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疾病的种类何止万千,但复杂的事物也大多可以归纳分类。疾病的分类方法很多,如可分成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急性病与慢性病、轻病与重病,或者也可按患病的器官分心脏病、胃肠病,按治疗的方法分内科病、外科病等。
据我国卫生部调查,我国如今严重危害民众健康的疾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严重的、可致命的为三类:心脑血管病、癌症与慢性呼吸道疾病。此三类疾病构成了我国居民死亡的前三位病因,占全部死因的80%以上,在城市甚至占85%以上。这实在是应该引起国民充分关注的事。
除了关注如何治疗、提高疗效,避免严重后果,其实更要关注如何预防。要预防心脑血管病就要控制脂肪饮食、减少盐的摄入,增加运动、避免肥胖;要预防癌症就要避免摄入腌渍、熏烤的食物,少饮酒,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要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就应该治理环境污染、避免吸入尘埃,多多增强免疫力。许多疾病的发生,病因往往是多重的。
心脑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脑溢血等,正如“心脑血管病”的病名一样,问题出在血管上。通向这些器官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了,是指脂肪类的物质阻塞在动脉血管中。动脉里有足够压力的血液无时无刻不在流动,这些脂肪如何能在动脉血管中停留下来、形成“粥样硬化”?近年的研究证实,问题首先出在动脉本身。假如将动脉比作一个棉袄的袖子,那么这棉袄的“里子”,便是血管的“内皮”,棉袄旧了,这里子会“烊了”,内皮一旦有了破损,血中的脂类物质便会钻入内皮,得内皮庇护,脂肪便在血管中停留下来,于是粥样硬化形成。这血管的内皮之所以容易“破损”,年龄大了、用久了是原因之一,高血压和糖尿病也是原因之一,吸烟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烟雾之中含有许多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红血球丧失运送氧的能力,以致人体组织缺氧,而缺氧恰恰是血管内皮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故吸烟者动脉粥样硬化往往发生得早和严重。组织缺氧又刺激骨髓制造出更多的红血球来,试图弥补,但在缺氧情况下的红血球往往呈“钱串”状,使血液的黏度增高,导致血液容易在血管中凝聚、形成血栓,脑梗、心梗常因此而起。烟雾中的尼古丁还能收缩血管,本来已经不甚通畅的冠状动脉,再加血管收缩,冠心病能不发作吗?控烟宣传中常说,吸烟的人发生肺癌的危险比不吸烟的人高出8~10倍,其实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比不吸烟的人至少也高出8倍!
烟雾中已被确定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有40余种,包括苯并芘、亚硝胺、放射性氡与钋等“著名的”致癌物质。吸烟的人每天不断地将这些物质吸入体内,怎能与癌无缘?当然,一支烟里的致癌物质有限,但日积月累可就多了。而且致癌物质致癌,是通过损伤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即DNA实现的。细胞里的遗传物质受伤了,这个“伤”还会遗传下去,老的细胞经新陈代谢“代谢”掉了,新生细胞的细胞核里“生来”就带着这个伤!它再继续受着致癌物的伤害,再传下去,终于从量变到质变,癌发生了!吸烟的人岂止肺癌的发生率比不吸烟的人高8~10倍,喉癌也高8倍、食管癌高6倍、膀胱癌高4倍、肝癌也高2倍,都是有据可查之事。甚至有人估计,全世界的男人生癌2/5应归罪于吸烟,女人生癌1/3应归罪于吸烟或被动吸烟!
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理大气污染自然是重要的,但是专供个人享用的、直接吸入的“小气”污染能不重视吗?烟雾中的种种有害化学物质姑且不论,单就从烟雾中吸入的微粒就足以致病。人的气管、支气管的“内皮”与血管不同,能分泌一种黏液,所以称为“黏膜”。气管、支气管的黏膜分泌黏液的作用是粘住随空气吸进来的微粒,使其不致深入更细的支气管与肺泡之中造成危害。人体的构造真是巧妙极了,气管、支气管的黏膜上还长有细细的“纤毛”,而这纤毛还能向上摆动,将粘着微粒的黏液向喉咙口输送过来,到达之时喉咙一痒,咳了出来,便是痰。所以咳点痰,本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的安排。但吸烟吸入了大量的烟尘微粒,气管、支气管的黏膜被迫大量分泌黏液,甚至淹没了纤毛,微粒倒是粘着一些,但却不能轻松咳出。这些黏液中富含黏多糖等营养物质,又在人体内保持37℃的恒温,是细菌繁殖的温床。烟雾之中固然无菌,但气管、支气管却是“对外开放”的空间,细菌随时可以闯入,得此优厚的待遇,焉有不大发展之理?于是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就这样形成。吸烟不停,炎症不消,于是形成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一旦形成,细小的支气管因黏膜肿胀、痰液阻塞而通气不良,部分肺泡不能扩张,“肺不张”的部分丧失了气体交换的能力,氧气吸不进、二氧化碳呼不出。或是在吸气时胸廓扩张,吸了进去,呼气时胸廓收缩,却呼不出来,在肺里形成不能更新的“死气”。死气占据的肺泡大多肿胀,名曰“肺气肿”。“肺不张”、“肺气肿”皆因细支气管阻塞所致,所以称为“阻塞性肺病”。慢性气管、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病,以及进一步发展导致的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统称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在我国这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十之六七是由吸烟或被动吸烟造成的。
我国居民死因的前三位疾病竟然无一例外皆与吸烟有一定的、而且是肯定的关系。故欲预防此类疾病,若不控烟,恐必劳而无功。据估算,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余万人因吸烟死于相关疾病。最近,我国控烟协会为纪念我国政府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条约》五周年,发布《控烟与中国未来》的文件,该文件预测,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将达300万!
300万条人命,岂能漠然视之。我们的社会应该怎么做,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据我国卫生部调查,我国如今严重危害民众健康的疾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严重的、可致命的为三类:心脑血管病、癌症与慢性呼吸道疾病。此三类疾病构成了我国居民死亡的前三位病因,占全部死因的80%以上,在城市甚至占85%以上。这实在是应该引起国民充分关注的事。
除了关注如何治疗、提高疗效,避免严重后果,其实更要关注如何预防。要预防心脑血管病就要控制脂肪饮食、减少盐的摄入,增加运动、避免肥胖;要预防癌症就要避免摄入腌渍、熏烤的食物,少饮酒,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要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就应该治理环境污染、避免吸入尘埃,多多增强免疫力。许多疾病的发生,病因往往是多重的。
心脑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脑溢血等,正如“心脑血管病”的病名一样,问题出在血管上。通向这些器官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了,是指脂肪类的物质阻塞在动脉血管中。动脉里有足够压力的血液无时无刻不在流动,这些脂肪如何能在动脉血管中停留下来、形成“粥样硬化”?近年的研究证实,问题首先出在动脉本身。假如将动脉比作一个棉袄的袖子,那么这棉袄的“里子”,便是血管的“内皮”,棉袄旧了,这里子会“烊了”,内皮一旦有了破损,血中的脂类物质便会钻入内皮,得内皮庇护,脂肪便在血管中停留下来,于是粥样硬化形成。这血管的内皮之所以容易“破损”,年龄大了、用久了是原因之一,高血压和糖尿病也是原因之一,吸烟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烟雾之中含有许多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红血球丧失运送氧的能力,以致人体组织缺氧,而缺氧恰恰是血管内皮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故吸烟者动脉粥样硬化往往发生得早和严重。组织缺氧又刺激骨髓制造出更多的红血球来,试图弥补,但在缺氧情况下的红血球往往呈“钱串”状,使血液的黏度增高,导致血液容易在血管中凝聚、形成血栓,脑梗、心梗常因此而起。烟雾中的尼古丁还能收缩血管,本来已经不甚通畅的冠状动脉,再加血管收缩,冠心病能不发作吗?控烟宣传中常说,吸烟的人发生肺癌的危险比不吸烟的人高出8~10倍,其实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比不吸烟的人至少也高出8倍!
烟雾中已被确定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有40余种,包括苯并芘、亚硝胺、放射性氡与钋等“著名的”致癌物质。吸烟的人每天不断地将这些物质吸入体内,怎能与癌无缘?当然,一支烟里的致癌物质有限,但日积月累可就多了。而且致癌物质致癌,是通过损伤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即DNA实现的。细胞里的遗传物质受伤了,这个“伤”还会遗传下去,老的细胞经新陈代谢“代谢”掉了,新生细胞的细胞核里“生来”就带着这个伤!它再继续受着致癌物的伤害,再传下去,终于从量变到质变,癌发生了!吸烟的人岂止肺癌的发生率比不吸烟的人高8~10倍,喉癌也高8倍、食管癌高6倍、膀胱癌高4倍、肝癌也高2倍,都是有据可查之事。甚至有人估计,全世界的男人生癌2/5应归罪于吸烟,女人生癌1/3应归罪于吸烟或被动吸烟!
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理大气污染自然是重要的,但是专供个人享用的、直接吸入的“小气”污染能不重视吗?烟雾中的种种有害化学物质姑且不论,单就从烟雾中吸入的微粒就足以致病。人的气管、支气管的“内皮”与血管不同,能分泌一种黏液,所以称为“黏膜”。气管、支气管的黏膜分泌黏液的作用是粘住随空气吸进来的微粒,使其不致深入更细的支气管与肺泡之中造成危害。人体的构造真是巧妙极了,气管、支气管的黏膜上还长有细细的“纤毛”,而这纤毛还能向上摆动,将粘着微粒的黏液向喉咙口输送过来,到达之时喉咙一痒,咳了出来,便是痰。所以咳点痰,本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的安排。但吸烟吸入了大量的烟尘微粒,气管、支气管的黏膜被迫大量分泌黏液,甚至淹没了纤毛,微粒倒是粘着一些,但却不能轻松咳出。这些黏液中富含黏多糖等营养物质,又在人体内保持37℃的恒温,是细菌繁殖的温床。烟雾之中固然无菌,但气管、支气管却是“对外开放”的空间,细菌随时可以闯入,得此优厚的待遇,焉有不大发展之理?于是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就这样形成。吸烟不停,炎症不消,于是形成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一旦形成,细小的支气管因黏膜肿胀、痰液阻塞而通气不良,部分肺泡不能扩张,“肺不张”的部分丧失了气体交换的能力,氧气吸不进、二氧化碳呼不出。或是在吸气时胸廓扩张,吸了进去,呼气时胸廓收缩,却呼不出来,在肺里形成不能更新的“死气”。死气占据的肺泡大多肿胀,名曰“肺气肿”。“肺不张”、“肺气肿”皆因细支气管阻塞所致,所以称为“阻塞性肺病”。慢性气管、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病,以及进一步发展导致的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统称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在我国这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十之六七是由吸烟或被动吸烟造成的。
我国居民死因的前三位疾病竟然无一例外皆与吸烟有一定的、而且是肯定的关系。故欲预防此类疾病,若不控烟,恐必劳而无功。据估算,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余万人因吸烟死于相关疾病。最近,我国控烟协会为纪念我国政府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条约》五周年,发布《控烟与中国未来》的文件,该文件预测,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将达300万!
300万条人命,岂能漠然视之。我们的社会应该怎么做,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很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