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民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从而对农作物种子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农作物种子质量达标,还需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稳产性、适应性等,这就增加了种子管理站的监管责任。结合陕西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现状,归纳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存在问题;对策
据统计,2016年陕西省粮食播种面积达306.87万hm2,总产量1 228.3万t(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7),以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农作物种子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陕西省高度重视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抽查样品数量大幅增加、检测内容日益丰富,但是因种子进货渠道混乱、品种繁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就种子质量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进行了探究思考。
1 存在问题
1.1 质量检验人员数量和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种子质量监管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就当前陕西省各个地区的种子管理站现状看,明显存在着质量检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导致无法满足当前种子产业发展的需求。从质量检验人员综合素质发现,有农业相关专业知识且熟练掌握种子质量监管方面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人员缺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的质量。
1.2 专项经费不足
虽然陕西省针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成立了专项经费,每年拿出5 000万元用于种子各项工作,但因财政政策管理,基层种子管理机构仅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而工作经费未纳入,这是影响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是否正常、全面、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的监管水平。
1.3 检验仪器设备需更新
设备的先进性是保证检验工作能够高质量开展的必备条件,更是保证能够准确得出客观、科学检验结果的重要技术支持。仪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陕西省现有的检验设备陈旧、简陋,缺少先进仪器及快速检测设备,所以检验设施和条件难以达到有效监控种子质量的目的。
2 提高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的对策
2.1 全面提升人员监管能力水平
为了更好地让种子管理站人员做好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工作,相关部门需加大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培训,其内容重点集中在新兴的检验知识和检验方法[1]。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可以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以此激发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熟练掌握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的相关技能。向就近的院校招聘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为种子管理中心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种子质量监管水平。除此之外,制定一些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2.2 加大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的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的经费投入,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适当增加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专项经费所占比例,购置、更换必要的检验仪器设备,建设规范化标准检验室,使之能正常地开展工作。有一个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手段,确保检测手段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使得种子质量检测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进而确保農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工作顺利进行。
2.3 提高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水平
一是严格按照GB/T 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规范种子批次的抽样、接收分发保管、种子检验检测、检验结果处理等相关工作程序;二是积极开展种子SNP 分子检测技术、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种薯种苗检测技术研究,探索研究服务于种子认证、品种登记检测及电商种子的质量控制技术,形成品种信息大数据,打造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品种身份鉴定和质量追溯平台;三是实现传统常规检验技术转为快速检测技术和常规技术、分子检测技术并重的检验模式,从而提高种子质量检验的技术水平,为种子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2]。
2.4 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农民自我保护意识
种子管理站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积极向当地的农民宣传农作物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以及如何鉴别假劣农作物种子的方法,引导农民到信誉高、有资质、渠道正规的门店选购农作物种子,利用科技下乡、“3·15”消费日、“12·4”法律宣传日等,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行法律宣传、法规讲座及相关政策技术咨询,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子作为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特殊也不可替代的基础生产资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农作物种子的质量是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增产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要结合种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刘冰.新形势下加强种子质量监管的思路与建议[J].种子,2016,
35(12):124-126.
[ 2 ] 顾永平.种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与监
管措施浅述[J].上海农业科技,2016(02):
135-136.
(收稿日期:2018-07-17)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存在问题;对策
据统计,2016年陕西省粮食播种面积达306.87万hm2,总产量1 228.3万t(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7),以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农作物种子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陕西省高度重视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抽查样品数量大幅增加、检测内容日益丰富,但是因种子进货渠道混乱、品种繁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就种子质量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进行了探究思考。
1 存在问题
1.1 质量检验人员数量和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种子质量监管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就当前陕西省各个地区的种子管理站现状看,明显存在着质量检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导致无法满足当前种子产业发展的需求。从质量检验人员综合素质发现,有农业相关专业知识且熟练掌握种子质量监管方面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人员缺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的质量。
1.2 专项经费不足
虽然陕西省针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成立了专项经费,每年拿出5 000万元用于种子各项工作,但因财政政策管理,基层种子管理机构仅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而工作经费未纳入,这是影响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是否正常、全面、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的监管水平。
1.3 检验仪器设备需更新
设备的先进性是保证检验工作能够高质量开展的必备条件,更是保证能够准确得出客观、科学检验结果的重要技术支持。仪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陕西省现有的检验设备陈旧、简陋,缺少先进仪器及快速检测设备,所以检验设施和条件难以达到有效监控种子质量的目的。
2 提高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的对策
2.1 全面提升人员监管能力水平
为了更好地让种子管理站人员做好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工作,相关部门需加大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培训,其内容重点集中在新兴的检验知识和检验方法[1]。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可以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以此激发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熟练掌握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的相关技能。向就近的院校招聘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为种子管理中心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种子质量监管水平。除此之外,制定一些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2.2 加大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的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的经费投入,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适当增加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专项经费所占比例,购置、更换必要的检验仪器设备,建设规范化标准检验室,使之能正常地开展工作。有一个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手段,确保检测手段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使得种子质量检测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进而确保農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工作顺利进行。
2.3 提高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水平
一是严格按照GB/T 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规范种子批次的抽样、接收分发保管、种子检验检测、检验结果处理等相关工作程序;二是积极开展种子SNP 分子检测技术、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种薯种苗检测技术研究,探索研究服务于种子认证、品种登记检测及电商种子的质量控制技术,形成品种信息大数据,打造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品种身份鉴定和质量追溯平台;三是实现传统常规检验技术转为快速检测技术和常规技术、分子检测技术并重的检验模式,从而提高种子质量检验的技术水平,为种子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2]。
2.4 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农民自我保护意识
种子管理站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积极向当地的农民宣传农作物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以及如何鉴别假劣农作物种子的方法,引导农民到信誉高、有资质、渠道正规的门店选购农作物种子,利用科技下乡、“3·15”消费日、“12·4”法律宣传日等,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行法律宣传、法规讲座及相关政策技术咨询,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子作为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特殊也不可替代的基础生产资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农作物种子的质量是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增产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要结合种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刘冰.新形势下加强种子质量监管的思路与建议[J].种子,2016,
35(12):124-126.
[ 2 ] 顾永平.种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与监
管措施浅述[J].上海农业科技,2016(02):
135-136.
(收稿日期: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