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休闲宜读书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n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古语:“活到老,学到老,学到80仍嫌少。”老人从岗位上退下来,怎样安度休闲时光?有的人养花种草,有的人学练书画,有的人进行体育锻炼。依我看,“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风无事乱翻书”,倒是最适宜老年人打发休闲时光。
  读书能平静空旷之心,陶冶人生淡泊情操,看透国事家事世俗人情,根据时势处境安顿自己恰当的位置,并能激发美好的向往和良好的情绪,使人从烦躁不安中解脱出来,快乐而无忧无虑地度好晚年。
  我年轻时就爱读书,三五天就能啃一部长篇小说,总觉得“一寸光阴一寸金”,一直难得清闲。退下来之后,我对读书更迷恋了。有的老年人,在家心里空空落落的,烦躁难忍,致使情绪低沉,甚至憋闷出病来。我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只不过舍弃了公家的办公桌,把精力全投在了自家的书桌上。读书、研究学问的人生目标,更集中更有的放矢了。可能是形成了习惯的缘故,一拿起书,心就能静下来,脑子里什么也不想了,读累了喝杯清茶,抽支香烟,接着再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读到深处,思维和情绪便随着作者的笔端飞扬,自己也会进入角色,与书中活灵活现的人物共命运同呼吸,一起喜怒哀乐,感叹忧伤。常常一篇作品读完,激动的心情却久久平静不下来。
  我读书最大的收获,是对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你当官,他经商,我读书研究学问,走的是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无论走哪一条路,都有美好的成果。自己脚下走的路,是一条永远不受任何干扰的路,应该感到自豪和欣慰。如此想来,这就是老年人读书的动力和源泉了。
  有些老年人,一辈子不爱读书看报,退下来便更与书报绝缘了;有的老年人也读点书,纯粹是为了看热闹,消磨时光,这样读书收效寥寥。正确的读书之法,在于探讨一些学问,干好一生向往的事业,在人世间留点痕迹。有的老年人,通过阅读大量资料书籍,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史书,奉献给后人。这样读书意义就深远了。
  我读书,不但读一些古今名著,而且天天浏览新出版的报纸刊物,几乎每天都上街逛书摊。如果碰上新来的文学刊物,必买无疑,并把主要作品一口气读完。我觉得读新鲜刊物,能了解新时代的人生态势,认识社会的发展状况,接受现代生活的感染,从而使自己在文学创作中跟上时代新潮流。有了这种晚年生活的追求,心里就有许多希望的幼芽在萌动,许多闪光的憧憬在诞生,在精神上就不会老化,眼前也就永远有着明媚的春天。
  读书不论年龄大小,人的精神也没有老少之分。老年人掌握了这一点,精神世界就会永远年轻。“日月两轮天地眼,读书万卷圣贤心”。
其他文献
Q老师:您好!我今年上高中,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几年变得越来越胖了,尤其是腰变得发粗,我很羡慕周围拥有苗条的身材的同学,于是我看各种书籍上的减肥方法,并想出方法用宽皮带紧紧勒住腰部。可效果却一般,现在经常为这个事儿纠结?  丹丹  A丹丹你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你的想法我非常能够理解。你目前正处在青春期,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憧憬,希望自己更漂亮,这是合情合理的。很多女孩子像你一样,生怕别人说自己腰
期刊
小林已经7个月没有走出家门了,每天他都像一个游魂,飘荡在网络上,打游戏,浏览网页、论坛,他好像对所有的网上事物都感兴趣,但却又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父母也好久没有见到小林了,他把自己关在小卧室里,拒绝与父母见面或者交流。父亲苦口婆心地想与他交流,想把他从网络中拖回到现实中来,但不想听父亲唠叨的小林锁上了房间门;盛怒的父亲一脚踹坏了门锁,小林则拉过了书架当门锁……无奈的父母放任
期刊
前几天参加一个教研活动,一个六年级女生关于“生不如死”的答案让人久久难以释怀。“当我流落荒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我会______”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续写环节,她提示学生一定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几分钟之后,教室内小手林立,有几位男生谈到厄运面前要勇敢顽强,要像文中的鲁滨孙那样沉着面对。这位老师及时表扬孩子们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时,一位女同学在
期刊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正在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传统唱起反调。然而,现实很残酷地告诉我们,人类的生活起居依然要与太阳同步,那些尽职尽责的闹铃每天都会准时将我们从熟梦中拖出来,强迫我们在迷迷糊糊中痛苦地开启全新的一天。于是,可怜的夜猫族开始坠入“皓月当空下精神抖擞,艳阳高照中萎靡不振”的诡异状态。“早上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总是告诫自己,今天一定要早睡。但是到了晚上就会忘记起
期刊
长期以来,作为女儿的我,一直羡慕母亲善“忘”。特别让我不可思议的是,母亲的“忘”,既在恰当,又在漫不经心时。我时常在心里纳闷,母亲到底算不算得上“善于健忘的人”?  父亲年轻时就好喝酒,喝过了头,情绪兴奋,总在言行上做点出格的事,不是冲着母亲唠叨没完,就是喊来牌友通宵打牌。有时乘着酒兴,赢了几文,喜乐自现父亲脸上。若输掉了,母亲本来没埋怨他,父亲反倒责怪起母亲来,不是指责母亲穿的蓝花衬衫不好看,就
期刊
20年前,因为家穷,15岁的我初中毕业就去了中等师范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每月还有50元的助学金。按照规定,毕业后我们要到小学任教,很多同学还要回到农村小学任教。当时,上师范是众多家庭困难、成绩较好、急于脱离农门的农村孩子的无奈选择道路。  那时,除了上学外,课余假日没有PARTY,没有馆子下,没有旅游,想想毕业要去面对那些流着鼻涕的孩子,有时感觉前途一片黑暗,很多同学甚至自暴自弃:通宵达旦打牌,
期刊
人到老年,要量力而行,切莫因追求所谓的“风光”而当上“负翁”。  我和老伴儿退休后,看着手里的数万元积蓄,总想像年轻人那样进行一番“投资”,也想领略一下“投资商”的“潇洒”。于是,我俩拿着大半辈子的积蓄,来到农村包地—听人说,现在很多城里人到农村承包荒地,称之为“反哺农业”。我俩在承包荒地时,才发现自己的积蓄不够,为了实现心中的“地主”梦想,我和老伴一咬牙借了5万元,承包了20亩荒地。  地是包下
期刊
癌症与心理的联结,并不是科学发展到今天才出现的。  在古希腊,人们用“onkos”来描述癌症,现代肿瘤学的英文“Oncology”便脱胎于此。“onkos”在希腊语中表示一种分量或负载,或者更简单地表示为负担—癌症被喻为身体上承载的一种负担。在希腊的舞台上,“onkos”还被用来描述一种悲剧角色的面具,这种角色的头上往往戴着一个笨重的锥状物,象征着其所承载的沉重、悲情的心理负担。  生动的比喻和现
期刊
小张因自己的暴脾气而感到苦恼。他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朋友吵起来,等冷静后又觉得没有必要,但总也控制不了。以前因年龄小,大家都谦让他。现在,他的暴脾气很容易得罪同事。考虑到职业发展,当与领导发生分歧时,他总是忍气吞声,为此,他感到痛苦。  类似的来访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类人被称为“A型性格”,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行为模式—易激动、发怒和急躁。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暴怒发作后的2小时内,心脏病发作或
期刊
那是我生命中最绝望的时光—相爱多年的恋人,转身牵了别人的手;公司破产,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父母远在千里之外,偶尔打一次电话,只能报喜,不敢报忧;租来的房子,又窄又小,陪伴我的只有一张硬板床和简单的灶具……  找不到新的工作,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在这座举目无亲的城市,每天早晨,我满怀希望出门;傍晚,又拖着疲惫的步伐,两手空空归来。而我每天的伙食,已经缩减到只剩下馒头和水,一元钱的咸菜,都可以吃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