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稻拔节长穗期是指从拔节、幼穗分化到抽穗前的一段时间。针对此期水稻生育特点,养分管理主要是巧施穗肥。要根据品种类型、稻株生长情况,采用不同的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施用量。
关键词 水稻;拔节长穗期;生育特点;穗肥施用
水稻拔节长穗期是指从拔节、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前的一段时期,是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也是促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应注意此时期的养分管理。
1生育特点
此时期内一方面以茎秆伸长为中心,完成最后几片叶和根系等营养器官生长;另一方面进行以幼穗分化为中心的生殖生长。在此期内有的分蘖逐渐死亡,总茎蘖数较前期下降。因此是保蘖、增穗的重要时期。由于幼穗发育,主要是颖花分化,分化的颖花又不能完全结实,故这段时期又是增花增粒、保花增粒、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灌浆结实奠定基础的时期。由于各器官生长加剧,在短短1个月内地上部积累的干物质占水稻一生中总干物量的50%左右。因此,这段时期是水稻需水、需肥较多的时期,也是对外界环境条件最敏感的时期。由于水稻此时的生理代谢由前期以氮代谢为主转入碳、氮代谢并盛,不但要求有丰富的氮素营养供给最后3叶及表根生长、茎秆伸长所需;还必须积累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并保证向穗部运送,满足穗部发育需要。高产栽培主攻方向是保蘖攻穗,力争大穗。
2长势长相
叶色变化:要求拔节时出现“一黄”到孕穗时出现“二黑”,至快抽穗时又稍褪淡,出现“二黄”。封行期以剑叶露尖时为宜。因此时叶已定型,基部4、5节已基本伸长充实完毕,即使荫蔽影响也不大。叶片长度:最后3片叶要逐渐变短,厚而直立,抽穗后剑叶尖与穗尖等高或略高,剑叶长大披垂是施肥过量、生长过头的表现。叶面积系数至孕穗到抽穗期达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少。高产水稻此期最适叶面积系数因品种、株型、叶片生长姿态和栽培管理水平而异。
3巧施穗肥
从幼穗开始分化至抽穗前的追肥,均称为穗肥。穗肥的主要作用是:一是形成足够的每穗颖花数,即在已有穗数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增加每穗分化颖花数;二是减少每穗退化颖花数,即在已有颖花数的基础上,要防止因营养不足而引起的颖花退化。因此,根据穗肥施用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普遍认为在第一苞分化期至二次枝梗分化期间,施用氮素追肥,能有效地促进颖花分化,增加每穗颖花数,是促花肥的有效施用期;在雌雄蕊形成期追肥,能减少每穗退化颖花数,是保花肥的有效施用期。如果用有机肥料作穗肥,由于肥效慢,其施用期要提早一些。
施好穗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如果单纯从增加每穗颖花数考虑,最后促花肥和保花肥都施。但稻穗在分化过程中,同时也在生长叶、茎等器官,施肥会影响这些器官的生长。因此,还要从整个稻株健壮生长的角度,正确掌握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施用。
3.1品种类型不同,促花肥与保花肥的施用有所差别
抽穗时有5个地上伸长节间的中稻类型品种,穗分化开始与拔节同步,也正是倒三叶露尖期。随着促花肥氮素肥料的施用,倒2叶叶片伸长与基部第2节间伸长均受到促进,常使株型恶化,而且增加倒伏危险。因此,中稻类型品种在高产栽培中,一般不施促花肥,而以保花肥为主。
保花肥施用时间在穗分化后10d左右,倒2叶已抽出1/3、穗长2~3mm时,其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施尿素45~60 kg/hm2,以抽穗前3~4d叶色略褪淡为度。
抽穗时有6~7个地上伸长节间的单季晚稻类型品种,先拔节后幼穗分化,穗分化时已在拔长基部第2或第3节间,施用促花肥已不会引起基部1、2节间的伸长。加上这类品种的全生育期长,经过较长时间的营养生长后,到幼穗开始分化,基肥的肥力已用完,生产上有必要施用促花肥。如用化肥促花要注意少吃多餐的办法,再在穗分化后10d左右施保花肥。对单季晚稻施用促花肥,也可用肥效稳长的有机肥料,但施用时间要略提早几天。抽穗时只有4个地上伸长节间的早熟类型品种,如双季早稻,其生育期短,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穗分化出现在最高分蘖期前,施用促花肥常会增加后期无效分蘖,故促花肥要慎重施用。必要时可酌施保花肥,看苗施用。保花肥的用量为促花肥的1/2或2/3。
3.2稻株生长情况不同,促花肥与保花肥的施用有所不同
对前期生长良好的水稻,幼穗分化始期前后,进行搁田控氮,以抑制无效分蘖,不宜施用促花肥;搁田后复水看苗色再决定保花肥的施用。对生长中等的水稻,在幼穗开始分化前,叶尖现黄和脱肥严重的,施用促花肥有较好效果;到雌雄蕊形成期,苗色仍然较黄的,可再施用保花肥。对前期生长较差的水稻,即在穗分化前,总茎蘖数与稻株生长均显不足,应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但1次施用的肥料不宜过重,要采用少吃多餐的办法,以防无效分蘖过多。
3.3穗肥的施用与所采用的高产途径有关
对采用增穗途径的水稻,一般不施促花肥,可以酌施保花肥;而对采用增粒(促大穗)途径的水稻,穗肥极为重要,特别是要施好保花肥,以充分发挥大穗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 水稻;拔节长穗期;生育特点;穗肥施用
水稻拔节长穗期是指从拔节、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前的一段时期,是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也是促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应注意此时期的养分管理。
1生育特点
此时期内一方面以茎秆伸长为中心,完成最后几片叶和根系等营养器官生长;另一方面进行以幼穗分化为中心的生殖生长。在此期内有的分蘖逐渐死亡,总茎蘖数较前期下降。因此是保蘖、增穗的重要时期。由于幼穗发育,主要是颖花分化,分化的颖花又不能完全结实,故这段时期又是增花增粒、保花增粒、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灌浆结实奠定基础的时期。由于各器官生长加剧,在短短1个月内地上部积累的干物质占水稻一生中总干物量的50%左右。因此,这段时期是水稻需水、需肥较多的时期,也是对外界环境条件最敏感的时期。由于水稻此时的生理代谢由前期以氮代谢为主转入碳、氮代谢并盛,不但要求有丰富的氮素营养供给最后3叶及表根生长、茎秆伸长所需;还必须积累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并保证向穗部运送,满足穗部发育需要。高产栽培主攻方向是保蘖攻穗,力争大穗。
2长势长相
叶色变化:要求拔节时出现“一黄”到孕穗时出现“二黑”,至快抽穗时又稍褪淡,出现“二黄”。封行期以剑叶露尖时为宜。因此时叶已定型,基部4、5节已基本伸长充实完毕,即使荫蔽影响也不大。叶片长度:最后3片叶要逐渐变短,厚而直立,抽穗后剑叶尖与穗尖等高或略高,剑叶长大披垂是施肥过量、生长过头的表现。叶面积系数至孕穗到抽穗期达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少。高产水稻此期最适叶面积系数因品种、株型、叶片生长姿态和栽培管理水平而异。
3巧施穗肥
从幼穗开始分化至抽穗前的追肥,均称为穗肥。穗肥的主要作用是:一是形成足够的每穗颖花数,即在已有穗数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增加每穗分化颖花数;二是减少每穗退化颖花数,即在已有颖花数的基础上,要防止因营养不足而引起的颖花退化。因此,根据穗肥施用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普遍认为在第一苞分化期至二次枝梗分化期间,施用氮素追肥,能有效地促进颖花分化,增加每穗颖花数,是促花肥的有效施用期;在雌雄蕊形成期追肥,能减少每穗退化颖花数,是保花肥的有效施用期。如果用有机肥料作穗肥,由于肥效慢,其施用期要提早一些。
施好穗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如果单纯从增加每穗颖花数考虑,最后促花肥和保花肥都施。但稻穗在分化过程中,同时也在生长叶、茎等器官,施肥会影响这些器官的生长。因此,还要从整个稻株健壮生长的角度,正确掌握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施用。
3.1品种类型不同,促花肥与保花肥的施用有所差别
抽穗时有5个地上伸长节间的中稻类型品种,穗分化开始与拔节同步,也正是倒三叶露尖期。随着促花肥氮素肥料的施用,倒2叶叶片伸长与基部第2节间伸长均受到促进,常使株型恶化,而且增加倒伏危险。因此,中稻类型品种在高产栽培中,一般不施促花肥,而以保花肥为主。
保花肥施用时间在穗分化后10d左右,倒2叶已抽出1/3、穗长2~3mm时,其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施尿素45~60 kg/hm2,以抽穗前3~4d叶色略褪淡为度。
抽穗时有6~7个地上伸长节间的单季晚稻类型品种,先拔节后幼穗分化,穗分化时已在拔长基部第2或第3节间,施用促花肥已不会引起基部1、2节间的伸长。加上这类品种的全生育期长,经过较长时间的营养生长后,到幼穗开始分化,基肥的肥力已用完,生产上有必要施用促花肥。如用化肥促花要注意少吃多餐的办法,再在穗分化后10d左右施保花肥。对单季晚稻施用促花肥,也可用肥效稳长的有机肥料,但施用时间要略提早几天。抽穗时只有4个地上伸长节间的早熟类型品种,如双季早稻,其生育期短,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穗分化出现在最高分蘖期前,施用促花肥常会增加后期无效分蘖,故促花肥要慎重施用。必要时可酌施保花肥,看苗施用。保花肥的用量为促花肥的1/2或2/3。
3.2稻株生长情况不同,促花肥与保花肥的施用有所不同
对前期生长良好的水稻,幼穗分化始期前后,进行搁田控氮,以抑制无效分蘖,不宜施用促花肥;搁田后复水看苗色再决定保花肥的施用。对生长中等的水稻,在幼穗开始分化前,叶尖现黄和脱肥严重的,施用促花肥有较好效果;到雌雄蕊形成期,苗色仍然较黄的,可再施用保花肥。对前期生长较差的水稻,即在穗分化前,总茎蘖数与稻株生长均显不足,应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但1次施用的肥料不宜过重,要采用少吃多餐的办法,以防无效分蘖过多。
3.3穗肥的施用与所采用的高产途径有关
对采用增穗途径的水稻,一般不施促花肥,可以酌施保花肥;而对采用增粒(促大穗)途径的水稻,穗肥极为重要,特别是要施好保花肥,以充分发挥大穗的增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