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意义及重要性,探讨公共图书馆如何实现均等化服务。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服务均等化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文明和信息集散的重要场所,同时它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为社会公众免费、平等地提供文化资源和信息服务。由此决定了均等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与目标追求,均等化服务体现了“普遍平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精神。
1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概述
公共文化权利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公共文化活动应该以人民群众、以实现公众的文化权利为第一目标。即公共文化活动应该以人民群众、以实现公众的文化权利为第一目标。
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就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该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它具有:价值性、公益性、均等性、普惠性、便利性、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由此可见,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关乎全民共同利益的公共事业,绝不是私人组织的盈利活动,因此必须由国家政府来举办,以此保证全体民众公平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而为公众提供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就是保证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除生存外的基本的文化权利,实现其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同时也是保障群众公平获取信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2 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2.1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含义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以保障居住其中的所有人就近获取其需要的知识、信息、文化资源以及其他公共图书馆服务。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做了简明的阐述:“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图书馆职业使命的内在需要,是公益性原则的充分体现,是公共图书馆不断追求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准确理解把握和实施服务均等化原则,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2.2 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公共财政基本目标的需要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由此可见,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和国家重大公益文化设施,为要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经济成分或不同社会阶层提供平等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这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之一。所谓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有助于信息资源公平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推进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2.3 推进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也就是说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为社会提供均等化服务就是要实现社会成员信息获取机会的公平和信息资源配置的公平,从而制止信息权力对信息权利的剥夺和岐视。
体现在经济方面,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就是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平机会,分配创造了一种人人可心自由获取信息的环境。也就是说社会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通过图书馆为其公平地提供了知识和技能创造了财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体现在社会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信息则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4 服务均等化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
众所周知,现代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存在于社会之中,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对于终身学习的人或实行终身教育的社会来说,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那么,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的特有机构,其作用不仅仅是一个文化机构,更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的制度。这种制度保证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和富人一样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图书馆的这项公益性事业,是唯一致力于向公众提供最宽广范围的信息和思想的社会组织,追求社会效益及其最大化,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图书馆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了其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了和谐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5 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和谐和发展的需要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制、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图书馆文化作为独特的组织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发展、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其要以普遍实现公共文化权益为准则,假定求社会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图书馆的服务是一项关乎全民共同利益的公共事业,这积公共事业是以社会公平为价值的,也就意味着社会公正是图书馆服务的价值追求。 3 如何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
3.1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就是人们具有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力,而完善的法律体系则具有以下的作用:1)维护信息公平、保障民众信息权利的制度保障;2)维持社会系统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3)是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的需要。纵观中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具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图书馆进行详细和严格的规定,包括: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则、目的;图书馆性质、地位和社会职能;图书馆按人口数量比例的设立;图书馆藏书资源建设与布局;图书馆建筑设备;图书馆业务技术标准;违规处理等等。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适用于全国图书馆的国家图书馆法,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参照如1982年文化部颁布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以及各地政府自行颁布的地方性的文件,因此造成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均衡,从而制约了公众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
3.2 加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不存在信息孤岛,每一个图书馆都是网络连接起来的信息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公共图书馆由各地方财政拨款,财政上的相对独立,各部门所采用的管理系统无法统一,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实现服务均等化就要解决跨系统、跨平台的整合模式下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2006年以来,由广东省财政厅牵头,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共同参与制定的《广东省文献共建共享协作网实施方案》加强了公共、高校、科研三大系统图书情报机构的合作。2011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图书馆服务均等化进程,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
3.3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目前,由于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增加,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持续发展,然而随着读者对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的上升以及图书馆馆舍面积的增加,图书馆人才队伍出现紧缺和无法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用人机制的限制,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紧缺的问题,为缓解人员不足问题,图书馆只能聘请临时工作人员,不仅影响到队伍的稳定性及业务的持续性,同时由于临时工工资不高招收不到优秀人才影响了临工素质,从而影响到免费服务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是高层次人才稀缺,以广州市属区级公共图书馆为例,在编图书馆工作人员549人,其中,高级职称(含副研究馆员)以上36人,仅占6.56%;中级职称馆员197人,占35%。而街道、社区图书室因机构设置的原因直属街道管理,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专业知识参差不齐,公共图书馆对其只有业务指导,其服务水平只有依靠公共图书馆人员的指导。由于公共图书馆缺乏高素质人才,不仅影响了对街道、社区图书室的指导水平,也致使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图书馆缺乏长远发展的视野和更新知识结构的方法,从而严重抑制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均等化服务的质量。因此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中高层人才学习培养基地。打破各种限制,鼓励和支持公共图书馆采取高薪聘用、兼职等多种方式,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改革和完善职称评聘制度。
参考文献
[1] 张廷广,孙继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0(10).
[2] 赵莉.论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4(5).
[3] 李国新.图书馆制度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01/13/content_4046233.htm,2006.
[4] 吴慰慈.图书馆制度与信息公平理论研究[J].图书馆学新探,2007(10).
[5] 吴慰慈.图书馆立法和信息立法[J].图书馆学新探,2007(10).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服务均等化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文明和信息集散的重要场所,同时它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为社会公众免费、平等地提供文化资源和信息服务。由此决定了均等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与目标追求,均等化服务体现了“普遍平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精神。
1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概述
公共文化权利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公共文化活动应该以人民群众、以实现公众的文化权利为第一目标。即公共文化活动应该以人民群众、以实现公众的文化权利为第一目标。
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就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该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它具有:价值性、公益性、均等性、普惠性、便利性、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由此可见,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关乎全民共同利益的公共事业,绝不是私人组织的盈利活动,因此必须由国家政府来举办,以此保证全体民众公平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而为公众提供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就是保证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除生存外的基本的文化权利,实现其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同时也是保障群众公平获取信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2 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2.1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含义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以保障居住其中的所有人就近获取其需要的知识、信息、文化资源以及其他公共图书馆服务。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做了简明的阐述:“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图书馆职业使命的内在需要,是公益性原则的充分体现,是公共图书馆不断追求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准确理解把握和实施服务均等化原则,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2.2 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公共财政基本目标的需要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由此可见,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和国家重大公益文化设施,为要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经济成分或不同社会阶层提供平等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这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之一。所谓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有助于信息资源公平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推进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2.3 推进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也就是说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为社会提供均等化服务就是要实现社会成员信息获取机会的公平和信息资源配置的公平,从而制止信息权力对信息权利的剥夺和岐视。
体现在经济方面,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就是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平机会,分配创造了一种人人可心自由获取信息的环境。也就是说社会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通过图书馆为其公平地提供了知识和技能创造了财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体现在社会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信息则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4 服务均等化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
众所周知,现代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存在于社会之中,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对于终身学习的人或实行终身教育的社会来说,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那么,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的特有机构,其作用不仅仅是一个文化机构,更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的制度。这种制度保证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和富人一样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图书馆的这项公益性事业,是唯一致力于向公众提供最宽广范围的信息和思想的社会组织,追求社会效益及其最大化,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图书馆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了其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了和谐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5 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和谐和发展的需要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制、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图书馆文化作为独特的组织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发展、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其要以普遍实现公共文化权益为准则,假定求社会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图书馆的服务是一项关乎全民共同利益的公共事业,这积公共事业是以社会公平为价值的,也就意味着社会公正是图书馆服务的价值追求。 3 如何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
3.1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就是人们具有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力,而完善的法律体系则具有以下的作用:1)维护信息公平、保障民众信息权利的制度保障;2)维持社会系统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3)是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的需要。纵观中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具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图书馆进行详细和严格的规定,包括: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则、目的;图书馆性质、地位和社会职能;图书馆按人口数量比例的设立;图书馆藏书资源建设与布局;图书馆建筑设备;图书馆业务技术标准;违规处理等等。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适用于全国图书馆的国家图书馆法,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参照如1982年文化部颁布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以及各地政府自行颁布的地方性的文件,因此造成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均衡,从而制约了公众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
3.2 加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不存在信息孤岛,每一个图书馆都是网络连接起来的信息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公共图书馆由各地方财政拨款,财政上的相对独立,各部门所采用的管理系统无法统一,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实现服务均等化就要解决跨系统、跨平台的整合模式下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2006年以来,由广东省财政厅牵头,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共同参与制定的《广东省文献共建共享协作网实施方案》加强了公共、高校、科研三大系统图书情报机构的合作。2011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图书馆服务均等化进程,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
3.3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目前,由于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增加,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持续发展,然而随着读者对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的上升以及图书馆馆舍面积的增加,图书馆人才队伍出现紧缺和无法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用人机制的限制,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紧缺的问题,为缓解人员不足问题,图书馆只能聘请临时工作人员,不仅影响到队伍的稳定性及业务的持续性,同时由于临时工工资不高招收不到优秀人才影响了临工素质,从而影响到免费服务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是高层次人才稀缺,以广州市属区级公共图书馆为例,在编图书馆工作人员549人,其中,高级职称(含副研究馆员)以上36人,仅占6.56%;中级职称馆员197人,占35%。而街道、社区图书室因机构设置的原因直属街道管理,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专业知识参差不齐,公共图书馆对其只有业务指导,其服务水平只有依靠公共图书馆人员的指导。由于公共图书馆缺乏高素质人才,不仅影响了对街道、社区图书室的指导水平,也致使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图书馆缺乏长远发展的视野和更新知识结构的方法,从而严重抑制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均等化服务的质量。因此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中高层人才学习培养基地。打破各种限制,鼓励和支持公共图书馆采取高薪聘用、兼职等多种方式,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改革和完善职称评聘制度。
参考文献
[1] 张廷广,孙继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0(10).
[2] 赵莉.论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4(5).
[3] 李国新.图书馆制度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01/13/content_4046233.htm,2006.
[4] 吴慰慈.图书馆制度与信息公平理论研究[J].图书馆学新探,2007(10).
[5] 吴慰慈.图书馆立法和信息立法[J].图书馆学新探,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