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永无止境的战争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因为所有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因此采取各种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很多植物并不是干等着食草动物来吃它们的叶子,它们会反击,而且用的往往是致命武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素食动物又“发明”出与之对抗的武器,而那些植物又会进一步采取防御措施……于是,人们在动物和植物之间看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幕。
  1981年,一种叫舞毒蛾的森林害虫在美国东北部的橡树林大肆蔓延,把4平方千米的橡树叶子啃食精光,橡树林受到了严重危害。可是到了1982年,当地的舞毒蛾突然销声匿迹,而橡树林则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这使森林学家们感到非常奇怪,因为舞毒蛾是一种极难扑灭的森林害虫,大面积的虫害更难防治,舞毒蛾怎么会自行消失呢?通过分析橡树叶子的化学成分,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在遭到舞毒蛾咬食之前,橡树叶子中的单宁酸并不多;但在咬食之后,叶子中的单宁酸大量增加。单宁酸跟舞毒蛾体内的蛋白质结合后,使得叶子难以消化。而吃了含有大量单宁酸的橡树叶子,舞毒蛾自然变得食欲不振,行动呆滞,结果不是病死就是被鸟类吃掉。正是依靠单宁酸这种奇妙的武器,橡树林才战胜了舞毒蛾!
  无独有偶,在阿拉斯加也曾发生过类似的趣事。1970年,阿拉斯加原始森林中的野兔繁殖非常迅速,它们啃食植物嫩芽,破坏树木根系,严重威胁了森林的生存。为了保护森林,人们想方设法围捕野兔,可是收效甚微。就在大片森林即将遭到毁灭之际,野兔突然集体生起病来,猛拉肚子,大量病死,几个月之内,野兔的数量急剧减少,最后竟在森林中消失了。野兔怎么会突然消失呢?科学家发现,森林中所有被野兔咬过的树木,在其新长出的芽叶中都会产生一种有毒萜烯。正是这种化学物质使野兔生病,直至死亡,最终离开森林。
  南美洲的一种野生马铃薯对付昆虫更有绝招。它的叶子上长着两种纤毛,如果蚜虫碰弯了其中一种,它就会分泌出一种胶来把蚜虫粘住;如果另外一种纤毛折了,则会有一种气体散发出来。奇妙的是,这种气体竟和蚜虫在遭到瓢虫、草蛉幼虫进攻时发出的警告气味一样,蚜虫就会以为是别的同类在发警报,于是,其他的蚜虫会赶紧逃跑,叶子便得救了。在美国,如果玉米地遭到螟蛾的侵害,玉米也会发出求救信号,这是一种气味,它会引来姬蜂,而姬蜂则会杀死螟蛾。螟蛾俨然成了姬蜂的“贴身侍卫”,召之即来。
  实际上,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不可能永远占上风,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此消彼长,互有输赢,这样才能达到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
  数百万年前,由于大群的羚羊、角马、斑马吃光了南非草原上的草,忍让的长颈鹿只好向“高层次”发展,它们长出长长的脖子,身高达到5.8米,可以吃到驼刺合欢树冠上的叶子。驼刺合欢最初的防御措施是,在叶子间长出5厘米长像钢针一般坚硬的刺,这些刺实际上是变态叶。长颈鹿采取了两种措施来对付那种刺。首先,长颈鹿的舌头、喉咙、食道和胃壁都长出了厚厚的皮制“铠甲”,就算吃下去几千克图钉,它们也不会受重伤。其次,长颈鹿吃叶子的时候,从不会垂直对着树枝下嘴,而是活动下颌从侧面捋着吃。这样它们只接触刺的侧面,而不会碰到刺的尖。此外,长颈鹿的舌头长而且窄,舌尖可以灵巧地卷住薄薄的叶子,并把刺从叶子之间挑出来。
  可是驼刺合欢还有应付的办法:一旦一只长颈鹿开始在一棵树上吃叶子,10分钟之内这棵树就开始在叶子里生产一种毒素,量大时可以置动物于死地。动物学家发现,这种毒素就是被化学家称为单宁酸的鞣酸,如果动物将其随着叶子一道吃下去,就会有越来越强烈的恶心感觉,于是就停下不吃了。只要停得及时,毒素便不会导致太糟的后果。
  当旱季到来,大群饥饿的羚羊争先恐后地啃吃驼刺合欢的叶子,然后痛苦万状地死去时,在草原上自由行动的长颈鹿却早已想出了对策。它们在一棵驼刺合欢上啃叶子的时间从来不会超过10分钟,一旦品尝出毒素的苦味,它们就会踱向下一棵树。然而,驼刺合欢却采用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法,决心毁了长颈鹿的美餐。原来,正在被长颈鹿啃吃的树不仅放出毒素保护自己,同时还释放出一种警告气味,向附近的驼刺合欢发出信号:“注意!敌人来了!快救你们自己吧,现在就开始放毒!”借着风的力量,50米内的其他树都能收到警报,便立即开始行动——在5~10分钟内释放毒素。当长颈鹿去吃它们的时候,甚至1分钟不到就得草草收场。没吃饱的长颈鹿只好再往前走,树则保住了它们的外衣。
  尽管驼刺合欢似有“心灵感应”的本事,可是长颈鹿也很狡猾,它一发觉嘴里的叶子开始变苦了,就不会随意去找另一棵树了,而是躲过风去找一棵还没有收到警报的树,有时它就会跑上至少50米,直到跑出气味警报的范围才又开始啃叶子。
  另一种合欢对付长颈鹿则有一个绝招:它的每一根刺都从一个小红萝卜那么大的球体里伸出来,假花散发出的浓郁蜜香招引了蚂蚁。蚂蚁发现那个空球体很适合居住,于是就筑巢留下来。这样它们就成了树的“贴身保镖”,能阻止各种吃叶子的动物。而长颈鹿对蚂蚁的惧怕远远超过对刺的惧怕,避之唯恐不及。现在,这种奇特的“蚂蚁合欢”在塞伦盖蒂草原上的数量大大增加,它们就这样巧妙地保护着自己不被啃得光秃秃。
  现在看来,大自然预先采取了措施,既不让合欢被长颈鹿吃秃了,也不让长颈鹿饿死,没有一种树木和草会被消灭光,也没有一种动物会被剥夺生存的权利。动物和植物之间就像是订立了“和平协议”一样。
  编辑/申冬梅
其他文献
这个女孩白白净净的,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从外表上看应该属于斯斯文文的类型。但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虽说今年只有24岁,可她在“潮人界”已经很有些名气了。  那天回家后,她又在妈妈面前卖弄自己的“潮”,结果被妈妈笑骂了一句“瞎折腾”。  没错,她的“瞎折腾”从12岁就开始了。那年暑假,她随妈妈去内蒙古大草原旅行。当她穿着短裤策马狂奔时,觉得好不惬意,虽然腿都被磨破了皮,可她从此却爱上了骑
期刊
银行是现代居民储蓄的首选之所,而在古代中国是没有银行的。那么古人是怎么储蓄的?古人如何藏钱?从考古发现来看,古人藏钱的手段很有意思,有的奇招真是绝了。  坛坛罐罐埋钱  古人的储蓄、保值途径比较单一,一般就是贮藏。但贮藏的手段、办法多种多样,形形色色。贮藏,一般分为窖藏和罐藏两类。  考古发现,古人喜欢用窖藏的方式储存财物。1982年正月初七,江苏盱眙马湖店村一万姓农民在挖水渠时挖到一批宝物。当时
期刊
86年前,一位名叫托马斯·帕内尔的物理学家为了向学生证明“沥青是液体而不是固体”,设计了这个实验。他将沥青加热,倒入一个封口的玻璃漏斗。等到沥青完全凝固之后,他将漏斗的下端切开,开始记录每一滴沥青滴落的时间。  如果补充一些数据,这个实验也许就不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为了等待沥青完全凝固,帕内尔花费了3年时间;而到第一滴沥青滴落,他又耗费了8年。事实上,直到60岁去世那年,他只等到了3滴滴落的沥青。
期刊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最响亮吗?答案你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并且,这些“大嗓门儿”的发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划蝽是一种体长仅有2毫米的小昆虫,科学家们表示,尽管从纯粹的分贝数上看,这种小东西不是最吵闹的,但是考虑到其体型,划蝽可绝对算是动物界的“大嗓门儿”了。来自苏格兰和法国的工程师及进化生物学家们记录下了这种大小仅相当于一颗米粒的小动物的“喧闹声”,令人吃惊的是,这种小水虫的叫声竟然最高
期刊
只须将自己辫子上的触角和其他万灵生物连接,就可以互相感应和沟通,无论是动物还是树木——那是另外一个世界,是电影《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  地球上也有个“潘多拉”,它悄悄地藏匿在海洋深处。在那里生活的海洋细菌,如科幻中的纳威人,它们的交流在瞬间完成,而且不仅能交换信息,还能交换能量……  生命不只意味着光  从本源上讲,生命就意味着光,没有光就意味着死亡。但是在大洋深处的海底,那里有无数的生物
期刊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的东北部,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全岛面积为217.5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全长3.5万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公元981年,有一个叫埃里克的诺曼人,从欧洲北部一直流浪到了现在的格陵兰岛。他为了使更多的人对这个地方产生兴趣,便把这个岛起名为格陵兰岛,按照丹麦语的意思是“绿色的土地”。  其实,这个岛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充满春意。那里气候严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
期刊
你一定有过去博物馆参观的经历吧?可是下面这些博物馆,你就不一定去过啦,恐怕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呢!因为,它们实在是够“雷人”哦!蟑螂博物馆  蟑螂博物馆位于美国得克萨斯普莱诺。博物馆中展出了数十种死的或活的蟑螂。这里的蟑螂都非常具有艺术性,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只蟑螂是一位85岁老妇人捐赠的。这只蟑螂穿着白色斗篷,被打扮成赌城明星“黎伯瑞斯”的样子,坐在小钢琴前“弹奏”,钢琴还不断地发出电子音乐的声音。  
期刊
当今世界上最让通天窃贼无计可施的地方是哪里?答案是位于纽约金融区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这个地下金库位于自由大道地下180米处,那里存放了数千吨黄金。  世界上的60多个国家,还有众多亿万富豪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财产托管在这里,其理由只有一个——这里绝对安全!地下金库自运营以来,从未出现过一点纰漏,高智能化保安系统能在15秒内将金库封锁得滴水不漏。也就是说,即便你有通天本领进入金库,也无法安
期刊
很多人将如今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相提并论,其实,“高考”和“科考”可谓“差之一字,谬之千里”, 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高考,无非是考进“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古代的“科考”则是缘于“考而优则仕”的巨大诱惑。北宋皇帝赵恒在其《励学篇》中曾直言不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高龄考生102岁参加乡试  在中国古代,参加科举考试往往被认为是进入仕途的唯一出路,古代学子寒窗苦读,目的
期刊
“二百五”一词属惯用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讥称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②同方言“半瓶醋”,即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能只略知一二的人。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其词义来源众说纷纭。有钱串说、冒充说、讽刺说、牌九说等等。  钱串说。《俗语典故精选》里记载,古时铜钱中间有孔,为便于携带用绳子串起,每千个为一贯,也叫一吊,五百个为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