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在日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q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研究范围比较广,认知语言学的应用为语言的学习和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尝试从范畴化、基本层次范畴、原型理论、图示、隐喻等认知语言学观点在日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探索认知语言学在日语词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或学习方法,从而加深对日语词汇量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日语 认知语言学 词汇 教学
  认知语言学率先兴起于美国和欧洲,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掀起了认知语言学的热潮,认知语言学不仅包括常规语言学的语法、意味、音韵、形态论等理论,还包括心理学、哲学、符号学等相关的科学理论。一定程度上说认知语言学就是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从个人的经验和认知出发,以意义为研究中心,通过特定的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从而理解语言背后的规律。说到底,认知语言学是解决人类心智和语言关系的基本问题,世界、感知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关系。所以说,认知语言说也是以概念结构和语义为中心,从而探索人类认知的方式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语言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注重点更多的在语法和语法规则的学习和掌握,而对词汇的教学和学习则不够重视。对日语学习同样如此,日语专业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无论是《新编日语》还是最近投入使用的《综合日语》来说,对日语词汇的学习都不够重视,学习方式的缺失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迫使学生花大精力在日语词汇上死记硬背,但是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免得一词多意的时候就变得无所适从。认知语言学为日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思路,而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方向。
  一、范畴化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在日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汇的含义不仅是外界物的指示,更具体的可以说就是人们将所认识的世界的范畴化过程,范畴化其实是对不同事物就行划分和统一的过程,将具有相似特性的不同事物划分为同一类事物。范畴可以分为下位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上位范畴三种,下位范畴具有最大的特殊性,最普遍的范畴是上位范畴,而基本层次范畴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概念层次,以说过为例,水果这一概念就是上位范畴,是一种普遍性概念,而苹果、橡胶、梨子、桃子等概念属于基本层次范畴,对物体性质的属性有一定的区分,而下位概念就比如说苹果中“红富士苹果”、“烟台苹果”等等。而这种不同层次范畴也符合人们对事物认知的过程,比如说儿童在认知外界事物的时候,刚开始认识的都是处于基本层次范畴的事物,因为相对来说,这一层次事物的词汇比较简单,下位范畴层次的词汇虽然更加准确,但是桐城是基本层次范畴的事物和不同的修饰词相互结合而成的,这种复杂性就不利于儿童对词汇的学习。比对日语词汇学习中对“雨(あめ)”的学习,这个基层层次范畴的词汇比较简单,但是细化到下位范畴,就变的尤为复杂,日语中对雨的描绘特别复杂,比如说梅雨(つゆ)、風雨(かぜあめ)、春雨(はるさめ)、秋時雨(あきしぐれ)、霧雨(きりあめ)、送り雨(おくりあめ)等等,这就给日语词汇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要有层次、有规划的引导学习进行学习,要首先让学生建立基本层次范畴的概念,再初步的向下位层次范畴或者上位层次范畴推进,从而让学生理解不同词语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整体记忆影响,从而最终掌握词汇学习。所以老师在日语词汇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事物范畴的划分,对同一范畴内的物体进行归总和分类,比如说对文具、事物、运动和交通工具进行分类,拿文具为例,文具是上位层次范畴,而它处于基本层次范畴的概念有铅笔 (鉛筆)、尺子 (物差し)、笔记本(ノート)、圆规(コンパス)、橡皮 (消しゴム)等等,再对每一个基本层次范畴的概念就行细化形成下位范畴概念,以尺子 (物差し)为例,还可以分为三角尺(三スケヤ)、卷尺(巻き尺)、直尺(定規)、游标卡尺(カリパス)等等。
  二、原型理论和图式在日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所以划分范畴的词汇也并非是均等的,我们把同一类范畴中使用频率较高,最容易被认识、被记忆处于中心地位层次的词汇称之为这一类范畴的原型。文具概念中的比如“鉛筆”(铅笔)、“消しゴム”(橡皮)就更容易被想起,是处于中心地位的词语,而游标卡尺(カリパス)、卷尺(巻き尺)等词汇则处于词汇理解的周边位置,同一范畴内的事物都是由原型向四周的扩张,当这种扩张也是有限的。同一范畴内的事物也有抽象和具体的区别,把同一范畴内事物的共性特征抽离出来,我们称这一类事物为图示。周边事物从原型中扩张分离出来,然后再通过一定的抽象描述形成图示,这样,原型、周边事例还有图示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联系网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完成原型的学习,再扩张到周边事例,然后再在这种范畴内总结出图示。
  在日语词汇学习中,多义词的学习也是难点之一。多义词是在人类生活中对词语原有含义的拓展和丰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但是多义词的各种含义之间也并非完全独立,往往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所以在多义词的学习时,首先就要充分理解词语的中心含义,在此基础之上再考虑它的周边意义。比如日语中的“とる”,这是一个动词,具有多种含义,通常的解释是“位于某处的物体,用手抓住,将其拉开使其脱离某地”,我们对其含义进行分析,可以提取到三个认知要素,即“把握”、“除去”和“获得”,在此基础上根据认知焦点的不同,我们又给这个词语释义为“占有”、“获得”、“情报获得”、“动作”、“除去”、“选择”、“接受”、“生产”、“举例”、“把握”等十种,通过整理和分类,从而帮助学生理清各种含义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的记忆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紧记扩张性原则,首先要掌握中心词汇,再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物理到精神,从直观感官到认识的辐射和擴张,从而系统性的掌握词汇的理解。
  三、隐喻在日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是每种语言都处在的独特、共有而又各富付特色的形象,这也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实现语义变化和发展的重要方式。而且我们的语言也习惯并善于用具体的思维表达抽象的含义。我们常说“视钱财如粪土”、“时间就是金钱”、“人生就是一场旅行”等等。具体事物和具体事物之间,或者具体和抽象事物之间,甚至是抽象和抽象事物之间都存在很多隐喻现象。而在词语原来含义之上形成新的含义就是意义的扩张,而意义的扩张就和人类的认知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中关于语义扩张共有比喻、转喻和提喻三种,比喻是指通过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实现概念的转移。比如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痘痕も笑窪),日语中也有这样的表达,通过这一类词语的学习,可以从母语中徐兆一些相关的表达来学习,从而帮助理解和记忆;转喻是指在两个具有概念上关联性或者时间、空间上的近接性的两种事物概念的转换。比如日语中用“村上春樹を読む”来表达村上春树的作品,这就是用作者这个人来转喻他的作品。还有日语中用“手がたりない”来表达人手不足的含义,这也就是单独用手的概念来隐喻人的整体概念;提喻是指通过运用词语的一般含义来表达特殊的含义,日本人的赏樱花一般是用“お花見”来表示,而“お花見”的字面含义是赏花的意思,这种用法就是用具有特殊代表含义的樱花来代表其他所有种类的花,这就是一种提喻。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深刻认识到隐喻的重要性,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性地寻找和母语相类似的地方,增强对比学习,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日语词汇的兴趣,也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而且对于日语词汇的学习也要加强对日本文化的学习,从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词语的含义等等,从而加深对词汇的记忆。所以在日语词汇学习中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
  结语
  词汇的学习记忆是日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日语学习的难点。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对学习语言学习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如何让学习更有效率是所有研究关注的焦点。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我们的日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它也更多的强调人文因素,也大大拓宽了日语词汇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在日语词汇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的日语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语言学的重要作用,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切实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日语词汇学习效果和日语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立霞.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三峡大学学报,2010,(1).
  [2]王寅.认知语言学之我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3]谷晓娟.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2): 41- 43.
  [4]李毅.当代认知语言学隐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3): 148- 151.
  [5]国哲弥.认知的多义论—现象素の提唱[J].言语研究, 1994(106号): 22- 24.
  [6]束定芳.认知语义学[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从品牌运营角度,指出了目前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品牌策略对联赛成长为强势品牌的必要性以及塑造联赛品牌的方法.
自试行新教材以来,任课教师感触最深的是农村初中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这些因素使阅读教学成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一、樹立民主个性的阅读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绝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领悟、理解的过程,切忌用教师的分析传授取代学生
【摘要】生活是学习知识的源泉,我们的生活与空间、时间、数、量、形 等息息相关,生活中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我们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而生动,诱发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想办法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实现数
本文针对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的特点,对艺术院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方式方法进行考察,在总结艺术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艺术教育的新思路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海南黎族学校体育师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黎族中小学体育师资存在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和职称偏低等现象。为加
【摘 要】《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以人为本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1 以人为本 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
【摘要】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造就未来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现在教育的主题是学会生存、学会交际、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其中学会说话是学会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从提高生存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来说,口语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比书面表达显得更重要。在小学阶段,这一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他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发展。在生活工作节
【摘要】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数学思考不是思考数学,而是更高层次的数学素质,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数学教学要改变单纯的数学知识教学,注重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形成、发展、提高,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训练 数学思考  数学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教学的根
在日前拉下帷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展中,世界领先的装饰性天花板和墙体系统供应商——Heradesign公司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和美观设计的更高的以及特殊的要求,除了提供其创
【摘 要】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 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 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基本特征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活动课  通过分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