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深化中学音乐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xio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生来就和趣味结下不解之缘。夸美纽斯曾说:“眼睛看到美丽的图画,耳朵听到优美的曲调,用不着督促就会欣赏。”这是为什么?因为艺术能引发趣味,而出色的课堂教学,也常常 能做到不加督促,引发趣味。在我国古代,早就注意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了。《礼记·学记》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不引发兴趣,就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音乐呢?
  一、 内容求美,知识求精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我们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在《辽阔的草原》这单元的教学中,我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描绘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内涵。为学生创造了感受这单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学习环境:在网上下载了美丽的草原视频。当音乐声起便播放富有生气的草原美景,巧妙地利用音画结合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加上生动的教学语言,无疑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深化了音乐教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达到了深化音乐教学的目的。
  有了美的熏陶与启迪,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寻求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如演唱本单元的《牧歌》,了解蒙古族民歌两种旋律形态——长调、短调,并播放经典片段让学生模仿;感受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的独特魅力等等,在实际经历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音乐的美,能够理解和鉴别美,从而去发展智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二、 教学有法,妙在灵活
  在音乐教学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使人人成功。上课时使学生对音乐有一种新鲜感,把音乐游戏、节奏训练、乐器演奏等结合起来走进课堂,一定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竖笛进课堂的器乐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但必须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竖笛是吹奏一种群体性教学乐器,简单易学,但也需要学生掌握利用气息控制的缓吹,急吹超吹,吐音等吹奏技巧。我在教《蒙古小夜曲》这首歌时,教他们用缓吹的方法,严格要求他们双手指按孔位置和吹奏姿势,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难度,并结合教材教他们吹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教他们用“吐音”的方法吹奏。学生在掌握吹奏要领后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竖笛的兴趣。我还把着首歌配成了二声部合奏,学生根据自己掌握乐器的技能和程度自选声部,当听到乐曲声部和谐,节奏整齐,强弱变化明显的音乐时,孩子们无不为自己演奏的美妙乐曲所感染,为自己努力的结果欢欣鼓舞。在默契的合奏中蕴藏着孩子们的自我精神与集体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 创造条件,挖掘潜能
  音乐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参与。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能量,无论是语言、音乐、数学、科学、绘画等等方面,只要我们努力去挖掘,就会带给我们惊喜。在许多农村的中学,音乐课常常被忽视,条件差点的学校甚至连音乐活动都要取消,所以不少孩子的音乐才能被淹没。在每周仅有的一节音乐课中我尽可能创造更好的音乐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面对七年级零起点的学生,我采用了柯尔文手势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识谱、音准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为所学的歌曲伴奏,每个班定期的举办班级音乐会、音乐接龙游戏、你写我唱等音乐活动,对于学生所创作的歌曲、歌词、制作的打击乐、编配的节奏我不做评价,我认为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在音乐里是没有对与错的,这样他们才能不被固定的模式所束缚,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自己的音乐。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本身也就成了一种享受,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音乐又是使人心情舒畅、轻松愉悦的最佳途径。因此它不仅能使个体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音乐的影响将伴随个体的整个人生,使生活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学习文言文是掌握现代语文的基础。对于中学生来说,学好文言文还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  一、注重读  加强诵读,夯实基础。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古文必须做到:第一,读准字音。文言文中常有一些文言古字,我们在学习中必须首先读准这些字音,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理解古文。第二,读顺文章。学生如果要真正了解
期刊
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型人才。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勇挑重担,为新型人才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夯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合作写作的尝试  人们认为写作是个体的行为方式,作文教学也是以培养学生个体的写作能力为中心而展开的,忽视了合作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今天,“合作学习
期刊
一、七年级:突出真实性,实现“无我”→“真我”的单向转变  七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开始有了较大提升,理想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在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认知发展——形式逻辑思维形成阶段”的特点,要引领学生以一颗纯洁真实的心灵去关注世界,从忽略自我的“无我”状态转变为认识自我的“真我”状态。通过以下途径积累真素材,塑造真实自我,使学生形成一种“求真”的写作习惯。  1、从教材中寻“真”,为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旗帜鲜明地上出语文的味道,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母语文化传承的生命高度。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历经十年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1)扎实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主要途径也是最有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就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因此,培养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势在必行。  一、重朗诵  欣赏古代诗词,一定要重视诵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体验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诗词浓郁的感情。诵读是读诗词的基础,读诗词而不能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以说它难,是因为作文是一种复杂、艰苦的思维活动,大到主题提炼、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小到遣词造句、语法标点,无一不费思考,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表露,缺少个性色彩,甚至千篇一律,或抄袭范文,或空话连篇。为改变此现象,教师要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放飞写作灵感,写出真情实感。感悟人生,使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养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创新才能使教育充满活力,只有教学改革,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再次腾飞。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肩负着教学改革的重任,只有不断地学习,转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并且要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才能适应这飞速发展的社会。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老师是主宰,学生只知道一味听从,老师说是什么,学生就记住什么。一堂课下来,老师是讲得嗓子都哑了,学生是学
期刊
课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与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否关系很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外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并考虑它的取向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
期刊
和我们学校一些老教师一样,没接触过这样的学生谁也不会相信天下竟然还有这样差的学生。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当过班干部,学习上要么各科整体差,要么就是“缺胳膊少腿”,不能全面发展。基础差,入学成绩都是四百多分,还有三百多分,甚至二百多分的;学习习惯差,对课堂知识不重视,不能及时地做笔记,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有选择地做笔记,作业也重视不够,刀架不到脖子上绝不做作业;不善于思考,听课也只是听,不会思考加工内
期刊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也有不少矛盾体:教师和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教材与课堂、学生与学生……其中,教师和学生就是最大的一对矛盾体。而正如中医理论中所说的那样,只有让这些矛盾体趋于平衡状态,课堂教学才能向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实现双赢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那么,如何寻找到初中课堂教学的平衡点呢?我认为学校管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加以探索:  一、从技术层面的管理来寻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