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东部山区产业扶贫浅析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ubaozi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东部地区是高原农业的主产区,也是实施产业扶贫的重点区域。从贫困人口分布区域及实施产业扶贫的现实情况来看,以西宁、海东两市为主的东部地区,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58%。浅脑山区的贫困人口占整个东部地区贫困人口总数的87%以上。农村浅脑山耕地占该地区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由此可见,实施产业扶贫的薄弱环节在东部山区,产业扶贫的重点也在东部山区。
  产业扶贫的现状及成效
  青海东部山区辖西宁、海东两市,包括湟中、湟源、大通、民和、互助、化隆、循化7个县和乐都区、平安区共9个县区,截止2014年底,东部地区农牧民总数231.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3万,占该地区农牧民总数的14.3%。该地区位于河湟流域,农业耕地以山地为主,是青海产业扶贫的重点地区。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是一个浅脑山耕地所占比例高,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贫困村大多分布在浅脑山区域,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县,在青海省东部山区具有代表性。
  全县总面积34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9万亩,其中山区耕地面积76.2万亩,占耕地面积70%。全县8 镇11乡294个行政村,现有贫困村118个,分布于浅脑山区的有108个,占91%。全县人口39.18万人,其中分布于山区的贫困人口5.4万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7.72万人的69.5%。2014年底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198元,低于国家贫困标准2760元2.5个百分点。县内有土、藏、回、蒙等18个民族,其中土族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4%。2010年互助县被列为国家扶持较少民族发展范围,2011年被纳入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县。
  产业化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互助县按照建设高原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围绕河湟谷地特色农业百里长廊建设要求,在产业扶贫构建方面,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大面积推广经济价值和单位产量相对较高的种养业为主攻方向。特色种养业布局初具规模,为产业扶贫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以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为平台,以扶优、扶强、扶大种植、养殖、服务三大造血产业为目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实施产业扶贫。“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以八眉猪、葱花鸡、肉羊、奶牛、獭兔养殖,马铃薯、油菜、苗木、树莓种植以及商贸等增收产业,为3.2万户13.8万贫困人口建立了持续增收的产业载体。区域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板块基本形成,西山乡邵代家村等18个乡镇119个贫困村通过产业扶持,累计推广双垄全膜覆盖马铃薯集雨技术10030亩,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2.8万亩,油菜繁育基地1.5万亩,树莓浆果生产基地5000亩。引种大果樱桃650亩,薄皮核桃1900亩,青海云杉770亩,中药材1125亩。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农区畜牧业,在扶持以八眉猪、葱花鸡、奶牛、肉羊等传统畜牧业为主的基础上,引进各类良种畜禽12.2万头,整合资金,在塘川、东沟新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獭兔养殖场3个,良种猪繁育养殖场1个,带动贫困农户发展新型养殖业。种养业齐头并进,互为补充;农作物、林果业经济共同支撑,基本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结构布局合理的集中连片产业带,奠定了产业扶贫发展基础。
  以片区开发、整村整乡推进为主,按照村有致富产业、乡有优势产业、县有主导产业的扶贫开发思路调整扶贫产业结构。互助县的传统产业是小麦、青稞、马铃薯、油料等粮食生产。在扶持马铃薯、油菜制种及种植等传统农业基础上,加大新型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通过扶持和培育产业,进一步优化农牧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结构比例已由2000年初的8:2调整为2013年底的3:7左右。贫困群众在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同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实惠,贫困村群众收入持续增加,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扶贫方式转变,实现产业模式多措并举。打破过去“项目到村、扶贫到户,分村实施、分户管理”的扶贫方式,以县为单位,结合项目区农牧业资源禀赋,壮大当地优势和主导产业,实现了扶贫开发模式向“集中连片,产业带动,整村推进、效益到户”的转变。形成了“企村共建”“股份合作”“专业合作”“联户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公司与农户,企业与基地与项目户,建立了较完善的经营与分配机制,在保证入股资金的原则下,项目户每年能获取不少于10%的分红,既形成了扶贫产业的规模效应,又增加了贫困农户的收入。
  产业扶贫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西宁、海东两市以发展集中连片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从独特的高原气候、充足的光照条件等优势出发,主打高原生态绿色品牌,在培育扶贫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标准化生产、增强龙头带动能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有近16万多人从事扶贫产业,产业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43%。有26%的农民依托扶贫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从对互助县产业扶贫的典型调研来看,集中了东部山区产业发展的所有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实现了扶贫方式的有效转变。产业扶贫是通过给贫困农户提供一定的资金或项目等发展条件,依靠自身劳动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这些长期受贫困困扰的人群实现由“输血型救助式扶贫”向“造血型开发式扶贫”的转变。


  二是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把产业扶贫作为增产增收及脱贫致富的有效抓手重点推进,贫困群众增收明显。东河乡小桦林村地处脑山地区,平均海拔2700米,传统产业以小麦、油菜为主,产量小,收成低。村支书张海说:“过去种粮食,小麦单产最高纪录600斤,油菜300斤左右,每亩产收成基本在700元至800元之间,除去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本,收入微薄,如遭遇霜冻等灾害,几乎没有收成”,当地群众形象地说“身在深山无人问,十年辛劳九不成”。 2012年至2014年,该村实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和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通过采取“示范引领、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运作方式,重点扶持苗木和露地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种植规模从2007年的不足1亩发展到目前的500多亩,种植户从2户覆盖到全村165户;露地蔬菜种植由2010年的18亩发展到380多亩。苗木和蔬菜种植面积接近全村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种植苗木最好的农户从原创苗到商品苗,三年亩产收入达到40多万元,群众形象地称苗圃是“老百姓的绿色银行”。蔬菜种植户每年的亩产收入基本处在5000元~6000元之间,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底的1782元增加到2014年底的4319元,通过产业扶贫实现了脱贫。   三是提升了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穷人之所以贫困,不只表现在缺衣少食的物质财富上,更突出表现在自身发展能力和观念上,没有好的致富产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带动,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脱贫。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一家一户扶持,扶贫效率低、农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互助县加大了对产业基地和贫困户的联系挂钩。
  四是强化了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在培育产业扶贫服务体系中,互助县立足当地实际,全力推进产业扶贫标准化生产。建立了科技跟踪服务制度,将农牧科技人员服务能力与实际发挥的作用挂钩,解决了产业扶贫科技服务不足问题;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指导员作用,积极推广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其他农户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加大新技术引进力度,发展和推广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型农牧产品;充分利用农业示范园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以标准化生产促进了扶贫产业的全面发展。
  互助县产业扶贫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青海省东部浅脑山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在青海东部山区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水平、扶贫对象素质等因素影响,产业扶贫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当前深化产业扶贫制约因素分析
  青海省东部山区大部分地方处于高位浅脑山地带,平均海拔在2700米以上。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生态脆弱。脑山高寒,浅山干旱,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农村交通道路、水利设施、机械化耕作条件落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基本没有得到改善,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然而可供选择的扶贫开发项目有限。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难。近年来,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对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减少,对于像青海省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产业扶贫持续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难题:水利设施远跟不上扶贫产业发展的需求,资源性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交通道路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是外部环境影响,产业持续难。农业产业之所以始终处于弱势产业地位,除了农产品自身特殊的属性外,其外部环境影响也至关重要。
  三是科技支撑不力,产业增效难。同样一种农业产业,由于其科技含量和经营方式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两种结果。传统产业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收入产出不相匹配。贫困农户种一亩田的收成往往抵不上外出一个月的务工收入;新型产业发展前景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贫困群众认可度不高。
  四是企业带动有限,产业延伸难。目前,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27%,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作物从产品到商品,从田间到餐桌,始终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农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
  1、实力雄厚、带能辐射能力强的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数量少,加工层次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确定扶贫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时存在重建设、轻监管,盲目跟进、规模扩张过快等问题,造成后续管理难度加大。运行模式固化、效益分配简单,扶贫资金效益发挥得不好。
  3、带动辐射能力有限。现有龙头企业多数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太明显。
  4、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接不紧密,缺乏应有的监测和识别机制。
  进一步推进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产业带动是支撑贫困地区发展的先决条件,对青海省东部山区来说,贫困人口呈“橄榄形”分布状态,贫困和非贫困差距不大,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无疑难度加大。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产业带动与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针对互助县在推进产业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产业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积极推进以水利、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抓好北干渠二期工程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小农水、饮水安全工程、坡改梯等农田基本建设,最大限度地提升山区耕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按照北干渠二期水利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加快以粮食作物种植向经济作物产业调整步伐,充分利用山区无污染无公害有利条件,发展山区温棚蔬菜种植或山地露天蔬菜种植,实施农作物标码追溯监测,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提高扶贫产业效益。
  在精准扶贫前提下,为了使扶贫民生工程惠及更多农村人口,适当考虑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建设和完善乡村道路、特别是田间机耕砂石路建设,提高农产品集散通道通达能力以及产业园区、产业基地道路的配套建设问题。鼓励和支持适宜山区生产的农机具研发和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通过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使扶贫特惠性政策实现普惠性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产业扶贫与优化外部环境相结合,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把促进产业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支持和引导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探索绿色农产品认证与政策性补贴相挂钩试点,充分发挥现有山区耕地无污染无公害比较优势,通过发展绿色农产品、生态畜牧业循环农牧业模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以中心集镇为集散地,加快建设以信息传递、农产品交易平台、市场监管为一体的农村农贸市场,合理布局覆盖半径,给贫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平台,吸引外出青壮年劳力回乡创业,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匮乏问题。同时,通过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推进“互联网+”的扶贫模式。以县为单位,加快建设集电子商务、农产品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并逐步延伸到乡镇一级和产业发展势头好的贫困村,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为产业扶贫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三是产业扶贫与科技支撑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各地农业产业实验示范园区引领作用,加大科技扶贫投入力度,重点在传统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型农业示范推广方面,构建扶贫产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农牧业产业标准化生产。
  四是培植龙头企业,扶持微小企业,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农业发展的空间离不开以工促农的有效支撑。扶贫龙头企业是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的有效连接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扶助企业的实质就在于促进扶贫。企业发展,贫困群众收益,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双赢目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索
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一书第十章中,论证了视觉对象或视觉事件中的动机性表现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有机的或无机的行为——“表现”,事物的表现性是人们知觉活动的
近日起,进出太仓港的船舶引航开始实行“一次申请、在航交接”,并逐步推广至长江江苏段其他港口。这项措施将大大提高船舶引航效率。这也意味着太仓港成为全国首个获准享受海港
为了渡过金融危机,凯恩斯式的大救市造成的成本上涨、企业资金链危机在全国遍地开花。只有解决了全国性问题,温州经济才能真正得救。温州危机,被普遍解读为企业资金链危机,自
结缔组织痣是一种少见的胶原纤维构成的错构瘤,临床上伴发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者少见,现将我们所见的1例报告如下.
物流人才对于21世纪的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高职学院的首要目标。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基础岗位工作环境较差,学好运筹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厦门华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顺应国家创新创业改革教育要求,以推进专业创业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逐步构建多元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从课程体系、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师资建设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夯实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关 键 词] 应用型;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构建;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威权主义概念被广泛使用是在 2 0世纪 60年代随着东亚、拉美等地出现发展导向型政府并取得很大经济成就之后 ,因此应被赋予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内涵。韩国威权政体是指军人政体
宜兴紫砂壶在古今茶具中是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它不仅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殊功能,更为人称羡的是其壶内所蕴含的文化修养,它不仅是一件茶具,更
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离不开对各种税务问题的关注和强调,从某种意义来说,企业对税务管理和控制问题的不断关注、重视,恰恰说明企业运营管理的科学、规范与可持续性.而且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