军事训练的体会,军区参谋长王恩瑞中将在比武结束总结时表扬八连说:‘好八连,基础差,时间短,进步快,成绩好。一年的艰苦训练,达到了多年全训连队的要求’,大大鼓励了八连官兵。八连自己也感到,这一年的训练迈进了一大步……”
“1965年3月20日,八连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军事训练任务,按时返回上海归建原编制。老团长郑永乐亲自去安徽把八连带‘回家’,在返回途中小考了八连一下。假设佛晓有一股匪特在阳澄湖南岸登陆,企图袭击苏州,下令八连从苏州快速赶赴阳澄期南岸,占领有利地形消灭这股匪特,八连经过一番奔袭,按时赶到湖边,按实弹射击第二练习要求,全连干部战士一人不落,实弹射击完成了95%的及格率,60%的优秀率,全歼了‘敌特’……我们的好八连经过一年的军事训练,军事技术薄弱环节不薄了,好八连更好了。”
谈连队的好人好事,他如数家珍
王老为人很低调,不爱讲自己,但他谈连队的好人好事,如数家珍——
“邵竟成,南通市来的城市兵、高中生,当时在部队里还是很稀罕的,他的理想是当卫生员、文书,当干部。为了锻炼他,我们就分配他到龙华生产组去养猪。一开始他很难为情,给同学写信就说现在的工作是‘军事秘密’。但老战士同他一起在煤油灯下学毛主席著作,白天同他一起担粪挑水,老同志干重活,让他干轻活。在老同志言传身教帮助下,他很受感动,思想有了转变。”
王老还讲了一个“爱连队,胜过爱家庭”的干部典型。他一再强调——艰苦奋斗不光是为了度过艰难时期,更重要的这种传统能让人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
“1961年,八连的盛根铨副指导员,因为住家离部队近,每天清晨,起床号还没吹响,就见他早早地来到了连队;晚上,熄灯号早吹过了,他还在连队加班。哪位战士、干部的家属来队探望,他总让妻子做菜招待;哪位战士病了,他也不忘叮嘱妻子做一碗鸡蛋面条当病号饭。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商量工作,老盛的妻子来电话说儿子从二楼摔到了一楼的水泥地上受了伤。大家劝他赶紧回去,可他却叫妻子先送孩子去医院,直到忙完工作他才赶回……盛根铨转业后,曾先后在上海市海运局的人事、人武等部门任职,他始终保持八连本色。他女儿原在奉贤一农场务农,完全可以通过他的关系将女儿招工调上来,可他始终不徇私情。后来,他女儿是农场知青中最后一批回城的……”
谈起自己来北京的印象,王老说,那是1963年的4月2日,他和八连的原指导员、当时已提升为营教导员的刘仁福同志一起被邀请到北京向上级领导忙报连队情况,还有《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剧作者和编导也去介绍了他们的创作体会。第二天上午8时,沈西蒙、漠雁、刘仁福、王经文步入总政党委会议室,总政主任肖华亲自主持政治部党委会,听取他们的汇报。汇报结束后,肖华向他们4人招招手说:“到吃饭时间了,你们跟我走。”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他们坐的车开到了肖华家。先到家一步的肖华和夫人就站在门外,面带微笑地迎他们进屋。桌上已摆满了菜,看来是早有准备的。他们4人激动得不知所措,都站在那不动。肖华见了,爽朗地说:“放开点,放开点,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等他们一坐下,就又听肖华深情地说:“你们都是八连的功臣,我这个部队的老同志从内心感谢你们!你们平时工作很辛苦,今天为你们改善一下伙食,表达一下我和夫人的一点心意。今天不喝酒,你们放开来吃菜……”那次聚餐经历给王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次就是在1964年,王经文出席全国共青团第九次代表大会,全票当选团中央委员,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和毛主席合影留念。
80岁老兵开博成新闻
王经文在他31年的军旅生涯中,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宣传处处长、上海警备区守备6团政委、上海警备区后勤部副政委。1982年,王经文从领导岗位退休后,先后担任报告团副团长、荣誉指导员、编外政治指导员、校外政治辅导员等职。多年来,他给中小学校师生、党政机关干部、警备区武警部队青年官兵,做“好八连”光荣传统报告,讲“好八连”艰苦奋斗故事,前后大约有250多场次,约有28000多人次参加。他先后被授予先进退休干部等多种荣誉称号,曾经是《军休天地》的封面人物。
为了丰富晚年生活,王老还学习格律诗。他的作品被报刊采纳了近70首。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到快80岁时因开博客成了新闻人物。他写的这首诗就是新生活的开端:老夫今朝八旬,生活非常开心。女儿女婿孝敬,儿子儿媳孝顺。孙子孙女听话,家庭和谐如意。
如今,王老的博客之“老仁”的点击率高达15万人次了。今年3月19日,记者看到王老发表在博客里《好八连命名五十年,白话顺口溜》的文章颇为感动:“今年四月二十五,八连命名五十秋;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伴随大上海在巨变。八连主官已更换二十三任,如今干部是大学文化水平;当年传统三件宝,草鞋自糊针线包等请进连队荣誉室,弘扬传统见证物,替代传统新三宝,U盘磁卡学习包。昔日经典故事节约‘五千一’,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仍流行;又倡导‘五个一点’,称赞时尚更合理。八连薪火相传有‘三箱’,仍在南京路上为民忙;修鞋机哒哒哒,理发剪嗽嗽响。自领理个飞机头,称赞手艺还不错;老外卡勾鬓角修,OK,OK,翘指头。几十年空巢孤老送温馨,陪伴聊天看病清洁卫生;市民集资塑群像,给八连树碑颂扬。爱心力棒,助残名久扬……”
为表达好八连50年命名的激动之心,在4月6日,王老又写下了——“解甲为民三十年,自感弹指一挥间;逍遥休息并未闲,追求教育青少年,报告带教辅导员;三十年间几百场,青年受益我心甜。带教青年十二名,甘当人梯默无闻;青年成长国兴旺,红色政权牢又坚。艰苦奋斗传万代,伟大复兴梦将来;美好幸福好生活,和谐安定创伟业。有朝一日去西天,含笑九泉乐心间;来趟地球不冤枉,已为人类尽力量。”肺腑之言,令人感动。《人物》周刊在此祝福老军人永葆青春。
图片由王经文本人提供。
采访手记
第一次采访老指导员王经文是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霓虹灯下的哨兵》相聚栏目录制现场,由他代表连队介绍了连队的前身。老人一谈到当年的“好八连”,眼睛放光,嗓音也亮堂多了,他看上去精神矍铄,气色也不错,说起话来思维敏捷。他谈到了艺术家沈西蒙和漠雁,在吕兴臣的协助下,如何在连队体验生活的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介绍了八连从巡逻放哨到特战尖刀连的历史,令人耳目一新,至今让我难以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