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T1基因多态性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风险的预警作用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7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AKT1基因rs1130214、rs2494744两位点多态性对海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风险的预警作用。

方法

本研究采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海南某医院住院治疗24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其中汉族148人,黎族95人,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72人作为对照组,其中汉族197人,黎族75人。所有入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采集外周抗凝血,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对rs1130214、rs2494744进行基因分型,利用SPSS 25.0对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

不区分民族的情况下,AKT1基因的rs1130214、rs2494744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s2494744位点三个基因型AA、AG、GG在汉族脑梗死组中的分布频率为44.59%、51.36%、4.05%,在汉族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47.21%、42.13%、10.6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96,P<0.05)。对三个基因型的独立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GG可能是汉族人群脑梗死的抵抗因素(P=0.024,OR=0.354,95%CI:0.139~0.901)。rs2494744三个基因型AA、AG、GG在黎族脑梗死组中的发生例(率)为58(61.05%)、25 (26.32%)、12 (12.63%),黎族对照组中为28(37.33%)、39(52.00%)、8(10.67%) ,三种基因型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3,P<0.05),AA在黎族脑梗死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OR=2.631,95%CI=1.410~4.909),AG则相反(P=0.001,OR=0.33,95%CI=0.173~0.627)。

结论

AKT1基因多态性位点rs2494744基因型AA是黎族人群脑梗死的风险因子,对海南黎族脑梗死人群具有潜在的预警价值。

其他文献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其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指南,以及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1],均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HFrEF治疗进展迅速,而HFpEF几个主要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其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测已广泛用于心力衰竭诊断和鉴别诊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方式,随着各类妇科疾病发病率的走高,临床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然而在手术期间,患者的手术效果与麻醉效果密切相关[1]。其中罗哌卡因作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从而阻断神经的传导和兴奋作用,发挥显著的麻醉效果,但为了强化麻醉效果,临床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2]。舒芬太尼作为芬太尼的衍生物具有强效镇痛的效果,且见效时间较短可以有效弥补罗哌卡因见效时间较长的劣势,故而临床多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3]。现本研究选取106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旨在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目前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最主要的替代疗法,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维持性血透析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但由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效血容量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1]原因导致透析患者反复出现低血压,使透析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影响透析充分性;低血压患者血流量减少,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导致心脑肾缺血,影响生存率[2]。本文拟研究透析过程中间断性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用以改善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ntradial
慢性肾衰竭属于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与此关联代谢紊乱等组成综合征,其临床治疗方式为血液透析,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长期透析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属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方式较多,但长时间应用磷结合剂、钙剂,可增加血液内钙磷浓度,引起高磷血症及高钙血症。因此需创新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60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分析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急性心力衰竭属于高发危重症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心脏病终末期患者,该疾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患病后患者多存在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能导致患者直接死亡[1]。研究表明[2],65岁以上住院患者多死于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威胁老年住院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我国关于急性心力衰竭早期干预报道较少,在以往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抗心力衰竭,促进心肌功能恢复为主,但常规急诊治疗效果不理想,而急诊集束化治疗对常规急诊治疗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操作性,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心肺功能恢复,效果显
目前,针对于急性结石性胆管炎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给予手术治疗。既往临床上采用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管炎的方法多为开腹手术进行取石,患者手术过程痛苦大,术后恢复时间长[1]。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腹腔镜技术在治疗急性结石性胆管炎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2]。鉴于此,本文研究为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2种治疗方法应用于急性结石性胆管炎临床治疗的综合疗效差异,选取了我院外科于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临床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管炎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针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为严重致盲性眼病,为引起儿童失明重要原因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失明儿童病因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约占6%~18%[1]。目前临床关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并未阐述明确,临床认为,可能与早产儿胎龄及体质量等多个因素相关[2]。为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需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本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早产儿1130例,回顾性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可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住院期间没有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未处于病原感染的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新发生的肺炎[1].有文献报道我国医院感染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者中HAP感
期刊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组胺释放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从现阶段来看,氯雷他定是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但经长期临床实践表明,该药物的单一应用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且在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等方面效果十分显著。对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对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本院接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终末期则表现为全心衰竭,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合理、安全的治疗对患者预后改善尤为重要。临床多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该病,但治疗针对性不强,疗效难以达到预期。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具有调节神经激素、利尿、抑制心室重构、扩血管等多重功效,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能取得较好疗效[1]。为进一步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效果,本次研究为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