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达娃及其作品研究综述(1983~2016)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iu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扎西达娃及其作品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在近二十年来的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章对众多研究者的观点进行梳理,从研究视角、研究时间和文章载体三方面统计整理。同时,也指出对作家及作品研究中存在偏颇,叙述资源只看到文本表面和创作手法上,作者研究和文化传播的挖掘还有待全面化。通过综述,展示成果,找出问题,提出意义,以推动扎西达娃及其作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扎西达娃;作品;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02
  一、引言
  藏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之一,藏族文学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扎西达娃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走出的藏族作家,其文学创作对传播雪域高原这片土地上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扎西达娃的创作生涯只持续了短短十几年,作品数量也只有三十多篇,但其作品具有的敏锐创新意识,独特的创作手法都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扎西达娃在传统的民族文学基础上,大胆引进兄弟民族甚至西方现代文学创作手法,使民族化和现代化相结合,给我国少数民族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自从他登上文坛,作品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一些评论家、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他的文学创作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本文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角度、发文刊物等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全面系统的了解扎西达娃及其创作生涯。
  二、研究文章概览
  扎西达娃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的创作生涯,早期创作的作品大都发表在地方性的杂志上,所以影响力较小,资料搜集难度较大,也未能引起评论者的关注。学术界对他的文学创作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的作品上。笔者搜集了自创作起到二十世纪末评论者对其本人及作品的一些评论文章。
  (1)按研究视角统计
  序号 视角 文章数
  1 作品研究 31
  2 作者研究 7
  3 创作手法 24
  4 文化传播 5
  5 宏观研究 12
  (备注:因为一篇文章中可能涉及到几个当面,所以在分类时,有几篇文章略有交叉。)
  由此表可看出,扎西达娃及其作品研究中,针对作品研究的最多,其次是针对创作手法的研究。再下来对扎西达娃及其作品的宏观研究共有十二篇,最后针对作者本人和文化传播视角的各别评论。扎西达娃作为双语藏族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既表达了个体的生命体验又深入到民族生命深处,表达民族的思考、追求、选择。他的小说创作为藏族文学注入新生力量,多数评论者以此为基点,对藏族小说进行作品解读、创作述评。评论者关注了扎西达娃创作的个案研究以其代表性作品《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谜岁月》《骚动的香巴拉》以及《风马之耀》为文本特例展开阐释、评论。针对作品个案的研究目的是发掘作品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意识,试图通过典型的有代表意义的文本概括出扎西达娃小说创作的特征和美学价值。扎西达娃本人曾经说过“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当我国近些年对外开放、各种外来的东西纷至沓来,遥远的高原古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股潮流的冲击”因此他的创作手法也是将民族性和现代性相结合。在对扎西达娃创作手法的评论中,评论者发现扎西达娃的作品表现出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相似的民族文化危机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作品都着重对民族特性进行了发掘、阐释和批判。采用意识流的手法着重人物心理活动描写使扎西达娃小说与传统文学区别开来,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扎西达娃将民族化和现代化相结合,这样的创作手法对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具有现实意义和美学意义。扎西达娃是藏族当代优秀的青年小说家,他的一些作品也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他本人也有个别评论者从双重文化的负载者、西藏文坛的弄潮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释。扎西达娃生于一九五九年,由于受到了父亲在十年浩劫迫害中的影响,他的童年和幼年时代是在动荡与痛苦的思索中度过的。这段经历使得他早期的创作特别是一九七九年发表的处女作正是愤怒控诉所谓“文化大革命”的小说。随着他对民族历史与现实更深入的了解,扎西达娃发现现实并不是他畅想的那样,现实世界中充满了苦闷与骚动,于是他开始了集神话、传说与幻想为一体的虚幻主题创作,神秘感充斥着这类作品中比如一九八五年创作的小说《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扎西达娃作为从小受到藏汉两种文化熏陶的双语作家,其作品在很好地诠释了藏族文学创作特性的同时也传播了民族文学和民族文化。少数评论者以扎西达娃小说创作的主题意象,审美个性为个案讨论了当代藏族文学的归属、超越和走向。从扎西达娃的创作出发对藏族文学现状及发展进行展望。
  (2)按研究时间及文章载体统计
  扎西达娃从一九七九年开始他的创作生涯,一九八二年进入高产时期,一九八二到一九八八年七年间累计创作了二十余篇小说。九十年代后出版了一系列作品集及长篇小说《骚动的香巴拉》。笔者通过材料搜集发现对扎西达娃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创作阶段的中后期。评论文章多发表于二十世纪中末期。一九八七年和一九八八年二年期间发表各类评论文章共十五篇,由此可见在二十世纪中后期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二十世纪中后期扎西达娃小说在艺术上大胆借鉴、吸收了诸多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和技巧,使得小说呈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审美气息。《没有星光的夜》《去拉萨的路上》等作品批判了民族落后的习俗和陈旧的观念,作品主题包含着深深的批判性。与此同时,扎西达娃后期创作时还把地域文化、民族历史和宗教心理意识也纳入到文本之中,使得作品即呈現出浓郁的文化内涵也延续了前期创作关注的题材-高原藏族青年生活。正是扎西达娃创作后期的转变,作品便吸引了更多评论者的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从二千年到二千零三年,这三年期间没有评论者完全关注扎西达娃及其作品。笔者认为进入新世纪,藏族文坛也涌现出大量新作家,这些给文坛注入新鲜血液的作家更吸引了读者和评论者的关注。但从二千零四年起,扎西达娃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自此每年基本都有对其作品和创作手法的评论。在各类评论文章中。主要针对的是扎西达娃作品本身和创作手法。在扎西达娃创作生涯的中后期,他把民族性和现代性相结合,把西方社会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开创了藏族文坛新的创作手法。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些评论者开始对这种直接“移植”西方创作手法的作法进行反思,有人也提出了质疑。二千零八年有一篇评论文章就提到扎西达娃在对魔幻现实主义接受的同时也要进行过滤。   刊载对扎西达娃及其作品评论的文章主要有二个来源,一是各类期刊,二是学位论文。在各类期刊上,民族类学院学报公开发表论文数最多,如西藏民族学院学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等。地方性期刊如西藏文学也发表了数篇评论文章。共有十一类核心期刊刊载了扎西达娃及作品的评论文章,其中民族文学研究刊载数量最多达到七篇。五篇公开发表的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以扎西达娃为选题,撰写方向都是集中在创作手法研究上。从这些文章载体可以看出,主要关注少数民族作家及其作品的还是以民族类学报期刊为主。西藏自治区内的期刊也很少刊载有关的文章。由此可见区内期刊和综合类期刊在刊发这类文章上仍大有可为。
  三、扎西达娃及其作品研究存在问题及意义
  在当代藏族作家中,扎西达娃可以说已经超出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约束,经受着现代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双重文化的洗涤,他的小说可以说是现代文化和藏族传统文化交叉点上的产物。作为双重文化的负载者,他肩负着传播民族文学的使命。在上文研究视角表格统计中却发现针对扎西达娃本人的评论研究非常少。要想读懂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家本人,了解了扎西达娃在西藏文坛的位置,才能在作品中体会出创作的主体意识。一篇评论文章引用了这样一句评价:“一位藏族青年曾这样谈起到扎西达娃‘扎西达娃要么是释迦牟尼,要么是莲花生大师。’这当然是种比喻,而且是极为夸张的比喻,但它却是一个藏族作家所能赢得的最高奖赏。”由此可以看出扎西达娃在藏族文坛中不可忽视的地位,针对他本人的研究应该更深入进行。西方社会想要了解西藏必须通过媒介,而文学创作作为其中一种媒介是通过作家笔下描绘的社会生活让读者看到了西藏。民族文学作品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在文化传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上文研究视角表格中却看到对扎西达娃作品传播民族文化视角的研究少之甚少。近现代,“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严重的不对等,中国文化的传播始终处于低影响力的状态,少数民族文化更处于劣势。只有关注到文学作品的传播,让民族文学走出去,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了解中国。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宝库。它在中华民族的长期演进中不断创造、积累、传承而成,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获得新生、受到重视、茁壮成长,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人类文明的珍品。藏族文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一部分,扎西达娃作为一位少数民族作家他的文学作品是西藏民族文化符号的表现,是民族心灵的感性呈现,是传播民族精神的载体。在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趋势下,民族文化的承载者民族文学研究也是留下了有待开发的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军.扎西达娃及其小说[J].文学自由谈. 1990(03).
  [2]胡沛萍.在现实与魔幻之间——论扎西達娃的小说创作[J].延边大学 2004年.
  [3]袁丁. 从马原、扎西达娃和阿来的创作看西藏当代汉语小说[J].武汉大学.
  [4]寇才军.由扎西达娃和阿来的创作看当今藏族作家文学的发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5]马忠礼,当子扎西.阿来与扎西达娃小说创作主题之比较[J].安徽文学 2016年10期.
其他文献
本文采取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现用自行研制克莱姆环形绕组电磁感应器行波磁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金属在行波磁场中受力进行了分析,为分析行波磁场铸造充型
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的今天,医疗卫生改革工作持续深入,异地就医结算成为医改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但是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中还存在一
本文以观音桥采样点和重庆市铁山坪小流域为研究地,以位于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大院内一角的阔叶树和铁山坪地区最典型的马尾松针叶林为植被研究对象,采用两种采样方法,分析了
笔者和导师于2003年至2005年对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蕨类植物分三次共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野外考察,其目的是为了在广西龙滩电站蓄水前,评估该区蕨类植物多样性现状,为其多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标准和根本研究模式.对当前其中国化的涵义进行分析,进而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有效发展
近些年我国经济水平、经济实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迈入新经济时代的我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管理方法显然已经不适
摘 要:在小说里白流苏似乎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女子,她自始至终都只是为了能嫁给范柳原。可是在她逞强的性格下,有着她对爱情的向往。而在她对待爱情小心谨慎的态度背后,也有复杂的原因。  关键词:张爱玲;《倾城之恋》;白流苏  指导老师:缪军荣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02  张爱玲的小说和琼瑶的不同。在琼瑶的作品中,人物不
水产养殖过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且这种污染是不容小觑的.但是,只要切实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就可以有效抑制污染恶化,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此外,还要求基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