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明模块化课程的特点和目标,阐述电子电器专业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电子电器专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习 岗位能力 模块化课程构建 电子电器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048-03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电子电器专业信息日新月异,电子市场对人才需求量大,企业需求学生就业即可上岗。因此,如何在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上好专业课程,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体现以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的中职教育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内容。建设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电器专业的课程设置无法完整体现岗位能力需求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企业的设备逐渐趋向智能化发展,企业在发展中对熟悉电子电器设备装配和维护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的电工电子理论和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设备装配和维护能力,有简单的自动化操作水平,并有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需求的岗位能力。但是就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电子电器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仅限于基础的电工电子理论和操作技能,实训设备更新慢,自动化相关课程内容与市场脱节比较多,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滞后于市场需求,因此不能满足电子生产企业的岗位需求,学生到企业工作,无法实现上班即上岗的培养目标。由此可见,中职电子电器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科学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专业的培养效果。
  (二)电子电器专业课程教材更新慢,学生难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傳统的教材编写、出版周期较长,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反映当今专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和最新设备操作技能。例如在电工操作教材中依然保留旧的老式 HK 闸刀开关、RCIA 系列插入式熔断器等教学内容,又如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元器件的新系列内容在很多电工教材中都没有体现,电工电子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更新慢,可见现有教材编写仍然形式单一,技术更新慢。适应岗位能力的模块化教材少,教材内容落后,影响了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电子电器专业课程形式单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现有中职课程设置的知识结构形式单一,学习知识内容一致,进度一致。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分成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实训课程都是分组操作,每个学生分配到的课时比例少,有些学生甚至有可能没有办法分配到操作时间,这样限制了不同基础学生的个人潜能和个性化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模块化课程教学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进度,提前学习新模块内容,这样学生不会同时占用同一个学习工位,也不会限制学生个人潜能的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模块化课程的特点和目标
  模块化课程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核心的通用课程。模块化课程的构建是为了实现岗位化教学目标,是按照市场对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的需要进行设置的,把控好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三者的平衡,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在电子电器专业中,模块化课程的构建是根据电子电器专业群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将职业标准和企业新技术融入课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不用单一的教材内容,实用性较强。同时,模块化课程的设计也注重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进度提前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电子电器专业基于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一)深入企业调研,分析企业岗位需求
  每年电子电器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调研计划和组织企业专家开专家委员会议,从深入企业调研到与企业专家的研讨中了解电子电器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现有的岗位需求、设备以及发展趋势,了解电子电器专业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岗位需求等相关信息,从而调整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电子电器专业近年来的职业岗位情况分析如表 1(见下页)。
  (二)依据岗位要求,构建电子电器专业模块化课程
  1.探索与践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的重要战略要求,作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之一的柳州市也在各大职业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学校电子电器专业借此契机,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与企业探索构建校企合作下的学徒班,结合“1+0.5+1+0.5(1:学校学习,0.5:企业实习)”或者“1.5(学校学习)+0.5(企业学习)+0.5(学校学习)+0.5(企业实习)”即学习—实践—学习—实践的“教产融合、做学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及时到企业中得到实践,然后返校回炉再学习,最后再强化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实践体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整合和优化专业课程,实现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构建。电工电子技术日新月异,新设备、新技术等内容不断更新变革,电子电器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必须考虑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实用性,并结合企业需求,及时把新的知识点引入课堂中。因此在不断的调研和摸索中,学校电子电器专业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胆进行课程模块化整合。结合相关知识点和现有设备,与企业需求相衔接,使得课程内容更符合岗位需求。如通过调研和企业专家委员会,整合现有教材知识点和企业需求技能,编制了对应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设备装配与运行——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设备装配与运行—— 智能产品装配与调试》《设备维护与维修—— 物业水电安装与维修》《设备装配与运行—— PLC 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实训指导书。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校本教材,编写教案、课件,汇编教学案例等方式,整合和优化电子电器专业课程,实现岗位化的课程教学。在学校中组建教师工作站,让企业派遣优秀员工与学校教师建立优秀的教师团队。结合市场需求,及时将有关新设备、新技术等新知识引入课堂,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   3.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模块化课程的实施。在电子电器专业中推行项目式教学法,践行各类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实现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模块化课程的开展,需要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支撑。电子电器专业编制的实训指导书就是按照项目式教学法编排的。在实训教学中,围绕每一个项目开展教学,而且每个项目独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进度,提前学习新模块内容,这样学生不会同时占用同一个学习工位,也不会限制学生个人潜能的发展。如《设备维护与维修—— 物业水电安装与维修》实训指导书中,物业水电安装分触电急救、常用工具和导线使用、灯安装、配电箱安装、安装家居配电板等模块开展教学。该课程所有环节均围绕水电安装与维修的内容来开展实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到企业中体验正式的工作场景,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模拟实训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学习起来也简单易懂。
  (三)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成效
  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方式与技能学习方式,密切了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更好地在企业中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行模块化课程改革后,先后与柳州、江苏等地的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学徒班。经过学习学生到企业后很快能适应工作岗位。课程改革后教师也在教师工作站与企业员工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更新了很多专业新知识,并从制定的专业教师企业跟班锻炼制度中,得到企业学习机会,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专业岗位能力。从学生的就业情况和教师教学提升上来看,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的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实现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的设计,实质是课程的整合与优化,既符合企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又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电子电器专业模块化课程的构建,是将电子电器所有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串联在一起,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知识学习,这样可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有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学校电子电器专业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的开展已初见成效,但是在课程安排、课时安排等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如何以就业岗位为依据设计课程,如何使课程与企业需求更好地衔接起来,如何改进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实际接轨,都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更新模块化课程内容,实现就业即上岗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祖佑.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山东工业技术,2016(3)
  [2]邢 婷,侯 丹,葛 雷.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习题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10)
  [3]謝婉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2014(7)
  (责编 卢建龙)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广西物资学校为例论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亦师亦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分析“亦师亦商”的“双师”团队建设背景,明确电子商务专业“亦师亦商”的“双师型”教师定位,提出构建岗前与岗后培养融通、个人发展与专业发展融通、学校与企业培养融通“三融通”师资队伍培养模式,从而打造一支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理念新的“亦师亦商”“双师”团队。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子商务专业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核心素养引领下历史教学设计的策略,提出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历史教学设计应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反思与总结等五个方面切入,并以学生为起点、学法为节点、细节为支点、获得认知为终点,综合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要素。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 唯物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蕴含的“工匠精神”,针对当前社会忽视职业教育、企业忽视人才培养、职业学校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等问题,提出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措施,夯实頂层设计,建立“工匠精神”培育机制;搭建培育平台,在熏陶体验中培养“工匠精神”;民族文化进校园,在传承中培养“工匠精神”。  【关键词】黄炎培 职业教育思想 工匠精神 培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玉林市卫生学校为例论述中职助产专业软技能的培养,提出强化教师软技能的培养意识和能力、开发融助产硬技能和软技能为一体的校本课程、以案例导入为基础开展模拟情景教学、创新考核方法等培养措施,分析助产软技能与硬技能教学融合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 助产专业 软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26-02  随着社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市鹿寨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论述如何强化幼师生英语活动与交流能力,提出增加幼师生的英语口语交流、拓宽英语交流活动的途径、实践英语教学活动三种方法,促进幼师生英语活动与交流能力的提高,使之成长为未来幼儿园的优秀英语教师。  【关键词】幼师生 英语活动 交流能力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139-02  随着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生源素质不高、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选择不够合理、实习见习过程模式简单、“双师型”幼师队伍尚未真正形成等问题,提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严把招生进口关;开放办学,建立园校合作、校校合作的办学机制;探索和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和整合教学内容;高度重视见习实习工作,精心组织安排,抓出成效;建设一支理论和实践能力较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构成,以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论述通过“一体系二能力二平台”模式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即通过课程体系建设,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从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两方面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 就业能力 课程体系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19)08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背景,论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创新特色及培养成果,为其他职业学校汽车类相关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046-03  教育部 2014 年 9 月颁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乡土生物课程资源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提出参观考察形成科学生命观念、小组讨论培养严谨科学思维、亲身实践进行创新科学探究、实地考察明确相应社会责任等措施,从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将核心素养内化为个人品质和内心情感,升华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乡土资源 生命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 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南宁市第一中学为例分析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针对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方面兴趣不足、知识点掌握不牢以及学习习惯不理想等问题,提出拓展课外阅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化知识点的落实、有效培养学生读诗的能力等对策,以提升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 古诗词 教学现状 策略 调查 鉴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