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浙江谈创业创新,就像在杭州谈西湖一样。西湖是杭州的象征,而创业创新,如今成了浙江响亮的名片。
浙江一直是中国创业创新的沃土。敢打敢拼、敢为人先的浙商文化,高效务实、高端大气的政府服务,是当下很多人对浙江的评价。
浙江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创业激情与创新意识。浙江资源有限,人多地少,改革开放后涌现出许多创业者和著名的企业家。如今,新一代创业者的血液里不仅流淌着着老一代的“草根精神”,更在追求“双创”的大路上一路领跑。
他们中,有来自大学的“高校系”,有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再次投身商海的“浙商系”,有从人才孵化器阿里集团走出来的“阿里系”,还有归国创业的“海归系”。统计显示,在杭州,现在平均每天就有11名大学生投身创业。这个庞大的创业群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浙江人“双创”的脚印遍及全球。
从制造大省到创业大省,浙江守住优势,同时求新求变。浙江到底是靠什么吸引了这些创业者,并且留住了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创业者云集浙江,浙江靠什么吸引了他们?新一代的创业者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对此,《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浙江省省长李强。
“小苗木也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财经国家周刊》:11月11日,本来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但是阿里巴巴把它变成了一年一度的全民购物狂欢节,你觉得浙江到底是靠什么吸引并且留住了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
李强:确实,那几天你一打开手机,满屏都是“双11”、到处是“秒杀”,很多人熬夜去购物。现在“双11”跟几年前完全不一样,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的购物狂欢节,甚至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这个节日是自己造出来的,我们过去常说“地上本无路,人走多了就有路”,恐怕节日也是这样,“世间本无节,过的人多了就成节了”。
阿里巴巴为什么会在杭州落地生根呢?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我认为一个地区能吸引企业来,特别是吸引一些优秀的、有潜力的企业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地区为企业的发展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是不是优良。这好像大自然一样,如果有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系统,很多小苗木就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生态系统不好,肯定连小草也长不起来。企业也是这样。
这几年,浙江省主要致力于打造一系列的优良生态系统。第一是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就是对政府自身来讲,在这一轮经济发展当中,政府应该做什么,应该给企业服务什么。我们提出来政府首先要抓自身改革,要以政府权力的减法甚至除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和乘法。因此,这几年主要围绕“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改革,大力规范和削减政府的职能,聚焦为企业服务。
第二是要打造一个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就是让很多年轻人、很多创业者,到浙江来创业感到很方便。比如我们搞了很多众创空间,这是一种平台。另外,省政府在极力推进要通过三到五年建一百个左右的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实际上都是创业创新的平台,既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个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空间和动力。
另外,政府在人才吸引上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国家有“国千计划”,省里有“省千计划”。我们还有很重要的政策举措吸引各类资本汇聚浙江。除了这些,人才来到浙江后,一些城市为他们提供的生活、医疗等各方面服务都在逐步跟上去。总之,要形成一个在浙江创业创新非常便利的生态系统。
第三是要打造一个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我们认为,生态竞争力讲得更多的是自然生态。今后浙江一个很重要的竞争力会体现在自然生态上,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对创新创业的人才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因此,浙江无论在长三角还是在全国范围内,一定会立足做生态系统的示范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的时候明确提出来,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他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就是在浙江提的,浙江人更要成为“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者。
第四是打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如果仅仅是环境好、政府服务好,但整个社会和谐度不高,社会的吸引力、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就会不够。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两件事:一个是怎么样进一步改进政府管理办法,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另一方面还是很重要的,要让老百姓增收,要让老百姓富起来。
这几年我们一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直在构建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的体系。2015年1-9月份,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是1.97:1,这个比例在全国应该属于比较领先、比较好的一个数字。我们要通过这些具体举措,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
这四个生态系统是浙江人一直致力于要做的事,我想,这也是吸引像阿里巴巴这些企业能够在浙江扎根,并能够在浙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人才在哪里“硅谷”就在那里
《财经国家周刊》:浙江被称作创业者的天堂。在经济新常态下,浙江的创客们有哪些新的特点?
李强:浙江人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我们经常说,浙商创业叫“一遇雨露就发芽,一见阳光就灿烂”。浙江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就是凭着这种特有的商业精神和创业创新精神,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路子。现在,这一代年轻的创业者也是秉承着老一代浙商的好传统、好精神,勇往直前、不怕吃苦。现在新一轮的创业创新大潮也在兴起。
但这一轮的创业创新大潮,跟过去有很多还是不一样的。概括起来,有三个非常不一样的特色:
第一,现在人才创业非常活跃。我们在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下推动这项工作,发现浙江在这一轮创业当中,不仅是一般大众老百姓去创业创新,还有好几支特殊的人才力量。
比较突出的,有“四个系”:第一个是“高校系”,就是一些大学的科研人员、年轻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参加创业。第二个是“浙商系”,一些浙商在省内、省外赚到“第一桶金”之后,他开始第二次创业,甚至有的是第三次创业。第三个是“阿里系”,阿里巴巴诞生在浙江,也确实是一个人才孵化器,这几年从阿里离职到外面创业创新的人非常多。第四就是“海归系”。这“四大系”是浙江创业的“新四军”,为浙江新一轮的创业大潮推波助澜,他们是最主要的力量。 第二,年轻人创业非常普遍。现在,很多在浙江创业的人年纪都比较轻。浙江大概有70多个众创空间,里面大部分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人有的是大学毕业几年,有的刚刚大学毕业走出校门,还有一些是休学来创业的。
我一直讲这句话:年轻人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人才在哪里,我们所谓的“硅谷”就在哪里。这一波浙江创业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年轻人创业更加普遍。不像过去很多大学生一毕业,首先是考公务员和找事业单位。这个是非常好的现象,值得鼓励、值得肯定、值得提倡,更值得政府支持。
第三,新经济创业更加凸显。这些创业者围绕着一些新经济,特别是围绕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进行创业,这在浙江非常突出。浙江省也一直在谋划,在下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当中,哪些可以成为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一些产业。我们始终认为,在这一轮经济发展当中,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一个大产业。因此,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是围绕着这个新经济进行创业的,态势非常好。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财经国家周刊》:你觉得如何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在你看来,新形势下新一代的创客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李强:创业是有风险的,创业不是说有梦想就行的,我们也希望年轻的创客能够把心静下来。确实对创业者来讲,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个人努力、又要政府各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既要有梦想、更要实干。
我看浙江有很多创业成功的优秀者或者示范者,像阿里巴巴的马云、娃哈哈的宗庆后、万向的鲁冠球,他们都是创业比较成功的典范。他们这些人我看当初不仅是有梦想,关键是很实干,脚踏实地地干。新一代的创业者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是仅靠梦想确实还不行。从浙江来看,创业者主要有这几条要把握:
第一就是要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市场规则、市场评判、市场决定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而不是政府去“拔苗助长”。很多创业者有理想,但他必须要跟市场去对接,必须要在市场当中寻找它的位置,寻找它发挥作用的切入点。
第二就是产业的对接和引导还是非常要紧。现在国家有很多大战略,我们应该引导这些创业者与国家的大战略去对接,每个省都有自己的一些具体战略和发展方向,包括产业发展方向,要引导他们跟这些产业进行对接。浙江就提出来七大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现在主要是要引导年轻人围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如何发展,还有健康养老、旅游等服务业也是很重要的增长点,这些需要他们去对接的。
第三就是政府要搞好全方位的服务。我们明确提出,我们各级政府要为创业者当好“店小二”,也就是要精心地、精准地为所有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
浙江对接国家战略有优势
《财经国家周刊》:“一带一路”、“互联网+”,这些最近比较火热的战略,也给浙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浙江如何对接这些大战略,使其在浙江真正落地?
李强: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来,相对来讲发展比较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抓住了几轮机遇:第一轮是农村大包干的机遇,后面的是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再后来是加入WTO的机遇。正因为抓住了这些机遇和时间窗口,发展就相对比较快,相对比较顺。
“一带一路”、“互联网+”,确实是新一轮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各地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就这两个国家战略来讲,浙江还有很多优势。
首先浙江有一个很好的区域条件,处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一带一路”首先是丝绸,中国的丝绸按照考证,最早就出在浙江湖州,因此浙江最应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又是一个沿海省份,又有像宁波舟山港这个世界第一大港,区域条件和港口条件非常优秀。
第二,就是浙江人的文化基因决定了我们有能力、有机会、也会有兴趣参加“一带一路”。浙江人就是敢闯,我们在海外有几百万人,在全国各地也有几百万人,按照我们初步统计,浙江以外有800万人在创业,这800万人对接“一带一路”各项发展是很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一带一路”海外的沿线国家,几乎在60多个沿线国家都有我们的侨胞,这是我们很大的优势。
第三,在这一轮的发展当中,浙江人本身有走出去的需求和愿望,“走出浙江、发展浙江”,这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事。这一轮如果对接得好,是我们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因此,省委省政府现在希望各地和所有的市场主体能够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对接好国家这个重大机遇。
最近,浙江开的几次创业相关大会,也让我很感慨。2015年9月份我们开了一次云栖大会,这个大会的主题就是“云服务和大数据开发”,网上报名2.4万人,因为限于接待能力,我们会前十天就把通道关掉了。会期两天时间,来参加会议和参观展览高达四万多人。我在大会上很感慨说了一句话:这次会议从报名和参会人数来看,充分展示了“云”的魅力和数据的价值,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经济的未来,看到了“互联网+”这个伟大战略的影响力。
《财经国家周刊》: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为一个民营制造大省,浙江的传统制造业如何在这个战略下找到新的立足点?
李强:“中国制造2025”对于浙江这样一个传统制造业相对来讲比较发达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我们进行了对比,感到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最近几次海内外媒体普遍关注的,我们中国人把“出国游”变成了“购物游”,反思过来,我们的供给端是出了一些问题。
供给端就是我们的制造业怎么样以质量为本、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供高品质的消费品,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因此,我们最近也在做一个“浙江制造”的总体方案,推动浙江产品能够标准上高于一般标准,服务上高于一般产品的服务,产品的影响力上能够进一步扩大,甚至浙江的很多产品应该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我们正在做这件事。
(本文选自: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03期)
浙江一直是中国创业创新的沃土。敢打敢拼、敢为人先的浙商文化,高效务实、高端大气的政府服务,是当下很多人对浙江的评价。
浙江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创业激情与创新意识。浙江资源有限,人多地少,改革开放后涌现出许多创业者和著名的企业家。如今,新一代创业者的血液里不仅流淌着着老一代的“草根精神”,更在追求“双创”的大路上一路领跑。
他们中,有来自大学的“高校系”,有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再次投身商海的“浙商系”,有从人才孵化器阿里集团走出来的“阿里系”,还有归国创业的“海归系”。统计显示,在杭州,现在平均每天就有11名大学生投身创业。这个庞大的创业群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浙江人“双创”的脚印遍及全球。
从制造大省到创业大省,浙江守住优势,同时求新求变。浙江到底是靠什么吸引了这些创业者,并且留住了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创业者云集浙江,浙江靠什么吸引了他们?新一代的创业者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对此,《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浙江省省长李强。
“小苗木也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财经国家周刊》:11月11日,本来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但是阿里巴巴把它变成了一年一度的全民购物狂欢节,你觉得浙江到底是靠什么吸引并且留住了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
李强:确实,那几天你一打开手机,满屏都是“双11”、到处是“秒杀”,很多人熬夜去购物。现在“双11”跟几年前完全不一样,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的购物狂欢节,甚至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这个节日是自己造出来的,我们过去常说“地上本无路,人走多了就有路”,恐怕节日也是这样,“世间本无节,过的人多了就成节了”。
阿里巴巴为什么会在杭州落地生根呢?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我认为一个地区能吸引企业来,特别是吸引一些优秀的、有潜力的企业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地区为企业的发展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是不是优良。这好像大自然一样,如果有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系统,很多小苗木就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生态系统不好,肯定连小草也长不起来。企业也是这样。
这几年,浙江省主要致力于打造一系列的优良生态系统。第一是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就是对政府自身来讲,在这一轮经济发展当中,政府应该做什么,应该给企业服务什么。我们提出来政府首先要抓自身改革,要以政府权力的减法甚至除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和乘法。因此,这几年主要围绕“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改革,大力规范和削减政府的职能,聚焦为企业服务。
第二是要打造一个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就是让很多年轻人、很多创业者,到浙江来创业感到很方便。比如我们搞了很多众创空间,这是一种平台。另外,省政府在极力推进要通过三到五年建一百个左右的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实际上都是创业创新的平台,既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个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空间和动力。
另外,政府在人才吸引上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国家有“国千计划”,省里有“省千计划”。我们还有很重要的政策举措吸引各类资本汇聚浙江。除了这些,人才来到浙江后,一些城市为他们提供的生活、医疗等各方面服务都在逐步跟上去。总之,要形成一个在浙江创业创新非常便利的生态系统。
第三是要打造一个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我们认为,生态竞争力讲得更多的是自然生态。今后浙江一个很重要的竞争力会体现在自然生态上,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对创新创业的人才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因此,浙江无论在长三角还是在全国范围内,一定会立足做生态系统的示范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的时候明确提出来,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他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就是在浙江提的,浙江人更要成为“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者。
第四是打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如果仅仅是环境好、政府服务好,但整个社会和谐度不高,社会的吸引力、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就会不够。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两件事:一个是怎么样进一步改进政府管理办法,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另一方面还是很重要的,要让老百姓增收,要让老百姓富起来。
这几年我们一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直在构建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的体系。2015年1-9月份,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是1.97:1,这个比例在全国应该属于比较领先、比较好的一个数字。我们要通过这些具体举措,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
这四个生态系统是浙江人一直致力于要做的事,我想,这也是吸引像阿里巴巴这些企业能够在浙江扎根,并能够在浙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人才在哪里“硅谷”就在那里
《财经国家周刊》:浙江被称作创业者的天堂。在经济新常态下,浙江的创客们有哪些新的特点?
李强:浙江人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我们经常说,浙商创业叫“一遇雨露就发芽,一见阳光就灿烂”。浙江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就是凭着这种特有的商业精神和创业创新精神,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路子。现在,这一代年轻的创业者也是秉承着老一代浙商的好传统、好精神,勇往直前、不怕吃苦。现在新一轮的创业创新大潮也在兴起。
但这一轮的创业创新大潮,跟过去有很多还是不一样的。概括起来,有三个非常不一样的特色:
第一,现在人才创业非常活跃。我们在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下推动这项工作,发现浙江在这一轮创业当中,不仅是一般大众老百姓去创业创新,还有好几支特殊的人才力量。
比较突出的,有“四个系”:第一个是“高校系”,就是一些大学的科研人员、年轻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参加创业。第二个是“浙商系”,一些浙商在省内、省外赚到“第一桶金”之后,他开始第二次创业,甚至有的是第三次创业。第三个是“阿里系”,阿里巴巴诞生在浙江,也确实是一个人才孵化器,这几年从阿里离职到外面创业创新的人非常多。第四就是“海归系”。这“四大系”是浙江创业的“新四军”,为浙江新一轮的创业大潮推波助澜,他们是最主要的力量。 第二,年轻人创业非常普遍。现在,很多在浙江创业的人年纪都比较轻。浙江大概有70多个众创空间,里面大部分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人有的是大学毕业几年,有的刚刚大学毕业走出校门,还有一些是休学来创业的。
我一直讲这句话:年轻人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人才在哪里,我们所谓的“硅谷”就在哪里。这一波浙江创业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年轻人创业更加普遍。不像过去很多大学生一毕业,首先是考公务员和找事业单位。这个是非常好的现象,值得鼓励、值得肯定、值得提倡,更值得政府支持。
第三,新经济创业更加凸显。这些创业者围绕着一些新经济,特别是围绕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进行创业,这在浙江非常突出。浙江省也一直在谋划,在下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当中,哪些可以成为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一些产业。我们始终认为,在这一轮经济发展当中,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一个大产业。因此,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是围绕着这个新经济进行创业的,态势非常好。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财经国家周刊》:你觉得如何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在你看来,新形势下新一代的创客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李强:创业是有风险的,创业不是说有梦想就行的,我们也希望年轻的创客能够把心静下来。确实对创业者来讲,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个人努力、又要政府各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既要有梦想、更要实干。
我看浙江有很多创业成功的优秀者或者示范者,像阿里巴巴的马云、娃哈哈的宗庆后、万向的鲁冠球,他们都是创业比较成功的典范。他们这些人我看当初不仅是有梦想,关键是很实干,脚踏实地地干。新一代的创业者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是仅靠梦想确实还不行。从浙江来看,创业者主要有这几条要把握:
第一就是要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市场规则、市场评判、市场决定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而不是政府去“拔苗助长”。很多创业者有理想,但他必须要跟市场去对接,必须要在市场当中寻找它的位置,寻找它发挥作用的切入点。
第二就是产业的对接和引导还是非常要紧。现在国家有很多大战略,我们应该引导这些创业者与国家的大战略去对接,每个省都有自己的一些具体战略和发展方向,包括产业发展方向,要引导他们跟这些产业进行对接。浙江就提出来七大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现在主要是要引导年轻人围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如何发展,还有健康养老、旅游等服务业也是很重要的增长点,这些需要他们去对接的。
第三就是政府要搞好全方位的服务。我们明确提出,我们各级政府要为创业者当好“店小二”,也就是要精心地、精准地为所有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
浙江对接国家战略有优势
《财经国家周刊》:“一带一路”、“互联网+”,这些最近比较火热的战略,也给浙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浙江如何对接这些大战略,使其在浙江真正落地?
李强: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来,相对来讲发展比较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抓住了几轮机遇:第一轮是农村大包干的机遇,后面的是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再后来是加入WTO的机遇。正因为抓住了这些机遇和时间窗口,发展就相对比较快,相对比较顺。
“一带一路”、“互联网+”,确实是新一轮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各地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就这两个国家战略来讲,浙江还有很多优势。
首先浙江有一个很好的区域条件,处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一带一路”首先是丝绸,中国的丝绸按照考证,最早就出在浙江湖州,因此浙江最应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又是一个沿海省份,又有像宁波舟山港这个世界第一大港,区域条件和港口条件非常优秀。
第二,就是浙江人的文化基因决定了我们有能力、有机会、也会有兴趣参加“一带一路”。浙江人就是敢闯,我们在海外有几百万人,在全国各地也有几百万人,按照我们初步统计,浙江以外有800万人在创业,这800万人对接“一带一路”各项发展是很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一带一路”海外的沿线国家,几乎在60多个沿线国家都有我们的侨胞,这是我们很大的优势。
第三,在这一轮的发展当中,浙江人本身有走出去的需求和愿望,“走出浙江、发展浙江”,这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事。这一轮如果对接得好,是我们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因此,省委省政府现在希望各地和所有的市场主体能够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对接好国家这个重大机遇。
最近,浙江开的几次创业相关大会,也让我很感慨。2015年9月份我们开了一次云栖大会,这个大会的主题就是“云服务和大数据开发”,网上报名2.4万人,因为限于接待能力,我们会前十天就把通道关掉了。会期两天时间,来参加会议和参观展览高达四万多人。我在大会上很感慨说了一句话:这次会议从报名和参会人数来看,充分展示了“云”的魅力和数据的价值,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经济的未来,看到了“互联网+”这个伟大战略的影响力。
《财经国家周刊》: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为一个民营制造大省,浙江的传统制造业如何在这个战略下找到新的立足点?
李强:“中国制造2025”对于浙江这样一个传统制造业相对来讲比较发达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我们进行了对比,感到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最近几次海内外媒体普遍关注的,我们中国人把“出国游”变成了“购物游”,反思过来,我们的供给端是出了一些问题。
供给端就是我们的制造业怎么样以质量为本、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供高品质的消费品,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因此,我们最近也在做一个“浙江制造”的总体方案,推动浙江产品能够标准上高于一般标准,服务上高于一般产品的服务,产品的影响力上能够进一步扩大,甚至浙江的很多产品应该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我们正在做这件事。
(本文选自: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