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理念浅析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u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作业设计对于新课程来说存在严重的不足,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传统作业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课程下必须树立的作业设计理念:设置分层作业、多元化作业、合作完成作业等,这是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而通过作业评价激励学生,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是作业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诠释,希望以此推动作业改革的有效进行.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急需大批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而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 ,知识结构与能力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的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地实施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内蒙东升庙硫铁矿为特大型多金属沉积变质硫铁矿床,工业类型分单硫和锌硫两类。锌硫类型矿石为含铅、锌品位较低的硫铁矿石,伴生有银、钴、镉等有益元素。为充分回收铅、锌
一、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观念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从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出发,承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分析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活动组织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必须大胆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如果德育教育在中职学生思想上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将对学生的道德观、就业观、人生观起到非常大的影响。现代社会上存在着道德失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迷信时有抬头;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存在着才高德低的现象。学校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在教育形式上较单一,内容上较空洞,缺乏有力的说服力。所以通过加强德育教育,将会为学生将来的人生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一 据一项社会调查,北京市民家庭里,表示“天天看电视”的儿童有64.2%,“经常看电视”(每周3-6天)的有19.5%,“不看电视”的只有1%。可见儿童对电视的兴趣明显超过其他媒介。当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然而,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去进行品德教育,致使品德教育因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形式。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我认为最起码的是应让儿童走向生活。因为“回归生活”是新课程背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可以说小学数学的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计算教学历来就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小学阶段的计算学习,对于小学生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及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更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  一、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计
中学物理德育的具体任务应包括: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实事求是及谦虚谨慎的作风,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等。而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一、掌握中学物理学科中的德育目标,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渗透。  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是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履行“教育为社会服务”这一原则的综合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为指导,创新体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广博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以及坚实的体育技术技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教学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发生的一些变化,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新的课
随着我国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逐步引起课程理论界的重视。在中学教学中,生物学一直是一门受学生冷落的学科,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研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1.相关概念  总的来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