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北美汉学家对中国文论的研究与启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bo13514244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北美汉学家的中国文论研究为考量对象,梳理对比叶维廉、宇文所安、浦安迪等主要汉学家重要的成果和思想,以互为镜像的视野理清当今中国文论研究的方法论和基本问题视域,在现代语境中为中国文论发展定位。
  关键词:北美汉学家;中国文论;他者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
  一、前言
  自1975年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出版至今,北美汉学家共同努力,以“他者”的视角对中国文论作了深入的清理和阐发。他们的中国文论研究没有陷入西方中心的立场,而是将中国文论作为对西方具有现代参考价值的存在,通过努力实际地修正西方理论,寻求共同诗学,以此为借鉴理清和反思当今中国文论研究的方法论和基本问题视阈,从而在现代语境中为中国文论定位。
  二、北美汉学家的中国文论研究
  1.叶维廉(Wai-lim Yip)“模子”差异理论
  叶维廉对将西方文论体系应用于中国文学研究始终持质疑态度。“模子”差异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他的比较文学研究进入跨文化比较的成熟阶段。在他看来,不同的民族、文化、语言之间形成各自的模子,不同模子之间的差异性要远大于其相似性,而寻找相似性或曰汇通性是比较文学最重要的任务。这一理论实施的方法是,同时关照两个“模子”,从各自的文化立场去观察,追根溯源,加以比较,得到二者的全貌。叶氏理论的意义在于将历史研究与美学研究相结合,在相互参照中发现作品的真正价值。对文学作品寻根探源,这涉及文学的传播和阐释过程。在方法论上,具体的要求便是考量“历史整体性”,将作品置于历史的语境中加以甄别。对于现当代中国作家和作品,我们不应只用中国的思维模子去单向地判定,而应设法了解他们吸收外国文化的向度,以及他们对历史与文化的独特认知。
  2.宇文所安( Stephen Owen)的《中国文论:英译与批评》
  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英译与批评》帮助我们从他者的角度反观中国文论。宇文所安的研究方法突破传统文论研究方法的限制,采用文本为中心的思路,在研究中紧扣文本,兼及历史,将文学、思想、文化等社会现象综合考量。他重视古典文论文本的细读,在研究中同时关注文论文本和文学文本,仔细挖掘文本中微妙复杂的意义与冲突,重视文论自身的阐释力量,梳理出许多被历史忽略的文本作品的文论学意义。在详细的解说上,宇文十分重视对中国文论术语的严格界定,他仔细关照不同术语的定义和用法,在附录中为51个重要术语做了详细界定,包括术语间的意义辨析,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变迁,以及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意义比较。在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论说方式和文类问题的分析上,宇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立体而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文论的形式风格和思想内涵。在阐释视域上,宇文帮助我们从西方文论语境来反观中国文论,让我们从西方“他者”的视野和角度,对看似熟知的中国传统文论重新进行审视和阐释,帮助我们发现中西文论的新特色、新关联。
  3.蒲安迪(Andrew H. Plaks)“中国叙事学”
  美国学者浦安迪从西方立场详细解读中国古典小说,取得卓越的成就。中国的明代四大奇书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精彩纷呈,浦安迪的研究在其中颇具代表性。他将《金瓶梅》等四部小说置于比较文学的视野中,将中国古代的小说评点与西方当代小说研究理论相结合,将四部小说融为整体进行研究,着重分析小说写作的文化背景以及叙事模式,为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浦安迪在研究中发现,这四部小说具备共有的内部叙事结构,情节设计也多有类似之处,修辞手法方面都采用了反讽的模式。经深入研究,浦安迪认为,四大奇书的创作是以晚明文化思潮为背景的,它们的问世体现出晚明文人追求世俗享乐的独特的价值观。浦安迪运用中西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明代小说进行评点,提炼其叙事模式与情节设计方式,这帮助完善了中国文论中的叙事学体系。
  三、结语
  中国文论的研究和建设要实现新的突破,除古代文论现代化、西方文论中国化之外,还应借由海外汉学研究者的视角,从他者的文化语境中反观自我,形成一种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立体研究。海外汉学家的研究实现了跨文化、跨语际、跨学科的模式,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的单一视角得到改观,甚至改变了当前国内文学研究的总体格局。从他们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可以获取当代西方批评理论的新鲜内容,现实地考量西方批评理论对20世纪中国文论及文学研究产生的实际影响,评估中西文论交流的现实状况及未来走向,发掘中国文学批评的国际化路径。
  参考文献:
  [1](美)Stephen Owen. Ed.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这首诗写给谁,为什么写这首诗两个方面分析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所要表达的主题即诗歌艺术的永恒魅力。 This essay mainly analyzes the eternal charm of
20世纪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一生漂泊不定、酷爱旅行,其作品大多描写自然与地理,激发读者对土地及地球生物的亲近感,从中体会到诗人对自然人类关系的思考。本文从生态
摘 要:曹植作为建安时代的文学大家,诗歌风格由前期的慷慨激昂、建功立业转变为后期的幽怨哀婉,与其由贵公子转为阶下囚密切相关。诗歌类型分为抒发愤懑、怨妇诗、述志诗、游仙诗四类,都体现了兼具阳刚和柔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曹植;建安风骨;魏晋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01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曹植的文学
摘 要:日治时期下的爱国诗人尹东柱写过许多动人心魄的诗歌散文,《序诗》与《数星星的夜晚》皆是韩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而遗作《容易写成的诗》是对其一生最好的概括,尹东柱在其中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之情。通过对《容易写成的诗》文本分析,可以斟酌出更好的译本以及对尹东柱的惭愧意识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容易写成的诗》;尹东柱;惭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讲述了黑人女孩佩科拉因渴望蓝眼睛而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本文借助空间叙事理论,尝试从地志空间、心理空间以及社会空间三个维度分析该作品。地志空间反映黑人生存的艰难,个体心理空间蕴含着种族机制,社会空间则揭露了悲剧的根源,同时也承载着黑人民族的希望。三者有机统一,全面动态地体现出莫里森对白人文化霸权以及种族歧视的控诉,对黑人的生存状态以及未来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商务旅行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商务旅行的主体,商务旅行者的主观幸福感对商务旅
2005年欧美等国利用我国在入世时签订的242条款对我国出口纺织产品设限,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产业的生产经营。鉴于纺织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后配额时
在今天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由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加之世界各国电信业改革的不断加深,电信业正面临着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态势。同时,由于互联网市场的开放和兼容,导致大部
8月15日,在省农委、省科技厅支持下,由甘肃绿丝带国际农业发展股份公司汇集省内近百家企业种植户共同打造建起O2O模式下的“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在兰州举行签约仪式。根据计
作为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组成部分,融资约束常常作为资本市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受到各方关注,也是处在发展中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克服的决定其未来发展能力的关键问题。融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