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这个内容引起了两会代表热议,尤其是军队政协委员对基层部队的读书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碎片化”阅读方式充斥着年轻人的生活,军营也不例外。在这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群体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书籍对官兵的吸引力远不及网络有“诱惑力”;多看一页书远不如更新一段微博重要;爱好阅读浅显幽默的段子胜过仔细琢磨一部大师的作品。如何在网络时代培养学习型军人,这是一个值得带兵人深思的问题。一方面,要求军人综合素质过硬,不能被时代潮流抛弃,另一方面,要引导官兵合理利用互联网,不能被碎片化信息牵着鼻子走。如何做到让网络成为帮助官兵成长成才的“平台”,而不是阻挠官兵深度阅读的“绊脚石”?这考验着带兵人的“指挥艺术”。
——兵眼观察人 高丽媛
吴远东 船艇战士 上等兵
手机依赖让我苦不堪言
入伍前我就有了多年网龄,拥有花样繁多的电子产品,上社交网站是我每天的“必做功课”。入伍后,高强度训练和严明的纪律猛然切断了我和网络的联系,真的很不适应,害怕跟不上潮流,与朋友失去共同语言,情绪开始变得焦躁,心理医生说我患上了“信息焦虑症”。于是我瞒着班长又买了一个智能手机,我知道这是违反大队《手机管理使用规定》的,只敢晚上在被窝里用一会儿,结果被军务参谋查房时抓了个正着。
自从手机被统一保管后,我感觉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整天都昏昏沉沉的,心不在焉。特别是空闲下来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大部分时候都是坐着发呆。其实手机上也没什么重要的东西要看,但是一天不刷几下就感觉空落落的。
郭峰 航海班长 二级军士长
我不是“奥特曼”
与现在的新生代战士相比,我显得有些落伍,不上网,没有QQ,不懂流行语言,战士们都管我叫“奥特曼”,开始我还以为他们夸我像超人般能干呢,原来是嘲笑我落伍的意思。虽然被嘲笑了,我还是看不惯他们,一到周末,大队的“水兵网吧”人满为患。仔细一看,战士们大多都是在漫无目的地“刷”着各类社交网站,浏览各类门户网站的娱乐新闻,在淘宝上“逛街”,或是在网络游戏中忘我地厮杀。而邻近的图书阅览室却门庭冷落,人迹罕至,琳琅满目的书籍无人问津。当我问他们“今天上网你收获了什么”时,没有几个人能够答上来。他们就像一个个的失忆患者,每天都生活在立即失效的信息里,重复着日复一日的无聊。
相反,我觉得读书让我充实,我有做笔记的习惯,思考每天收获并且定期总结,比上网冲浪有意思多了。我也不是完全排斥网络,前不久,我以“苹果之父”乔布斯的生平和成就为主题,在大队“读书讲坛”开了一堂公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网上找了不少资料,但系统的、有选择的阅读明显让我感到更加充实有意义。
马鹏飞 大学生士兵 列兵
开阔了视野,促进了交流
上大学时,我读了很多纸质书,其中不乏一些经典名著。不得不承认,这些书在我的人生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来到部队后,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让我很少有连贯的“大块头”时间去深度阅读,我便把这些名著压在了“箱底”,将兴趣转移到了上政工网、发军营微博上。我觉得这些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用碎片化的时间读碎片化的内容本身就是时代特点。周末我经常到“水兵网吧”上政工网,浏览新闻,交流信息。在政工网发帖留言的都是身边的军人,所以我们聊天也都有些共同的话题,我们会选择新近发生的一些新闻,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经常令我受益。
对我来说,网络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促进了与战友的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浅阅读不容易积累知识,只能给人留下模糊的印象,看过之后很容易忘记。为此,我养成了记卡片的习惯,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好句子、好观点记在卡片上,随时提醒自己温习。
李晓明 指导员 中尉
信息焦虑是一种病
为何碎片化的浅阅读如此得人心?大队多数官兵乐于接受简短、迅捷、有趣味性的内容,“碎片化”信息的盛行也是他们应对当前信息过载的无奈之举。官兵使用较多的QQ、微博、微信等社交应用进一步刺激了他们被动接受“碎片化”信息。这些信息足够吸引人却没什么营养,从长远来看还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引起官兵的不平衡心理。好友更新的动态展示了一个万花筒般的花花世界:美食、旅游、派对、奢侈品……尽管好友只是有选择地晒自己的生活,却足够引起官兵心中的波澜:“为何他们的生活如此精彩,我的生活却如此单调?”时间长了便会产生“当兵到底值不值”这样的困惑。为了弥补这种不平衡,部分官兵会晒自己军营生活博“点赞”,从而造成泄密隐患。
信息焦虑症则是“碎片化”信息的盛行带来的“顽疾”。而另一些战士则面对“使用智能手机影响工作和学习,不用智能手机更加影响工作和学习”这样的困境。
盛祝超 教导员 少校
深度阅读,拨云见日
思考懒惰,是信息“碎片化”的又一产物。官兵越来越放弃主动思考,倾向于消费越来越短的文字,尤其是对音频、视频的需求增长惊人。部分官兵业余时间甚至宁愿玩一局游戏、看一会儿电视、刷一下朋友圈也不愿意读一页书。“他们习惯了在多件事情中精疲力竭地转换注意,导致一件事都做不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退化。”
一直以来,军营被称为“大学校”、“大熔炉”,吸引了一大批渴望成才的优秀青年,部分官兵却担心军人会在信息时代被抛弃,变得越来越“土老帽”。我认为,军营既不能把信息隔绝在高墙之外,也不能被信息大潮裹挟着茫然前行。当前,要成为会思考善思考的学习型军人,就应当学会拒绝过度接收“碎片化”信息,重新捧起书本,以一颗平和之心冷静、耐心地去学习。部队要使官兵安心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成为有用人才,就必须大力开展读书育人活动,用先进理论武装官兵头脑,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
赵希荣 政委 上校
要利用又要引导
前段时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的一段经典发言——“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用来形容当前的“碎片化”阅读非常形象。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碎片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一种时代特征,因为它有快速及时、信息量丰富的优点。但同时也要看到,“碎片化”阅读并非“十全十美”、没有缺点,在便于阅读的同时,也会使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的弊端。因此,我觉得,对待“碎片化”阅读,既要利用又要引导。
一方面,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上,积极倡导深阅读的方式。当前,“90后”官兵逐渐成为军营的主体,他们的价值取向还不够成熟,需要用深阅读扩大阅历,丰富人生体验。在这方面,我们大队创新了很多方法,比如说“常委月荐一书”活动。月初,由一名常委围绕岗位职责需求,向官兵推荐一本书,激发官兵阅读的积极性;月末,以“我在书中学到了什么”为题开展读书心得展评,检验官兵阅读效果,帮助官兵养成深阅读习惯。
另一方面,用好的内容抢占官兵碎片化阅读“阵地”。充分利用政工网的育人作用,在网上开设官兵感兴趣的话题,用积极的、正面的内容抢占官兵阅读空间。比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阶段,我们在政工网上开设讨论专栏,鼓励官兵围绕“最期盼最担忧”、“最欢迎最反感”、“最高兴最害怕”的事畅所欲言,不但征求到许多“金点子”,还在潜移默化中端正了官兵上网动机,找到了学习的兴趣。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碎片化”阅读方式充斥着年轻人的生活,军营也不例外。在这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群体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书籍对官兵的吸引力远不及网络有“诱惑力”;多看一页书远不如更新一段微博重要;爱好阅读浅显幽默的段子胜过仔细琢磨一部大师的作品。如何在网络时代培养学习型军人,这是一个值得带兵人深思的问题。一方面,要求军人综合素质过硬,不能被时代潮流抛弃,另一方面,要引导官兵合理利用互联网,不能被碎片化信息牵着鼻子走。如何做到让网络成为帮助官兵成长成才的“平台”,而不是阻挠官兵深度阅读的“绊脚石”?这考验着带兵人的“指挥艺术”。
——兵眼观察人 高丽媛
吴远东 船艇战士 上等兵
手机依赖让我苦不堪言
入伍前我就有了多年网龄,拥有花样繁多的电子产品,上社交网站是我每天的“必做功课”。入伍后,高强度训练和严明的纪律猛然切断了我和网络的联系,真的很不适应,害怕跟不上潮流,与朋友失去共同语言,情绪开始变得焦躁,心理医生说我患上了“信息焦虑症”。于是我瞒着班长又买了一个智能手机,我知道这是违反大队《手机管理使用规定》的,只敢晚上在被窝里用一会儿,结果被军务参谋查房时抓了个正着。
自从手机被统一保管后,我感觉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整天都昏昏沉沉的,心不在焉。特别是空闲下来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大部分时候都是坐着发呆。其实手机上也没什么重要的东西要看,但是一天不刷几下就感觉空落落的。
郭峰 航海班长 二级军士长
我不是“奥特曼”
与现在的新生代战士相比,我显得有些落伍,不上网,没有QQ,不懂流行语言,战士们都管我叫“奥特曼”,开始我还以为他们夸我像超人般能干呢,原来是嘲笑我落伍的意思。虽然被嘲笑了,我还是看不惯他们,一到周末,大队的“水兵网吧”人满为患。仔细一看,战士们大多都是在漫无目的地“刷”着各类社交网站,浏览各类门户网站的娱乐新闻,在淘宝上“逛街”,或是在网络游戏中忘我地厮杀。而邻近的图书阅览室却门庭冷落,人迹罕至,琳琅满目的书籍无人问津。当我问他们“今天上网你收获了什么”时,没有几个人能够答上来。他们就像一个个的失忆患者,每天都生活在立即失效的信息里,重复着日复一日的无聊。
相反,我觉得读书让我充实,我有做笔记的习惯,思考每天收获并且定期总结,比上网冲浪有意思多了。我也不是完全排斥网络,前不久,我以“苹果之父”乔布斯的生平和成就为主题,在大队“读书讲坛”开了一堂公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网上找了不少资料,但系统的、有选择的阅读明显让我感到更加充实有意义。
马鹏飞 大学生士兵 列兵
开阔了视野,促进了交流
上大学时,我读了很多纸质书,其中不乏一些经典名著。不得不承认,这些书在我的人生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来到部队后,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让我很少有连贯的“大块头”时间去深度阅读,我便把这些名著压在了“箱底”,将兴趣转移到了上政工网、发军营微博上。我觉得这些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用碎片化的时间读碎片化的内容本身就是时代特点。周末我经常到“水兵网吧”上政工网,浏览新闻,交流信息。在政工网发帖留言的都是身边的军人,所以我们聊天也都有些共同的话题,我们会选择新近发生的一些新闻,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经常令我受益。
对我来说,网络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促进了与战友的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浅阅读不容易积累知识,只能给人留下模糊的印象,看过之后很容易忘记。为此,我养成了记卡片的习惯,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好句子、好观点记在卡片上,随时提醒自己温习。
李晓明 指导员 中尉
信息焦虑是一种病
为何碎片化的浅阅读如此得人心?大队多数官兵乐于接受简短、迅捷、有趣味性的内容,“碎片化”信息的盛行也是他们应对当前信息过载的无奈之举。官兵使用较多的QQ、微博、微信等社交应用进一步刺激了他们被动接受“碎片化”信息。这些信息足够吸引人却没什么营养,从长远来看还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引起官兵的不平衡心理。好友更新的动态展示了一个万花筒般的花花世界:美食、旅游、派对、奢侈品……尽管好友只是有选择地晒自己的生活,却足够引起官兵心中的波澜:“为何他们的生活如此精彩,我的生活却如此单调?”时间长了便会产生“当兵到底值不值”这样的困惑。为了弥补这种不平衡,部分官兵会晒自己军营生活博“点赞”,从而造成泄密隐患。
信息焦虑症则是“碎片化”信息的盛行带来的“顽疾”。而另一些战士则面对“使用智能手机影响工作和学习,不用智能手机更加影响工作和学习”这样的困境。
盛祝超 教导员 少校
深度阅读,拨云见日
思考懒惰,是信息“碎片化”的又一产物。官兵越来越放弃主动思考,倾向于消费越来越短的文字,尤其是对音频、视频的需求增长惊人。部分官兵业余时间甚至宁愿玩一局游戏、看一会儿电视、刷一下朋友圈也不愿意读一页书。“他们习惯了在多件事情中精疲力竭地转换注意,导致一件事都做不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退化。”
一直以来,军营被称为“大学校”、“大熔炉”,吸引了一大批渴望成才的优秀青年,部分官兵却担心军人会在信息时代被抛弃,变得越来越“土老帽”。我认为,军营既不能把信息隔绝在高墙之外,也不能被信息大潮裹挟着茫然前行。当前,要成为会思考善思考的学习型军人,就应当学会拒绝过度接收“碎片化”信息,重新捧起书本,以一颗平和之心冷静、耐心地去学习。部队要使官兵安心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成为有用人才,就必须大力开展读书育人活动,用先进理论武装官兵头脑,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
赵希荣 政委 上校
要利用又要引导
前段时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的一段经典发言——“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用来形容当前的“碎片化”阅读非常形象。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碎片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一种时代特征,因为它有快速及时、信息量丰富的优点。但同时也要看到,“碎片化”阅读并非“十全十美”、没有缺点,在便于阅读的同时,也会使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的弊端。因此,我觉得,对待“碎片化”阅读,既要利用又要引导。
一方面,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上,积极倡导深阅读的方式。当前,“90后”官兵逐渐成为军营的主体,他们的价值取向还不够成熟,需要用深阅读扩大阅历,丰富人生体验。在这方面,我们大队创新了很多方法,比如说“常委月荐一书”活动。月初,由一名常委围绕岗位职责需求,向官兵推荐一本书,激发官兵阅读的积极性;月末,以“我在书中学到了什么”为题开展读书心得展评,检验官兵阅读效果,帮助官兵养成深阅读习惯。
另一方面,用好的内容抢占官兵碎片化阅读“阵地”。充分利用政工网的育人作用,在网上开设官兵感兴趣的话题,用积极的、正面的内容抢占官兵阅读空间。比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阶段,我们在政工网上开设讨论专栏,鼓励官兵围绕“最期盼最担忧”、“最欢迎最反感”、“最高兴最害怕”的事畅所欲言,不但征求到许多“金点子”,还在潜移默化中端正了官兵上网动机,找到了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