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中小学羽毛球课程实施方案的推行,不仅可以解决北京市中小学羽毛球课程衔接不当、学业质量难以评定、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缺失、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进而为形成北京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观、内容观、教学观、评价观贡献设计智慧。
一、羽毛球课程设计的依据
围绕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动作技能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北京市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将小学、初中、高中的羽毛球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设计理念是:激发兴趣、保证基础,全面进步、重点选择,形成习惯、融会贯通。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应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内驱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等。羽毛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球类项目,运动量可根据年龄、体质、运动水平等的不同进行调节。无论是单打还是双打,均既具休闲娱乐价值,又可强身健体。目前,羽毛球运动在北京市的普及率较高,活动人群广泛,深受群众喜爱。随着运动理论及具体活动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完善与发展,羽毛球运动已成为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学校体育、群众体育活动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项目。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通过有相当负荷量的身体练习,锻炼学生身体,全面提升体质健康;利用体育的教材特性,优化学生品行,完善人格发展。
二、羽毛球课程设计的特色
1.小学羽毛球课程设计特色。小学生由于心理生理尚未发育成熟,标准技战术的学习和使用尚有一定难度,因此,本学段的教学在一、二年级主要以易上手、易操作、易提高兴趣的颠球、平抽快打等技术为主,辅以羽毛球游戏、特殊规则的比赛、羽毛球基本规则及礼仪,以期引起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三、四年级在一、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技术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羽毛球运动特点,形成整体概念。五、六年级在继续教授单一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开始关注组合技术的综合运用,同时关注战术意识及方法的学习。
2.初中羽毛球课程设计特色。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本学段课程设计围绕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承接小学阶段的学习成果。技术方面,在全面教授单一技术的基础上,更多侧重组合性技术的学练,让学生更多地尝试将2个或多个单一技术灵活地组合运用,提高其学练兴趣及技术的综合掌握程度。战术方面,更加全面地教授并强调在实战中的战术体现和评价,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比赛方面,设置简化规则和标准的比赛,尽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技战术、体能需求,增加其竞争意识,帮助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3.高中羽毛球课程设计特色。高中阶段主要引导学生自学自练,最终走向终身体育这一目标。本学段课程重点设置了羽毛球比赛编排、分级别的羽毛球比赛、高水平羽毛球比赛视频的欣赏、参与社会羽毛球团体比赛等具体任务,以及特定技术的学习。这些教学任务的设定引导学生自学、自练、积极参与校内外羽毛球运动,在校外仍然能够自觉、主动参与并保持羽毛球运动习惯,最终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或特长,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羽毛球课程的结构设置
羽毛球课程结构主要由课程内容结构与课时分配、学业质量合格标准、运动能力等级标准设计与测试方案、单元教学方案等4个部分组成,体现出明确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以及学段衔接、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图1)。
图1 羽毛球课程结构
1.课程内容结构与课时分配。羽毛球课程内容包括羽毛球基本知识与技能、技战术运用、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展示与比赛、运动项目完整体验五大类,一至十二年级共计432个课时,每学年36个课时。以小学羽毛球课程内容结构与课时分配为例,小学羽毛球课程共计216个课时,一、二年级重点关注兴趣的激发,内容设置和课时分配偏重游戏、知识以及技术中较易学习的部分;三、四年级偏重基本技术教学,并逐渐加入特殊规则的教学比赛;五、六年级以基本技术的教学为主。具体教学顺序为:一年级通过投抛羽毛球、挥拍、不同动作的击球以及专项游戏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二年级开始重点学习羽毛球的基本技能;三、四年级主要学习移动、发球与接发球,关注学生的球感,强化对球的判断,开始进行简化规则的比赛;五、六年级主要学习正反手技术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全面了解羽毛球运动。从二年级开始,每学年都应安排跳绳、折返跑等专项体能练习,以便与初中羽毛球学习更好地衔接,提供专项体能基础(表1)。
2.学业质量合格标准。以小学羽毛球课程教学为例,小学羽毛球教学注重激发兴趣、掌握基本技术。一、二年级引导学生了解并喜爱羽毛球运动,掌握相应的专项知识(如,羽毛球运动的起源、规则等)及基本技术(如,握拍、平抽等)即可;三、四年级以发球、接发球等基本技术为主,特殊规则的比赛为辅,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羽毛球运动;五、六年级全面学习技术,同时初学战术。所有考核内容应在表现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即技术动作必须正确,再进一步评价成功完成的个数或次数。
以一年级的学业质量合格标准为例,合格标准从认知、技能、情感3个方面设置了标准。认知标准包括能简单描述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特点、基本规则、击球形式,能说出在羽毛球比赛时需要注意的礼仪。技能标准包括在击球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握拍方式,握拍手型规范;正反手发近网球动作正确并过网;2人隔网相距3m使用平抽动作对打;运用正手或反手握拍连续颠球20个以上。情感标准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品质。
3.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案。羽毛球专项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案的制订,大致对应三年级至十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用于区分、评价学生技能掌握的水平,给教师以参考,给学生以激励。
标准的等级分为一级至九级,由易到难,遵循运动技能掌握规律设计。一、二级标准主要考查发球技术,易于掌握,对学生的力量要求较低;三、四、五级标准考察正反手高远球、吊球及网前球技术,为掌握好更高难度的技术做好铺垫;六、七、八、九级标准在前面标准的基础上考查杀球、反手高远球等较高难度的单个技术动作,并重点关注组合技术或固定线路(如“杀球—上网”)的考查。
以一级标准为例,该等级设置的对应年级是三年级,测试内容只有2项,即正手发平高球及隔网平抽球。这2项测试内容的选择与三年级的羽毛球教学内容基本对应,标准为10次测试成功5次及以上为优秀,成功4次为良好,3次为合格,2次及以下為暂不合格。该标准难度适中,能够保证大部分学生通过,让学生增强信心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
一、羽毛球课程设计的依据
围绕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动作技能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北京市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将小学、初中、高中的羽毛球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设计理念是:激发兴趣、保证基础,全面进步、重点选择,形成习惯、融会贯通。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应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内驱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等。羽毛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球类项目,运动量可根据年龄、体质、运动水平等的不同进行调节。无论是单打还是双打,均既具休闲娱乐价值,又可强身健体。目前,羽毛球运动在北京市的普及率较高,活动人群广泛,深受群众喜爱。随着运动理论及具体活动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完善与发展,羽毛球运动已成为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学校体育、群众体育活动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项目。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通过有相当负荷量的身体练习,锻炼学生身体,全面提升体质健康;利用体育的教材特性,优化学生品行,完善人格发展。
二、羽毛球课程设计的特色
1.小学羽毛球课程设计特色。小学生由于心理生理尚未发育成熟,标准技战术的学习和使用尚有一定难度,因此,本学段的教学在一、二年级主要以易上手、易操作、易提高兴趣的颠球、平抽快打等技术为主,辅以羽毛球游戏、特殊规则的比赛、羽毛球基本规则及礼仪,以期引起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三、四年级在一、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技术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羽毛球运动特点,形成整体概念。五、六年级在继续教授单一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开始关注组合技术的综合运用,同时关注战术意识及方法的学习。
2.初中羽毛球课程设计特色。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本学段课程设计围绕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承接小学阶段的学习成果。技术方面,在全面教授单一技术的基础上,更多侧重组合性技术的学练,让学生更多地尝试将2个或多个单一技术灵活地组合运用,提高其学练兴趣及技术的综合掌握程度。战术方面,更加全面地教授并强调在实战中的战术体现和评价,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比赛方面,设置简化规则和标准的比赛,尽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技战术、体能需求,增加其竞争意识,帮助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3.高中羽毛球课程设计特色。高中阶段主要引导学生自学自练,最终走向终身体育这一目标。本学段课程重点设置了羽毛球比赛编排、分级别的羽毛球比赛、高水平羽毛球比赛视频的欣赏、参与社会羽毛球团体比赛等具体任务,以及特定技术的学习。这些教学任务的设定引导学生自学、自练、积极参与校内外羽毛球运动,在校外仍然能够自觉、主动参与并保持羽毛球运动习惯,最终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或特长,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羽毛球课程的结构设置
羽毛球课程结构主要由课程内容结构与课时分配、学业质量合格标准、运动能力等级标准设计与测试方案、单元教学方案等4个部分组成,体现出明确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以及学段衔接、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图1)。
图1 羽毛球课程结构
1.课程内容结构与课时分配。羽毛球课程内容包括羽毛球基本知识与技能、技战术运用、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展示与比赛、运动项目完整体验五大类,一至十二年级共计432个课时,每学年36个课时。以小学羽毛球课程内容结构与课时分配为例,小学羽毛球课程共计216个课时,一、二年级重点关注兴趣的激发,内容设置和课时分配偏重游戏、知识以及技术中较易学习的部分;三、四年级偏重基本技术教学,并逐渐加入特殊规则的教学比赛;五、六年级以基本技术的教学为主。具体教学顺序为:一年级通过投抛羽毛球、挥拍、不同动作的击球以及专项游戏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二年级开始重点学习羽毛球的基本技能;三、四年级主要学习移动、发球与接发球,关注学生的球感,强化对球的判断,开始进行简化规则的比赛;五、六年级主要学习正反手技术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全面了解羽毛球运动。从二年级开始,每学年都应安排跳绳、折返跑等专项体能练习,以便与初中羽毛球学习更好地衔接,提供专项体能基础(表1)。
2.学业质量合格标准。以小学羽毛球课程教学为例,小学羽毛球教学注重激发兴趣、掌握基本技术。一、二年级引导学生了解并喜爱羽毛球运动,掌握相应的专项知识(如,羽毛球运动的起源、规则等)及基本技术(如,握拍、平抽等)即可;三、四年级以发球、接发球等基本技术为主,特殊规则的比赛为辅,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羽毛球运动;五、六年级全面学习技术,同时初学战术。所有考核内容应在表现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即技术动作必须正确,再进一步评价成功完成的个数或次数。
以一年级的学业质量合格标准为例,合格标准从认知、技能、情感3个方面设置了标准。认知标准包括能简单描述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特点、基本规则、击球形式,能说出在羽毛球比赛时需要注意的礼仪。技能标准包括在击球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握拍方式,握拍手型规范;正反手发近网球动作正确并过网;2人隔网相距3m使用平抽动作对打;运用正手或反手握拍连续颠球20个以上。情感标准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品质。
3.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案。羽毛球专项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案的制订,大致对应三年级至十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用于区分、评价学生技能掌握的水平,给教师以参考,给学生以激励。
标准的等级分为一级至九级,由易到难,遵循运动技能掌握规律设计。一、二级标准主要考查发球技术,易于掌握,对学生的力量要求较低;三、四、五级标准考察正反手高远球、吊球及网前球技术,为掌握好更高难度的技术做好铺垫;六、七、八、九级标准在前面标准的基础上考查杀球、反手高远球等较高难度的单个技术动作,并重点关注组合技术或固定线路(如“杀球—上网”)的考查。
以一级标准为例,该等级设置的对应年级是三年级,测试内容只有2项,即正手发平高球及隔网平抽球。这2项测试内容的选择与三年级的羽毛球教学内容基本对应,标准为10次测试成功5次及以上为优秀,成功4次为良好,3次为合格,2次及以下為暂不合格。该标准难度适中,能够保证大部分学生通过,让学生增强信心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