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思政课程教学融合刍议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院校办学的宗旨是培养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语文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根本,只有提升语文和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实现培养专职人才的目标.从课程内容来说,语文和思政课程有相同之处,语文课程中包含大量的思想道德、人生观念的内容,而思政教育则是以培养学生完善人格、良好品质为最终目的,因此二者的教学目的也是相同的,将两者融合,可以创新中职教学路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其他文献
“活法”是江西诗派乃至整个宋代诗论的讨论中心。苏轼第一个初步提出了“活法”思想。综合来看,苏轼论诗“活”重于“法”。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期许,本科生导师制成为高等院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内已形成“全程本科生导师制”“低年级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制”“精英本科生导师制”四种实践类型.面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加强正向激励与负向监督的制度性建设,是完善和优化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路径.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线、灵魂和根本,它为明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指明了方向,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参考标准.在实践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精准设计教学目标.rn一是从笼统到具体,将教学目标层次化.将目标具体化、层次化,使教师明确在教学中如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落实教学目标.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中,我把“知道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的大目标细化为以下三个“子目标”:在理解“比的意义”的实例中初步感知比与除法、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理解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经历独立思考
美育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历史教育中也蕴含着美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格之美有着特殊的价值.其中,历史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使美育得到充分实施.下面,以“模拟长征路”研学旅行为例,谈谈如何在历史研学旅行中渗透美育.
北京市丰台区群英幼儿园周边有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戏曲教育资源丰厚.2009年以来,幼儿园根据园所发展需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纲要》《指南》)的精神,致力于将京剧中对幼儿身心发展有价值的元素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探索,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同时,在幼儿的心田播撤京剧文化的种子.
期刊
我国创新教育的目标是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的高水平人才.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不仅应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人际沟通的能力,更应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的能力.在以思辨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中,应通过课堂和课外思辨训练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其创新思维.
为了了解在不同自我控制力水平下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影响,通过网络暴力游戏接触程度问卷、道德敏感性问卷以及自我控制问卷对广东省某中职学校的8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网络暴力游戏对道德敏感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接触程度低的青少年,道德敏感性高;接触程度高的青少年,道德敏感性低;自我控制对网络暴力游戏与道德敏感性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吉林外国语大学的学科(语文)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语文教师”为培养目标进行了课程设置和教育实践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文章从学科语文教育硕士长远发展的角度,结合培养工作的现状,针对招生对象的甄选、新教改形势下指导工作脱节等实际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能量递增式”课程思政体系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专业课程特点基础上构建起的“精神—知识—能力”水平逐渐递增的创新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应准确定位“精神成人”“知识成才”“能力成事”的培养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最后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目的.
独立性和人的一生相关,从走路、吃饭、穿衣的生活能力到学习工作的生存能力,再到创新创造的发展能力,人一步步走向独立.独立性的形成从儿童时期乃至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在教育实践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创新的时代要求又赋予了其更高的意旨.儿童独立性的培养理应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