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72例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胸膜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分别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角度介绍护理措施:在术后护理措施中强调了胸膜腔引流、导管固定、导管护理和防止感染护理要点。提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做胸膜腔穿刺操作过程简单、危险性小、患者痛苦少,易于接受,置管后引流胸水减轻对肺组织挤压。降低胸膜肥厚发生率等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胸腔引流;护理
[中图分类号]RS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5-43-02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腔对结核菌高度变态反应时产生的胸膜炎症,为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按病理解剖分为渗出性胸膜炎和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早期先有胸膜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占优势,随后淋巴细胞占多数,胸膜内皮细胞脱落,其表面有纤维蛋白渗出,继而浆膜渗出,形成胸膜腔积液。自2008年1—12月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共收治结核性胸膜炎病人13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ARROW(16Ga.X820cm)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36.5岁。临床体检:消瘦、胸闷、气短,B超提示有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单纯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
1.2物品准备
ARROW,中心静脉导管1件。胸腔穿刺包1个,换药包1个。2%利多卡因10mL×1支,无菌引-流袋1只,无菌手套2副,消毒物品、抢救器械等。
1.3操作方法
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引流管,操作时先在B超下定位定性,患者取坐位,并常规皮肤消毒,在局麻下取肩胛下角线第8—9肋间或腋中线6 7肋间下一肋骨上缘做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经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用穿刺套管针进入胸腔,回抽针管见有液体后插入导丝。拔出套管针,经扩皮针松弛组织后,用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进入胸腔10—15era左右,抽出导丝。用透明敷料贴固定导管于胸壁上,将导管的另一端与引流袋相连。
2护理
2.1术前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置管的目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的优点及置管后的注意事项,简要讲解操作过程,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2.2术中配合
穿刺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操作。本组病例中有一例进针后主诉气短、心悸,考虑胸膜反应,停止操作,吸氧后症状消失,无其它不适。
2.3术后护理
2.3.1胸水引流的护理
每次引流胸水不超过1 000mL,以免引起复张性肺水肿,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胸痛、胸闷等病情变化,若发现引流液由非血性转为血性,要考虑出血可能,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血性胸水,经止血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2.3.2导管固定
妥善固定导管是置管时间长短的关键,置管引流成功后,将用3M贴膜(1624W)交叉固定。导管与引流袋之间要紧密衔接,引流袋妥善固定于床边,防止翻身时滑脱,低于胸腔平面80一100cm,本组有2例患者因敷贴松动未注意,夜间翻身时牵拉使导管拔出,有3例因固定不妥时导管滑脱。
2.3.3保持导管通畅
保持导管的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对于引流不畅,B超提示胸腔内积液的患者,可先让患者在病房内稍微走动,有的患者可引流出液体;也可用生理盐水10mL冲洗后多会通畅;经以上处理仍引流不畅者,可协助医生在无菌操作下调整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直至能顺利引流出液体。本组病例中有5例出现引流不畅,经过处理后恢复引流,1例处理后仍无效,给予拔管。
2.3.4防止感染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易并发感染,因此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引流期间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隔日更换敷贴和引流袋,并注意各管连接处的严密消毒,穿刺处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有渗液及时更换,同时用一次性棉垫外敷,每日检测体温变化,复查血象,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本组72例患者中未出现胸膜腔合并感染及穿刺部位感染。
2.3.5饮食护理
由于引流大量胸腔积液,丢失大量蛋白质,易引起低蛋白血症,应鼓励患者进食,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为宜。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脂肪乳剂等营养物质。
3体会
在临床观察中,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胸膜腔易引起导管堵塞,致引流不畅应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此外导管的妥善固定不容忽视,但与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相比较,运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作胸腔引流具有下列优点:(1)操作过程简单,危险性小,且置管后留置时间长;(2)导管头小,柔软,穿刺时出血少,局部刺激小;(3)病人痛苦小易接受;(4)避免反复胸腔穿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5)同时能控制引流速度,动态观察引流液的性质;(6)能够彻底引流胸膜腔积液;(7)穿刺位置相对较高,避免损伤膈肌及腹腔脏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胸腔引流;护理
[中图分类号]RS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5-43-02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腔对结核菌高度变态反应时产生的胸膜炎症,为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按病理解剖分为渗出性胸膜炎和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早期先有胸膜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占优势,随后淋巴细胞占多数,胸膜内皮细胞脱落,其表面有纤维蛋白渗出,继而浆膜渗出,形成胸膜腔积液。自2008年1—12月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共收治结核性胸膜炎病人13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ARROW(16Ga.X820cm)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36.5岁。临床体检:消瘦、胸闷、气短,B超提示有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单纯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
1.2物品准备
ARROW,中心静脉导管1件。胸腔穿刺包1个,换药包1个。2%利多卡因10mL×1支,无菌引-流袋1只,无菌手套2副,消毒物品、抢救器械等。
1.3操作方法
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引流管,操作时先在B超下定位定性,患者取坐位,并常规皮肤消毒,在局麻下取肩胛下角线第8—9肋间或腋中线6 7肋间下一肋骨上缘做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经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用穿刺套管针进入胸腔,回抽针管见有液体后插入导丝。拔出套管针,经扩皮针松弛组织后,用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进入胸腔10—15era左右,抽出导丝。用透明敷料贴固定导管于胸壁上,将导管的另一端与引流袋相连。
2护理
2.1术前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置管的目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的优点及置管后的注意事项,简要讲解操作过程,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2.2术中配合
穿刺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操作。本组病例中有一例进针后主诉气短、心悸,考虑胸膜反应,停止操作,吸氧后症状消失,无其它不适。
2.3术后护理
2.3.1胸水引流的护理
每次引流胸水不超过1 000mL,以免引起复张性肺水肿,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胸痛、胸闷等病情变化,若发现引流液由非血性转为血性,要考虑出血可能,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血性胸水,经止血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2.3.2导管固定
妥善固定导管是置管时间长短的关键,置管引流成功后,将用3M贴膜(1624W)交叉固定。导管与引流袋之间要紧密衔接,引流袋妥善固定于床边,防止翻身时滑脱,低于胸腔平面80一100cm,本组有2例患者因敷贴松动未注意,夜间翻身时牵拉使导管拔出,有3例因固定不妥时导管滑脱。
2.3.3保持导管通畅
保持导管的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对于引流不畅,B超提示胸腔内积液的患者,可先让患者在病房内稍微走动,有的患者可引流出液体;也可用生理盐水10mL冲洗后多会通畅;经以上处理仍引流不畅者,可协助医生在无菌操作下调整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直至能顺利引流出液体。本组病例中有5例出现引流不畅,经过处理后恢复引流,1例处理后仍无效,给予拔管。
2.3.4防止感染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易并发感染,因此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引流期间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隔日更换敷贴和引流袋,并注意各管连接处的严密消毒,穿刺处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有渗液及时更换,同时用一次性棉垫外敷,每日检测体温变化,复查血象,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本组72例患者中未出现胸膜腔合并感染及穿刺部位感染。
2.3.5饮食护理
由于引流大量胸腔积液,丢失大量蛋白质,易引起低蛋白血症,应鼓励患者进食,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为宜。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脂肪乳剂等营养物质。
3体会
在临床观察中,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胸膜腔易引起导管堵塞,致引流不畅应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此外导管的妥善固定不容忽视,但与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相比较,运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作胸腔引流具有下列优点:(1)操作过程简单,危险性小,且置管后留置时间长;(2)导管头小,柔软,穿刺时出血少,局部刺激小;(3)病人痛苦小易接受;(4)避免反复胸腔穿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5)同时能控制引流速度,动态观察引流液的性质;(6)能够彻底引流胸膜腔积液;(7)穿刺位置相对较高,避免损伤膈肌及腹腔脏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