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偷柴禾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偷柴禾,现在的人们咋听起来都很不理解,那东西到处都是,还用去偷吗?但是,在那困难的年代,什么都是紧缺的,柴禾也在之列。
  那是发生在1976年我初中毕业前的事情。记得是在冬天下过大雪的一个夜晚,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白雪,没过了脚腕。那晚学校9点30分散了晚自习,部分同学因家远,或者住在学校的破窑洞,或者就近在学校周围的农户家里几人合租一个窑洞住学,我家邻居的一个窑洞就正好被与我同班的三名同学合租了。散了自习,我们正好同路,有说有笑的回住处,就在分手的时候,我被他们三个开玩笑,硬拉着我进了他们租住的窑洞,我执拗不过,就跟着去了。
  一进窑洞,一股寒气袭了过来,似乎比教室还要冷些,我的手顺便插进了土炕上他们的被窝,这一插,使我心里犯开了愁,因我每天晚自习回去,母亲早已用我平时在路边扫的树叶、草叶等把土炕烧热了,就这我每年的手、脚仍被冻伤溃烂结痂。我提出要回去睡觉,他们几个很不好意思。劝我说:“现在都半夜了,你回去家里的人都睡了,还要叫门,多不好。”我听他们说的也在理,就答应不走了。但是,我催促说,赶紧烧炕。他们几个你看我,我看你,都不作声,其中一个同学回答说,“我们几个从家里带来的柴禾烧完了,天下雪我们又都回不去,正在犯愁哩。”我接着提出说用主人家的柴禾烧炕,他们几个又愣在那儿不作声,半天一位同学才说,“主人家可小气了,生怕我们用了他家的柴禾,看的可紧了,加之天下了雪,我们偷用了他家或者其他人家的柴禾,明天一早痕迹就看的清清楚楚,非挨骂不可。”
  我们几个一时都没了主意,立在寒气逼人的地上,身上冷的直打寒颤。忽然,一位同学想起了来去学校时经常路过的生产队饲养处,说是那儿有玉米秆、谷草秆、麦草等,每人偷上一捆就够烧这几天了。嘿,他这么一说,真是提醒了我们,我们几人几乎同时说“好”,因为偷生产队的柴禾,只要不被当场捉住,就没有什么后遗症。
  确定了目标,拿定了主意,就开始付诸了行动。我们几人悄悄地走出了窑洞,蹑手蹑脚开了大门,因害怕门响,被主人家发现,所以没有关闭大门。出了大门,几个人迎着冷风,一路小跑,不几分钟,就摸到了生产队的饲养处的谷草垛前,我们定下身子,观察了一阵,只发现牲口圈的房子灯亮着,只有牲口脖子上的铃铛在“当啷、当啷”作响,而没有人的响动。于是,我们几人心中欣喜,开始下手了。
  唉,真是人倒霉了喝凉水也犯咽啊!就在我们每人抱起了一捆谷草秆准备回撤时,房间里突然走出了一位饲养员,而且大声的咳嗽着,朝着我们方向走了过来。我们一看,不好!以为是被发现了,几个人同时嗖地扔掉了手中的谷草秆,放开膀子,散开队形,朝着偏离住处的沟边方向跑去,深过脚腕的冷雪,不时的钻进了鞋里,有时脚下因积雪下的土块支垫,紧张的差点摔倒。
  跑啊,跑啊,几个人谁都不愿落后,害怕被逮住,被送到学校里点名受批。两千多米的距离,迅速在脚下飞过,一直跑到了沟边尽头的古墓处,在无路可去的情况下,才上气不接下气地停了下来,回过头看是否有人追赶上来。
  呵呵,白茫茫的大地上,除了我们几人和几串明显的脚印外,一个人影都不见。这下可松了口气,站着拍打着憋闷的胸口,摸着额头的汗水,长吁短喘着,平静了一会后,就沿着沟边,躲过生产队的饲养处,向住处回返。
  一路上,我们几人不断小声地议论着,说着调皮话。一位同学说:“今晚的跑操强度太大了,等于是参加了三千米的田径赛跑。”另一位则说:“这下身上暖和了吧,再不用烧炕了。”……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回到了住处的大门口,几人依次顺着开着的大门缝,悄悄地侧着身体钻进了门里,惦着脚尖进了窑洞,点着了煤油灯,脱掉了被雪浸湿的鞋袜,急忙乘着身上的热乎劲,上炕脱衣钻入了被窝,一觉睡到了天亮。
  第二天,我们几个人都说全身有点酸痛,尤其是大腿,走起路来很不自在。相互间只要看着对方,便发出只有自己知道原因的傻笑,惹得一旁的同学也跟着我们嘿嘿的傻笑。
  现在每每想起这件难以启齿的事情,我自己都在嘿嘿的发笑。我之所以能把它写出来,是因为我把它看作人生的一朵调皮的浪花,因它打湿了我的鞋子。哈哈哈!
其他文献
如果没有双臂,你会做什么?如果失去了一条腿,你能走多远?如果只有一只眼睛,你的世界又会怎样……这些不幸的人生假设,台湾传奇画家谢坤山都遇到了。16岁那年,他因触高压电而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后来又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一只眼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极端不幸的人,却成了全台湾家喻户晓的快乐明星。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剧,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也用十几种语言向全世界的人们介绍他的事迹和经历。    生活自理:
期刊
为了生活,年过六旬的他不得不出去当“扁担”;为了追求,他即便扛着重物也在想着诗句的创作;为了理想,他不顾老伴的反对将几年下苦力所得的2000元积蓄掏出来,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整理印刷成册,虽无人购买,他却自得其乐,他就是奉节茶店社区有名的“扁担诗人”缪元和。  “扁担”诗人  赢得赞誉   缪元和住在奉节老县城2号桥附近,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和妻子相依为命。由于没有土地,也没有固定收入,为了生活,已经64
期刊
重庆艺术电影院门口,冷风中一位瘦小斯文的老头已经在此等候多时。影院的门没有按时打开,他看上去有些迫不及待,因为,他不想让路过的每一个人错过观看他人体杰作的机会。  他,就是黄云贵,近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老不正经者”,他不但在自己的花甲之年痴迷上了人体艺术摄影,而且还硬是弄了个人体艺术摄影作品展。  电影院里的“神秘”通道  直到9时,艺术电影院的门才打开。这时,黄云贵的老婆和女儿也已经赶到这里
期刊
一走进段书远老师的家,我们就被浓郁的丹青气息所感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盛放的牡丹图。错落有致的牡丹昭示着怒放的生命,浓淡间绽露出雍容华贵的气质,与上面作者的题画诗相得益彰。厅堂的左边分别是劲松图和风竹图,年届七旬的段老先生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退休后的作品。  黑板一张映风骨  讲台三尺寄丹心  段书远老师先后在洛阳工业高专和洛阳大学任教,1995年退休后专注于诗词与绘画的创作。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
期刊
难忘我参加过的一场家庭宴席,那是庆贺两位老人结婚60周年的纪念日。  我与他们相识有40多年了。这是两位乐观、活泼,笑容如孩子一般纯真的老人,好像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和磨炼,他们正在重温当年步入婚姻殿堂时的温馨和甜蜜。  然而,这天,不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他们没有举行过结婚庆典。结婚的日子原本定在1947年12月25日圣诞节。离这个美好的日子还有两天,12月23日下午,国民党青岛警备司令部参谋处情报
期刊
“从最早的商贝币、战国的刀币、秦代的‘半两’、新莽的‘货布’,到近代的光绪铜元、民国的大洋,有官方的流通币,还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货币和私铸的铁钱,以及样币、纪念币,甚至铸钱用的钱模我都收藏了……其中有一些钱币不作流通之用,如花钱,往往带有花鸟鱼虫、宗教符号等图案,用于喜事、辟邪、佩饰,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而铁钱是中国钱币中的一朵奇葩。如汉代产生铁钱是为私铸谋利,而清朝则是因为太平天国革命爆发
期刊
近日,我来到阿城区松峰山镇三清屯,由在此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户张云亭带领,走进海拔800余米的老母顶子山。从山脚下向上爬了半小时左右,依老张指引在茂密松林里发现了一尊“石人”,身长近2米,头颅缺失,虽然长满青苔但雕刻轮廓仍十分清晰,身着朝服、怀抱笏板,具有典型的古代文臣造型。距此不远,还有另一尊石人、一尊石羊和两处龟趺。龟趺石碑不知去向,龟首也遭到损坏,但其四爪和背甲仍清晰可辨。  在上山途中发现,山
期刊
丰都县一个残疾老农民,只有初中文凭,潜心研究35年,却破解了几何学中2400多年来未曾破解的难题。  “按照他的理论,好像破了千古之谜”  近日,我随丰都县中学资深高中数学教师刘华一起,来到了丰都县高家镇文昌路柿子梯道12号“海峰”的住所。一位穿着旧解放鞋的老农倚在门口,他就是“海峰”——今年已经62岁的残疾农民李亚明。  李亚明的家是移民后的还建房,仍保持着“清水房”的样子。在他妻子的卧室里,有
期刊
江苏常熟支塘镇蒋巷村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农村人性化养老的范例,全村95%老人免费入住村老年公寓。  蒋巷村依托“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方针,农民由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过渡,传统的居家养老向集中照料过渡。2003年,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分期建造了6幢150套老年公寓房。老年公寓与集中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由村统一配备家具、空调、通讯、厨卫等设施。同时为丰富老人的精神文
期刊
糖果,在现在的生活中,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吃食了。然而,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可是小孩的宝贝,哭鼻子、闹情绪等等都用这个来哄诱,尤其是像我这样穷户人家的孩子来说那就是最大奢望了。在那个年代,糖果是很贵的,我们当时叫它“洋糖”,一角钱十个,而那时一个学期的学杂费才五角钱,书本费等加起来总共不到三元钱,哪有余钱买“洋糖”吃啊。记得我上小学时候,为了解决铅笔、橡皮、墨块、毛笔、作业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