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以“情”施教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应该注入情,语文课堂离不开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要想语文课堂教学有实效,首先要拨动学生的情感琴弦。那么,语文课上,教师如何从“情”字入手,以情施教呢?
  一、入境动情
  教师要在教学中用教学内容的情感打动、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所打动、感染,能情不自禁地为作品中的主人公爱而爱,恨而恨,忧而忧。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同感。”如果教师对他们自己的感受毫不在乎,麻木不仁,课堂教学必定是蜻蜓点水,感情苍白。教师对文本理解得越透彻,感受越深,那么,教师带给学生的感染也就越深。教师要把蕴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情感成功地传达给学生,感染学生,首先要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真情感悟。要使学生动情,教师必须先动情;要使学生获得美感,教师必须先有美感。这就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通理明情,“入境动情”,真心地体味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和美的内涵。只有这样,教学时才能做到读则如出我口,讲则如出我心,才能拨动学生心弦,调动学生情思,开发学生智力。
  二、以情激情
  不同课文蕴含着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或用深情,或用忧伤,或用悲壮,或用激昂的贯穿全文的语调来感染学生,就很容易带领学生进入如痴如醉的课堂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会成为架设在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容易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以及对语义思维、记忆和想象而进入特定的情境。
  如在教学《鼎湖山听泉》中,在学生深读、品味、感悟之后,教师用饱满深情的语言说道:“泉声听在耳里,泉水流进心里,这是多么深刻而美妙的印象啊!这样的泉水叫人不忍离去,这样的泉声叫人难以忘怀。愿它永远清澈明净,愿它永远如音乐般美妙,愿它永远流进我们的心里。”在教师深情的话语中,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感受到了泉声的美妙,进入了大自然山水美妙的境界中。
  三、引导动情
  有情有趣的情境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学习语言得以成功的载体。情趣,仅仅靠教师外界的刺激、客观的引发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语文学习的情点、趣点,让学生在由此而建构的情境运行中,自觉不自觉地感受语文学习的情趣,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循循善诱,激情的引导,让学生去听、去想、去说,放飞思想的翅膀,走入课文的情境,往往能使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体会到这群“破冰勇士”的壮举之后,教师设问:如果你看到这么勇敢,这么团结的一群天鹅,你会对它们产生怎样的感情?学生纷纷回答:我会对它们产生喜爱之情;我会对它们产生敬佩之情……“好!就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情感读这几句。”这样激情的引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很快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四、体验悟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把学生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到“情即在眼前”,使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观,其声可闻,其物可赏的境地。当然,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学就成了“我”愿意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独特性的体验,个性化的阅读。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带领学生进入课文中去品味、去感悟、去体会,进入课文的情境,受到情感的愉悦。
  如在教学《师恩难忘》这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我问学生你是怎样理解“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让学生分小组体验、感悟这其中的含意,从而得出“田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如春风化雨,丝丝入扣,潜移默化”。这样,使学生经过自己的体验,通过深情的诵读,进入课文的情境,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诵读传情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感情基调,教师要带领学生用心感悟,深情诵读,进入课文的情境。如《小草的生命》中的第五小节描述阳光、春风、雨露像一位位温柔的母亲关爱小草,小草在妈妈们的关爱下长大了……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要读出母亲的慈爱之情,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可能会读不好;如果教师自己入情入境地做范读引导,就会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朗读的佳境。
  再如《雨后》一文中写道:轻轻地小心地跑。我让学生试着用动作来表现“轻轻地小心地跑”。学生将脚轻轻抬起,而后慢慢放下。在动作的辅助下,学生既自然而然地读出了句子的轻重缓急,又理解了“轻轻、小心”这一词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情激情,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学生的情绪感染教师,这样就会师生共振,生生共谐。阅读教学正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来感悟文章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感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境为载体,以情感为动因,以审美为手段,感受“美”中激发“情”,情动而辞发,辞发即情升,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协同发展。
  六、表演抒情
  主体教育论认为,“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来看,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他们把表演当做一种游戏,可以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它们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天真活泼、爱玩好动的学生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表演课文的活动,这也十分符合小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教材特点,将语文训练整合在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去说一说、演一演,这样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成功,而且能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
  如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教师便可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表演;高年级课本中有许多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教师便可指导学生编课本剧,然后再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感。
  七、媒体升情
  电教媒体善于将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情境,或用动听的音乐,或用活泼的动画,或用深情的录音,或用绚丽的画面来表达课文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升华课文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入情才能入境,入境当然入情”。希望教师努力营造“多情”的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感悟文章的情感。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肿瘤细胞和非肿瘤背景淋巴细胞蛋白表达的特征及差异性。方法:收集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68例,对诊断切片和免疫标记片重新复查,采用Envision法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时期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细细分析这句话,“个体差异”无疑是这句话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在我们日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全面关注这一要点,努力构建差异型的课堂教学。    一、差异教学的内涵分析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差异教学呢?现代教育原理这样认为:在
冬天气候干燥,人们总会觉得全身皮肤干涩、紧绷绷的,尤其在洗澡之后,常觉得浑身刺痒,用手一搔身上还会出现几道白印。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冬季空气干燥,皮脂分泌减少,很容易造
解放前,一些从事西医西药工作的人士、留洋归国的学者,甚至包括国学大师,不信中医中药,说中医中药不科学。还有些人,全盘否定中医中药,说中医是“庸医杀人不用刀”,说“卖药的就是劫
脑电图(EEG)是将大脑神经细胞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放大百万倍并记录,以研究大脑功能状态的一种无痛、无创、便捷且经济的电生理检查方法。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超同步放电而引起
许多因素会影响到胰岛素分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病情控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6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制定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参麦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①常规治疗组:男
埃及人阿巴斯.阿卡德说:"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
研究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关注二孩政策下青年女性角色冲突的矛盾焦点,探究青年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背后机理,分析结果显示较低受教育程度、已婚、生育期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以累及下肢多见,主要表现于感觉障碍,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可有刺痛、灼痛、钻凿痛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