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aber的飞机发电机并联建模与仿真研究

来源 :航空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典型发电机并联供电性能的检测仍借助人工测试完成,对其进行真实的物理实 验跟踪记录较为困难等问题,提出利用微增量法建立低压直流发电机的数学模型,采用平均电流 均流法建立发电机并联控制模型。在Saber仿真环境下建立并联系统分别模拟飞机发电机在稳定 状态、投入切除并联及突加突卸负载状态下系统的运行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真实有 效、仿真精度高,能为真实的电机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直流发电机;并联建模;自动均流法;仿真
  中图分类号:TP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048(2014)06-0055-04
  ParallelModelingandSimulationofAircraft GeneratorBasedonSaber
  ZHUYaFen,GUOLei,LIUYuLiang,ZHAOLong
  (ChinaAirborneMissileAcademy,Luoyang471009,China)
  Abstract:Thedetectionoftypicalgeneratorpowersupplycapacityisstilldonebymeansofmanual tests,itsactualphysicalexperimentsaredifficulttokeeptrackof.Thispaperestablishesamathematical modeloflowvoltageDCgeneratorwiththemicroincrementmethod,andusestheaveragecurrentmethod toestablishthegeneratorcurrentsharingcontrolmodel.UnderSabersimulatingconditions,theparallel systemisestablishedtosimulatetheoperationofaircraftgeneratorssysteminstatesofsteady,inputand thesuddenremovalof,andloadunload.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modelisvalid,simulationaccu racyishigh,andcanprovidesareferenceforanactualgeneratordesign.
  Keywords:DCgenerator;parallelmodeling;currentsharingcontrol;simulation
  0 引 言
  在飞机发明后的半个世纪里,由发电机供电 的飞机电源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直流发电 机由于体积小、简单可靠、整体维护性好、全周期 维护费用不高等诸多优点,如今在小飞机上仍旧 广泛使用[1]。随着航空作战任务及供电需求的增 多,发电机并联供电逐渐成为一种趋势[2];负载的 突然变化对并联系统产生的浪涌尖峰可能引起机载电子系统产生误动作[3],因此对系统的并联控 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应用中,电源系统性能 的检测一直采用传统的人工测试[4],测试精度不 高。本文采用现代计算机仿真方法,建立飞机主电 源系统中带有均流调压控制的发电机并联系统模 型。用SaberScope直接观测负载变化对发电机电 压的影响,取代许多繁琐的人工分析[4],缩短测试 时间,减少测试成本,且为今后发电机及控制系统 中各参数的修正及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1 直流发电机并联供电系统
  主电源部分包括发电机和发电机控制器[5]。
  近些年来,随着用电容量及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 单台发电机也逐渐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供电需求。 然而,在系统并联情况下,两套完全相同的电源系 统由于制造工艺的不同,使得其外特性产生一定 误差,由于这些误差的不可避免性,电源系统在直 接并联的情况下,外特性差的发电机运行于轻载 或空载状态,而电压调整率相对较小、外特性较好 的发电机则会承担较多的电流或过载。这样的长 期运行,承担电流较多的模块,损坏的可能性变 大,系统的可靠性变低。系统运行于大负载情况 下,若各个模块输出电流相差较大,会导致输出电 流最大的模块最先达到最大电流限制,引起系统 的保护模块动作,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将建立一个双裕度供电 能力的电源系统,研究发电机的并联供电性能。系 统包括发电机模块及其并联控制模块。并联控制 模块中的调压部分将并联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调整 到符合国家军用标准的要求,其功率部分则依据 均流调压控制的信号给发电机提供励磁电流。系 统结构如图1所示。


  2 基于Saber的建模
  2.1 基于Saber对发电机的建模
  本文利用Saber建立发电机的主电路和励磁回 路的数学模型。在建立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前,为分 析方便,将发电机的主电路进行简化处理[6-8],如 图2所示。由图2可以得到发电机的电枢电动势方 程式为


  式中:Ra由发电机电枢绕组的电阻ra和发电机正 端引线电阻r+组成;Ea为发电机电枢电势;Ia为 发电机电枢电流;La为电枢绕组电感;U为电网电压;R为电网负载电阻;I为电网负载电流;Ij为励 磁电流;Lj为励磁绕组电感;rj为励磁绕组等效电 阻。




  发电机的额定功率为6W,额定电压28.5V, 额定电流200A,根据负载及技术指标参数要求, 采用单一变量法,取励磁电流占空比为30%,即 σ=30%,得到发电机Saber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


  2.2 基于Saber对并联控制模块的建模
  并联均流控制[9]的实质是调节输出电压。调 压模块包括检测比较电路、脉冲调制电路及功率 放大电路。检测比较电路的主要功能是按一定的 比率要求检测发电机调压点的电压,构成电压负 反馈。脉宽调制电路是将振荡电路的输出信号和 基准电压信号相互叠加,并和检测比较电路的输 出信号进行比较,产生一个脉冲宽度随电压误差 信号变化而变化的矩形脉冲电压信号。
  当多台并联时,电源本身自动调整各自的输 出电压,但此时仅仅靠调压模块的作用,已不足 以完成发电机的无功功率平均分配。其关键是让 负载电流参与到环路的调整系统中来,形成双环 的控制系统。负载电流参与到系统中,通过调节 个体电源误差来调节励磁电压的占空比,使输出 的电流得以平均分配,达到调整输出电压的目 的。同时,平均电流均流法采用电流环和电压环 双环控制方式,电流环可以抑制均流母线上产生 的噪音,而电压环调整输出电压,使均流系统具 有良好的瞬态响应。因此,并联控制电路主要由 均流电流、电流检测网络、放大器、分压电路、 检测点电压、比较器、功率放大电路、基准电压、 电流反馈信号和励磁电路等组成。根据上述分析 进行相应的模块搭建,建立并联控制方框图如图 5所示。


  根据参数匹配调试,得到并联均流控制Saber 仿真模型如图6所示。


  3 仿真与分析
  3.1 投入切除故障电机时并联系统暂态性能
  (1)研究并联系统的暂态性能,仿真发电机 投入并联过程:起初1号发电机运行于满载情况 下,2号发电机未投入运行;1s以后2号发电机投 入满载状态运行。仿真波形如图7所示。


  仿真结果表明,当只有一台发电机发电时,负 载所需的电流200A全部由一台发电机来提供;当 两台发电机投入并联运行时,两台发电机各提供 负载所需电流的一半,实现负载电流的平均分配, 输出电流稳定,且满足额定电流设计要求。
  (2)仿真发电机故障切除并联过程:起初两 台发电机运行于半载情况下,1s以后一台发电机 因故障而切除,另一台发电机正常运行。仿真波形 如图8所示。


  仿真结果表明,并联系统在突然投入、切除发 电机时,控制器迅速响应,由各自提供100A电流 转变为一台电机单独提供200A,输出电流稳定, 满足额定电流设计要求。
  3.2 突加突卸负载时系统的暂态均流性能
  (1)突加突卸模式下均流能力检测
  为发电机并联系统接入π型负载,分别变化 发电机的加载情况来验证并联系统的均流能力。1 号发电机运行于10%—85%—10%突加突卸负载 模式,2号发电机空载运行。仿真波形如图9所 示。


  国军标规定[10]:发电机控制器负载均流偏差 应小于额定电流的10%,即20A。由图9看出,并 联系统的均流偏差为0.1A左右,远远小于国军标 规定值,由此可见,均流控制满足要求且精度较 高,具有良好的稳态均流性能。
  (2)突加突卸负载模式下浪涌电压检测
  1号发电机运行于10%—85%—10%突加突 卸负载模式,2号发电机满载运行。仿真波形如图 10所示。


  国军标规定[10]:低压直流电源系统浪涌尖峰稳态极限为18~50V,据此本仿真尖峰需在0.08 s内恢复至稳态电压22~29V。由图10看出,突 加负载时,电压瞬间降低,在0.019s时恢复至 22.2V;突卸负载时,电压瞬间升高,在0.06s时 恢复至29V,响应较快,在国军标规定范围内。由 此可见,双发并联系统的浪涌电压检测满足要求, 且具有较强的浪涌电压恢复能力。
  4 结 论
  本文利用Saber软件建立了飞机直流并联供电 系统的仿真模型,模型真实有效,仿真表明系统在 满足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设计要求基础 上,在突加突卸状态下快速响应,结果符合国军标 规定,建立的模型为今后发电机的优化设计及参 数修正提供了依据,可代替真实试验中的人工测 试,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成本。同时,该模型 还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保护 模块、二次电源、负载模块等,模拟全套的飞机电 源系统。
  参考文献:
  [1]居蓉蓉.航空直流起动发电机控制器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2]周瑶.基于CAN总线的并联直流发电机数字控制技术 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3]吴小华,徐刚.飞机供电系统的Saber仿真[J].计算 机仿真,2008,25(2):70-73.
  [4]唐虹,黄茜汀,唐万忠,等.基于Simulink的飞机电源 系统建模与仿真[J].电网技术,2007,31(19):87- 90.
  [5]严东超.飞机供电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0.
  [6]汤蕴缪,史乃.电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7]史仪凯.电子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PanovY,Jovanovic′MM.LoopGainMeasurementof ParalleledDC-DCConverterswithAverageCurrentSha ringControl[J].IEEETransactionsonPowerElectronics, 2008,23(6):2942-2948.
  [9]高晓辉.飞机电气系统的数字仿真[D].西安:西北工 业大学,2009.
  [10]GJB181—1986.飞机供电特性及对用电设备的要求 [S].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高速飞行器在气动热环境下的激波热辐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計算流体网格的激波流场热辐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CFD模拟流场数据,结合分子光谱辐射数据库,采用窄谱带模型计算每一个网格的气体吸收系数,然后通过求解网格化的辐射传递方程得到整个激波流场的热辐射情况。根据对激波流场数据的仿真分析,得到了激波流场热辐射随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气动光学;红外探测;激波流场;气动热辐射
基于以往运动机构的研究通常采用刚体建模,不考虑重要结构部件柔性影响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机构中重要零部件柔性影响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机构运动可靠性分
针对现有目标识别方法正确率不高及速度不快等问题做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一种将图像轮廓的奇异值与概率神经网络(PNN)相结合的飞机目标识别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压缩,提取二值化图像目标的轮廓并进行离散化;然后计算离散点到目标质心的距离,以此构造目标循环矩阵并提取它的奇异值特征量,作为目标的特征;接着构建PNN网络,以奇异值为特征量输入,对它进行训练;最后利用训练好的PNN网络分类器对待测目标进行识别。
在考虑机载气动载荷影响的情况下,运用ANSYS软件对某机载天线罩透波窗开口形状和复合材料铺层顺序等结构参数变化分别进行力学仿真分析,依据仿真结果确定了该天线罩透波窗结
摘要:以某红外源校准探测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红外源探测系统设计过程和方法,并介绍了一种红外探测系统抗干扰方法。
0 引言  为了满足现代通信与雷达系统中高效率与高功率的需求,毫米波固态功率合成技术越来越受到挑战。毫米波频率范围内,由于固态电路传输线的高损耗和固态器件的低输出功率.高效率与高功率的固态功率合成网络是很难实现的。利用同轴线的传输特性,有人设计了Ka波段的功率合成网络。另外,由于毫米波电路尺寸很小,设计多路固态电路的功率合成网络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获得低损耗、高输出功率和高效率等特性,Ka波段通信与
摘 要:在分析空空导弹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参照视情维修开放体系结构OSA-CBM,提出了空空导弹PHM框架模型,据此展开现役空空导弹应用PHM技术的实例研究:分析了贮存寿命期影响导弹性能的因素,确定采集参数,根据成本、尺寸、传输方式等提出传感器选型要求,建立导弹包装箱状态监控系统;利用电气属性测试中采集的参数,参考取值范围设置原理,建立评分标准,根据权重值计算出导弹健康指标。  关键词:空空导弹;P
针对遥测组件通道数量多,传输信息量大,传输精度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复杂遥测组件自动化标定系统方案,介绍了其硬件、软件的实现方法。系统利用所提出的对不同类型信号在标定时使用幅度、频率估计的方法,可实现对多达70路的遥测组件通道的自动化标定。Matlab仿真及实测数据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较高的效率和测试精度。
摘 要:“烧粘-腐蚀”是导轨式机载发射装置出现卡滞、腐蚀、寿命短、不安全等故障的主要原因,高温高速烧粘-腐蚀防护评估技术的完善成为实现总寿命服役期免维修目标的首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高温高速烧粘-腐蚀机理、烧粘-腐蚀模拟试验方法与装置,外场临时防护技术与长效防护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导轨式机载发射装置;烧粘-腐蚀;长效防护;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J7
为预估海洋环境温度对舰载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累积损伤的影响,保证发动机的可靠性,分别利用实测舰载环境温度数据和偏态分布环境温度模型值作为边界载荷,应用有限元法求解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