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景一路歌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hi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档案·
  李彬,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导,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成员,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宿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宿迁市优秀教师,宿迁市学科领军人物,宿迁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工作20多年来,一边教书育人一边钻研教学艺术,成果丰富。主编或参与编写教学著作6部。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或参与省级规划课题6项。应邀多次在山东、河南、广东、江西等省讲学,任多家期刊特约编审,被《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知识》《教学研究》等期刊推介为封面人物。
  生命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是一个伟大的谜。
  ——(印度)克里希穆那提
  教育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但其中最原始、最活跃的课程密码却是永恒的:教师、学生和有关他们的故事。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发育场。一如沂水春风,弟子各言其志,夫子喟然而叹:吾与点也。每节课都是不同的,每一学生都是不可复制的“另一个”,教师也应该是不断成长的。
  在担当中奋勇前行
  1987年我开始参加工作,由于当时我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没有经过大学中文系系统的培养,在初中工作是有些尴尬的。做一个优秀教师的理想,在现实面前碰壁了。成绩不能得到认可,努力未必受到尊重,这时完成学历的进修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为此,我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广泛涉猎各学科的知识……18岁,一切皆有可能。我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完成了学历的提升:1990年底全国自考大专毕业,1993年江苏教育学院脱产本科毕业。再回到教学一线时,我任教高中语文,曾经的经历加上本科阶段的学习,自然让我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像所有教师的成长历程一样,在走上教师岗位的最初10年,我坚持不懈地过好教学关,完成了新手教师—熟练教师—胜任型教师的转变。经过10年教学积累,我不再满足于当一名经验型教师,开始了自觉的专业反思,总结教学和管理中的成败得失,学习教育理论,开展教育研究,走上了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从参与他人的教育课题到自己主持教育课题,从撰写比较简单的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到独立发表理论性较强的教育科研论文,再到出版教学专著。
  我们今天怎么当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给教师以职业幸福感的只有教师自己,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回想我自己从教的工作经历,对照今天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我真切地感到:教师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首先要有一种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把教育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这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美国教育家库姆斯也曾指出,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具备作为教师个人行为准则的信念结构: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献身。于漪老师说:“作为中华儿女,我深感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与使命,这奠定了我一生不变的精神基石,我数十年如一日执着追求、永不懈怠的精神支柱正是这一民族的忧患意识,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师的光荣就在于把教育视为自己的生命,以从事教育事业为荣,以教师为乐,对平凡的工作时时怀有一种虔诚的、敬畏的情感,把教学工作当成一种幸福的生存方式。教育是一个需要爱的事业,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没有对学生的热爱,没有对教学的深情,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育行为。
  在阅读中铺就前进的阶梯
  宋代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浓郁的课程,人文精神不能靠强硬的灌输,它重在熏陶,重在“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教师只有自己是一个文化人了,才能完成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
  工作伊始,我在一家偏僻的乡镇中学上班。乡村中学的生活清闲而单调,白天还算热闹,晚上灯火阑珊,树影横斜,办公室里常常只有我一个人还在流连。我既没有烟酒棋牌的嗜好,也没有倚老卖老的资本,只能踏踏实实地读书。很多时候在宿舍里读书忘记了吃饭时间,等到想起来的时候,学校食堂早已没有了饭菜。那时候还没有快餐之类的食物,过了饭点我常常就是嚼些饼干或者干脆不吃了。尤其是周末,早晨五六点起来看书,中午吃了一顿,然后就看书写字到晚上。读书方恨知识浅,观海乃觉天地宽。能买到能借到的书,只管读起来,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朱光潜的《朱光潜美学文集》《文艺心理学》、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程千帆的《唐人七绝诗浅析》……随着阅读视野的不断开阔,我的课堂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成绩始终独占鳌头。那一年是我第一次任教毕业班,一年间,我和学生一起早读,一起晚自习。语文成绩自然不用说了,我任班主任的班级,学生考取前三类学校的数字在本校各班级中遥遥领先,是兄弟学校的数倍。平凡的日子里不甘平庸,知不足然后迎頭赶上,这是生活给我上的生动一课。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当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需,当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这时候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内心世界的明亮。没有“开窗放入大江来”的吸纳,怎会有“落木千山天远大”的雄阔。一个语文教师的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读书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每位语文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语文教师通过自觉读书,不仅能获取信息、增长知识,还能提升个人的人文底蕴。多年后,我还时常想起当初艰苦的读书生活,我应该感谢它,我的18岁,最应该读书的年岁,我没有虚度光阴,而是不断充实自己,养成了至今仍受用无穷的读书习惯。
  在反思中提升学术素养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教师的专业提升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和批判中成长。观察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就会发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语文教学的目标更多地定位在考试层面。这些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导的教学行为表现,也是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如果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都能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及时记录成长中的点滴感悟,每一堂课下来后,都能认真回顾教学环节,看看哪里做得好,哪里有待改进,长期如此,焉能不渐臻佳境,登堂入室?   教好语文的决定性因素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就是考验教师的基本功,把你的文化素养展示出来,让学生喜欢你的课,点燃学生热爱母语的火种,自然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对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刻的把握,科学地设计,严谨地实施。我在过去把它们分作了两个阶段,现在觉得把二者融合会更好。如果二者一个也不能做到,怕是很难教好语文的。“教书和拍电影一样,都属于遗憾的艺术”,我对自己的课永不满足,不断提升——这也是语文教育的行动研究过程。反思意识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早已有之,如“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扪心自问”“人贵有自知之明”等。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效能和素养的过程。通过自我反思,教师能够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更新,最终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几乎篇篇教案都有教后一得,很多教后一得还不止一篇。教后一得内容丰富,有的是对字、词方面教学经验的总结,有的是对学生课堂反应的记录,有的是对课堂结构再优化的设计,有的是对文本的一些独到见解,也有的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分析。有时候,一个教学环节,我会设计好几种教学方案,以应对课堂上随时遇到的“意外”;为了设计一道练习题,往往花去几个小时的时间……参加课堂教学评比从县到市到省,其间几多磨合,几多反思,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数文质兼美,饱含了作者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积淀,需要教师去品味、去解读,引领学生去感受其中的真善美。可以说提升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以来,部分教师难以脱离教学参考书,文本解读过程倒置,主体缺位,文本解读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有的甚至对文本过而不入,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发现,这些都与文本解读能力缺失有一定关联。教师要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避免出现浅读、曲读甚至误读的现象。具体说来,一方面要广读书,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就是要去除浮躁心理和功利思想,潜下心来,进行“广度”“厚度”“深度”与“新度”的解读实践,获得经验与体会,从而达到“真解读”的至高境界。
  在实践与科研之间搭建桥梁
  常常有人对我说:你都是特级教师了,还那么辛苦干什么?我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因为一句话也说不清楚。世上三百六十行,教师职业是最具学习性、研究性特点的职业之一。在知识急剧增长、信息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里,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普遍成为学校发展战略的形势下,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成长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必须具有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专业精神。这种专业精神,是终身教育思想在教师身上的具体反映,是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方式。优秀教师的成功秘诀,不过是比别人付出更多而已。有人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世事哪有这般简单,应是三分耕耘一分收获。从1998年开始,我就主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刚开始的论文多是课堂教学的点滴经验,课题一般为县级、市级课题。通过几年的锻炼,到2001年,每年我都有多篇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课题也由参与省级课题到独立主持省级课题、国家级重点课题的子课题。我先后主持的省市级课题有“主体参与式作文评改的实验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理念与实践研究”“提高中学班主任自身素养及其工作艺术的实践研究”“新课改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等。
  针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作文教学,我一直在进行课改实验。苏教版的写作序列其实是一种写作内容上的“内在序列”,而不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构建的“教学序列”。“内在序列”强调的是人文性追求。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习得语言文字运用的方式方法,人文性必须凝聚并体现在语文的工具性当中,这种“更高的更有人文性的更有情怀的追求”,如果不遵循基本的写作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常识,其结果只能是空中楼阁。这些写作内容分散于五册教材中,从教学角度而言,时间跨度大,“序位”繁杂不清,“阶梯”层级不明,难以形成系统性的写作指导。钟启泉教授在《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序言中说:“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或者用更专门的术语来说,是一种相对于‘形式学科’而言的‘内容学科’。从逻辑上说,所谓‘内容学科’是以理解、创造或表达思想与意涵为课题的‘实质训练’的学科。”教材编排的序列,既要尊重学生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客观规律,也必须考虑教师指导写作的适用性。语文既然是“‘实质训练’的学科”,就必须追求训练的科学性,如果作文内容编排的序列是混乱的,就会导致无序可循、无法可依的局面。一线教师也总是期望教材能有一种既包含隐性人文又具有显性序列的呈现方式。当然,在教材暂时还没有大修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也不能消极对待,而应该灵活处理,化短为长。深刻认识苏教版教材主题化与序列化的根本价值,两相结合,不断优化与完善,是作文教学的必然选择。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教教材”,教材仅仅是教学的一个依凭。语文教师要深刻领悟“用教材教语文”的新课程理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主动优化教材,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此,我主要做了下列几项工作:调整顺序,形成梯度;循序渐进,细化分解;活用教材,拓展思维;以专题为支点,拓展写作空间。教材内容“教学化”,以适合教学、适合学生学习为要旨。教材是教学的根据,一线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旨意,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将教语文变为学语文,创造性地重组、细化、拓展教材,把握好“教与考”“用与练”的关系,才能收到成效。
  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丰厚的学术素养和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为此,教师必须树立自觉学习的意识,即在教学中从自身需要出发,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提高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语)凡是优秀的教师,没有不搞研究的。脱离教学实践搞教育研究,往往是空洞的理论家;从不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教师,到头来只能做个教书匠。我的论文一般都能结合教材,结合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学实践,且能解决教学难题,这是我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我逐步明晰了教育科研的三个价值追求: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研的成果;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獲得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成果。科研能力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写作基本功,能够用流畅的文字、精练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来阐述自己的教育观点,并指导教学实践。写作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阶梯,这个过程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丰富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写作的方式是多元的,可以写调查报告、教学论文、教学札记、教育博客等,多种的写作渠道,最终殊途同归,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必须是研究者,这是由教师的特定工作环境决定的,那就是校园文化环境、课堂教学环境、专业发展环境、家校合作环境,其中尤以课堂教学环境为重点,它不仅为教书育人创设了一个实践平台,而且每天以原始的、鲜活的素材激活教师的思考,形成科研的问题和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道路。离开了科研,不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校外培训相比,教师开展科研,包括教学实践反思、围绕问题的行动探究等,已被公认为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方式。
  不为名所诱,不为位所累,真实的教学生活是最丰实的人生。从初中到高中,从乡镇到县中,从县中到大市,从北方到南方,我的教育生涯也褪去浮华,返璞归真。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朝夕之功,既无法速成,也没有终点。语文教师的成就在讲台,无须高标,学生的进步是最好的奖赏。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始终坚守“一辈子学做教师,一辈子提升自我”的信念,从现实的教学需要出发,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入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阅读,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语)做一名优秀教师的职业理想,促使我不断地加强自我教育,追求不停,探索不止,在语文教育的田野中一年年收获自己的果实。从这个意义上说,谁能给教师以职业的幸福感?是教师自己。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1990—1991年173例、2009—2010年956例及2018—2019年1 440例CKD住院患者病因进行总结,分析3个时间段中青年组与老年组CKD的病因构成和演变。利用χ²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应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1990—1991年、2009—2010年和2018—2019年CKD的第一位病因分别为慢
报道1例伴KMT2A-MLLT3基因阳性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CML-BC)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和实验室指标变化。患者于2017年确诊为CML,2018年进展为CML-BC,BCR-ABL1伴KMT2A-MLLT3基因阳性且T315I突变。2019年1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个月后复发,经普纳替尼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无效后死亡。
目的了解某国际机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为相关主管部门有效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于2019年7至8月,选取某国际机场246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收集其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同时选取某医疗机构210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并分析不同工龄组间机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1.63%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glitazone,PGZ)对恶性间皮瘤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于2019年12月,选择人双相型恶性间皮瘤细胞株(MSTO-211H)和人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细胞株(NCI-H2452),给予不同终浓度的PGZ(0、10、50、100、150、200 μmol/L)处理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
目的探讨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急性草甘膦中毒的综合治疗与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8月,收集2014至2019年收治的40例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90 d随访期内结局分为存活组(n=33)和治疗无效组(n=7),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水
甜甜蜜蜜心太軟
综合60年来与脑血管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合文献分析思考,提出:脑卒中有一个疾病形成过程。至今的一级、二级预防,基本上是针对患病基础、高危及促发因素,忽视了易卒中状态和卒中发作。为此,笔者将后两者合称为“脑卒中发作”,提出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生物学指标,采用针对性强的干预手段,以达到对疾病全程的预防。树立脑卒中发作的预防之理念,可能会有更多新发现,促发创新思维,获得更好的效益。
2015年5月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个全科远郊教学点,建立“以教学为引领”的教学模式。文章从实施背景、实施路径、实施效果、总结和展望系统介绍了该全科教学模式,重点探索医、教、研、防融合发展,为基层社区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内涵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形式和模式,以期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成为研究帕金森病的热点。文中介绍了帕金森病相关非运动症状包括感觉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着重介绍了其临床表现、评估方法及处理策略。
十一姐姐: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暗和迷茫。只有扫地除尘,才能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才能有更多更大的空间。    舒展心帆   亲爱的十一姐姐:  您好。我是一个女生。我学习成绩一般,还总爱生病,同学们都叫我“豆芽菜”,我总是默默忍受,从来都不和同学闹矛盾。我怕男同学,我怕老师。我不想和外人说话,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活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