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夜间哭闹 父母要不要管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khoa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夜里反复醒来哭闹,父母该怎么办?很多父母晚上经常要去抱宝宝,安抚、喂奶,没法好好睡觉,搞得自己精疲力竭。一种盛行一时的育儿方法就是让宝宝哭,不要去管,让他们逐渐学会独立。这就是所谓的“哭声免疫”,这让父母能睡个好觉。但是,这种行为方式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有一些心理学家担心婴儿哭闹得不到安抚,会影响大脑发育,不利于养成良好的性格,但另一些专家并不认同。儿科医生提醒,有些婴儿哭闹是生病的表现,要及时就诊。
  反对意见婴儿哭闹不管会影响发育
  “哭声免疫”会让孩子难受,会造成伤害。婴儿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哭闹,直到需要得到满足才罢休,这跟大人口渴要喝水是一个道理。强行让宝宝“独立”,反而会让他们变得依赖。人类学的研究发现,过着采集狩猎生活的人群会照顾婴幼儿的各种需要,让孩子产生自信,变得独立。家长在宝宝不适、哭闹之前就及时做出反应,照顾孩子的需要,这样才会让他们日后更独立。

  一些研究发现,婴儿在父母的怀抱中可以获得成长,反之身体就会产生异常。因此,建议父母要对婴儿哭闹及时做出反应。安抚婴儿还能培养婴儿自我安抚的能力。亲子之间是共生的关系,会让彼此更加健康、快乐。“哭声免疫”正好相反,婴儿受惊的时候,如果任由他们独自哭闹,会造成精神紧张,令大脑神经网络受到破坏,造成发育受阻。例如,精神紧张令体内氢化可的松分泌增加,会影响大脑海马体的发育,而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和学习。精神紧张还可通过迷走神经影响身体的多个系统,例如肠激惹综合征。从长期来看,“哭声免疫”会损害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让他们不聪明、不健康,变得焦虑、不合作、冷漠。
  保留意见行为干预研究未发现伤害
  通过“哭声免疫”来控制婴儿哭闹的行为干预方法通常在几天内就见效,但有的却没有明显的效果。有的研究则未发现这些干预方式会造成发育问题,对孩子的睡眠、行为、依恋关系以及父母的健康等方面也未发现伤害,认为可以用于短期睡眠的问题。总的来说,只要实施得当,时机合适,是不会造成损害的,但干预如果无效的话也不建议坚持下去。
  医生提醒要注意婴儿哭闹是不是有病
  父母要分清婴儿的哭闹是病理性的还是生理性的。有的婴儿哭闹不止,是因为肚子痛、皮肤瘙痒、感冒发烧等,不会说话就只能用哭闹来表达,对于这些病理性的哭鬧,父母应该带婴儿到医院就诊。
  很多婴儿哭闹其实是生理性的,因人而异,有的父母很紧张,有的妈妈甚至因此出现产后抑郁。这些父母对婴儿过度关怀,一哭闹就抱,容易造成婴儿依赖的性格,以后自主能力、自觉性可能会不好,注意力、毅力都可能会受影响。生理性的哭闹不建议过度迁就,婴儿一哭就马上抱,可能对情绪性格发育不利,更不要把婴儿抱起来摇晃,以免影响大脑功能。建议跟婴儿聊天,抚摸其头部和脚底,分散注意力就不会闹了。
  很多婴儿夜间哭闹是为了喝奶。婴儿肚子饿了要按需哺乳,不能不管,建议小婴儿晚上喂2~3顿,大婴儿尽量只喂1顿,以后可以不喂,以免影响睡眠。这样做相对比较合理,但也存在争议。如果一哭闹就用喂奶来安抚,以后容易导致任性、依赖、情绪偏激。
  最后建议,在孩子两三岁之前,父母和孩子宜在同一个房间睡觉,可以睡同一张床,也可以让孩子独自睡婴儿床。超过两三岁则宜分房睡,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睡觉时房间不要太亮,以免影响睡眠,保留一盏昏黄小灯便可。
其他文献
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的规律和学习特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正因为如此,在当前幼儿园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活动为主,特别一些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影响。游戏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幼儿在展开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体力和能力进行活动,将自身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提升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不应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作为首要目标,而是要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兴趣,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科学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游戏环境体现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我们对班级、专用室等幼儿活动场所进行了“大变身”。  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的喜好定制班级
本期推荐1:《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这是近年来历史类图书中的一本畅销书。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来自以色列,出生于1976年,非常年轻。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从动物到上帝”,以超级宏观的视角,仅仅用了400余页的篇幅,就把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给勾勒了出来,颇有新意。  先说说这本书的精彩之处。首先一个就是可读性非常强,语言通俗易懂,这也是畅销书的共同特点——门槛低,老少咸宜。而且,通俗未必不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什么是生活教育》一文中曾明确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变生活,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教师要在生活中挖掘有效的资源,结合幼儿经验与生活,创设生活课程。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生活也是教育。”《3~6岁儿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既教育。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的一日生活即课程。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很多孩子由于父母过度保护或忙碌,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老师要怎样引导幼儿积极投入生活教育中去呢?  关注生活,引导幼儿热爱自然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幼儿教育中,我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关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朋友圈三千好友,却找不到可以聊天的人》的文章在朋友圈和网络流传,网友纷纷留言“被戳中泪点”。  在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一则“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招募启事引起关注。其内容是年轻人每月只需支付几百元,就能租到养老院中的“酒店式标间”,而条件便是每月至少陪伴院中老人20小时,包括陪老人聊天、看书、写字和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等。有网友留言:“如今陪聊也成了生产力。”  另一则与聊天相关
幼儿园园部大厅的图书馆开放以来,投放了许多经典、热门图书,包括家长、教师和幼儿推荐的书籍。从后台统计数据来看,部分孩子借书的频率不高,借书的数量也不大。图书馆投放的书籍中,故事类的图书比较多,满足了大部分孩子阅读的需求,但有一部分孩子对图书的种类有更高的期望,他们有个别需求时,找不到相应的书籍。基于图书馆图书配备的现状以及孩子们的个性需求,图书馆多元图书的配置正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完善。可以用的图书
幼儿安全至关重要,教师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长抓安全教育,坚持集体讨论和随机教育相结合,将安全知识作为活动主题对幼儿进行集中教育;注重随机教育,让安全教育渗透幼儿的一日生活;并让家长配合教师工作,形成安全教育合力。集中教育,让孩子牢记“安全”二字  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进行集中教育,如向幼儿展示有关安全知识的图片、音像资料。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收集防火、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防雨、防雷、防震
硬膜外麻醉在我国临床医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硬膜外麻醉是指在患者的硬膜外腔中,通过硬膜外留置导管,随时追加药物,以此来适应和调整手术麻醉的时间。本文详细介绍硬膜外麻醉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硬膜外麻醉质量的措施。  硬膜外麻醉的具体操作为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后,患者取侧卧虾弓位。在需要进行硬膜外阻滞的间隙中,硬膜外穿刺针穿刺抵达硬膜外腔,将硬膜外导管,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留置于患者的硬膜外腔中。
幼儿教育较为重要,该阶段教育对幼儿各项能力的启蒙以及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幼儿年纪较小,没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幼儿教育往往以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且这种游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该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幼儿对于学习的意义还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幼儿而言没有教育效果。因为驱使幼儿开展学习的并不是教师的督促,而是其对事物的兴趣。幼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