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活性生物炭对水体低浓度氮、磷吸附效果研究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y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和加强,低浓度污染水体的治理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要部分.为探究不同活性生物炭对水体中低浓度氮(N)、磷(P)的吸附特性,选取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锯木屑、甘蔗渣、咖啡壳和烟梗等5种云南较为丰富的生物质为原料,硫酸锌(ZnSO4)为活化剂,制备得到5种活性生物炭,并对污染水体中低浓度N、P进行模拟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生物炭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均优于未活化的普通生物炭,其中锯木屑活性炭比表面积增加了10.3倍,达(1534.87±23.21)m2·g?1,蔗渣活性炭和紫茎泽兰活性炭比表面积均增加了9.5倍,分别为(1225.89±21.21)m2·g?1和(1260.50±14.31)m2·g?1,且孔径以过渡孔为主,更有利于吸附水体中N和P.活性生物炭较未活化的普通生物炭对N、P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从720 mg·kg?1和371 mg·kg?1提高至1207 mg·kg?1和675 mg·kg?1.不同活性生物炭对N、P的吸附受pH、COD质量浓度、炭水比等因素的影响.偏酸性条件有利于吸附N,偏碱性条件有利于吸附P;水体COD浓度与活性生物炭脱N除P的效果正相关;炭水比与活性生物炭脱N除P的效果负相关;水体中同时存在N、P污染物时更有利于活性生物炭对N、P的去除,表现出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智能设备数量的高速增长和新的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涌现,频谱资源匮乏成为了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引入全双工技术和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蜂窝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与此同时系统内干扰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研究高效的干扰控制算法能够降低系统干扰并提高频谱效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论文围绕全双工蜂窝D2D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场景,深入开展干扰控制算法研
信息抽取是一种能够从文本中抽取指定的实体信息、关系信息、事件信息等信息的文本处理技术,目标是获取机器可读的信息。据我们所知,目前的信息抽取多集中在医疗、金融、商品评论等特定领域,面向大宗商品资讯的信息抽取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大宗商品资讯的信息抽取进行了研究,抽取信息包括主题信息、实体及实体属性信息、以及关键词信息。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句子分类实现句子主题信息的抽取,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
无人机航拍实时获取的照片、正射影像和视频,为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提供准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支撑.利用无人机航拍优势,可实现对地表障碍物准确识别,进行高效的室内设计,确保施工安全,提高采集效率.结合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特点,总结无人机航拍在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中统筹分区、高效设计、精准踏勘、优化路线、精细落实和HSSE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实际项目为例,用高清影像为底图,叠加和综合分析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做到重点区域重点部署,保障地震勘探目的层深度,指导野外排列摆放和可控震源路线规划.通过无人机辅助野外采集
2020年,随着5G业务量的不断上升,频谱资源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未来5G的全面部署将面临频谱资源短缺和建设运维成本大的问题。根据我国通信系统的实际部署情况,现考虑在2.1GHz频段进行频谱重耕,探索该频段部署NR FDD系统的可能性。在该频段进行频谱重耕,可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低频段频谱资源优越的传播特性;同时可充分利用已有的通信网络基础建设,减少5G网络全面覆盖时的运维成本。频谱重耕的
本研究以内蒙古根河林区内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雷击火迹地为研究对象,调查林地内死可燃物分布和环境因子,分析不同程度(轻度、重度)雷击火干扰后地表1、10、100 h时滞死可燃物负荷量和总负荷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地表死可燃物负荷量的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10、100 h时滞死可燃物负荷量和总负荷量均表现为轻度火烧>重度火烧,10年的恢复期内,轻度火烧样地内地表死可燃物负荷量恢复到与对照样地接近的水平,而重度火烧样地依然与对照样地差异显著.(2)1、10、100 h时滞可燃物负荷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玉米单作(MM)、玉米-苕子-玉米轮作(MVM)和玉米-豌豆-玉米轮作(MPM)3个处理,测定玉米各生育期根系特征、根系分泌物含量及土壤团聚体组成,以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根系特征、根系分泌物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VM和MPM的玉米产量分别比MM显著提高10.6%和7.7%(P<0.05);(2)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随生育期的推进而不断增加,且MVM和MPM处理在各生育期均高于MM处理;(3)各生育期MVM和MPM的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MM(P<0.0
为了解九峰山不同人工林分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研究选取了侧柏、柠条、长梗扁桃、山杨、虎榛子、黄刺玫样地以及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人工林的植被调查和土壤样品采样,建立了5个植被因子和7个土壤因子的2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构建不同人工林分类型生态恢复植被-土壤耦合协调模型,为九峰山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理论依.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分类型的植被指标层除Shannon-wiener指数外,其余指标在不同林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土壤指标层中除
林下植被覆盖度作为描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参量,是探查水土流失情况的重要指征.量化南方丘陵地带地形起伏区林下植被覆盖度对水土流失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长汀县河田镇作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多角度(0°、10°、20°、30°)遥感数据,利用局部最大值法,将植被形态划分为离散型与连续型,并分别利用点云布料滤波与地图森林密度算法反演出对应植被形态的林下地形.采用半高斯拟合(HAGFVC)法分离植被,再设置高程差阈值提取出林下植被,结合不同角度影像,利用形态学中的斑块膨胀方法弥补树冠遮挡的误差,进而量化林下植
为探究黔西北地质高背景区,工业污染小流域(MS)的大气TSP微观形貌及其载带重金属(Cd、As、Pb、Cr、Cu、Ni、Zn)的质量浓度、季度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以没有明显污染源的小流域(HS)为对照,于2018年5月—2020年11月分四季采集大气TSP样品,使用ICP-MS测定TSP的重金属(Cd、As、Pb、Cr、Cu、Ni、Zn)质量分数,SEM-EDS对TSP的微观形貌以及能谱进行分析;并采用US EPA推荐的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TSP重金属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区TSP微观形貌
解析夏季洞庭湖不同湖区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来源、荧光特征及环境行为对湖泊水体污染来源监测、水环境污染防治及安全调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DOM Fluor工具运行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FAC)与同步荧光光谱(SFS)和紫外荧光光谱(UV-Vis)结合探究夏季洞庭湖水体DOM来源及荧光特性.水体中DOM一共含有4类荧光组分:C1、C2(类富里酸),C3(类蛋白),C4(类胡敏酸).其中,洞庭湖DOM以类富里酸物质(C1、C2)为主.地统计分析结合荧光光谱指数(FI、BIX、HIX)分析结果表明,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