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统编统用的要求,2019年新学期开始,所有年级将全部使用统编教材。本文通过解读统编教材的教育理念,分析统编教材的本质特点,结合当前教学的难点与疑点,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以下简称“五下”)为例,注重本册内容框架以及本册教材与整套教材之间的关联,提出教学建议,帮助老师在实现本册教学目标的同时,把握整套教材,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统编教材 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自2019年秋季全面推行,编写创新点多,教师接触教材时间短,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少,社会关注度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研读教材的能力,稳妥落实教材新理念,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明确教学要求,正确把握和科学使用统编教材,打造高效课堂。
一、领会编写理念,通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有非常鲜明的编写理念、结构体系和风格特色。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制教育等重要内容,特别提出海洋与国家主权意识。在编排体系上,科学安排语文策略与能力序列,提高书面表达比重,阅读和表达趋于均衡。在单元内容上,采用双线组元方式,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列。在训练体系上,尝试构建科学的语文学科训练体系,将选文、活动、知识等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能力。这些都需要老师认真学习领会,全面理解新理念、新思路。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读本册教材并适当做笔记。以五下为例,教师要对各单元主题、要素、特点了然于胸,了解新理念在本册、本单元、本课如何体现和落实。然后了解前后册教材,最好能通览整套教材,熟悉本册教材在整个教科书体系中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明确本册教学目标。
二、分析教材特点,前后对照,弄清编写意图
(一)关注新鲜的文本形式
五下第20课《金字塔》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着重体会情感和审美,第二篇着重获取信息。第二篇是非连续性文本,由不连续成篇的多个片段组成,其中有文字描述、数据、图表和示意图、批注,与常见的连续性文本有很大不同,教学时要注意比较感受。
五下“综合性学习”單元的科普文与以往的也有所不同,以往多是自然科学类科普文,而本册中是社会科学类科普文,多带有观点或某种认同,教师要了解二者的特点和作用。
(二)理解独特的编排方式
五下第20课《金字塔》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意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厘清脉络,对比阅读,了解写法,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古典小说的编排顺序也别有用意,四篇课文先是改写的《草船借箭》,接着是选编的《景阳冈》,然后是节选的《猴王出世》,最后是选编的《红楼春趣》,这样的编排顺序意在让学生一步步接近原著,激发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
(三)感受递进的教学内容
人文主题上,体现知行合一。五下第四单元由《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组成,集中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刘伯承、毛泽东、方志敏的风采,呈现了一群理想主义者的人生选择,以及在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下他们所表现出的胸怀、气度和神韵。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这与四上“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单元有何联系呢?经过分析我们看到,这里有一个人文主题的提升:由四上“我”知道树立什么样的家国观到五下“我” 应该向谁学习,该怎么做,让家国情怀、爱国情操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五下第四单元就是让我们学习诗人、伟人的崇高品质、爱国胸怀以及具体做法。
(四)洞察再次入选的课文
统编教材中有不少老课文再次入选,对这些老课文的教学切不可“走老路”。比如统编教材五下的《牧场之国》,以前在苏教版第七册和人教版第八册中都出现过。虽然以前教学过,但是要注意在统编教材中,课文的册次有变化,生字有变化,文章结构有变化,课后习题有变化,训练目标有变化。因为编写理念变了,课文的教学目标变了,所以教师要洞察这些老课文的新目标与新教法。
(五)领会文后内容的编排用意
课文后的训练题目一定程度上是本课教学目标的体现,是本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的具体化,要特别用心对待,仔细领会。
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的安排也有用意,比如《祖父的园子》课后的阅读链接旨在帮助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体会作品的悲剧意味,丰富了学生情感体会的层次性,也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三、针对不同内容,步步为营,把握教学定位
五下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纵向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综合性学习、识字表 写字表 词语表七个板块。
这里我们通过举例分析阅读、综合性学习和习作板块,帮助老师们把握教学定位。
五下第二单元“古典名著之旅”中多次提到“猜”,那么我们就要好好把握猜的教学定位。首先让学生明确猜的目的,阅读古典名著时,如果碰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不必立刻去查阅字典、词典,问老师,而应“囫囵吞枣”地读。通过多次“囫囵吞枣”地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可以逐步实现“其义自见”。而后经过老师指导、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教学生掌握猜的方法:通过看图理解,联系上下文,借助于一些背景知识等知道文章的大致意思。
五下”综合性学习“单元的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其中包括“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部分。通过活动,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汉字趣味,理解汉字内涵,探索资料搜集方法,撰写简易研究报告。教学时可以把握以下内容:从感知汉字的有趣转化为对汉字的挚爱,从书本素材转化为现实生活,从学生自主活动转化为自觉行为。
四、加强自身素养,融会贯通,追求高效教学
(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下的选文,教师会感觉更加经典,更具有广度和深度,更具有表达艺术和独特的审美视角。而这些语文要素也暗示老师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并以此影响到学生。比如:写景类作品要求从宽泛的感受、体会到专门的初步文学品鉴,如体会静态美和动态美;语言品鉴能力也要求不断提升,从中段的知识语言的“新鲜”“优美生动”“准确”到本册感受语言的风趣。
(二)增强表达运用训练意识
教科书中不仅有习作板块专门训练表达运用能力,还有很多课文后面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都设置了一些题目,让学生体会写得很巧妙的句段,并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建议老师增强表达运用训练意识,针对课文中一些孩子很感兴趣、很有味道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做些“文章”,比如《牧场之国》写夜静之美,《威尼斯的小艇》写艇的灵活,都可以让学生模仿其写一写。
(三)丰富自己的语言经验
积累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先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再到语言运用的积累,最终在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教师也要多阅读、多写作,丰富自己的语言经验,这样才能在课文中瞄准遣词造句、章法立意的高明之处,并将此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表达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谷双琼.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分析——以一年级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3]王春平.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青海教育,2018(03):2728.
[4]胡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统编本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18(11):7980.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统编教材 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自2019年秋季全面推行,编写创新点多,教师接触教材时间短,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少,社会关注度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研读教材的能力,稳妥落实教材新理念,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明确教学要求,正确把握和科学使用统编教材,打造高效课堂。
一、领会编写理念,通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有非常鲜明的编写理念、结构体系和风格特色。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制教育等重要内容,特别提出海洋与国家主权意识。在编排体系上,科学安排语文策略与能力序列,提高书面表达比重,阅读和表达趋于均衡。在单元内容上,采用双线组元方式,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列。在训练体系上,尝试构建科学的语文学科训练体系,将选文、活动、知识等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能力。这些都需要老师认真学习领会,全面理解新理念、新思路。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读本册教材并适当做笔记。以五下为例,教师要对各单元主题、要素、特点了然于胸,了解新理念在本册、本单元、本课如何体现和落实。然后了解前后册教材,最好能通览整套教材,熟悉本册教材在整个教科书体系中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明确本册教学目标。
二、分析教材特点,前后对照,弄清编写意图
(一)关注新鲜的文本形式
五下第20课《金字塔》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着重体会情感和审美,第二篇着重获取信息。第二篇是非连续性文本,由不连续成篇的多个片段组成,其中有文字描述、数据、图表和示意图、批注,与常见的连续性文本有很大不同,教学时要注意比较感受。
五下“综合性学习”單元的科普文与以往的也有所不同,以往多是自然科学类科普文,而本册中是社会科学类科普文,多带有观点或某种认同,教师要了解二者的特点和作用。
(二)理解独特的编排方式
五下第20课《金字塔》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意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厘清脉络,对比阅读,了解写法,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古典小说的编排顺序也别有用意,四篇课文先是改写的《草船借箭》,接着是选编的《景阳冈》,然后是节选的《猴王出世》,最后是选编的《红楼春趣》,这样的编排顺序意在让学生一步步接近原著,激发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
(三)感受递进的教学内容
人文主题上,体现知行合一。五下第四单元由《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组成,集中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刘伯承、毛泽东、方志敏的风采,呈现了一群理想主义者的人生选择,以及在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下他们所表现出的胸怀、气度和神韵。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这与四上“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单元有何联系呢?经过分析我们看到,这里有一个人文主题的提升:由四上“我”知道树立什么样的家国观到五下“我” 应该向谁学习,该怎么做,让家国情怀、爱国情操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五下第四单元就是让我们学习诗人、伟人的崇高品质、爱国胸怀以及具体做法。
(四)洞察再次入选的课文
统编教材中有不少老课文再次入选,对这些老课文的教学切不可“走老路”。比如统编教材五下的《牧场之国》,以前在苏教版第七册和人教版第八册中都出现过。虽然以前教学过,但是要注意在统编教材中,课文的册次有变化,生字有变化,文章结构有变化,课后习题有变化,训练目标有变化。因为编写理念变了,课文的教学目标变了,所以教师要洞察这些老课文的新目标与新教法。
(五)领会文后内容的编排用意
课文后的训练题目一定程度上是本课教学目标的体现,是本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的具体化,要特别用心对待,仔细领会。
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的安排也有用意,比如《祖父的园子》课后的阅读链接旨在帮助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体会作品的悲剧意味,丰富了学生情感体会的层次性,也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三、针对不同内容,步步为营,把握教学定位
五下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纵向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综合性学习、识字表 写字表 词语表七个板块。
这里我们通过举例分析阅读、综合性学习和习作板块,帮助老师们把握教学定位。
五下第二单元“古典名著之旅”中多次提到“猜”,那么我们就要好好把握猜的教学定位。首先让学生明确猜的目的,阅读古典名著时,如果碰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不必立刻去查阅字典、词典,问老师,而应“囫囵吞枣”地读。通过多次“囫囵吞枣”地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可以逐步实现“其义自见”。而后经过老师指导、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教学生掌握猜的方法:通过看图理解,联系上下文,借助于一些背景知识等知道文章的大致意思。
五下”综合性学习“单元的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其中包括“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部分。通过活动,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汉字趣味,理解汉字内涵,探索资料搜集方法,撰写简易研究报告。教学时可以把握以下内容:从感知汉字的有趣转化为对汉字的挚爱,从书本素材转化为现实生活,从学生自主活动转化为自觉行为。
四、加强自身素养,融会贯通,追求高效教学
(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下的选文,教师会感觉更加经典,更具有广度和深度,更具有表达艺术和独特的审美视角。而这些语文要素也暗示老师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并以此影响到学生。比如:写景类作品要求从宽泛的感受、体会到专门的初步文学品鉴,如体会静态美和动态美;语言品鉴能力也要求不断提升,从中段的知识语言的“新鲜”“优美生动”“准确”到本册感受语言的风趣。
(二)增强表达运用训练意识
教科书中不仅有习作板块专门训练表达运用能力,还有很多课文后面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都设置了一些题目,让学生体会写得很巧妙的句段,并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建议老师增强表达运用训练意识,针对课文中一些孩子很感兴趣、很有味道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做些“文章”,比如《牧场之国》写夜静之美,《威尼斯的小艇》写艇的灵活,都可以让学生模仿其写一写。
(三)丰富自己的语言经验
积累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先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再到语言运用的积累,最终在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教师也要多阅读、多写作,丰富自己的语言经验,这样才能在课文中瞄准遣词造句、章法立意的高明之处,并将此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表达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谷双琼.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分析——以一年级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3]王春平.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青海教育,2018(03):2728.
[4]胡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统编本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18(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