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克恕刻寿山石兽钮章
印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辫已忘言。
边款:此陶诗为查魄山太史作也,太史精于鉴赏,雅好金石篆刻,余承招致京师之双清馆,暇日间出日藏佳石属篆,蝴作以就正,惟蝇头小篆恐易昏眼,故生平亦不多作,今聚兴作此,未知有当于珍赏家否也,岁在庚子重阳前日,海宁陈克恕目阱捉识。
尺寸:4.6×4.4×6cm
篆刻是东方特有的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源远流长。明清以降,名家辈出,佳作荟萃。为证篆刻艺术之传习继承,故先略举清代名家印作,再重点介绍近现代篆刻名家之作。
西泠后四家中的陈豫钟,篆刻宗丁敬,兼学秦汉古铜印法,工致典雅,别具面貌,达到精妙之地。其印存世较少,
“张泰泉印”白文印,印面及款均秀润华丽,气韵超逸。
陈鸿寿之印作注重印文结体,运刀熟练,苍茫浑厚。
“夏氏不愆”朱文印,其笔画或直或曲,或断或续,显其纵姿英迈之气,而“茶熟香温”白文印,则于爽朗中寓清秀,与印文之意契合。
赵之琛为浙派之集大成者,或法秦,或仿汉,取法甚广。其中为江听香所刻的“惯迟作答爱书来”及“戴熙”等均是个中极品。
吴熙载刀法圆转,气象骏迈。治印如写,运刀如笔。“此身合是诗人未”白文印,是为邓石如的挚友黄琴川所刻,刻佳并有史料价值。
钱松在刀法上最有创新,切中带削的新刀法,使印面极富立体感。三方为永康应宝时所刻之印,曾载旧谱:“寿金石”白文印则为著名画家杨岘所刻,弥足珍贵。
徐三庚印,早、中、晚俱全。其中为“寄翁”所刻的近4厘米的对章,是他60岁时的精品,结体飘逸多姿,用刀生辣道劲,锋颖显露,个人风格强烈;为李笙鱼所刻的“延秋舫”朱文印,是他4l岁时与李氏同客西泠而作,颇有史料价值;另有肖形印,亦为珍品。
赵之谦印,向来稀少,所存均传世精品。“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是捐叔白用印,乃铭心之作,边款一面题诗,另一面记时,真有百看不厌之味;为传节子所刻的藏书印,结体舒洁流畅,用刀细劲圆美,颇显功力。
胡镢刻印得力于汉玉印、诏版,白文印尤精。“文章有神交有道”,于疏密中得自然之趣,与吴昌硕所刻的同内容白文印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为杨晋所刻诸印,也多见著录,均为胡氏存世精品。
此外,程庭鹭、翁大年、丁柱、何昆玉、王尔度、赵穆等篆刻名手,也颇多精品,可谓美不胜收。晚清诸名家的艺术成就不仅为流派纷呈的晚清篆刻史写下了光辉璀璨的一页,而且对近代篆刻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其中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三大家对近代篆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篆刻艺术亦然。为较全面地展示20世纪百年印坛之承启脉络,为便于概述,大致依其艺术风格、流派,分而述之。当然,这种简单的分类,是不能涵盖诸多篆刻名家转益多师,通古变今的艺术风貌的。
一 吴昌硕派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别署苦铁,缶庐、老缶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大师,辛亥革命之后,主持艺坛16年,又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对近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作用巨大。昌硕先生创造性地将诗、书、画、印熔冶一炉,篆刻作品简朴浑厚,郁勃苍劲。他的用刀基本功扎实,又善变通,将钱松切中带削的刀法与吴熙载的冲刀合二为一,再参以石鼓文及汉砖、瓦壁之趣,形成自己独特的刀法。他的用刀比其他印家又多了一道修饰工序,为追求封泥、瓦壁浑朴高古、斑驳苍茫的金石意趣,常常对印的边角,边框和白文印的留红处,施以敲击、磨刮等手段,虽然他的修饰已超出镌刻范围,但因修饰得法而生产一挥而就的艺术效果。其中1880年为吴云所刻的“癸未年愉庭七十三岁”朱文印,取法彝器文字而小变其迹,用刀醇厚灵动,呈现斑斓古朴的金石意趣。此印从未面世。据考,光绪庚辰(1880),昌硕先生奇居苏州吴云的两量轩,得观吴氏收藏的金石,书画名品,白朝至暮,手摹心追,矻矻不已,此印刻佳并有研究考证价值。此外,为张祖翼、裴伯谦、林海如所刻,亦颇精到。“鹤道人年四十以后所作”白文印,为昌硕传世精品,刻佳石佳已多次出版。而“湖州归安县人”朱文印,高古苍厚,气韵充盈,3厘米以上的印面加上桃红寿山石狮钮,尤为珍贵。
徐新周(1853-1925),字星舟,星州、星洲、星周,居日陶制庐、耦华盒,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为吴昌硕入室弟子。作品虽类吴氏,细察也颇具个人面貌,关键在于他取资甚广。“少夫别号观津晚号铁庐”朱文界格印,仿北魏龙门造像书法,却一改其方笔锐锋、棱角森挺风,而演为宽博厚重、貌秀气酣之姿,允为徐氏篆刻精品。而“邃雅斋图书印”白文印,则取法吴让之,篆法工稳对称,姿态洒脱,揖让穿插相辅相成,“图”字的圆转流美,颇为醒目。此外,“观复斋”、“季眉”、“樾荫庐”诸印,均有特色,也更可窥见宗法吴昌硕的轨迹。
赵石(1873-1933),字石农,号古泥,又号“泥道人”,江苏常熟人。在为沈石友刻砚时拜见昌硕先生,遂常得面授。中年后又取法金文、封泥,印风一变。其印朱文多取封泥,白文则专宗汉法,擅用伸缩挪让、轻重起伏等手法,使印面灵动奇拙。
邓散木(1898-1963),原名铁,学名士杰,字纯铁,号粪翁、散木,晚年因病截去一足,因自署“一足”,上海市人,为赵石学生。他将吴昌硕的圆润厚重,一变为方劲雄强,又加强装饰性,因此面貌也更加独立,可谓继吴昌硕后的一支劲旅,学者众多。
吴昌硕流派,从者众多,除已介绍外,尚有其子吴涵、陈半丁、周容、钱瘦铁、沙孟海、来楚生、朱其石诸君。他们除取法缶翁雄强浑朴的阳刚之气外,依据个人秉性、学养、求变创新,各成一家面貌,影响甚大。上述诸君之印数量颇大,可细细品味。其中来楚生于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三家都有所取,而能白成一家面目,隽拔险劲,颇为印坛所重,极具研究价值。
二、赵之谦派
赵时桐(1874-1945),字献忱,号纫苌,又字叔孺,晚白自署二弩老人,浙江省鄞县人。篆刻初学赵之谦,又力追秦汉弥印,对元朱文印致力尤深。所作端庄凝静,秀挺绰约,功力极深,影响极大。在当时沪上印坛,与吴昌硕并称一时瑜亮。门下弟子五十余人,其中张鲁念、方介堪、陈巨来、叶潞渊等均是印坛高手。
方介堪(1901-1987),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所居日玉篆楼,浙江温州人。篆刻取法甚广。所作劲挺含蓄,精严庄重:所刻乌虫篆印,不失古风。曾据古印谱20余种,选历代玉印300余方,钩摹成《古玉印汇》一册,于1931年刊发。
陈巨来(1905-1984),原名卑,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所居日安持精舍,晚年别署安持老人,浙江平湖人。篆刻取法秦汉印、赵之谦、黄牧 甫,于明代汪阴用功最勤。尤擅元朱文,其师赵叔孺题日“陈生巨来,篆书醇雅,刻印浑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
叶潞渊(1907-1994),原名丰,字仲子,又字潞渊,别署露园、寒碧主人,晚号老叶、潞翁,斋名为寒碧居,江苏吴县人。篆刻初宗浙派,尤嗜陈曼生英迈爽利、苍茫浑厚之印风,后又取法秦汉古锦及刻石、碑额,博取众长,融会贯通,贵能于典雅蕴藉中显其特有的浑厚之气。
此外,张鲁念先生除治印外,对印学、印谱研究最深。1962年他将历代印章1500余方,印谱493部,捐赠给西泠印社,此乃西泠印社创始以来,接收最多、最珍贵的艺术品。他的印作甚少,
“陈氏书印”文印,仿蒙泉外史奚冈,而具圆劲典雅之致,弥属珍品。蝶芜斋主寿锦,取法赵之谦、吴昌硕,所作工致挺秀,清和醇雅,从其印作风格看,无疑是赵之谦派的传人。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至乾隆年问,崛起了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
浙派,其开创者为丁敬,继起者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所作师法秦汉,兼取众长,善用切刀,不主一体,洗尽纤巧婉丽之风,创立雄健苍古之格。浙派风行200余年,至赵之琛晚年,其章法、刀法已渐趋程式化,但浙派的影响仍颇为深广。如年辈较高的浙派名家钟以敬、西泠印社创始人吴隐、叶铭、丁仁、王提,以及高时显,高时敷,唐醉石,韩登安、吴朴等,都取法浙派又不囿于浙派,广取博采,各具面貌,这也是新浙派的一大特色。
钟以敬(1866-1917),字让先,号让先,号蓠申,亦作蓠声,别署越生,烟萝,窳龛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印宗浙派,得陈豫钟,赵之琛神韵,精整雅秀,挺劲有法,又擅取徐三庚法,而秀逸过之。“字日简圆”朱文印,取法浙派,虽为暮年之作,乃雅逸遒劲,毫无衷态。“邻花移”朱文印,工致秀挺,锋颖显露,其款中指明仿赵之琛,却又具有徐三庚飘逸流动之姿。而:
“野聋居士弥臧金石书画”朱文印,则具完白山人意,结体婉转绰约,用刀坚利流畅,左右上下无不如意,应属其至精之作也。
吴隐(1867-1922),字石泉,更字石潜,另署迹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篆刻初宗浙派,得陈鸿寿英迈爽利之趣,后又取吴昌硕钝刀中锋之法,参以封泥、瓦壁、泉范、碑版,印风大变,浑厚苍劲,古趣盈然。
“信厚之印章”白文印,仿汉将军印,印风险峻挺拔,用刀劲猛硬折,笔画交接处若离接之趣,颇堪回味,而四面200余字的录《印人传》的小字边款,则尤为难得。“大学士章”、“那桐之印”朱、白文对章,为他中年力作,结体疏密合理,轻重互见,用刀矫健挺拔,富有英爽气概,边款文字指明的是取法陈曼生。吴隐作印,或仿古鲸,或法捐叔,取资广泛。
叶铭(1867-1948),字品三,号叶舟,浙江杭州人,篆刻宗浙派,工刻碑,善拓彝器款识,所著《广印人传》最为驰名。叶氏篆刻存世不多,其中,“泉唐窄庐主人”朱印,乃拟龙泓山人法为丁辅之刻,尤为珍贵。此刻稳健拙朴,婉转自然,无瑕可击。其他数印有仿曼生,亦有仿宋元朱文者,皆显其深厚功力。
丁仁(1879-1949),原名仁友,又名仁,字子修、辅之,号鹤庐,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篆刻布局安详,用刀劲健,得浙派佳趣。丁仁精研浙派印学,编纂印谱,故不常奏刀,存印甚少。
“阳笙一字竹荪”大至4厘米,拟丁龙泓意,稳练流畅,骨肉丰腴。“宝二”朱文小印,疏朗空灵,俊秀挺拔,虽为晚年之作,但其精神、意趣依然活跃生动。
王提(1880-1949),原名寿祺,字维季,号福厂,晚号持默老人,浙江杭州人。篆刻师浙派,生辣突兀而屁工稳淳朴,所作结体妥帖精妙,刀法凝练,又染及皖派及明人朱文,端庄典雅,深具功力。一生治印甚多,顿多精品。如“青擅韪卷白髭须”白文印,以缪篆仿曼生法,贵能将汉铸印的浑厚庄穆之趣,以浙派切刀法眨现出来。“擅”字左笔的内弯,
“髭须”上部的三撇的巧妙转化,皆体现儿结体、用刀的高超水平。“丙戌岁首穆清邈斋主人陵佐申年七十番编劫余”朱文印,印文多达2l字,乃宽绰静穆,娴静秀雅,结体之精细安详,用刀之使转自如,皆为人称道。处余请印,或仿汉铸,或法元朱,均静穆可觐。
唐源邺(1886-1969),字李候,号‘醉龙,湖南长沙人。为王提挚友,据江成之先生告知,两人交谪甚深,在印论中,常常为一笔的长短僻失,而互桕推敲半日。老辈之兢业,可见一斑。唐氏刻于1945年的日本东京湾受降日的“双清馆”朱文印,颇显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高时显、高时敷兄弟为杭郡名门,书画、篆刻名重一时。所刻之印,或仿古鲸,或芩汉法,均淳朴茂密,妥帖入微。
韩登安、顿立夫为王提弟子,可梢浙派殴军。其作印取法益广,凡古鲸、汉印、封泥、元明未文、浙派,兼蓄并收,孕育变化,且不少印作是为印坛前辈所刻,师承衣钵,由此可见。
齐白石(1864-1957),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白号。湖南湘潭人。刻印从浙派入手,继而师法赵之谦,又取函《三公山碑》,参以秦权之纵横平直,所刻大刀阔斧,气魄过人。
古弥,秦汉印为篆刻艺术之源。战国时期弥印已普遍使用,印文均取六国文字,变化多端。秦印多为鎏制,文取小篆,其笔意与《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及权量、诏版文字一脉相承,字画虽细,却雄劲有力,爽利险峭,颇有笔意;而汉印取法缪篆,端庄浑厚,深沉雄大,为篆刻家学习借鉴典范。近代篆刻名家不少从弥印入手,而又据其灵性与变化而成一家面目的。
童大年(1873-1953),原名善,字醒盒,又字心安,上海崇明人。篆刻以秦汉为宗,早岁即临拓古鲸、汉印百余方。又能遗貌取神,法为我用,故其篆法、刀法变化颇多,金石气韵盈然。
鲸印派的印家尚有简经纶、朱复戡、邹梦禅、白蕉等人。存印数量虽少,却仍可窥见印家求新求变之轨迹。
篆刻艺术代代相传,来楚生、钱君匐、单晓天、方去疾等印家,前端经历了篆刻的鼎盛时期,后一端又肩负着振兴当代篆刻之重任,对印学后辈的提携帮助不遗余力。钱君匀“豫山”朱文刻鲁迅幼名,取法古鲸,以赵之谦平实犀利、巧拙并用的刀法刻之,允为精心制作。方去疾“陈运彰曾观”白文印,清峻挺拔,锋棱毕现,笔墨情趣与金石质感同具。
当今篆刻艺术空前繁荣,以近现代篆刻名家为主的诸多篆刻家的作品,集结成集,刊布行世,嘉慧艺林,其功德无量也!
印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辫已忘言。
边款:此陶诗为查魄山太史作也,太史精于鉴赏,雅好金石篆刻,余承招致京师之双清馆,暇日间出日藏佳石属篆,蝴作以就正,惟蝇头小篆恐易昏眼,故生平亦不多作,今聚兴作此,未知有当于珍赏家否也,岁在庚子重阳前日,海宁陈克恕目阱捉识。
尺寸:4.6×4.4×6cm
篆刻是东方特有的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源远流长。明清以降,名家辈出,佳作荟萃。为证篆刻艺术之传习继承,故先略举清代名家印作,再重点介绍近现代篆刻名家之作。
西泠后四家中的陈豫钟,篆刻宗丁敬,兼学秦汉古铜印法,工致典雅,别具面貌,达到精妙之地。其印存世较少,
“张泰泉印”白文印,印面及款均秀润华丽,气韵超逸。
陈鸿寿之印作注重印文结体,运刀熟练,苍茫浑厚。
“夏氏不愆”朱文印,其笔画或直或曲,或断或续,显其纵姿英迈之气,而“茶熟香温”白文印,则于爽朗中寓清秀,与印文之意契合。
赵之琛为浙派之集大成者,或法秦,或仿汉,取法甚广。其中为江听香所刻的“惯迟作答爱书来”及“戴熙”等均是个中极品。
吴熙载刀法圆转,气象骏迈。治印如写,运刀如笔。“此身合是诗人未”白文印,是为邓石如的挚友黄琴川所刻,刻佳并有史料价值。
钱松在刀法上最有创新,切中带削的新刀法,使印面极富立体感。三方为永康应宝时所刻之印,曾载旧谱:“寿金石”白文印则为著名画家杨岘所刻,弥足珍贵。
徐三庚印,早、中、晚俱全。其中为“寄翁”所刻的近4厘米的对章,是他60岁时的精品,结体飘逸多姿,用刀生辣道劲,锋颖显露,个人风格强烈;为李笙鱼所刻的“延秋舫”朱文印,是他4l岁时与李氏同客西泠而作,颇有史料价值;另有肖形印,亦为珍品。
赵之谦印,向来稀少,所存均传世精品。“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是捐叔白用印,乃铭心之作,边款一面题诗,另一面记时,真有百看不厌之味;为传节子所刻的藏书印,结体舒洁流畅,用刀细劲圆美,颇显功力。
胡镢刻印得力于汉玉印、诏版,白文印尤精。“文章有神交有道”,于疏密中得自然之趣,与吴昌硕所刻的同内容白文印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为杨晋所刻诸印,也多见著录,均为胡氏存世精品。
此外,程庭鹭、翁大年、丁柱、何昆玉、王尔度、赵穆等篆刻名手,也颇多精品,可谓美不胜收。晚清诸名家的艺术成就不仅为流派纷呈的晚清篆刻史写下了光辉璀璨的一页,而且对近代篆刻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其中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三大家对近代篆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篆刻艺术亦然。为较全面地展示20世纪百年印坛之承启脉络,为便于概述,大致依其艺术风格、流派,分而述之。当然,这种简单的分类,是不能涵盖诸多篆刻名家转益多师,通古变今的艺术风貌的。
一 吴昌硕派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别署苦铁,缶庐、老缶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大师,辛亥革命之后,主持艺坛16年,又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对近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作用巨大。昌硕先生创造性地将诗、书、画、印熔冶一炉,篆刻作品简朴浑厚,郁勃苍劲。他的用刀基本功扎实,又善变通,将钱松切中带削的刀法与吴熙载的冲刀合二为一,再参以石鼓文及汉砖、瓦壁之趣,形成自己独特的刀法。他的用刀比其他印家又多了一道修饰工序,为追求封泥、瓦壁浑朴高古、斑驳苍茫的金石意趣,常常对印的边角,边框和白文印的留红处,施以敲击、磨刮等手段,虽然他的修饰已超出镌刻范围,但因修饰得法而生产一挥而就的艺术效果。其中1880年为吴云所刻的“癸未年愉庭七十三岁”朱文印,取法彝器文字而小变其迹,用刀醇厚灵动,呈现斑斓古朴的金石意趣。此印从未面世。据考,光绪庚辰(1880),昌硕先生奇居苏州吴云的两量轩,得观吴氏收藏的金石,书画名品,白朝至暮,手摹心追,矻矻不已,此印刻佳并有研究考证价值。此外,为张祖翼、裴伯谦、林海如所刻,亦颇精到。“鹤道人年四十以后所作”白文印,为昌硕传世精品,刻佳石佳已多次出版。而“湖州归安县人”朱文印,高古苍厚,气韵充盈,3厘米以上的印面加上桃红寿山石狮钮,尤为珍贵。
徐新周(1853-1925),字星舟,星州、星洲、星周,居日陶制庐、耦华盒,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为吴昌硕入室弟子。作品虽类吴氏,细察也颇具个人面貌,关键在于他取资甚广。“少夫别号观津晚号铁庐”朱文界格印,仿北魏龙门造像书法,却一改其方笔锐锋、棱角森挺风,而演为宽博厚重、貌秀气酣之姿,允为徐氏篆刻精品。而“邃雅斋图书印”白文印,则取法吴让之,篆法工稳对称,姿态洒脱,揖让穿插相辅相成,“图”字的圆转流美,颇为醒目。此外,“观复斋”、“季眉”、“樾荫庐”诸印,均有特色,也更可窥见宗法吴昌硕的轨迹。
赵石(1873-1933),字石农,号古泥,又号“泥道人”,江苏常熟人。在为沈石友刻砚时拜见昌硕先生,遂常得面授。中年后又取法金文、封泥,印风一变。其印朱文多取封泥,白文则专宗汉法,擅用伸缩挪让、轻重起伏等手法,使印面灵动奇拙。
邓散木(1898-1963),原名铁,学名士杰,字纯铁,号粪翁、散木,晚年因病截去一足,因自署“一足”,上海市人,为赵石学生。他将吴昌硕的圆润厚重,一变为方劲雄强,又加强装饰性,因此面貌也更加独立,可谓继吴昌硕后的一支劲旅,学者众多。
吴昌硕流派,从者众多,除已介绍外,尚有其子吴涵、陈半丁、周容、钱瘦铁、沙孟海、来楚生、朱其石诸君。他们除取法缶翁雄强浑朴的阳刚之气外,依据个人秉性、学养、求变创新,各成一家面貌,影响甚大。上述诸君之印数量颇大,可细细品味。其中来楚生于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三家都有所取,而能白成一家面目,隽拔险劲,颇为印坛所重,极具研究价值。
二、赵之谦派
赵时桐(1874-1945),字献忱,号纫苌,又字叔孺,晚白自署二弩老人,浙江省鄞县人。篆刻初学赵之谦,又力追秦汉弥印,对元朱文印致力尤深。所作端庄凝静,秀挺绰约,功力极深,影响极大。在当时沪上印坛,与吴昌硕并称一时瑜亮。门下弟子五十余人,其中张鲁念、方介堪、陈巨来、叶潞渊等均是印坛高手。
方介堪(1901-1987),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所居日玉篆楼,浙江温州人。篆刻取法甚广。所作劲挺含蓄,精严庄重:所刻乌虫篆印,不失古风。曾据古印谱20余种,选历代玉印300余方,钩摹成《古玉印汇》一册,于1931年刊发。
陈巨来(1905-1984),原名卑,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所居日安持精舍,晚年别署安持老人,浙江平湖人。篆刻取法秦汉印、赵之谦、黄牧 甫,于明代汪阴用功最勤。尤擅元朱文,其师赵叔孺题日“陈生巨来,篆书醇雅,刻印浑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
叶潞渊(1907-1994),原名丰,字仲子,又字潞渊,别署露园、寒碧主人,晚号老叶、潞翁,斋名为寒碧居,江苏吴县人。篆刻初宗浙派,尤嗜陈曼生英迈爽利、苍茫浑厚之印风,后又取法秦汉古锦及刻石、碑额,博取众长,融会贯通,贵能于典雅蕴藉中显其特有的浑厚之气。
此外,张鲁念先生除治印外,对印学、印谱研究最深。1962年他将历代印章1500余方,印谱493部,捐赠给西泠印社,此乃西泠印社创始以来,接收最多、最珍贵的艺术品。他的印作甚少,
“陈氏书印”文印,仿蒙泉外史奚冈,而具圆劲典雅之致,弥属珍品。蝶芜斋主寿锦,取法赵之谦、吴昌硕,所作工致挺秀,清和醇雅,从其印作风格看,无疑是赵之谦派的传人。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至乾隆年问,崛起了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
浙派,其开创者为丁敬,继起者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所作师法秦汉,兼取众长,善用切刀,不主一体,洗尽纤巧婉丽之风,创立雄健苍古之格。浙派风行200余年,至赵之琛晚年,其章法、刀法已渐趋程式化,但浙派的影响仍颇为深广。如年辈较高的浙派名家钟以敬、西泠印社创始人吴隐、叶铭、丁仁、王提,以及高时显,高时敷,唐醉石,韩登安、吴朴等,都取法浙派又不囿于浙派,广取博采,各具面貌,这也是新浙派的一大特色。
钟以敬(1866-1917),字让先,号让先,号蓠申,亦作蓠声,别署越生,烟萝,窳龛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印宗浙派,得陈豫钟,赵之琛神韵,精整雅秀,挺劲有法,又擅取徐三庚法,而秀逸过之。“字日简圆”朱文印,取法浙派,虽为暮年之作,乃雅逸遒劲,毫无衷态。“邻花移”朱文印,工致秀挺,锋颖显露,其款中指明仿赵之琛,却又具有徐三庚飘逸流动之姿。而:
“野聋居士弥臧金石书画”朱文印,则具完白山人意,结体婉转绰约,用刀坚利流畅,左右上下无不如意,应属其至精之作也。
吴隐(1867-1922),字石泉,更字石潜,另署迹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篆刻初宗浙派,得陈鸿寿英迈爽利之趣,后又取吴昌硕钝刀中锋之法,参以封泥、瓦壁、泉范、碑版,印风大变,浑厚苍劲,古趣盈然。
“信厚之印章”白文印,仿汉将军印,印风险峻挺拔,用刀劲猛硬折,笔画交接处若离接之趣,颇堪回味,而四面200余字的录《印人传》的小字边款,则尤为难得。“大学士章”、“那桐之印”朱、白文对章,为他中年力作,结体疏密合理,轻重互见,用刀矫健挺拔,富有英爽气概,边款文字指明的是取法陈曼生。吴隐作印,或仿古鲸,或法捐叔,取资广泛。
叶铭(1867-1948),字品三,号叶舟,浙江杭州人,篆刻宗浙派,工刻碑,善拓彝器款识,所著《广印人传》最为驰名。叶氏篆刻存世不多,其中,“泉唐窄庐主人”朱印,乃拟龙泓山人法为丁辅之刻,尤为珍贵。此刻稳健拙朴,婉转自然,无瑕可击。其他数印有仿曼生,亦有仿宋元朱文者,皆显其深厚功力。
丁仁(1879-1949),原名仁友,又名仁,字子修、辅之,号鹤庐,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篆刻布局安详,用刀劲健,得浙派佳趣。丁仁精研浙派印学,编纂印谱,故不常奏刀,存印甚少。
“阳笙一字竹荪”大至4厘米,拟丁龙泓意,稳练流畅,骨肉丰腴。“宝二”朱文小印,疏朗空灵,俊秀挺拔,虽为晚年之作,但其精神、意趣依然活跃生动。
王提(1880-1949),原名寿祺,字维季,号福厂,晚号持默老人,浙江杭州人。篆刻师浙派,生辣突兀而屁工稳淳朴,所作结体妥帖精妙,刀法凝练,又染及皖派及明人朱文,端庄典雅,深具功力。一生治印甚多,顿多精品。如“青擅韪卷白髭须”白文印,以缪篆仿曼生法,贵能将汉铸印的浑厚庄穆之趣,以浙派切刀法眨现出来。“擅”字左笔的内弯,
“髭须”上部的三撇的巧妙转化,皆体现儿结体、用刀的高超水平。“丙戌岁首穆清邈斋主人陵佐申年七十番编劫余”朱文印,印文多达2l字,乃宽绰静穆,娴静秀雅,结体之精细安详,用刀之使转自如,皆为人称道。处余请印,或仿汉铸,或法元朱,均静穆可觐。
唐源邺(1886-1969),字李候,号‘醉龙,湖南长沙人。为王提挚友,据江成之先生告知,两人交谪甚深,在印论中,常常为一笔的长短僻失,而互桕推敲半日。老辈之兢业,可见一斑。唐氏刻于1945年的日本东京湾受降日的“双清馆”朱文印,颇显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高时显、高时敷兄弟为杭郡名门,书画、篆刻名重一时。所刻之印,或仿古鲸,或芩汉法,均淳朴茂密,妥帖入微。
韩登安、顿立夫为王提弟子,可梢浙派殴军。其作印取法益广,凡古鲸、汉印、封泥、元明未文、浙派,兼蓄并收,孕育变化,且不少印作是为印坛前辈所刻,师承衣钵,由此可见。
齐白石(1864-1957),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白号。湖南湘潭人。刻印从浙派入手,继而师法赵之谦,又取函《三公山碑》,参以秦权之纵横平直,所刻大刀阔斧,气魄过人。
古弥,秦汉印为篆刻艺术之源。战国时期弥印已普遍使用,印文均取六国文字,变化多端。秦印多为鎏制,文取小篆,其笔意与《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及权量、诏版文字一脉相承,字画虽细,却雄劲有力,爽利险峭,颇有笔意;而汉印取法缪篆,端庄浑厚,深沉雄大,为篆刻家学习借鉴典范。近代篆刻名家不少从弥印入手,而又据其灵性与变化而成一家面目的。
童大年(1873-1953),原名善,字醒盒,又字心安,上海崇明人。篆刻以秦汉为宗,早岁即临拓古鲸、汉印百余方。又能遗貌取神,法为我用,故其篆法、刀法变化颇多,金石气韵盈然。
鲸印派的印家尚有简经纶、朱复戡、邹梦禅、白蕉等人。存印数量虽少,却仍可窥见印家求新求变之轨迹。
篆刻艺术代代相传,来楚生、钱君匐、单晓天、方去疾等印家,前端经历了篆刻的鼎盛时期,后一端又肩负着振兴当代篆刻之重任,对印学后辈的提携帮助不遗余力。钱君匀“豫山”朱文刻鲁迅幼名,取法古鲸,以赵之谦平实犀利、巧拙并用的刀法刻之,允为精心制作。方去疾“陈运彰曾观”白文印,清峻挺拔,锋棱毕现,笔墨情趣与金石质感同具。
当今篆刻艺术空前繁荣,以近现代篆刻名家为主的诸多篆刻家的作品,集结成集,刊布行世,嘉慧艺林,其功德无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