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缝高+二次加砂技术在内蒙G12井应用 控制缝高+二次加砂技术在内蒙G12井应用

来源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r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G12井位于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主力层位为巴二段,岩性为灰褐色砂砾岩、细砂岩,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针对该井储层特点开展了控制缝高技术、二次加砂技术,压裂成功率为100%,压后取得了较好的压裂效果。

关键词:拐子湖凹陷;低孔、低渗;控制缝高;二次加砂

拐子湖凹陷位于银额盆地中部,为中生代早白垩纪形成的内陆山间断陷湖盆,2016年钻探完成的第一口参数井拐参1井在下白垩系巴音戈壁组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试油获得高产油气流从而发现拐子湖中凹西斜坡断裂带含油构造,该区主要发育前中生界、巴音戈壁组两套主力含油层系[1]。为此在拐参1井基础上部署了G12井,对该井采用了控制缝高和二次加砂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压裂效果。

1、巴音戈壁组储层特征

巴音戈壁组录井显示油浸16.84m/2层、油斑4.92m/4层、油迹4.21m/2层、荧光3.62m/4层、气测异常7.0m/4层;电测解释气层、油层、低产油层24.2m/8层;G12井本次试油井段为巴二段,3355.5~3390.7m,12.1m/8n (电测第64-71#),该井段岩屑录井及取心证实岩性为灰褐色油浸砂砾岩、油浸含砾粗砂岩,油斑、油迹细砂岩,电测解释为油层、干层、低产油层。

依据G12井测井数据,结合G8井压裂压力响应及测试压裂分析结果,计算该井纵向连续地应力剖面,储隔层应力差1.2~6.4 Mpa,上隔层应力差6.4 MPa,下隔层应力差1.2 MPa。目的层上部围岩条件较好,下部隔层应力遮挡薄弱。

2、G12井巴音戈壁组压裂工艺研究

2.1人工隔层控缝高技术——粉陶沉降技术

人工隔层控制裂缝高度技术主要包括使用上浮剂(空心微粉)控制裂缝向上延伸;使用下沉剂(粉砂或粉陶)控制裂縫向下延伸。主要过程是在注完前置液造出一定规模的裂缝后,用携带液携带控制转向剂进入裂缝。空心微粉在浮力作用下运动到裂缝的顶部,粉砂(粉陶)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于裂缝的底部,从而在裂缝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一个低渗透或不渗透的人工隔层。这个隔层限制了携砂液的压力向上部或向下部传递,从而达到了改变缝内垂向上流压的分布,降低了上下层段中缝内流压与地应力之差,也就增加了上下隔层与产油层之间的地应力差,也就控制了缝高的增加。同时它还能提高压裂效率,起到转向剂的作用,使后来注入的携砂液转为水平流向,从而使缝长增加。

G12井压裂目的层段砂体发育,平均地应力64.5 MPa,而下隔层井段的平均地应力65.6MPa,与目的层应力差为1.1MPa,应力差遮挡薄弱,因而采用人工隔层控缝高技术——粉陶沉降技术,增加人工隔板应力遮挡强度,提高下隔层遮挡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向下过度延伸。

2.2 变粘压裂液、变排量控制缝高技术

压裂液粘度对缝高的影响很大,尤其是高粘度的压裂液将使缝高大幅扩展,在同样的压裂造缝面积下,裂缝越高则缝长越小,从而降低了压裂效果,因此为了获得最佳的压裂效果,解决使用高粘压裂液时带来的缝宽缝长与缝高的矛盾,控制缝高技术是大有裨益的。

不同地区由于地层情况不同,施工排量对裂缝高度的影响也不相同。常规储层压裂中认为排量越大,裂缝高度越大。但排量又与施工设备和参数有关系,据相关研究认为通过排量的瞬间跃变 ,可在控制压裂裂缝缝口高度向下延伸的同时将支撑剂输送至裂缝更深处,增大支撑缝长 ;同时快速提高砂比会在缝口形成楔形砂堤 ,降低近井油流阻力。因此采用变排量控制缝高技术,在控制裂缝向下延伸的同时可增长支撑缝长,增加裂缝内支撑剂铺置浓度从而可有效地提高增产效果。

2.3二次加砂技术

二次加砂压裂工艺是将优化设计的总砂量分2个阶段加入,在第1段支撑剂全部带入地层后,停泵等支撑剂下沉。然后进行第2段加砂压裂。这样第1段的加砂压裂已造成了一条人工裂缝,并且支撑剂沉到裂缝底部。这时在井筒周围的应力就要重新分布,在裂缝周围产生应力集中,裂缝上下端部的应力集中最大,这个应力集中远大于远处的地应力。这样在进行第2段压裂时的前置液遵循沿阻力最小的流道流动的原则,沿着第1阶段造开的裂缝流动。此时,第1阶段在裂缝壁面上形成的滤饼及沉淀的支撑剂带大幅度降低了压裂液滤失,提高了第2阶段压裂液的造缝效率。由于受裂缝上下端部应力集中的影响,尤其是下部沉淀的支撑剂影响,水力裂缝垂向延伸受阻,迫使水力裂缝向宽度及长度方向扩展,使支撑剂几乎全部有效地铺垫在油层中,形成一条较宽的高导流能力的支撑裂缝。

针对G12井储层条件,根据主力层位厚度、孔隙度、原油参数等数据,产能拟合得到地层渗透率0.58×10-3μm2,综合来看本次压裂目的层为特低渗致密储层,因此采用二次加砂技术,应用Φ212~425µm细陶、Φ300~600µm小陶组合注入,缝内支撑剂均匀铺置,实现产层全充填,增加裂缝的导流能力。

3、现场应用

G12井现场施工情况:

第一次加砂一般排量4.7m³/min,破裂压力69.71MPa,加砂压力65.87MPa,前置液214(43+171)m³,携砂液324m³,加砂3.11(粉)+18.51(细)+14.59(小)m³,合计36.21m³,停泵压力44.0MPa。

第二次加砂一般排量4.6m³/min,破裂压力66.871MPa,加砂压力62.32MPa,前置液214(42+172)m³,携砂液286.5m³,加砂1.84(粉)+25.55(细)+21.32(小)m³,合计48.71m³,停泵压力45.3MPa,施工曲线如下:

图1  G12井压裂施工曲线

4、结论与建议

(1)应用粉陶沉降、变粘度、变排量控制缝高技术和二次加砂技术在G12井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压裂效果。

(2)建议拐子湖凹陷压裂下一步做好选井选层研究以及裂缝监测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贾振华.内蒙砂砾岩储层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6):110.

作者简介:

潘卫东(1971- ),本科,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气井增产方面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热中子成像的原理、设备操作及参数、现场施工步骤以及在临兴区块的解释应用。该测井技术在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气田应用效果较好,可更加快速、直观地分辨油气水层。关键词:热中子成像;衰减;俘获截面;核谱图1 热中子成像测井原理热中子成像测井系统,通过井下仪器内部安装的中子发生器,使用特定的方式向地层发射14MeV的快中子,与组成地层的原子发生一系列弹性及非弹性碰撞,最终处于热平衡状态,TNIS仪器记录从快中子发射15微妙后的2700微妙时间段的热中子计数率,将其时谱记录分成180道,每道15微妙
期刊
摘要:海南油田主力油层动用程度已达到80%,动用程度较高,目前剩余层基本上为处于构造低部位且测井解释较差的低品位层,导致了近年来调补层挖潜措施效果逐年变差。通过对低部位油层的挖潜,有效改善了部分油井低产低液的矛盾状况,完善了井组的注采对应关系,提高了井组的水驱效率。关键词:低部位油层;剩余油分布;油水关系1.概况海南3断块属于海油陆采,采用人工砂石平台、丛式定向斜井开发,其地理位置处于辽东湾北部浅海滩涂区域,在构造上处于辽河盆地南端、海月构造带北端。构造较破碎,主要发育北东—南西走向2条主干断层,同时内部
期刊
平静呼吸下双源CT肺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在
期刊
摘要:Y斷块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构造带的中段,纵向上发育三套含油层系,主力含油层系为S1、d,油层埋深在1613~2989m。受构造及储层发育影响,油藏剩余潜力认识不清,油水井井况复杂,注采对应系统不完善,递减率居高不下,耗水率较高,近年来通过重构注采井网,强化注水综合管理等工作,自然递减率下降15%,开发效果得到改善。关键词:复杂断块;油藏开发;问题1.概况Y断块含油面积3.0km2,石油地质储量645×104t,可采储量146.4×104t,标定采收率22.7%,该块储层物性属中等,但非均质性严重
期刊
摘要:黄土塬地区地表变化千沟万壑,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貌特征明显,近地表速度相对较低,严重制约地震数据的野外采集及室内处理。准确的初至信息是静校正准确计算的前提,应用本文提出的初至拾取方法,可有效获取黄土塬地区地震数据的初至信息,并且有效初至信息能够满足静校正计算的要求。在计算黄土塬地区静校正时,要开展多种方法的对比测试,一般来说,微测井约束下的层析反演静校正通常具体更好的静校正效果。关键词:黄土塬;初至拾取;静校正;层析反演1.概况黄土塬地区广泛发育塬、川道、梁等起伏剧烈的地表地貌,因此,地震资料采集面
期刊
摘要:随着石油开采工作的进行,油田采集工作变得越来越艰难。目前来讲,国家在油田机器设备和基础工程建设方面投入的力度非常大,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迎来了更多问题。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油田开采中后期的技术应用问题,不断改革和优化技术方案,提升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石油开采工作的开展和进步。关键词:石油采油;工程技术;存在问题;完善建议1采油工程相关概念采油工程是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生产井和注水井按照开发目标对油藏采取的各种工程技术的总称。研究经济有效性高新技术,将不断应用于油藏领域,有利于提高油井产量,在
期刊
摘要:受注汽压力高、出砂严重影响,G区块蒸汽吞吐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低产低效井日益增多,造成储量无法有效动用,为此开展改善注汽效果技术研究,包括超临界注汽技术、降压注汽技术以及化学冷采技术等,现场应用70井次,阶段累增油1.69万吨,平均单井次增油241.4吨,效果显著,低油价下实现提质增效目的。关键词:稠油油藏;超临界注汽;降压注汽;化学冷采1.概况G区块为复杂断块稠油油藏,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部,主力开发目的层为沙河街组沙一、二段油层,含油面积4.55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885.5万吨,
期刊
一、概况锦州油区构造面积220平方千米,含油面积71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0243万吨,采出程度29.51%,累产原油3945万吨。共有油井2669口,开井1444口,停抽的1225口井中,除了作业、注汽、封井等原因之外,因高含水而长停的油井占到了28%。锦45和锦16分别作为我厂稠油和稀油主力区块,含水已经分别达到95.3%和93.8%,从11-16年,含水已经从90%上升至95%左右,部分油井甚至已经超过98%。以上数据表明,油井高含水是锦州油田开发的一个主要矛盾,而油井堵水一直是主力增油上产措施之一。
期刊
摘要:锦16块兴隆台油层是辽河油田典型的高孔高渗注水开发主力区块,投入开发以来,采用强注强采的生产方式,油水井间形成渗流优势通道,油井见效期后,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注入水利用率低,导致注入水无效循环。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油、水分布变得异常复杂。油层平面、层间及层内矛盾不断加剧,只有不断地完善注采系统,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实施动态分析,通过注采结构调整和配套的综合治理措施,才能实现油藏高效开发。关键词:特高含水期;注采井网;增排;注入水利用率一、油藏概况锦16(东)块兴隆台油层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
期刊
摘要:受边底水侵入影响,冷603井区蒸汽吞吐开发中存在回采水率大、油井水淹严重问题,且常规机械堵水难度大、化学堵水体系单一,为此开展复合堵水技术研究,包括化学药剂体系优选、浓度优化、性能评价等,并对现场施工参数、生产管理参数优化研究,现场应用13井次,累增油5027.7吨,创效370.9万元,低油价下实现提质增效目的。关键词:蒸汽吞吐;回采水率;边底水侵入;复合堵水;技术研究1 概况冷603井区位于冷42块西南部,属于超深层厚层岩性-构造特稠油边底水油藏。相比冷42块主体部位,冷603井区具有油层较薄、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