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增思维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52810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元思维导图是将一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并用分层级的线条连接概念,搭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单元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它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沟通知识内在联系
  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包含着许多知识点,它们分散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之中。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综合、整理,并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能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
  绘制单元思维导图,一般可以这样操作:
  首先,自主回顾。绘制单元思维导图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浏览单元中的每一个小课题,让他们大致回顾每个课题的基本内容。
  其次,再现知识。教师先要求学生取一个中央图,把单元主题写上去,也可以根据主题画上匹配的彩色图像;然后由中央图发散开去,画出思维导图主干——通常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学生畫出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的、跳跃的,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将知识点进行一级分支,以构成思维导图的骨架。
  再次,合作整理。一个完整的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还有方法的提炼。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分组交流的基础上补充遗漏的知识点,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
  最后,构建网络。通过以上三步,导图的主体和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此时的导图往往存在分类重复、关联不当等问题。因此,这一步的重点是进一步理清每一级的结构,审视知识点的分类是否准确、关联是否科学全面等。这一步的另一个任务是给导图配上图形、色彩、线条等,使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变得更加直观。
  以新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为例(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标注年级、册数)。学生先在浏览的基础上将单元知识分为五个一级分支:(1)直线、线段和射线;(2)角的概念;(3)角的度量;(4)角的分类;(5)角的画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零碎的知识,并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格图。
  此时,单元思维导图的主体已具备了。然而,单元思维导图不仅仅是梳理知识,还应提炼方法。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准确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是“怎样读量角器内、外圈的度数”,所以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还应有度量、读取角的度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加入了这部分内容,并标注了概念的具体含义(如“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如“1周角=2平角=4直角”),一幅完整的单元思维导图就绘制完成了。
  在绘制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加工整理数学概念,进一步理解了单元数学知识,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灵活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运用思维导图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认识、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入单元思维导图让学生养成高屋建瓴地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习惯,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还要他们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等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因为涉及的知识点多,而且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所以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适时引入单元思维导图能化难为易,我们来看学生整理的思维导图。
  图中,学生从“边”和“角”两个维度沟通了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就成了长方形;当长方形的四边都相等时,长方形又成了正方形。这样层级分明的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知识逐级上升的脚手架,让他们从一个主要概念开始,通过对图形本质与规律的分析与综合,找到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清晰、准确地分辨清楚了每一种图形的异同。在此过程中,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发展。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培养学习习惯的辅助工具,思维导图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不注重单元总结,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总结时该干什么、总结究竟有什么作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拐杖”,有利于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掌握必要的自主学习方法,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单元教学重点是利用转化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利用公式进行计算,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利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梳理、总结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时,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思考“我运用了什么方法探究?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两个问题,把探究过程中零散的、初步的认识加以整理和升华,从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而不只是罗列几种多边形面积公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了如下思维导图。
  这份导图把单元知识要点进行了细致地梳理与归纳,其中贯穿着这一单元的核心问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围绕这个问题,学生把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区别系统地提炼了出来,让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的联系一目了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让所学内容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
其他文献
随州,一座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汉东之国”。同时,还是编钟古乐之乡。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随州市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随外”)正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逐渐成为随州新的文化名片。  “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让每一个孩子成功”的办学理念,在随外践行了十多年,成为随外一个显著特色。2016年12月,首都师范大学杨朝晖教授来校考察后赞不绝口:“这所学校代表着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未来趋势的未来学校实验样本
杜鹃花又称映山红,是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记忆里,故乡的山上也有映山红,但只是星星点点。  1974年的秋天,电影《闪闪的红星》公映,顷刻间风靡全国。冬至,我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军装走进了军营——新兵连驻训基地在陕西汉中空字764部队。那时,周末的文娱活动主要是去兄弟部队的大操场看电影。《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在我的记忆中,应看了不止一遍。“拉歌”是传统活动,但凡集体活动,前奏必是这个节目。兄弟部队
区域课堂教学是促进区域课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关键策略,是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能推进区域的整体办学水平,焕发课堂活力,打造优质课堂。现以樊城区为例,进行探讨。  近几年来,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大力实施“以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为主干,以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两翼”的教育“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以“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引导探究”为核心思想,以“导学、独学、互学、评学”为基本流
栏目主持人:姜楚华
复习课是巩固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以《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教学为例,谈谈实施有效复习的几点思考。  一、以学定教  想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就要大胆放手,让复习任务适当前置。如:设计课“课前小研究”。教学《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时,教师设计了四道研究题目:1.我知道。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知识包括:( )的面积、( )的面积、( )的面积以
一、找到生活原型,重构运算意义  小学数学中的运算主要有加、减、乘、除四种。从这四种运算的定义来看,加法是所有运算的“源头”,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作如下梳理:  [加数(减数)不同加数(减数)相同加:5 7=12 乘:2 2 2=2×3=6减:6-4=2除:6-2-2-2=0 6÷2=3]  与这四种运算相关的问题是小学数学的基本问题。如何提炼它们的原型呢?其实,生活中的运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分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阅读诗歌时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可以从诵读正音明义、想象显象入境、比较品味悟情三个方面入手。  一、诵读成韵,正音明义  古诗语言精练,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所以在诵读中解决字音、字义的问题,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是理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1.正音  读准古音字。汉字的读音在语言发展历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化
三角尺是常见学具之一,但人教版的教材中却没有关于三角尺全面的、系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三角尺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由于学生缺少对三角尺系统的认识,所以在实际使用三角尺时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经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的教材中,涉及用到三角尺的教学内容安排是这样的:  [册数单元教学内容例题二下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例4.用三角尺画直角;  例5.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介绍锐角和钝角); 
部编本教材提倡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但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读整本的长篇小说颇有难度。笔者将思维导图引入名著阅读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以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具体介绍这种方法。  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人物关系。这本书人物众多、个性鲜明,但他们都是围绕主人公汤姆而出现。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核心人物“汤姆”作为关键词,把与之关联的人物分为敌人、亲人、朋友、情人、其他五类
《学记》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说,善于教学的老师,能让学生自愿地、主动地发扬他的志趣。要想让课堂真正具备“五味”,“善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在欣赏中激发兴趣  童诗是优美的,但由于学生接触的不多,他们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在课前的调查中,不少学生反映童诗形式单一,既没有小说的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