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设计经验,对未来住宅智能化装饰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未来;智能化;装饰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装饰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装饰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在建筑装设设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同时存在一些问题,而对建筑装饰设计的研究也集中在这几个问题上。首先,建筑装饰设计大众化。建筑装修设计中个性不突出,人云亦云的情况大量存在。随着阵阵装饰之风的吹过,例如欧洲装饰风来时,装饰企业纷纷投入欧式的设计,这就使得建筑装饰失去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风格,成为西方风格化的装饰辅助品。在中国化设计上,人云亦云,抄袭雷同,不管在装修风格还是商场家庭的装修上都一律向宾馆看起。其次,建筑装饰设计豪华度过高。在一些大型建筑的装修上,一味的追求档次,将豪华度放为提高建筑质量的目标,在设计上以华丽取胜,往往给人以俗气的感觉。再就是,建筑装饰设计内外不协调。在装饰材料的选取上,只注重表面好看,却很少考虑材料的安全、环保、卫生度。在建筑的内外装修上,往往存在室内室外设计不搭配的现象。
智能住宅的发展正以飞快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你或许曾下雨忘记关窗;离家忘记关燃气;精彩电视却没能观看,但现在随着智能化家居的普及和应用,这已不再是我们烦恼的问题,甚至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高效、方便、快捷、舒适的智能生活进入到我们的时代,下班打个电话智能系统会完成你的指令,启动热水器、打开空调、关闭窗户统统为你准备。智能家居的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节能和实用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家居智能化必将成为我们未来家居生活的主流发展趋势,因此说智能化装饰设计也必将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
1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又称为智能住宅,是利用先进的控制、遥感、探测、计算机、通讯等技术设备组建起来的新型智能化的家庭居住场所。智能家居系统中室内的门、窗、照明、家电、燃气、水等设施都是通过家庭智能网络联通、联系工作。智能家居系统融合安全防范、智能控制、自动化办公和休闲娱乐为一体,具有自动识别、自动控制、事故报警和智能管理等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生活空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的概念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今的现代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体验到了科技发展下的家居自动化优势,智能家居的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节能和实用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家居智能化必将成为我们未来家居生活中主要的发展趋势,智能化装饰设计也必将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
2 国内外智能住宅的发展
在国外,智能家居的存在已经相当普及,据美国该行业的数据资料显示:到2004年,美国的家庭网络市场总额会达到57亿美元;到2006年,在美国的智能家居的产品销售额也可达到184亿美元;到2008年可达到648亿美元,可见在国外的发达国家智能家居的发展前景也是无限巨大的。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的发展迅速使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出现了具有“智能化住宅”特色的居住小区,中国对智能化住宅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对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政策更加注重环保、智能和可持续性,到2020年,仅在智能化系统所需设备的生产上就会有2500亿左右人民币的市场需求。而目前各地的政府和开发商已经非常的重视智能住宅的开发,并积极的投入市场实践,如深圳市政府已经提出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业主的居住环境、物业的服务管理,使居住更加舒适、安全、方便、设施更加完善。
3 住宅智能装饰设计
3.1 住宅智能装饰的设计步骤
智能家居的装饰设计应该以家居的使用功能和业主需求为重,设计中必须经过用户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等必要环节,既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修方便,又要留有可扩充改进的余地,根据以上需求一般应具备如下三个主要步骤。
3.1.1 用户需求分析阶段
设计前应与用户进行沟通包括室内环境的布局、家电种类、位置、设备型号、安防级别、控制形式、风格要求等基本内容再此基础上,并与用户进行沟通,认真听取用户最后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记录需求说明,完善设计方案。
3.1.2 方案系统设计阶段
方案系统设计阶段是设计人员在用户给定的條件下构思出对应的设计方案,经多次对比分析,从中挑选出一个最佳设计方案。方案系统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方案设计规定依据(即依照国家的规定,能够达到的性能指标)、方案功能描述、所需设备清单以及系统设计原理图。
3.1.3 施工深化设计阶段
方案的系统设计只是从理论完成了功能设计,在正式施工前还要对方案进行下一步的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方案是对系统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修正、细化和补充阶段,主要内容是:重审系统设计方案;绘制设备布局图和管线图;明确每个设备的具体安装固定、接线方法;制定辅材采购清单;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表等。
3.2 住宅智能装饰的设计方法
3.2.1 功能要求
智能装饰装修的功能要求,主要是指对安防系统、照明系统、环境控制、家电控制、视听系统、办公自动化及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性能、档次及数量的要求。
3.2.2 器材选购
选购器材的档次应根据用户经济条件而定。选购器材的原则是应选取那些既能满足设计要求,价格又便宜的器材,即选取性能价格比高的智能器材。
3.2.3 室内布线
智能家居系统布线设计主要包括电源线路、电话线路、电视线路、网络线路、视频线路、音频线路和报警线路等,传输的信号不同,选择线缆的种类和型号也截然不同。
3.2.4 安装和调试
安装要注意外观的美观性要求,导线尽量隐蔽;导线要具有质量规范性要求;连接处要使用规范的接插件;强电与弱电导线要留有规定距离;应严格按设计图的布线安装。调试应事先准备好调试步骤、调试的组件,并确定最后进行总调的方法,有时还须提前准备模拟方案对项目进行调试。
3.2.5 验收和评估
最后阶段将进行综合验收与评估,综合验收是试运行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测试各部分在整个系统中工作的稳定性,通过系统验收以后对系统完成的具体情况进行最终评估,评估其功能是否达到标准,是否合乎用户的要求以及性能价格等综合性的评估。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这一崭新的概念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家居生活,如今的现代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体验到了科技发展下的家居自动化优势,令生活更加方便、安全、舒适,如通过阳光的照射强度变化可控制窗帘的开关,通过对室内温度的感应变化空调可以自动开关,从如今的家居装饰市场的发展状态看来智能家居必然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受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影响,建筑装饰设计以更为人文化、艺术化、时代化的趋势发展,而适应建筑装饰设计趋势发展等的要求,建筑装饰领域必须对其加大研究,以科学而艺术,人文而自然,时代而实用的标准提高装饰设计质量,以获得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全面发展,从而推动整个装饰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来增祥.从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现代装饰材料的应用前景[J].江苏建材,2008,(04).
[2] 李立斌.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力与美[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3] 徐晓静.软装饰在新中式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4] 顾牧君.智能家居设计与施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5] 韩江洪.智能家居系统与技术[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6] 阎洪林、蒋琳峰.住宅智能装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未来;智能化;装饰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装饰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装饰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在建筑装设设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同时存在一些问题,而对建筑装饰设计的研究也集中在这几个问题上。首先,建筑装饰设计大众化。建筑装修设计中个性不突出,人云亦云的情况大量存在。随着阵阵装饰之风的吹过,例如欧洲装饰风来时,装饰企业纷纷投入欧式的设计,这就使得建筑装饰失去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风格,成为西方风格化的装饰辅助品。在中国化设计上,人云亦云,抄袭雷同,不管在装修风格还是商场家庭的装修上都一律向宾馆看起。其次,建筑装饰设计豪华度过高。在一些大型建筑的装修上,一味的追求档次,将豪华度放为提高建筑质量的目标,在设计上以华丽取胜,往往给人以俗气的感觉。再就是,建筑装饰设计内外不协调。在装饰材料的选取上,只注重表面好看,却很少考虑材料的安全、环保、卫生度。在建筑的内外装修上,往往存在室内室外设计不搭配的现象。
智能住宅的发展正以飞快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你或许曾下雨忘记关窗;离家忘记关燃气;精彩电视却没能观看,但现在随着智能化家居的普及和应用,这已不再是我们烦恼的问题,甚至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高效、方便、快捷、舒适的智能生活进入到我们的时代,下班打个电话智能系统会完成你的指令,启动热水器、打开空调、关闭窗户统统为你准备。智能家居的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节能和实用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家居智能化必将成为我们未来家居生活的主流发展趋势,因此说智能化装饰设计也必将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
1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又称为智能住宅,是利用先进的控制、遥感、探测、计算机、通讯等技术设备组建起来的新型智能化的家庭居住场所。智能家居系统中室内的门、窗、照明、家电、燃气、水等设施都是通过家庭智能网络联通、联系工作。智能家居系统融合安全防范、智能控制、自动化办公和休闲娱乐为一体,具有自动识别、自动控制、事故报警和智能管理等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生活空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的概念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今的现代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体验到了科技发展下的家居自动化优势,智能家居的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节能和实用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家居智能化必将成为我们未来家居生活中主要的发展趋势,智能化装饰设计也必将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
2 国内外智能住宅的发展
在国外,智能家居的存在已经相当普及,据美国该行业的数据资料显示:到2004年,美国的家庭网络市场总额会达到57亿美元;到2006年,在美国的智能家居的产品销售额也可达到184亿美元;到2008年可达到648亿美元,可见在国外的发达国家智能家居的发展前景也是无限巨大的。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的发展迅速使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出现了具有“智能化住宅”特色的居住小区,中国对智能化住宅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对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政策更加注重环保、智能和可持续性,到2020年,仅在智能化系统所需设备的生产上就会有2500亿左右人民币的市场需求。而目前各地的政府和开发商已经非常的重视智能住宅的开发,并积极的投入市场实践,如深圳市政府已经提出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业主的居住环境、物业的服务管理,使居住更加舒适、安全、方便、设施更加完善。
3 住宅智能装饰设计
3.1 住宅智能装饰的设计步骤
智能家居的装饰设计应该以家居的使用功能和业主需求为重,设计中必须经过用户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等必要环节,既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修方便,又要留有可扩充改进的余地,根据以上需求一般应具备如下三个主要步骤。
3.1.1 用户需求分析阶段
设计前应与用户进行沟通包括室内环境的布局、家电种类、位置、设备型号、安防级别、控制形式、风格要求等基本内容再此基础上,并与用户进行沟通,认真听取用户最后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记录需求说明,完善设计方案。
3.1.2 方案系统设计阶段
方案系统设计阶段是设计人员在用户给定的條件下构思出对应的设计方案,经多次对比分析,从中挑选出一个最佳设计方案。方案系统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方案设计规定依据(即依照国家的规定,能够达到的性能指标)、方案功能描述、所需设备清单以及系统设计原理图。
3.1.3 施工深化设计阶段
方案的系统设计只是从理论完成了功能设计,在正式施工前还要对方案进行下一步的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方案是对系统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修正、细化和补充阶段,主要内容是:重审系统设计方案;绘制设备布局图和管线图;明确每个设备的具体安装固定、接线方法;制定辅材采购清单;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表等。
3.2 住宅智能装饰的设计方法
3.2.1 功能要求
智能装饰装修的功能要求,主要是指对安防系统、照明系统、环境控制、家电控制、视听系统、办公自动化及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性能、档次及数量的要求。
3.2.2 器材选购
选购器材的档次应根据用户经济条件而定。选购器材的原则是应选取那些既能满足设计要求,价格又便宜的器材,即选取性能价格比高的智能器材。
3.2.3 室内布线
智能家居系统布线设计主要包括电源线路、电话线路、电视线路、网络线路、视频线路、音频线路和报警线路等,传输的信号不同,选择线缆的种类和型号也截然不同。
3.2.4 安装和调试
安装要注意外观的美观性要求,导线尽量隐蔽;导线要具有质量规范性要求;连接处要使用规范的接插件;强电与弱电导线要留有规定距离;应严格按设计图的布线安装。调试应事先准备好调试步骤、调试的组件,并确定最后进行总调的方法,有时还须提前准备模拟方案对项目进行调试。
3.2.5 验收和评估
最后阶段将进行综合验收与评估,综合验收是试运行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测试各部分在整个系统中工作的稳定性,通过系统验收以后对系统完成的具体情况进行最终评估,评估其功能是否达到标准,是否合乎用户的要求以及性能价格等综合性的评估。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这一崭新的概念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家居生活,如今的现代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体验到了科技发展下的家居自动化优势,令生活更加方便、安全、舒适,如通过阳光的照射强度变化可控制窗帘的开关,通过对室内温度的感应变化空调可以自动开关,从如今的家居装饰市场的发展状态看来智能家居必然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受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影响,建筑装饰设计以更为人文化、艺术化、时代化的趋势发展,而适应建筑装饰设计趋势发展等的要求,建筑装饰领域必须对其加大研究,以科学而艺术,人文而自然,时代而实用的标准提高装饰设计质量,以获得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全面发展,从而推动整个装饰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来增祥.从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现代装饰材料的应用前景[J].江苏建材,2008,(04).
[2] 李立斌.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力与美[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3] 徐晓静.软装饰在新中式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4] 顾牧君.智能家居设计与施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5] 韩江洪.智能家居系统与技术[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6] 阎洪林、蒋琳峰.住宅智能装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