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内外理论与调查实践相结合,就吉林省水稻二化螟之多提出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二化螟带来的危害日趋严重,想获得绿色大米首要解决化学防治,故建立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刻不容缓。该体系含2部分,社会组织和集成技术。而技术也分成3个部分,经济阈值、防治措施以及虫情预测,预测主要靠性信息素,可无公害诱杀害虫,还简单说明了性信息素使用方法即组织管理技术。
关键词:无公害防治;二化螟;水稻;性信息素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3126
1 我国害虫无公害防治现景和走向
当下,人们尤为关注农药残留污染问题,有机食品方兴未艾,好的作物生长生产环节是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的保障。绿色食品也可称生态食品、安全食品等,始于18世纪90年代。
绿色食品在我国可分为AA级与A级,AA级与有机食品相差一点,A级就相差有点远,在生产时有少量残留化学杀虫剂也是被允许的。而真正绿色产品害虫防治还需无公害技术,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利用自然控制因素来调节环境与农作物的关系,再利用科学措施将害虫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
随着技术的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绿色食品标志被广泛下发,多处地区害虫无公害防治收效良好,一派飞速发展的劲头。
2 吉林省水稻的二化螟现景
近年来,二化螟广泛活跃,且呈现疯狂增长的趋势,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害虫。关于吉林省二化螟有以下记录,1994年二化螟侵占吉林市,发生面积达4486km2;1995年就高达21260km2;1997年更加严重,上升到了32140km2,短短3a就增加了6.2倍。虽热实行了针对措施,但收效甚微,残存的害虫使得水稻减产1/10,甚至有的田地丝毫未收,农民将未收割的稻株焚烧也十分普遍。利用性信息素检测得到的二化螟诱蛾量也足以表明二化螟危害的严重性,据调查,吉林市某县平均每盆数量约1905.6头,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我国二化螟危害地区北扩,其数量不断增多。据相关文字记载以及实际勘测表明二化螟生活环境逐渐改善,其数量明显上升而且可能会持续上升。
目前来看二化螟主要靠化学农药来防治。大量使用农药不符合经济生态学规律,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效应,为无公害防治带来了阻力。
3 二化螟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
3.1 预测及预报
要想获得准确的预测就要熟知害虫习性和发生规律。据调查,二化螟有以下习性,主要作用于水稻,4~6岁的幼虫须越冬,其场所复杂。但因地理所处的位置不同,越冬幼虫的龄期以及安全率也不同。东北地区越冬幼虫安全率较低,令其约为3~5岁,而长江流域幼虫越冬安全率相对较高,稻草垛更有利于幼虫越冬。经此表明1/3幼虫越冬后为了发育需要补充食物,也因此使其越冬代发蛾期略长。
虫情预测一般是发生量及发生期预测,除此,还有危险损失预测、发生世代预测、发生区域预测。二化螟监测基础是成虫监测,此外还有幼虫监测、产卵监测。一般监测是采用田间发育进度及灯光诱蛾的方法。
3.2 具体防治措施
技术体整体化与优化集成在无公害防治中充分体现,具体步骤可分为以下8点:自然因素调控;通过改变周遭环境除害;使用抗虫耐害品种;将移植或播种期做适当调整;为了使植株健壮成长可以向田间施水及施肥,但要适中;注意植株生长过程中的天敌防治;使用性信息素可有效除害;利用一些杀虫剂。以上8种方案并不需要全部采用,可依照实际条件选择。
4 二化螟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的经济效益
大范围诱杀即是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成年雄害虫进行诱杀,从而影响其正常交配和繁殖。由于二化螟交配能力强,用此方法收效甚微。国内曾进行过许多相关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成效不明显。经证明,监测最好的方式是利用性信息素。性信息素相对灯光诱蛾而言不仅作用效果明显,而且不受电源限制。
性信息素与田间发育进度相比,省时省工、出错率低、结果更为精准。由性信息素诱导的幼蛾量可预测田间卵块及幼虫的密度,从而依照经济阈值进行防治。现在将对性信息素做详细探究。利用性信息素进行防治,主要有2种方式,干扰交配与大范围诱杀。干扰交配又名迷向法,这种方法即是利用性信息素来干扰雌雄交配时的信息通讯。干扰交配进行防治效果甚好,但由于使用量大,成本高,故无法在市面上推广。
防治参照指标是经济阈值。近年来,多处地区都在研究二化螟的经济阈值,但经济阈值并非一层不变,它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般为1500~2250块卵/km2或2%的枯鞘株率。
吉林省水稻种植量大幅度提高,二化螟也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绿色食品已成了消费主流,公民对绿色食品的呼吁越来越高,农药防治已不被人们接受,而性信息素就成了重要防治手段。近年来,利用性信息素对二化螟进行防治的方案已在多个地区实行,达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利用无公害技术防治体系达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目标。
作者简介:白绍娟(1975- ),吉林蛟河人,吉林省畜牧业学校毕业,蛟河市拉法街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栽培技术。
关键词:无公害防治;二化螟;水稻;性信息素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3126
1 我国害虫无公害防治现景和走向
当下,人们尤为关注农药残留污染问题,有机食品方兴未艾,好的作物生长生产环节是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的保障。绿色食品也可称生态食品、安全食品等,始于18世纪90年代。
绿色食品在我国可分为AA级与A级,AA级与有机食品相差一点,A级就相差有点远,在生产时有少量残留化学杀虫剂也是被允许的。而真正绿色产品害虫防治还需无公害技术,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利用自然控制因素来调节环境与农作物的关系,再利用科学措施将害虫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
随着技术的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绿色食品标志被广泛下发,多处地区害虫无公害防治收效良好,一派飞速发展的劲头。
2 吉林省水稻的二化螟现景
近年来,二化螟广泛活跃,且呈现疯狂增长的趋势,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害虫。关于吉林省二化螟有以下记录,1994年二化螟侵占吉林市,发生面积达4486km2;1995年就高达21260km2;1997年更加严重,上升到了32140km2,短短3a就增加了6.2倍。虽热实行了针对措施,但收效甚微,残存的害虫使得水稻减产1/10,甚至有的田地丝毫未收,农民将未收割的稻株焚烧也十分普遍。利用性信息素检测得到的二化螟诱蛾量也足以表明二化螟危害的严重性,据调查,吉林市某县平均每盆数量约1905.6头,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我国二化螟危害地区北扩,其数量不断增多。据相关文字记载以及实际勘测表明二化螟生活环境逐渐改善,其数量明显上升而且可能会持续上升。
目前来看二化螟主要靠化学农药来防治。大量使用农药不符合经济生态学规律,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效应,为无公害防治带来了阻力。
3 二化螟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
3.1 预测及预报
要想获得准确的预测就要熟知害虫习性和发生规律。据调查,二化螟有以下习性,主要作用于水稻,4~6岁的幼虫须越冬,其场所复杂。但因地理所处的位置不同,越冬幼虫的龄期以及安全率也不同。东北地区越冬幼虫安全率较低,令其约为3~5岁,而长江流域幼虫越冬安全率相对较高,稻草垛更有利于幼虫越冬。经此表明1/3幼虫越冬后为了发育需要补充食物,也因此使其越冬代发蛾期略长。
虫情预测一般是发生量及发生期预测,除此,还有危险损失预测、发生世代预测、发生区域预测。二化螟监测基础是成虫监测,此外还有幼虫监测、产卵监测。一般监测是采用田间发育进度及灯光诱蛾的方法。
3.2 具体防治措施
技术体整体化与优化集成在无公害防治中充分体现,具体步骤可分为以下8点:自然因素调控;通过改变周遭环境除害;使用抗虫耐害品种;将移植或播种期做适当调整;为了使植株健壮成长可以向田间施水及施肥,但要适中;注意植株生长过程中的天敌防治;使用性信息素可有效除害;利用一些杀虫剂。以上8种方案并不需要全部采用,可依照实际条件选择。
4 二化螟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的经济效益
大范围诱杀即是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成年雄害虫进行诱杀,从而影响其正常交配和繁殖。由于二化螟交配能力强,用此方法收效甚微。国内曾进行过许多相关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成效不明显。经证明,监测最好的方式是利用性信息素。性信息素相对灯光诱蛾而言不仅作用效果明显,而且不受电源限制。
性信息素与田间发育进度相比,省时省工、出错率低、结果更为精准。由性信息素诱导的幼蛾量可预测田间卵块及幼虫的密度,从而依照经济阈值进行防治。现在将对性信息素做详细探究。利用性信息素进行防治,主要有2种方式,干扰交配与大范围诱杀。干扰交配又名迷向法,这种方法即是利用性信息素来干扰雌雄交配时的信息通讯。干扰交配进行防治效果甚好,但由于使用量大,成本高,故无法在市面上推广。
防治参照指标是经济阈值。近年来,多处地区都在研究二化螟的经济阈值,但经济阈值并非一层不变,它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般为1500~2250块卵/km2或2%的枯鞘株率。
吉林省水稻种植量大幅度提高,二化螟也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绿色食品已成了消费主流,公民对绿色食品的呼吁越来越高,农药防治已不被人们接受,而性信息素就成了重要防治手段。近年来,利用性信息素对二化螟进行防治的方案已在多个地区实行,达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利用无公害技术防治体系达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目标。
作者简介:白绍娟(1975- ),吉林蛟河人,吉林省畜牧业学校毕业,蛟河市拉法街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