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 拓展语文教学新天地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82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空间的拓展、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各方面的生活都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家庭空间中学语文,到社会实践中学语文,与大自然接触学语文,变封闭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开放的生活化教学,从而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光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空间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是单纯地课内教学,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这一任务。要达到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目标,就必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全方位地把学生各方面的生活都联系起来,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其他综合素质,以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下面,我联系自身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空间的拓展延伸谈一点做法和体会:
  
  一、家庭空间学语文
  
  家庭空间学语文,没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干扰”,自己愿意学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内容;愿意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这不仅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是自由的,而且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是自由的。另外,家庭还有很多语文课程资源可以利用,如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电视……学生在接触它们时,不经意中也会有独到的发现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中讲到他在看娱乐新闻时的疑惑。他说,我每次看娱乐新闻都能从中挑出好多主持人或嘉宾说错的字。比如,“头屑”说成“头血”;“流血”说成“流雪”;“挑剔”说成“挑替”……瞧瞧,娱乐新闻中居然也存在语文,学生在看电视时除了开阔视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外,还能学到知识,真是一举多得呀。然而,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也需要老师加以合理地引导,否则,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适当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
  
  二、社会空间学语文
  
  语文教学要向社会拓展,沟通课堂内外,使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
  
  1、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教师可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经常让学生在社会上从事一些公益活动。如到长途客运站为候车室打扫卫生,或到长途汽车上为乘务员打水、擦玻璃,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清洗衣物等。通过长此以往地做好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做人,同时,也为自己的写作丰富了知识。
  
  2.参与社会调查实践
  让学生调查市场上物价的行情,调查农村的巨大变化,调查马路上交通工具的变化,调查家庭的住宅变化、家庭中乃至个人的通讯工具的变化等等,调查后,让学生写日记、命题作文等等。通过社会调查,学生们更进一步了解了社会的变化,也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在不断进步,于是,便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尽快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及健康的身体基础,将来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信心。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套用这句话,我想说“生活中并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发现”。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用人,把我们的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深厚肥沃的土壤里,使其永远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三、大自然空间学语文
  
  学语文只在课堂上学,在家庭中学,或偶尔到社会上学一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学生真正体悟到语言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语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语文。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与万物为友。解放了空间,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
  春天来了,我带领学生去踏青,让学生欣赏百花竞放、姹紫嫣红的一片繁华,感受春光的无限魅力。我还带领学生去植树,让他们亲手摘下希望的小树苗,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然后,让学生写《春天》的作文。秋天来了,我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去欣赏“芦花白,稻谷黄”的美景,再让学生写“可爱的家乡”、“故乡秋景’等作文。学生们亲身领略了美丽的春光、秋色,有了切身感受,自然能写出情真意切、贴近生活的的文章。
  “走进生活,语文便是生活,生活便是语文。”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学习引入了生活这个大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我们的教学应力求贴近生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封闭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开放的生活化教学。只有走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魏书生与六步教学法》,中国青年出版社,张新洲主编
  (作者单位:414600湖南省湘阴县石塘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教学之中。而经过教师们教学实践证明,它的确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延伸教师的教育功能;它还能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是受师生的普遍欢迎的。本文主要从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途径、作用等方面阐释其应用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能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
语文教材里收编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可以说,每篇课文都是一座“美的殿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好材料。  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引进这座“殿堂“内,从而徜徉其中,受其感染,被其熏陶,得其净化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他们跨进“美的门槛”。究竟如何激发呢?本人根据数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表情范读激发法    优美的诗歌、散文,感人的小说、戏剧等,这些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好素
期刊
【内容摘要】学生的心理环境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道德品质和行为、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尊敬师长,自学互助互励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心理环境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教师的心理环境是影响学生的认识发展和品行形成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心理素质的优化,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良好道德品质的展现,是维护和发展良好课堂环境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人格 情感 趣味 激励 机敏
期刊
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的灵魂,是同学们楷模,是一个班的真实写照。于是,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集体。  我是一个师范生,毕业后,在我校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我,该班又是一个在校小有名气的班级,要想当好该班的班主任,我请教了在班工作做得相当出色的老师。在他们的热情帮助和指引下,我很快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各种情况,并且迅速掌握了有关学生的性格、家庭情况、学生的年龄结构、路途远近等重要资料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具有情景性和探究性,学生的学习应具有主动性、体验性、合作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通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改革新课程教学模式,在新课程实践中促进学
期刊
【教学目标】1、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2、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洛桑学艺》中洛桑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
期刊
人格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人之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歌德就这样说过:“人格是大地之子最崇高的幸福。”这就足见人格的重要性,它是人存在于世的最为基本的东西。它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程度,简而言之,它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做人。教育,在产生之初就是为进行物质生产和培养后一代而进行的活动。换言之,也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的活动。因此,人格和教育便有了密不可分的关联。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由
期刊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苏洵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学习苏轼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朗读与当堂背诵;体会苏轼被贬后的恬淡闲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名字不过是个符号,但是,父母为子女起名往往都寄寓了美好的希望。你知道你的名字的来历和深意吗?(请学生畅所欲言)下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去寻访一千多年前的一位父亲,听一听他为他的两个儿子起名的故事。  二、引导
期刊
一、诵读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毋庸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有些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有些教师每让学生读一次,都要花上比读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评,请A评,请B评,还要请C、D、E评,评得兴味全无;还有的教师对背诵缺乏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都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
期刊
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如:1、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里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