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视角下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探究

来源 :交通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水管理理念,是指城市和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吸收外来雨水,通过蓄水、渗透、净化等方式补充和调节地下水,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由迁移。结合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现状,可知景观绿化设计效果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当外部降雨过大时,会降低道路景观绿化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质量,本文深入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视角;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1 海绵城市发展的概念与概述
   在城市化建设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城市化发展要保护和服务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建设和发展和谐文明社会。在此背景下,我国大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与优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一些城市,由于年降雨量大,容易发生雨后积水,甚至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提出了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理论,并有效地应用于我国当前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赞誉。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是城市能够释放和储存积水、水流和雨水。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合理地收集大量的水资源,为后续的城市建设提供方便。它不仅节约了自然资源,而且维护了生活环境。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分散管理城市水源,通过慢排慢放的方法,借助绿色地面沉降技术,控制雨水流向,确保内陆城市不因强降雨而内涝。同时,在海绵城市相关技术的应用中,储存的雨水也可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业。
  2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2.1 尊重原自然环境
   市政道路的景观设计应与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至少进行干预,使自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环境本质,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要形成“人与水相适应”的思想,形成“适水景观”的形象。因此,要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原有地形,在现有水源和植被的基础上,调整和利用传统技术,构建市政道路景观形态。比如利用低洼场地、水库形成雨水蓄存主体区域,结合道路和场地坡度确定主要径流方向,合理布置雨水收集设施,从而指导设计有针对性的雨水方案。
  2.2 结合原有海绵设施设计
   在现有的城市建设中,修建了许多回水和排水设施,以保证降雨较大时,城市不易积水,抵御洪涝灾害。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应向业主索取相关图纸,熟悉相关设施的布置。在設计过程中,应保护现有的海绵设施。例如,当我们需要设计道路旁的花园亭子时,需要确定该区域下部设施的布局,以避免错误的基础开挖和对地下设施的破坏。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需要掌握设施的布局,以保证设计的安全性。
  2.3 考虑景观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道路景观设计附属于道路设计,是设计师在满足道路功能设计后进行的改进设计。旨在美化道路,改善出行环境,提高人们的出行舒适度。城市雨水回收系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更新换代。因此,道路景观设计应考虑这一因素,适度地设计,以减少雨水回收系统升级改造的经济损失。同时,景观设计必须具备循环利用的设计理念,即考虑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循环利用能力,从整个生态循环的角度考虑投资和回报。
  3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采用科学的海绵技术优化市政道路系统
  3.1.1 拦截方法
   拦截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首先,调整绿色隔离带,增加绿色隔离带的宽度和深度。其次,可以与净化封闭系统相结合,更好地完成地下水的排放。这种方法可以扩大市政道路的集水面积,利用市政道路相关构筑物和建筑材料的特性,缓解降雨时雨水的径流率。这种截流方式可以延长暴雨来水时间,使其在暴雨来袭后能有效抵御城市洪水。
  3.1.2 渗透促进模式
   即在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时,用透水性好、透水性好的材料代替一些常用材料,以保证雨水的渗透性。渗促式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优点:一是利用地砖材料的缝隙,使雨水在降雨量过大时尽快渗入地下土壤;二是夏季气温高,采用促渗法可以改善城市土壤的渗透性,避免城市中的“干岛效应”。
  3.2 设计海绵绿化带,更好地发挥海绵功能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引入海绵绿化带建设理念,利用生物滞留带、透水人行道铺装、植草沟等优化市政道路绿化带,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海绵绿化带”。
  3.2.1 道路绿化带
   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应考虑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绿地的具体情况,采取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生物滞留带等措施。生物滞留区不仅可以控制道路机动车道的基本雨水径流,还可以系统地收集和储存道路的雨水径流,使道路的整体结构更加完整合理。基础设计应收集和整理道路信息,并根据道路坡度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在设计道路绿化带时,道路的纵坡应大于基础的横向坡度,以起到截断道路中心线附近的基础径流的作用。
  3.2.2 路边树木绿化带
   海绵街树绿化带的设计可以调节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基本蓄水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设计应采用透水性路面设计。后两者可采用透水性沥青路面或透水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人行道、车行道等符合国家标准的透水性路面。行道树绿化带的设计是以单排植被的树池结构为基础,再对盖树池进行布置,实现结构优化。设施进水口设计时,应局部凹陷,优化设施进水条件,配置防冲设施。设计了低坡度和基础砂砾缓冲带,实现了防止土壤侵蚀、有效截取水资源的再植模式,使行道树周围的雨水径流更顺畅地进入行道树池,实现蓄水、减少浪费。
  3.3 确定典型年径流控制率,科学设计路面
   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应考虑该区域的降雨情况,明确该区域的年径流控制率,完善原有的路面设计方案。如《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中,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有明确规定:新建开发区应保持在75%~85%;建成区改扩建工程控制在75%以内。根据当年径流控制率,道路绿化植物种植率和道路景观设计均能满足上述要求。
   路面设计时,绿化植物覆盖区的高度应低于周围道路标高,道路硬质路面的高度应低于绿化植物种植区的高度。根据区域降雨条件、气温气候、土壤渗透性等,科学确定绿化植物种植区、市政道路硬路面、路面之间的高差,三者高度差应保持在50≤h≤100。因此,结合具体情况,在道路两侧设计了少量的缝隙,使雨水顺利流入绿地,避免了路缘高于硬路的情况,不利于雨水流入。
  4 结语
   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完善道路体系,明确典型年径流量总量控制率,加强路面设计,优化绿化植物配置,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特色,明确指标控制重点,加强道路景观的观赏性,加强绿化带的景观设计,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可以保证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促进市政道路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玲玲,刘滨谊.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苏州太湖园博园为例[J].园林,2020(4):82-89.
  [2]喻苗.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泸州市道路景观优化策略探究[J].酒城教育,2019(3):101-106.
  [3]汤玉思.道路绿化设计策略探讨:以广州市增城区荔三公路改造工程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4):47-50.
  [4]胡卓群.“海绵城市”理论在海沧隧道海沧端景观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8(15):74-75.
  [5]马旭,李峥.道路景观的绿化设计策略:以商丘市高铁新城片区十一条道路为例[J].江西农业,2018(14):93-94.
其他文献
摘 要:京台高速公路泰安至枣庄段改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国家档案局第二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随着工程建设进度逐渐深入,电子文件形式也随着工程结构类型增多而越发多样和复杂。同时,当前所采用的文件载体——“表格”是根据传统手书模式发展而来,本身填写工作量较大。且因相关施工规范陆续更新,表格本身也需要做出调整。再考虑到施工现场实际工作方式,还要适应移动端现场办公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行业不断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迎来发展良机。公路工程是我国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来,公路工程项目数量和体量都有了很大提升,造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为增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提高其实际应用价值,需要对公路工程造价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保障公路工程造价科学、客观、合理,实现对公路工程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文章就公路工程造价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
期刊
摘 要:针对一种尽头折返站,在W4号道岔故障情况下,研究列车的折返过程,从土建条件、信号系统配置、车辆参数等方面分析制约折返能力的因素,提出优化措施,并提出信号系统可选择折返模式方案,并评估对应方案的折返能力。结合实际运行需求,考虑允许道岔故障情况下保护区段外置,可以提高站前折返能力。  关键词:道岔故障;折返方式;城市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U284.4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折返站
期刊
摘 要:智能信号优化系统能够对城市道路上的车流、人流数据进行智能的分析,计算未来一定时间段的交通运行参数,自动下发信号配时方案,从而实现道路、干线及区域的交通控制优化。本文主要阐述交通信号控制的方式方法,分析智能信号优化系统在交通领域的技术应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信号控制;智能信号优化系统;应用   近年来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难题,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堵塞的问
期刊
摘 要:轨道交通系统的网络属性是支撑城市空间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再向同构网络演化的重要基础。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耦合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信息时代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城市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基于复杂系统理论,从网络空间视角研究城市与轨道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相关理论和数字技术分析方法,旨在探索轨道与城市空间的内在影响因素及其相互耦合机制,揭示当代城市动态性和
期刊
摘 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城市化步伐加速的背景下,城市中的车辆越来越多,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交通问题。如何改善城市的交通压力,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高效,是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新兴技术融入现有交通系统,构建现代化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已成为现实。本文通过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研究,对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出了一些自身的见
期刊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网的日趋完善,通畅、便利、智能的出行成为国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满足国民对于通畅出行的广泛需求,国家历年来也在不断推进城市道路设施智能化的建设工作,致力于逐步提升城市道路文明畅通的程度。随着城市经济社会进入常态发展,城市发展面临各种因素的约束,影响了公交智能化的发展。通过对江宁目前公共交通发展现状调研发现,江宁公共交通仍有些问题急需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高速路的建设能够便捷人们的生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结合高速路在建设过程中联网机电,这个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其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本次文章的研究也是以高速公路内部,联网机电这个系统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探讨,在分析其中的特点,以及具体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基础上,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高速公路建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首先建立了以高速公路、铁路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弊端,这在现阶段很难满足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改变管理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交通管理的弊端,显著提高交通管理的质量。运输管理特别解释和审查信息技术在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
期刊
摘 要:智能交通系统能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形成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构建智能交通平台效率显著提高,平台的功能更为完善,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就将分析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平台构建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智能交通;交通平台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车流量显著增加,堵车问题是很多城市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而智能交通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