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来什么,为什么我的不好预言总会成真?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eng96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的人,你就会看到一个积极的世界,就会生活在积极状态之中;如果你是一个消极的人,你就会看到一个消极的世界,就会生活在消极的状态之中……
  我在心里祈祷:儿子,你可以玩玩游戏,但是千万别上瘾!千万别上瘾!……结果,儿子真的上瘾了
  咨询室里,白女士讲述自己和儿子的故事,不时被自己的抽泣打断。她的儿子小双今年14岁,上初二,因为痴迷手机游戏而荒废了学业,目前休学在家。她的丈夫费先生经营国际航运业务,经常随船出行,一走就是两个月。近两年,因为夫妻关系不睦,费先生不怎么回家,理由冠冕堂皇:公司业务需要。
  “其实我早就有感觉,他外面有人。”白女士语气笃定。
  我言归正传:“我们还是聊聊小双吧,他在小学阶段是尖子生,怎么短短两年时间变成了后进生,还迷上了手机游戏?”
  “我早就知道,他早晚会玩游戏上瘾!”白女士的语气还是那么不容争辩,“小升初考试后的那个暑假,他没有假期作业,我不放心他一个人去参加夏令营,只好把他关在家里。他提出要求,买一部智能手机。当时我就心里一动,他该不会玩游戏上瘾吧?但担心归担心,看看他的伙伴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我家经济情况又不差,怎么能落后呢?于是我给他买了一部高配的智能手机。现在想想,那是我人生中最后悔的一个决定……”说着说着,她就泣不成声了。
  她告诉我,那天,小双拿到新手机高兴坏了,刚充好电就下载了游戏《王者荣耀》,迫不及待地联系朋友来联机,一直玩到半夜11点。
  “当时我就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白女士心有余悸,“小双玩游戏时的专注劲儿,那种废寝忘食的勤奋劲儿,我从来没有见他学习的时候有过。我在心里祈祷:儿子,你可以玩玩游戏,但是千万别上瘾,千万别上瘾,否则你的前途就完了,我的生活也没啥指望了!可是祈祷有什么用呢?现实果然被我言中,小双成了网瘾少年,自毁前途!我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造孽啊……”
  我问:“您经常有类似不好的预感吗?”
  白女士重重点头:“是的,而且都不幸被我言中。我是一个乌鸦嘴,我丈夫骂我是巫婆,说要是在中世纪的欧洲,我一定会被烧死。”
  我好像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说说看,你的哪些预言成真了?”
  白女士扳着指头说:“我上初中的时候,预言自己考不上复旦附中,后来果然以2分之差落榜;高考前,我预言自己考不上上海的大学,又被我言中,只好去读大专;小双6岁的时候,我预言他学不会游泳,果然他学了两个月还是不会换气;现在您看,小双玩游戏上瘾的预言也被我言中了。您说奇怪不奇怪,凡是生活中重大的事,我是怕什么来什么,难道这就是命运的捉弄?”
  我说:“冒昧地问一句,您是否预言过丈夫会背叛您?”
  白女士大吃一惊:“没错,结婚的时候我就有这样的预感,刚才我没好意思说。不过,您是怎么猜到的?”
  我问:“中考前您预感自己考不上复旦附中,高考前您预感自己考不上上海的大学,是否加倍努力学习?后来,您预感小双学不会游泳,是否与教练商讨过解决办法,或是鼓励小双大胆尝试?您感觉丈夫可能会有外遇,是否主动规避,比如做些什么来加深夫妻感情?总之,您是否为打消自己的预感做过什么?或者怀疑自己的预感纯属杞人忧天?”
  白女士迷茫地看着我,缓缓摇头:“我的预感一向很准的,为什么要自我怀疑?既然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我为什么要做无用功?我只是感叹命运对我不公平。”
  我笑了:“这不是命运的捉弄,而是您在捉弄自己。”
  当你预感到一种可能性,就会对另外一种可能性的发生放弃努力,甚至在潜意识里阻止后一种可能性的发生,即便事情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最终也会变成你想象的那样
  我告诉白女士,心理学上有一个专用名词叫“自证预言”,意思是说,有些人会不自觉地按自己内心的期望来行事,最终令自己当初的预言成真。也就是说,当我们渴望某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会倾向于寻找更多符合该期望的信息,会不知不觉做出一些符合此类信息的行动,最后那个事情就真的发生了。
  “比如,”我举例说明,“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人预言某家银行即将破产,不到两周这家银行就真的破产了,大家都感叹当初预言的正确性。其实,这个预言实现的过程是这样的:预言者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经济学家,其预言在小范围引起了恐慌,大家纷纷去该银行提款。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知道了,于是一窝蜂去挤兑。众所周知,银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筹集那么多现金给储户,于是破产了。”
  白女士说:“那是妖言惑众,我的预言从来没有说出口过。”
  我告诉她,自证预言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由偏差的自我认知导致偏差的行为,大多不会说出口。比如,一个女生觉得自己人缘不好,于是在学校回避与同学打交道,更不敢与同学说知心话,但是在同学们看来,她的回避显得很不友善,性格过于内向,于是也不接近她,最后,她真的人缘不好。
  还有的同学一次考试成绩不佳,便预感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再用功也没用,于是自暴自弃,即使有时间也不会用来学习,结果接下来的考试一塌糊涂。他在心里说:“看,我果然不是一塊读书的材料!”
  “总之,”我总结,“当您预感到一种可能性,就会对另外一种可能性的发生放弃努力,甚至在潜意识里阻止后一种可能性的发生,您的情绪也会顺应您的内心。即便事情不是您想象的那样,最终也会变成您想象的那样。”
  大多数孩子活在父母的偏见之中,最终成为父母最不愿孩子成为的那种人
  白女士将信将疑:“如果说我的预感影响了我的行为,我无话可说,毕竟产生预感的大脑和指挥我行动的大脑是同一个大脑,但是,我的预言没有说出口,怎么会影响到小双呢?”
  我告诉她,自证预言可以针对自己,也可以针对别人,即对对方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该期望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其他文献
太想把缝纫的活干好,拿针的手会颤抖;太想在绿茵场上进球,踢球的脚会颤抖;太想集中注意力学习,人的大脑会颤抖……  我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每天都强迫自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每分每秒都不能浪费  周五快下班的时候,有个帅气的男生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他说他叫小伦,上高二,成绩还不错,但最近出了一些状况。他边叹气边挠头。  我请他不要着急,慢慢说。  他喝了口水,定了定神儿,给我讲述了他的烦恼——
在日本,妈妈们喜欢“拼养”孩子,即孩子年龄相仿又住得近的母亲们结成同盟,一起解决育儿过程中的困难,分担心理上的压力、烦恼。在这些妈妈看来,“拼养”孩子至少有四大好处:  第一,可以共享资源、节约开支。夏天孩子都爱玩水,很多人家有塑料充气游泳池,早上注水后,中午水温刚刚好,往往玩上几天都没关系。我家院子里花花草草太多,蚊虫肆虐,因此不敢买塑料游泳池,每年暑假都带孩子去别人家蹭泳池。去时多带些冰棍大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张晓东发微博说:“小儿1岁在英国高烧40℃,急忙抱到医院,医生埋怨我给孩子穿得太多。医生不知从哪里搬来一台电风扇,对着我已经按医嘱几乎脱光的儿子,开到固定档就吹。我急忙挺身而出护住儿子。儿子的热度倒是很快退下来了,医生说回家吧,到药店买些退烧药。儿科医生们,你们哪个敢试试这方法?”  中国的儿科医生认可英国医生的做法吗?中国儿科医生的孩子发烧了,怎么处理呢?  记者采访了浙
德国:周末不留任何作业  德国小学通常是四年制(柏林市和勃兰登堡州是六年制)。小学最后一年,学生们参加升学考试,以确定未来发展方向。  德国中学分为三类:成绩较好的学生升入文理中学,学习到12年级(德国西部一些联邦到13年级)后,凭借高中毕业考试成绩申请去大学深造,80%的大学生会攻读研究生;成绩一般的孩子去实科中学,到10年级考试合格后,可升入大学专科院校学习设计、机械操作、财会等实用性专业;成
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表示,近几年因语言发展迟缓、视力受损、骨骼发育异常等问题前来就诊的儿童逐渐增多,其中绝大多数存在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建议家长重视电子产品对儿童的潜在危害。  危害1:近视发病年龄提前或程度加深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杨素红告诉记者:“幼儿园体检发现,儿童视力低下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其中,儿童视力低下的类型已经由之前的弱视、斜视、远视造成的屈光不正为主,转变为近
企业需要名牌,区域也需要树立品牌,品牌的价值是有形价值及无形价值的统一。对于一个区域来讲,品牌就是特色,就是优势,是一个地区美誉度、信誉度、形象度的集合体。      走进博望,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鳞次栉比的工业企业。民营经济多年的发展让博望拥有了独特的气质——既有高速发展的势头,又有平稳踏实的步伐。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博望人迸发出如此的创业激情?又是什么让一个镇生长出如此规模的产业集群?为此,
妈妈总是边催促、批评孩子,边把孩子所有该干的事都给干了。这么做,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只要我不做,妈妈就会替我做。于是——  妈妈风风火火,女儿磨磨叽叽,亲子冲突常常爆发,母女感情直线下降  甜甜妈自述,每天早晨自己都处在崩溃的边缘,因为6岁的女儿太磨叽了!早晨,她要叫早、做饭、收拾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学的各种东西。事情本来就多,可她越想抓紧,孩子越磨叽,亲子冲突常常一触即发。  情景一:甜甜一直
宝宝受到惊吓、感到不安或者持续处于压力状态中,有可能哭闹、发怒,甚至会出现发烧、腹泻等原因不明的病症。此时,父母充满爱意地抚摸宝宝的身体,是最有效的安抚方法。  父母要知道,宝宝的心智很简单,对他来说,最大的负面情绪就是恐惧——害怕分离,尤其是与父母的分离;而最大的需求就是安全感。宝宝不能完全理解复杂的语言,对周围人说话的语调、身体的姿态更加敏感,而来自父母的肢体碰触,远胜于语言。  每天花上一点
问:我村村民杜某两年间以威胁、利诱等手段,先后强奸、猥亵本村少女7人,情节十分严重。受害者最小的仅9岁,最大的16岁,受害后多人辍学,两人出现精神障碍。事发后,杜某被捕,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村民群情激憤,要求判杜某死刑。有人说,以杜某所犯罪行,顶多判10年。请问,性侵幼女,情节严重,真的罪不该死吗?  赵奇志(湖南某县)  律师意见:我国《刑法》第236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
日本家庭教育有三个通用公式,或许对中国家长有启发:  公式一:表扬=陈述事实 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表达感受 表达期望 身体接触。  1.陈述事实。表扬宜具体,不宜笼统。家长在表扬孩子之前,要先将事实陈述一遍,而不能只夸奖孩子“你真聪明”“你真棒”等。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被表扬,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意义,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  3.表达感受。家长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