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经济学研究进展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eonk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经济学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交叉学科之一,它主要探索基因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从而对人类行为及其特征背后的生物学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基因经济学的发展、研究技术和方法,并分析了基因经济学、神经经济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异同.然后,本文总结和归纳了基因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包括基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因对教育和收入的影响,基因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基因对健康的影响等.最后,本文讨论了基因经济学的贡献、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基因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既有助于增强经济学分析的准确性,也会助推遗传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三个经常账户核算等式,回顾了过去一个世纪中经常账户决定的研究.本文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M-F模型、经常账户跨期均衡分析法和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方法等侧重考察暂时性的经常账户失衡,近年的研究则转向了经常账户持续失衡的讨论.研究发现,尽管经验证据并不普遍支持某种理论或理论假说,但预算盈余和实际汇率与经常账户余额分别呈现出统计上稳健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而近年来日益引起重视的金融发展、金融深化及人口结构因素与经常账户并没有表现出统计上稳健的相关性.本文最后对双赤字假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特色创新思想与创新行为的事实凸现.本文致力于梳理中国特色创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力图助推中国特色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建.我们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经济学植根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以马克思经济学为科学内核,以复杂经济学为框架,以自主创新为根本,研究中国有为政府引领下的驱动经济发展的知识、科学、技术的动态变化与创新的生成和扩散.
腐败文化不仅严重破坏政治生态,而且会显著影响经济运行。本文基于企业文化与政府腐败的相关理论,使用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企业腐败文化与其不当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腐败文化盛行的企业不当行为明显加剧,腐败文化越严重,企业就越可能发生违规及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在国有企业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腐败文化与不当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腐败文化通过吸引与公司腐败态度相似的高管加入、超越个人价值观两种渠道直接作用于高管行为,进而影响公司的行为决策。因此,持续加大反腐力度、培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逆全球化"思潮冲击了世界经贸秩序,使原本就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因此遭受了进一步的负面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在2019年就已经降至十年来最低水平,而2020年更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陷入罕见的负增长.当前世界经济走势面临持续下滑趋势,究其内在因缘,主要是世界市场上潜在的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空间受限而创新动能不足.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思潮与比较优势学说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又阻碍了世界经济转向内涵型增长模式,新的经济增长点难以开辟.面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需要破解比较优势理论导致的后发国家被
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所得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始终受到学界密切关注.学界对于贸易模型的微观基础是否影响总福利所得的计算存在争议.在垄断竞争和异质性企业假设下,贸易影响福利的路径发生了重要变化,进口种类增长、贸易促进竞争效应和出口自我选择效应成为贸易自由化的"新"所得,量化"新"所得对总福利的贡献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传统比较优势路径下的福利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在李嘉图框架内纳入异质性因素成为拓展第一代国际贸易理论模型的新突破.结合当前我国扩大进口的贸易政策,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发展目标,从消费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劳动力成本的较快上涨,我国制造业企业曾经出现了较高的退出率.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基于2004年和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企业层面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了劳动力成本上涨对制造业企业退出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涨将导致制造业企业退出风险增加,在考虑劳动力成本计算方式、企业生命周期和借助最低工资上升的"准实验"进行因果关系识别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虽会采取措施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但并不足以弥补较高劳动力成本引起的企业利润下降,这最终导致了企业退出风险的增加.
在收集、整理和分析2020年我国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在多学科专家的支持下,课题组展开多轮论证与研讨,遴选出八个2020年研究热点,从研究背景、文献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和未来展望等四个方面阐述其研究进展.这项年度热点梳理工作已经进行了五年.2020年度八大研究热点分别是:(1)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挑战;(2)中国经济学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3)新发展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研究;(4)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新动能;(5)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6)新发展格局下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与
2020年11月26—27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和《经济学动态》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20届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新发展格局与国有企业"学术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国资委等相关部委的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和媒体代表1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期刊
本文使用2010-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发现我国存在与生命周期假说不相符合的“年龄—储蓄率之谜”现象,即户主年龄和家庭储蓄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其中,老年人会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嵌入结构性财政政策,包含两类家庭、劳动中介、厂商、中央银行、财政部门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组合,比较分析了各类积极财政政策工具的宏观经济效应,考察了货币政策锚的选择对各类财政政策工具引致的长期福利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增加消费性财政支出与降低劳动收入税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刺激作用最明显,但同时也应留意其导致政府债务风险上升的弊端;而在长期,则需注重发挥生产性财政支出政策对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保障作用.此外,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