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审美意识;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2(B)—0052—01
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与重视。我们都希望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期望通过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期望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美术教育中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美术教学,是笔者一直所探求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幼儿大都喜欢画画,绘画是他们最为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一张孩子的画,是其思想与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思维活动的记录,更是他们气质的再现、个性的张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学生喜欢教师、尊重教师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融洽的、良师益友式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也能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力求课堂导入的新、奇、趣。课堂导入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引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通过放映幻灯片及相关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贴近学生实际,寻找创作源泉。例如,男孩子喜欢泥巴,可以把泥塑引入课堂教学,先让他们自由发挥,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主题创作。女孩子喜欢布艺,可以用布贴画代替笔绘来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4.以鼓励的方法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了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对学生的心理便是最有分量的一种刺激,保护他、发展他,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原创,不断鼓励他们,给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让他们感受绘画的乐趣。
5.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学校教学中,可利用教室举办小型展览,展示学生作业,也可以通过学校展板,展出学生作品,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文明极度发达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环境也是纷繁复杂。在美术教育的初期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非常重要,而审美意识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学校美术教育。
我曾带领学生外出写生,一路上学生们只是听听音乐,吃吃零食,任凭美景流逝,到达目的地后,也只是随意选择一个角度来完成作业。传统的美术教学将学生长期地封闭在有限的空间中,这使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力大大降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去发现、去体验这种既熟悉又易被忽视的“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作为学习活动地点,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美国当代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人类必须从小就培养对艺术的感受性,这样才能避免感受性丧失之苦。”他说:“请把孩子们带到小溪边,让孩子在那里溅水嬉戏,让他们听一听,那轻轻流过的溪水的声音,也让他们学一学那小鸟清脆又甜美的歌声……请带他们来看看,这个世界优美的另一角吧,凡是能打动你优美感情的,也让它打动孩子吧!”由此可见,自然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一些基本艺术技巧的同时,也应该培养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力,这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起点。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受创造欲望的驾驭,以寻求独创性和新颖性为目标,是建立在观察、想象、思维和实践等诸多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本领。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这是由美术活动所具备的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要通过精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在欣赏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对“神秘微笑”的不确定性展开丰富、自由的想象,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独创精神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2(B)—0052—01
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与重视。我们都希望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期望通过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期望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美术教育中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美术教学,是笔者一直所探求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幼儿大都喜欢画画,绘画是他们最为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一张孩子的画,是其思想与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思维活动的记录,更是他们气质的再现、个性的张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学生喜欢教师、尊重教师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融洽的、良师益友式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也能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力求课堂导入的新、奇、趣。课堂导入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引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通过放映幻灯片及相关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贴近学生实际,寻找创作源泉。例如,男孩子喜欢泥巴,可以把泥塑引入课堂教学,先让他们自由发挥,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主题创作。女孩子喜欢布艺,可以用布贴画代替笔绘来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4.以鼓励的方法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了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对学生的心理便是最有分量的一种刺激,保护他、发展他,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原创,不断鼓励他们,给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让他们感受绘画的乐趣。
5.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学校教学中,可利用教室举办小型展览,展示学生作业,也可以通过学校展板,展出学生作品,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文明极度发达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环境也是纷繁复杂。在美术教育的初期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非常重要,而审美意识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学校美术教育。
我曾带领学生外出写生,一路上学生们只是听听音乐,吃吃零食,任凭美景流逝,到达目的地后,也只是随意选择一个角度来完成作业。传统的美术教学将学生长期地封闭在有限的空间中,这使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力大大降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去发现、去体验这种既熟悉又易被忽视的“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作为学习活动地点,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美国当代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人类必须从小就培养对艺术的感受性,这样才能避免感受性丧失之苦。”他说:“请把孩子们带到小溪边,让孩子在那里溅水嬉戏,让他们听一听,那轻轻流过的溪水的声音,也让他们学一学那小鸟清脆又甜美的歌声……请带他们来看看,这个世界优美的另一角吧,凡是能打动你优美感情的,也让它打动孩子吧!”由此可见,自然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一些基本艺术技巧的同时,也应该培养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力,这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起点。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受创造欲望的驾驭,以寻求独创性和新颖性为目标,是建立在观察、想象、思维和实践等诸多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本领。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这是由美术活动所具备的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要通过精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在欣赏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对“神秘微笑”的不确定性展开丰富、自由的想象,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独创精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