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要求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农村基层,妇女往往占常住人口的大半,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妇女是农村基层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也应当成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主心骨”。组织引导妇女群众开展协商民主议事,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现实所需,也是妇联组织职责所系。我省2005年起在全省推广妇女议事制,近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在“两聚一高”实践中不断深化妇女议事制度,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增强妇女参政的主体意识
基层民主建设,要依靠法治、尊重契约、崇尚规则。规则、契约从无到有、从虚到实,各类群体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参政”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从我省多年来的实践看,妇女议事促使妇女这一重要主体通过协商民主议事的方式参与村务管理,成为村务民主的重要推动力量。妇女作用的发挥,带动了基层民主议事能力的提高,促使村务管理更民主,权力运用更透明,一些老大难问题也因此得到了妥善解决。
许多地方女性在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理财小组及监督委员会等村级决策、监督机构中的席位较少,导致妇女在村级治理中的权利有所缺失。通过妇女议事,女性成为村级事务治理的当事人、参与者,实际享有村庄公共事务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提高了村级治理的公开透明度,作用十分明显。以江都麾村为例,两年中共开展妇女议事11次,话题聚焦外来媳妇土地权益、农田水利建设参与、农村妇女组织发展、生活垃圾整治等方面,解决妇女群众关心的问题6件,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通过协商议事,还发掘了19名关心、支持乡村妇女工作的热心人。目前,村妇联正在尝试运用新的协商议事方法,努力破解村级发展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乡村来料加工企业管理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垃圾死角治理等等,以期让妇女议事发挥更大作用。
妇女协商议事的核心是规则的建构。在基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开展妇女议事的过程,实际上是构建规则并向利益相关方、议事参与者甚至全体村民“推送”规则的过程。议题征集与公布中的公开性规则,对话讨论中的平等性规则,会议主持人秉持的中立性规则,达成共识过程中的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的民主规则等等,通过议事走进人们的视野,使得规则意识、法治精神更充分地为女性所接受并渗透到各类人群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公民能力和公共生活习惯。
解决基层妇女议事难题
基层妇女议事是一个探索性的课题,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定动作,也没有按部就班的固定流程。全省各地基层妇女议事针对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方法,从传统的“吃讲茶”到现代的微信议事,多种议事形式不断涌现,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议事会成立难怎么办?在江都麾村,起初许多村民反对成立妇女议事会,认为已经有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没有必要再成立妇女议事会;即使成立了,妇女也不愿意参与,村里还得给议事代表支付报酬,这是不必要的开支。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麾村妇联打破常规,不选议事代表,“以事为中心”,学习实践了多种有效的协商议事技术,取得积极成果。其中,街北组为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以妇女为主体的46名户代表,运用五步工作法(提议→广议→决议→实施→反馈),历经6個月,先后7次协商,花费1330元,成功实现田块调整、土地连片耕种率达83.8%,促进了农业发展。为推动妇女组织发展,村妇联还尝试运用开放空间会议技术,让妇女群众自愿参与,将她们的积极性、责任感调动起来,使妇女从旁观者、参与者变成了行动者、实践者。
议事成果转化难怎么办?海门市海南街道海南社区,为解决妇女议事成果转化难问题,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精选19人组成议事会,探索形成了“3456”运行机制,打造了工作品牌。具体来说,议题选择“3结合”,结合热点问题、党政中心工作、妇女需求;议事主体“4层面”,从社区两委、妇联干部、社团领袖和妇女群众四个层面选举议事代表;议事形式“5常态”,开展集中议事、现场议事、上门议事、接待议事和微信议事;议事成果转化“6步骤”,即形成议事结果—提交两委讨论—党员(或党员代表)大会表决—决议社区公示—决议交办执行—听取意见反馈。
矛盾化解难怎么办?在昆山周庄镇,依然保留着“吃讲茶”这一传统的调解议事习俗。当地人遇到矛盾纠纷,想要评理说事,除了诉讼与民调,还会选择举行专场茶会,以茶为媒、众人参与、劝解调停、评判是非。近年来,当地妇联组织将女性议事制度和“吃讲茶”民俗文化相结合,不断丰富内涵,从帮助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的原始1.0版本,逐步发展到建章立制、组织妇女有序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2.0版本,继而升级到将“吃讲茶”作为妇女维权能量站,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现实问题的3.0版本,通过妇女议事—需求收集—部门反馈—协商落实的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妇女在基层民主协商议事中的作用。
拓展基层妇女议事工作路径
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一是制定和落实妇女议事的相关制度。制定议事制度,明确议事的工作要求和重点环节,强化议事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妇女议事规范发展。二是推动与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合作联动。将妇女议事工作纳入城乡社区协商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要求,特别是将妇女议事活动经费纳入到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等现有渠道,为城乡妇女开展议事活动提供必要条件,推动妇女议事会的长效发展。三是开展项目顶层设计。通过议事活动项目化运作,收集归纳妇女群众的意愿、诉求、意见,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涉及妇女儿童共性问题的解决。
加强议事流程与程序建设。立足基层实际,将妇女议事形式与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状况相结合,通过自行摸索、吸收借鉴等方式,形成个性化、本土化的妇女议事路径方法。坚持协商民主的价值取向,建立健全议事流程,使之成为各方主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保障妇女议事多元参与、程序规范、结果公开,使妇女议事从价值理念变成具体可操作的实际行动。基层妇女议事的协商资源、治理资源非常有限,在开展议事活动时,还须秉持有限运用的理念,重质轻量,提升妇女议事的效能。
加强议事协商能力建设。在把握好平等参与、民主协商这一核心原则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等国内外的协商方法,积极借鉴开放空间会议等企业组织中的沟通与协商方法。通过开展妇女议事主持人培训,促进议事“领袖”成长。通过普及协商民主知识,帮助妇女群众树立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引导她们认真倾听、理性表达、慎重决定,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承担公共责任,有效改变妇女议事中存在的参与率低、无法达成共识、有议无果的状况。
(作者系省妇联副主席)
增强妇女参政的主体意识
基层民主建设,要依靠法治、尊重契约、崇尚规则。规则、契约从无到有、从虚到实,各类群体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参政”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从我省多年来的实践看,妇女议事促使妇女这一重要主体通过协商民主议事的方式参与村务管理,成为村务民主的重要推动力量。妇女作用的发挥,带动了基层民主议事能力的提高,促使村务管理更民主,权力运用更透明,一些老大难问题也因此得到了妥善解决。
许多地方女性在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理财小组及监督委员会等村级决策、监督机构中的席位较少,导致妇女在村级治理中的权利有所缺失。通过妇女议事,女性成为村级事务治理的当事人、参与者,实际享有村庄公共事务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提高了村级治理的公开透明度,作用十分明显。以江都麾村为例,两年中共开展妇女议事11次,话题聚焦外来媳妇土地权益、农田水利建设参与、农村妇女组织发展、生活垃圾整治等方面,解决妇女群众关心的问题6件,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通过协商议事,还发掘了19名关心、支持乡村妇女工作的热心人。目前,村妇联正在尝试运用新的协商议事方法,努力破解村级发展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乡村来料加工企业管理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垃圾死角治理等等,以期让妇女议事发挥更大作用。
妇女协商议事的核心是规则的建构。在基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开展妇女议事的过程,实际上是构建规则并向利益相关方、议事参与者甚至全体村民“推送”规则的过程。议题征集与公布中的公开性规则,对话讨论中的平等性规则,会议主持人秉持的中立性规则,达成共识过程中的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的民主规则等等,通过议事走进人们的视野,使得规则意识、法治精神更充分地为女性所接受并渗透到各类人群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公民能力和公共生活习惯。
解决基层妇女议事难题
基层妇女议事是一个探索性的课题,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定动作,也没有按部就班的固定流程。全省各地基层妇女议事针对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方法,从传统的“吃讲茶”到现代的微信议事,多种议事形式不断涌现,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议事会成立难怎么办?在江都麾村,起初许多村民反对成立妇女议事会,认为已经有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没有必要再成立妇女议事会;即使成立了,妇女也不愿意参与,村里还得给议事代表支付报酬,这是不必要的开支。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麾村妇联打破常规,不选议事代表,“以事为中心”,学习实践了多种有效的协商议事技术,取得积极成果。其中,街北组为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以妇女为主体的46名户代表,运用五步工作法(提议→广议→决议→实施→反馈),历经6個月,先后7次协商,花费1330元,成功实现田块调整、土地连片耕种率达83.8%,促进了农业发展。为推动妇女组织发展,村妇联还尝试运用开放空间会议技术,让妇女群众自愿参与,将她们的积极性、责任感调动起来,使妇女从旁观者、参与者变成了行动者、实践者。
议事成果转化难怎么办?海门市海南街道海南社区,为解决妇女议事成果转化难问题,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精选19人组成议事会,探索形成了“3456”运行机制,打造了工作品牌。具体来说,议题选择“3结合”,结合热点问题、党政中心工作、妇女需求;议事主体“4层面”,从社区两委、妇联干部、社团领袖和妇女群众四个层面选举议事代表;议事形式“5常态”,开展集中议事、现场议事、上门议事、接待议事和微信议事;议事成果转化“6步骤”,即形成议事结果—提交两委讨论—党员(或党员代表)大会表决—决议社区公示—决议交办执行—听取意见反馈。
矛盾化解难怎么办?在昆山周庄镇,依然保留着“吃讲茶”这一传统的调解议事习俗。当地人遇到矛盾纠纷,想要评理说事,除了诉讼与民调,还会选择举行专场茶会,以茶为媒、众人参与、劝解调停、评判是非。近年来,当地妇联组织将女性议事制度和“吃讲茶”民俗文化相结合,不断丰富内涵,从帮助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的原始1.0版本,逐步发展到建章立制、组织妇女有序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2.0版本,继而升级到将“吃讲茶”作为妇女维权能量站,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现实问题的3.0版本,通过妇女议事—需求收集—部门反馈—协商落实的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妇女在基层民主协商议事中的作用。
拓展基层妇女议事工作路径
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一是制定和落实妇女议事的相关制度。制定议事制度,明确议事的工作要求和重点环节,强化议事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妇女议事规范发展。二是推动与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合作联动。将妇女议事工作纳入城乡社区协商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要求,特别是将妇女议事活动经费纳入到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等现有渠道,为城乡妇女开展议事活动提供必要条件,推动妇女议事会的长效发展。三是开展项目顶层设计。通过议事活动项目化运作,收集归纳妇女群众的意愿、诉求、意见,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涉及妇女儿童共性问题的解决。
加强议事流程与程序建设。立足基层实际,将妇女议事形式与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状况相结合,通过自行摸索、吸收借鉴等方式,形成个性化、本土化的妇女议事路径方法。坚持协商民主的价值取向,建立健全议事流程,使之成为各方主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保障妇女议事多元参与、程序规范、结果公开,使妇女议事从价值理念变成具体可操作的实际行动。基层妇女议事的协商资源、治理资源非常有限,在开展议事活动时,还须秉持有限运用的理念,重质轻量,提升妇女议事的效能。
加强议事协商能力建设。在把握好平等参与、民主协商这一核心原则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等国内外的协商方法,积极借鉴开放空间会议等企业组织中的沟通与协商方法。通过开展妇女议事主持人培训,促进议事“领袖”成长。通过普及协商民主知识,帮助妇女群众树立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引导她们认真倾听、理性表达、慎重决定,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承担公共责任,有效改变妇女议事中存在的参与率低、无法达成共识、有议无果的状况。
(作者系省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