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办好开放大学的能力及其能力建设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i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办好开放大学在本质上是一个能力建设的过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办好开放大学的要求,以及国外开放大学的发展经验,我国开放大学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尤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应用、学习资源、学科与学科队伍、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育与科研、办学系统和文化制度等七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从而支持我国开放大学在其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一流的品质。
  【关键词】 开放大学;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2—0060—09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办好开放大学”,[1]具有其深层的张力和内涵。这是我国进一步完善国民高等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实施教育多元化的具体举措和重要行动。
  “办好开放大学”有两层基本寓意。首先,它是一个命题:要办好开放大学,即如何达到开放大学的办学目标;其次,它又是一项使命:怎样办好开放大学,即如何达到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开放大学水平。因为《教育规划纲要》并不包含实施方案,所以“怎样办好开放大学”就成为“办好开放大学”必然内在逻辑。无论是从“命题”出发,还是从“使命”考虑,“办好开放大学”都是一个能力建设、资源整合和水平提升的过程。
  近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明确指出:“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开放大学。”[2]教育部于2012年6月批准建立了国家开放大学和北京、上海开放大学,7月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自此,全国广播电视大学进入开放大学建设阶段。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进行的重要战略转型,是对广播电视大学的功能定位、教育模式、发展机制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更是对广播电视大学的承继、发展和超越。从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上来看,就是要通过对开放大学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技术应用的定位,为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外开放大学发展与实践,办好开放大学,关键是要全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开放大学成长与发展的支撑体系。这种“支撑体系”实际上是在办好开放大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力及其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一流的远程开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一流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资源、一流的远程开放教育学科和学科队伍、一流的远程开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一流的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水平、高效和谐的远程开放教育体系和先进独特的远程开放教育文化与制度。
  开放大学功能作用的实现,离不开这七个方面的能力支撑,而且作为新型大学的独特价值取向,在开放大学整个建设中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高等学校。这七个能力凝集了广播电视大学在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中的历史、文化以及经验和教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规律,反映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开放大学应具备的能力和实力,更是实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开放大学使命与任务的途径与措施保障。选择这七个能力作为办好开放大学的能力和能力的反映,并非涵括所有方面,但至少是符合开放大学发展内在要求不可忽视的几个重要方面。由此构成的能力体系,既是解决当前问题的系统措施,也是以“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一种必然选择。当然,随着对开放大学的认识加深,尤其对重大问题和发展规律的不断探索,该体系和内容亦需要逐步完善。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
  开放大学的网络环境是集统一、开放、灵活与超大规模承载能力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三网融合”、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是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中安全可靠的基础网络、应用平台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实现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重要支撑技术,是信息技术与开放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目前,国家正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后,人们可以方便地利用网络打电话,无需再使用传统的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搜索节目;可以支持多种智能移动终端等。实际上,“三网融合”已经由多网络、多终端、多服务并存向更为集成、融合产业的环境演进,数字化生活将进寻常百姓家,所提供的传输、接受、交互等方式使得“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成为可能。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和虚拟化等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3]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把多台计算机计算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并将大量的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巨大的虚拟化计算资源池(由硬件、开发平台和服务器等组成),这些资源能动态地根据各种规模的负载进行自动配置,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优化。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架构是在大规模的廉价服务器集群之上;应用程序与底层服务协作开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通过多个廉价服务器之间的冗度,利用软件可获得高可用性。[4]人们不再担心本地硬盘的容量大小和是否损坏,本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也不再成为计算机应用的瓶颈。[5]云计算提供三个层次的服务:一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由底层的硬件或虚拟机资源构成,提供计算、数据存储和网络通讯等资源;二是平台即服务(PaaS),构建在云基础设施之上,为云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一个平台开发各种的云应用软件;三是软件即服务(SaaS),基于云平台开发的各类应用服务。[6]
  下一代的互联网,是从过去的“网页”转变为“数据流”方式,由单纯的连接工具成为交互与分享的平台,人们在这些网站上可以实现上传、下载等多种方式的交流。[7]其特征是在搜索技术、机器人技术、游戏技术、视频传输技术、互动技术、三维技术、音视频识别技术等方面的应用非常成熟,由此使网络从单纯的连接工具演进为交互与分享的平台。对于远程开放的网络学习,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富媒体(Rich Media)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和动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8]极强地提高了个性化交互响应的能力,使得在互联网上学习更加便捷,可以多次获取,体现出公正、个性、精准、多维、精彩;可以使网络学习进入web2.0时代,网络交互工具简单易用、网络学习随时随地、使用价格更低廉;促生互联网文化的生成,使得互联网不仅仅是新闻、娱乐、游戏的园地,更是寓乐于学的教育与文化载体,人们重要的生活工具和学习方式。   上述技术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预示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支持超大规模的信息交互和海量的学习者访问(可支持100万—1000万学习者流量同时上网学习);支持课程学分与课程价值的交互技术,可以实现运算资源的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支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多平台之间的无缝连接和互操作,实现资源的整合、管理与评价以及一站式服务;支持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上学习者成果的认证、存储、转换以及“学分银行”的服务与运行;支持政府对资源提供方和服务提供方的质量监管;等等。[9]。
  从某种意义来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决定着开放大学的发展速度,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应用程度则反映出开放大学教育的质量。速度与质量是相辅相成的,现阶段质量问题是主要问题。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技术并没有如人们预期那样带来教育教学的本质提升,片面注重物化形式或增加教学方式的信息技术,忽视深度应用是造成这一尴尬的主要原因。开放大学信息技术应用模式或目标追求,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学习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变革,发生真正意义的革命性影响。由此,一方面,开放大学要跟踪、研究和应用三网融合、云计算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对远程开放教育的支持和功能提升,以及所创设的一个有效自主学习的情境,这种情境可以成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主动建构过程。比如,正在实验的“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CCAI),最适合远程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者,将会引起教育史上阅读方式、书写方式、计算方式、教与学的方式、评价方式等一系列重大的变革。[10] 另一方面,要使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改变教学结构,需要做到四个落实。落实学习者成为信息加工的主动者、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情感体验的感受者;教师成为远程开放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以及学习者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良好情操的培育者;教学内容成为丰富有效的各种学习资源的集合体;教学媒体成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情感体验和内化工具。这四个方面的落实,可能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学习深度融合的开始,抑或说这种“融合”才能引起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的变革,使得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意义真正发生,也是印证开放大学对信息技术应用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三、学习资源建设
  在开放、全民终身学习的趋势下,远程开放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开放大学的重要任务是提供优质、便捷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知道如何获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应用者,从而满足自我学习的需求。同时,以丰富、实用、好用的课程学习资源,加快实现真正意义的学分制,进而支持学分积累与转换,构建“学分银行”。当前,开放大学在提高学习资源建设整体能力、提升学习资源品质中,要明确学习资源建设的目标、作用及本质要求,从而确定学习资源建设的路径,建立起学习者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与面授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
  1. 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建设的目标是:基于学习者需求,支持学习者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1]开放大学的各种教学要素及其作用过程,尤其是教学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及结构形态,相对于传统学校教育发生了诸多的变化。比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者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向知识的构建者,这样学习资源的作用被赋予新的内涵,即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有支持的学习” [12],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最贴切的学习支持服务。根据美国经济调查机构《经济学家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在亚洲,“网络学习环境”最好的国家和地区是韩国,其次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而在全世界“网络学习环境”最好的国家是瑞典,美国第三,韩国第五。韩国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网络教育落后韩国至少五年。[13]韩国之所以在网络学习方面有如此出色的成绩,主要原因是:在资源建设理念上,由教师施教的“教学资源”转变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把学习者自主学习作为学习资源设计的出发点,在建设中根据各类人群特征和不同学习内容要求,选择不同的媒体表现形式,如设计的卡通型、趣味性、Flash 视频教程、在线学习等学习资源,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开放大学在学习资源建设中,要把内容、情境、媒体、互动四者结合起来,既要处理好远程学习与“人境交互”“人媒交互”“通信交互”“人际交互”和“内化交互”等方式的关系。即要考虑这些交互对适应性、理解性、操作性和反思性在深度和速度带来的影响,又要处理好学习者主体与学习资源的关系、课程的知识特点与媒体选择的关系、数量的可选择性与实用针对性的关系,从而提高全媒体学习资源一体化设计水平。
  2. 开放大学课程学习资源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支持和保障学分制的实施,构建“学分银行”,实现学习成果互认。学分制是开放大学办学内涵和外在特征的重要表征。从开放大学的学分制价值取向来看,学分制体现的是一种以学习自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彰显的是以学习者为本、提升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理念,其内涵包括学习者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形成自己思想的自由,以及体现学习者自我价值和主体选择的实现。[14]目前,开放大学的学分制与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主要是现行的教学资源配置方式、课程资源的远程学习支持度、课程师资的配置与教学服务,以及教学管理系统等多方面的限制,尚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真正的学分制,就是适应全面选课的要求,有充分的课程学习资源让学习者选择,尤其是好的课程学习资源。开放大学目前所实行的学分制,大多数还只是把学时换算成了学分以及按学分收费,仅具有统计学和教学管理上的意义。
  只有实行真正意义的学分制,才能建立“学分银行”。通过学分累计制度,对学习者的不同学习经历进行认定、存储、累积和转换,达到一定学分将给予包括学历在内的相应评价,以期实现各类高等学历教育之间的开放兼容、中等学历教育和高等学历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联合融通等。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具有可选择、可交换的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   开放大学建立真正的学分制,重点要解决课程学习资源建设问题,同时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学习资源配置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突出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承认学习者的自主选择权,从而给学习者更多的学习资源选择空间和学习自由。
  3. 对开放大学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开放与共享。开放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开放的目的。要实现课程学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必须做到:
  第一,要在资源供给与使用方式上做到开放与共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展的开放课件(Open Courseware,OCW)项目,为全世界的大学和大学教育树立了开放与共享的楷模。2004年9月,MIT有500门课程成为网上公开课程,到2007年已超过1800门课程,几乎包括了MIT的所有课程。OCW的材料对所有人都是公开和免费的,不需要注册。MIT并不是通过OCW提供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而是与大家共享它所有的课程内容,目的就是建立“开放与共享的知识园地”,促进世界各地学者的合作、共享与共建。MIT的OCW项目和近年来哈佛、斯坦福大学的视频公开课,不仅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传播知识和大学与学者合作的全新模式,而且向世界昭示了真正意义的开放与共享精神,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远程开放教育“如何开放与共享”的总体视野。[15]开放大学必须突破各自为政、自我封闭的圈子,在开放大学体系的校际之间实现开放与共享;走出封闭的知识循环,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资源供给与使用方式,面向社会开放课程学习资源。
  第二,让课程知识本身以及在传播中更具有开放与共享性。比如,Web2.0环境下学习资源具有较大程度的开放性,在Web2.0环境下建设课程学习资源,既可以整合、呈现多种具有知识归集和一次性呈现特征的“静态”教学资源,又可以使教师团队和学习者群体共同参与建设学科演化过程的“动态”学习资源。Web2.0的自组织特性,可以形成教与学交互的学习资源,来提供合作学习的环境。Web2.0所支持的内容聚合、资源智能搜索等,使知识的获取具有开放性特点,知识的共享与共建也融为了一体。英国开放大学在2000年之后,大量运用了各种新技术来提供各种课程资源,例如iTunes、Web2.0等等。[16]当前发展的全媒体资源,就是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形态,通过这种传播形态以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来满足学习者的各种需求,使得学习者获得信息更及时,同时具有多角度、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17]这种便于知识开放的形态,强化了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同时为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第三,建立开放大学课程学习资源开放与共享的文化机制。现在开放大学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开放与共享的种种问题,比如:网络课程建设的标准化问题、相互兼容的网络教学系统平台问题、知识产权和市场运作问题、实现优质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共享和传播过程中发生在教学上的适应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等问题等,之所以至今未有得到解决,追根溯源,其原因是没有形成开放与共享的文化机制。开放与共享的文化,是现代大学文化的特征,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开放大学必须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实施开放,在教育观念、办学方式、学习对象、培养模式、管理方式、教育资源等方面全方位的开放,为每个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服务;在学习资源传输平台建设中,要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提供社会化服务;在设定学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发展的可能性和扩展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资源的使用价值;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与设计中,要坚持开放与共享的原则,制定好各种教育技术标准和使用规范,加快开放大学的学习资源建设与积累,促进各方面力量参与学习资源的建设。
  理解学习资源建设的目标、作用及本质,其落脚点是为了实现支撑学习者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与面授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进一步说,集聚、建设、整合和共享优质的学习资源,就是为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创新的动力,为实现新型学习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提供造血的功能。
  四、学科与学科队伍建设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是按照各个学科来进行的;大学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又是通过各个学科表现出来的。[18]所以,衡量一所大学的办学能力和教育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和学科队伍的建设水平。开放大学也不例外。
  从办学规模来看,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是全世界最大的大学,近10年(2001—2010年)间,年均招生77.36万人。[19]在全世界的开放大学里,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创办时间最早,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和广州在1960年就成立了广播电视大学。但在教育层次上却是最低的一个学校,既没有学位授予权,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和学科队伍。[20]以亚洲国家为主的15所开放大学中,除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之外,其他国家开放大学和我国香港公开大学均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8所开放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英国开放大学约有15万名大学生以及3万多名硕士、博士生(见表1)。[21]
  成立于1969年的英国开放大学,没有牛津、剑桥大学的天生优越和悠久历史。然而,靠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对学科建设的不懈努力,成功跻身于英国一流的大学。在2004年英国《星期日时报》全英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中,开放大学排名第五,只有牛津、剑桥、约克和伦敦经济学院四所大学排在英国开放大学的前面。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重点学科评比中,英国开放大学的24个学科中,17个学科获得优秀,其中工程、化学和地理三个学科获得了最高分,超过了牛津、剑桥和帝国理工等世界一流的大学。
  学科建设是办好开放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开放大学是仅局限于较低层次的学历教育和娱乐休闲教育,而是以开放的理念、以信息通讯技术为载体,面向全民实施多层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在开放大学建设中,首先要明确学科建设对开放大学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它不是为了追求办学层次或与同类学校攀比来抬高自身的办学地位;而是以学科能力、科研成果和教学学术水平来支撑的学历教育,尤其是大学后继续教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行业、企业的职业高端教育,同时还要保障专业的设置;其次要立足开放大学培养目标,明确学科建设的定位和路径,现阶段要以支持和服务于当下所设置且运行的近百个本专科专业(方向)为主,并在学科建设有了一定基础后,遴选出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有需求的学科,作为支持和开办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的重点学科,并发展成为能够代表开放大学学术水平、师资水平、具有一定高度的学科,[22] 再次要保障开放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从学科上支持学位授予权,尊重开放大学自身的教育规律和发展规律,而不是以行政的规则与意志来行使权利,让开放大学回归到作为一个大学的学术性上来,使中国的开放大学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开放大学一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目前,要以学科建设为动力,重点是拉动学科队伍建设,遵循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发挥学科建设对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的学术与专业发展,推进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在学科队伍建设中,聚集全国开放大学的学科力量,规划学科布局,确定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和研究。在学科建设背景下,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群,实现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积极变革教学科研组织模式,搭建跨学科平台,形成更大规模的学科研究组织模式;科学合理地在开放大学体系内设置不同层级的专业责任教师、课程主讲教师、课程主持教师、课程责任教师和课程辅导教师,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职能、作用,以及学历、职称要求和人数比例。总之,要根据知识创新组织的基本要求,整体思考学科组织的目标定位、功能划分与资源配置,大力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学科队伍。
  五、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学习支持服务是完整、深切关注和理解学习者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为了解决教与学时空分离和交互条件限制对学习者的影响,满足学习者具有个性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早期的学习支持服务以包括面授在内的基于媒体的人际间双向交互为主要活动,帮助和支持学习者学习课程材料。随着学习支持服务实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支持服务扩展到覆盖学习者从入学(学习开始)到毕业(学习结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强调对学习者个体与群体在此过程的响应。[23]这种转变使得学习支持服务更符合开放大学的特点和学习本质的需求。在开放大学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包括认知、情感与能力(情境)这三方面。从学校教育来看,主要是设计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和情感交流平台,实施充分的人文关怀;从教师作用来看,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课业与非课业的支持服务,解决学习者的不同认知能力在学业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互相转化。[24]既然学习支持服务是确保学习者学习发生的重要因素,那么学习支持服务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一切学习者提供人性化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帮助,包括学习资源以及供给方式、学习问题的释疑解惑、非课业方面的人文关怀,等等。
  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要基于一个有效集成学习者、教师、教学及教学管理、课程及课程学习资源等基础信息的统一的、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平台。比如,通过远程学习接待系统,利用电话、语音、邮件、BBS、短信、传真等多种方式来接受信息、处理信息、服务学习者,既能够解决日常常规问题,也能够回答学习者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关的课业问题。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把“为了一切学习者,为了学习者一切”作为最高准则,一要实现学习者需求的沟通和问题解;二要把所有的信息、服务和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学习,实现“有支持的学习”;三要丰富和充实学习支持服务的内涵,提升对学习者的学习支持服务能力和水平。
  六、远程教育及科研能力建设
  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重要支撑。开放大学的科研活动主要是远程开放教育研究和学科性科学研究。在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方面,整体上要立足时代前沿,关照学校现实,强化问题意识,注重理论创新。其中,立足时代前沿,远程开放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征,体现时代要求,回答时代课题,应对时代挑战;关照学校现实,电大的本质精神是革命的、批判的、实践的,电大的30多年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走过来的,有很多重大问题需要研究,要结合电大30多年的历史进程、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为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提供经验;强化问题意识,拓展研究视野,充分认识国际教育大变革、大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深入研究本土经验和本土模式问题,把握新变化、提出新思想,为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提供理论支持;注重理论创新、开放教育的伟大实践,提出了许多需要回答的新课题,要自觉地在思想认识上,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用这些研究成果为开放大学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服务,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支持依据。
  在学科性研究方面,要注重实践研究、跟踪学科动态、开展团队合作和服务学科教学。一般来说,学科研究具有实践的特征,尤其是开放大学的教师,长期局限于学术力量、学术积淀、学术队伍和学术氛围的限制,理论研究不是长项,而应走入实践研究问题,要有实践先行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学科动态是对教师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美国教学专业标准全国委员会所确认的成功教学标准的五项基本主张中,其中一项认为:成功教师要能充分理解其所教学科,以及该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组织,如何与其他学科相联合,并如何用之于实际情景中的。[25]教师精通学科专业知识,就要跟踪学科发展动态,并对本学科有所研究,用研究成就滋养自己的学术田园和教学生涯。现实有价值的课题(问题),都是个人力量或单一学科知识难以适应和解决的,开展团队合作,鼓励学科交叉,鼓励校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达到“1 1>2”的效果;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更高层次的科研任务,并持续产生新成果。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取得的科研成果,重要的作用是服务于学科教学,使得教师便于对学科教学内容作出深刻的理解,能够针对学习者、课程和教学环境的具体特点,以最有效的方式转换、组织、调试和表达教学内容,并提高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总之,开放大学要采取有力的激励政策,创新开放大学教师管理体系和机制,广泛开展科研活动,建设一支走在远程开放教育领域前沿,在学科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与研究队伍。
  七、体系与体系建设
  体系与系统不同,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关系组合而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反映出系统的结构、组织、管理、监督、运行机制等。开放大学体系主要依托的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并且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个系统由于结构性弊端和运行机制的缺陷,很难达到质量、规模、成本的优化统一。从管理体制上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中央、省、地市和县的四级管理体制,由于层级设置多,管理链条长,信息传递相对迟滞,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从管理架构上看,教学和教学管理系统更趋于“块”的管理,但行政管理走的是“条”的路径;“条”“块”分割造成了管事的不管人,管人的不管事,在责、权、利上不能形成互为激励、互为约束的机制,即“条块分割,权责错位”。[26]   在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当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强化各级政府的办学责任?如何对既往电大办学系统,既今日的开放大学体系“革故鼎新”?如何选择性激励各级办学的积极性?又如何才能对开放大学不可或缺的各级办学组织以契约方式进行有力地整合? [27]笔者以为,需要对办学系统的管理体制做适应性转型,内部结构做必要性转化,强化各级办学组织合作的契约刚性,建立体系的文化共同体,实现系统间办学的“深度合作、协调和谐”。
  具体来说,第一,各级政府要明确系统办学单位的事业地位,设置标准,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完善财政拨款政策和用人机制,纳入当地高等教育管理序列。第二,对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进行“变革管理”,转向一个更加适应变化的管理方式,建立一个能够同时进行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化的开放大学管理体制框架。体制转型就是把“条”的管理引入到“块”的管理路线和职能,如把办学业绩作为对所辖下级领导班子及负责人考核和晋升依据之一,赋予上级办学单位对其所辖办学单位领导班子及负责人的行政管理职责和话语权。[28]结构转化就是向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发展,减少管理层级和传递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体系的层级间加强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减小各级办学单位(学院、学习中心)教育质量的差异,加强体系内的执行力以及监控、督导的力度和有效性。第三,加大违约处罚力度,强化各级办学组织合作的契约刚性,在执行退出机制时,尽量减少在狭隘的多重利益间折冲樽俎的考虑,提高体系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第四,把体系变为文化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是有着共同价值取向、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集合体,能够维系共同体存在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并为其共同体成员认可并共享的文化,它是一种自然语言,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它的功能如同葡萄藤,可以使散落的部分“团结”在一起。[29]就开放大学的体系而论,能够“团结”并推动体系发展的内核就是开放大学的文化。开放大学的文化给了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同时这些价值观念为其成员的日常活动提供指导。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共同体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行为都是得自于这个团体共享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它为团体的成员提供了共同的方向感,反映的是一个团体成员的思想与行动中得以实行操作的价值观与规范。打造一个文化共同体,是开放大学体系生长的根基、办学的内聚力和发展的活力之所在。
  八、文化与制度建设
  文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属性,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学校成员关于教育的哲学思考,关于教育的价值取向,关于教育的言语行为、言语方式。[30]大学文化是大学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种高品位、富有个性、具有强大号召力的东西,它对大学的员工、学生以及社会公众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1]
  大学文化是对学校使命和组织有效性的支撑。概要地说,是某所大学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以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为核心,体现在大学制度和伦理规范、表现独特风格特征的精神文化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和环境特征,代表了某所大学的形象和作风。[32]其特征是,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一种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的文化;是一种严谨求是的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33]
  大学文化的内核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反映的是一所大学的个性。它们经常连在一起,但还是有一些区别。大学理念是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是这所大学的思想体现、核心和灵魂,它决定这所大学的办学方式和发展方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来说,是关于“什么是大学、大学是做什么的、怎样办大学和办什么样的大学”这样几个基本理论和实践的问题。[34]大学精神是人们对大学本体的最高认识所形成的精神文化的集合,也是有关大学发展和大学秩序建设的一套价值系统。[35]大学精神是对大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是对大学理念、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总结,反映的是大学的精神品格。
  开放大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在建设开放大学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多元化和自身的独特性。众所周知,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文化特色,那么开放大学的文化特色是什么?笔者认为是一种文化个性,是开放大学的文化内涵和办学特色。个性和特色的形成有历史的深厚积淀和现实的影响。开放大学不仅要把自身放在大学中提炼文化中的共性的东西,更应该研究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体制和制度、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以及学习对象、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具有独特个性的内容,从而形成开放大学的课程文化、制度文化、学习者文化、教师文化、学术文化、合作文化、服务文化、技术文化、环境文化、共享文化以及标识文化,等等,彰显开放大学文化的凝聚力、教育力、创造力和影响力。[36]开放大学文化建设,一定要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新文化。
  开放大学秉持的理念是有教无类、学有所教,其基本内核是:使命,即开放大学是做什么的,这是理念的灵魂;价值,即办什么样的开放大学,这是理念的主题;开放,即怎样办开放大学,这是理念的核心;创新,即怎样培养人,这是理念的特质。理念的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教育。[37]
  开放大学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开放大学精神是在培育和建设中形成的,它着眼于开放大学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揭示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在相当长时间里被遮蔽的当代意义与价值,彰显了开放大学的精神。开放大学的精神建设,要坚持真理的价值准则和学术精神的尊严,纯洁大学的精神家园;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增强强烈的竞争意识,不断创新教育理念, [38]从而形成开放大学的独特精神。
  制度是学校的文化契约,是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共同遵守的契约。制度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 系,[39]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制度的目的是:服从学校的价值导向,规范办学行为;保护教工和学习者的权益,明晰各自的责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秩序、游戏规则,提高办事工作效率;确保公平、公正原则,树立良好风尚。
  开放大学制度建设主要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开放大学《章程》,这是开放大学制度建设的总纲和最高纲领;二是根据《章程》所体现学校的品质、水平和价值取向,制定学校的继续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制度,用制度保障进步的成果,改革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根据继续教育制度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保障制度,如教学制度、教务制度、考试评价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工与学生守则制度以及其他各项管理制度,四是形成制度文化,有制度不等于有文化,有制度而难以推行,就形不成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的要义,就是在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过程中,通过制度来化人,让大家认可它,遵守它,敬畏它,以遵守制度为荣。总之,制定制度过程要讲求民主,要有弹性,制度一旦按程序通过实施,就要维护制度的尊严,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用最好的态度和最坚定的方式来执行制度。
  九、结语
  在我国开放大学建设之初,构建一个能够支持中国开放大学健康发展以及相关重大现象分析的能力建设框架,无论是对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开放大学的理解,还是对提高我们关于开放大学未来发展前景的判断力,都有不言而喻的意义。在构建开放大学能力建设的分析框架中,理清当前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明确建设任务和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实践,把开放大学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让人民满意。
  责任编辑 碧 荷
其他文献
一项新成果的诞生使我国除草剂从过去的单纯仿制进入创制阶段。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创制超高效除草剂单嘧磺酯的产业化开发项目日前通过科技部等组织的成果鉴
本文研究了Al含量和C/Ti对Al+Ti+C复合系热爆反应合成Al/TiC的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反应温度降低,反应时间延长,但反应起始温度几乎没有变化;C/Ti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有很大的影
我们常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沟通是一种能力。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沟通是一种技巧。因为它需要你有一定的口才,善于了解对方的表达,有说服人的能力等。但正因如此,沟通需要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模拟训练在任职教育中的角色,阐述了模拟训练的重要作用及模拟训练中人的培养,探讨了未来模拟训练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模拟训练;任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18-01  1 模拟训练在任职教育中的角色  任职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军事职业教育,基本指向是部队岗位需求,基本要求是学员毕业时达到岗位合格标准。
期刊
自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国各地已掀起了一股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世纪之交,中央决定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异冰片基氧乙醛及其低级同系物的合成施达常,贾春华(南京林业大学基础课部210037)异冰片基氧乙醛具1a式结构,有着强烈而持久的类似熏衣草、迷迭香、天然松木油样新鲜木香香气,可用于调制香
研究了对称二苯基偶氮碳肼与Cr(Ⅵ)的显色反应,在0.15mol·L-1的硫酸介质中,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下,显色反应灵敏。560nm处,其摩尔吸光系数可达9.74×104,Cr(VI)含量在0—10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6%一103.2%,RSD<4.34%。该法
With the bioguided fractionation of the ethanol extracts from the leaves of Momordica charantia, we obtained two most active compounds against the feeding of th
AIM: Variation in structure-related components in plant products prompted the trend to establish methods, using multiple or total analog analysis, for their eff
明抄本《乐府雅词》在“转踏调笑集句”目录下注:“或云宣和中,九重传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御定词谱》卷四十在收录这组词时也作了一个注:“八首。一名《调笑集句》。《乐府雅词》注:宣和中,自九重传出。”南宋初无名氏《京口耆旧传》卷五载:“吴致尧,字圣任,延陵人。延陵故地今隶丹阳。宣和间为安化令,以事忤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