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新时代要求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来源 :农机科技推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k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福源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张自口村,合作社成立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推广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开展标准化农业生产托管作业,延伸开展综合农事服务,积极参与农业废弃资源化利用,带动了当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其他文献
由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使医护人力资源随时间出现数量错配和空间上的结构错配。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地湖北省为例,首先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测算医护人力资源的时间错配度;其次,考虑到疫情以各交通枢纽为扩散点向人口密集度较高的地区蔓延,其偶发性和差异性导致医护人力资源出现空间错配,本文选取湖北省疫情较重的时间点,利用横截面数据测算各省医护人力资源空间配置耦合度,并依据错配程度将各省划分为紧缺型、协调型和富裕型地区;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全国医护人力资源统筹优化调配方案。研究表明,需要构建持续更新、动态监管的时
以2015—2019年我国沪深A股发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路径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增大企业财务风险的效应随着质押比例的提高而提高;间接路径中,盈余管理路径和掏空路径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就盈余管理路径而言,控股股东质押程度越高,企业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财务风险会越大。就掏空路径而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关联交易行为、资金占用行为会增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总体而言,在间接作用路径
为减缓银行顺周期行为、防范风险传染,央行于2016年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开展了宏观审慎政策在中国的实践,而如何对此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是当前面临的前沿问题。本文以MPA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120家商业银行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顺周期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实施后,中小银行的顺周期行为明显降低。具体地,与国有大型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宏观审慎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顺周期信贷行为,提高了其流动性
伴随着东北经济增长率多次全国垫底现象的出现,有关东北振兴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2000-2018年城市数据为样本,利用夜间灯光数值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DID)对东北振兴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东北振兴政策整体上并未对东北经济的长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未实现对东北体制机制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2013年以前的东北振兴政策对东北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影响;但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是有效的,其对东北经济的积极作用正在逐步释放,政策效果在2017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公司为主体开展的经济活动“聚集”和“分散”不仅与地理位置有关,也与其对通信技术的依赖程度息息相关。本文采用我国沪深A股2010-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地理集聚产生的“向心力”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以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离心力”对其造成的冲击,并分析互联网发展程度在地理集聚提升公司价值路径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地理集聚是公司价值提升的关键途径,并在不同行业中表现出异质性,绝大多数传统行业的公司可以通过地理集聚获益,而对互联网发展依赖程度较大的高新技术行业、金融业和部分传统行业
从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现实出发构建金融科技约束下异质性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局部均衡模型,从理论层面剖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倾向的影响机理;采用文本挖掘技术测算得到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选取2007—2017年中国130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就金融科技对银行业风险承担的整体及其异质性影响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形关系,即早期金融科技发展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但随着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发展成熟,在后期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增
7月14日,2021年特色作物“田间日”农机推广培训班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举办,这是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连续第六年举办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在过去的五年,恰逢“十三五”时期,“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走过了创设、发展到成为行业品牌之路,不断推动着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技术推广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有力地推动着各地农机化发展不断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迈进。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构建一个静态职业选择模型,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参与对农户创业决策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农户参与数字金融对其创业决策产生的影响效应及其异质性和作用机制,并运用IV-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参与能够促进农户创业决策,且对非农创业选择影响更大;相较于传统银行数字金融,互联网企业数字金融参与更能显著提高农户创业概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数字金融参与通过扩大融资规模、促进创业机会识别两种作用机制对
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构建美丽新世界以有力的支持,但也催生出信息不对称加剧等非正义现象,进而导致数据侵权普遍且消费者索赔无门。对此,私力救济受制于制度缺陷难以发挥作用,但以公力救济为替代将有损于法律指引功能的实现,也非良策。我国有必要完成从公私分治到公私融合的思路嬗变,进而以损害填补为目的,主体关系为依据,灵活干预为手段,通过扩大经营者与消费者主体范围、减轻多数项构成要件证明难度、形成含多层次结构的赔偿标准、促进司法与执法间的联动实施,重构消费者数据权益保护之私力救济制度,进而助力数字红利在全社会的公平分
内容提要: 2020年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后,反贫困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是国家贫困治理的重点。本文利用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各省份的农村相对贫困变化率具有差异性特征;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户收入的提升,有利于农村绝对贫困的减少;土地流转导致不同农户获得的收益不同,加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