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已经越来越显示其固有的局限性,尽快建立符合市场化改革要求的与国际接轨的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到2004年9月,我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超过30万亿人民币,而且其增长速度每年都超过10%。由于我国的金融业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外资银行也开始进入我国,民众的存款也形成了风险。怎样引入“新陈代谢”的机制,怎么建立新的约束制度,这是我国金融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值得我们借鉴
  
  一、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经过19世纪欧洲和北美经常出现的金融恐慌,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西方人看到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无论哪家银行,只要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存款人对其实施挤兑,并且这种挤兑行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结果无论是“好银行”还是“坏银行”都会在挤兑的冲击下,因流动性枯竭或高昂的贴现成本而破产。美国人深刻总结这个经验教训,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并于1934年1月1日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其主要功能是为商业银行、储蓄银行提供存款保险,接管经营失败的银行,以及管理、监督、检查投保银行。应该说美国是存款保险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
  美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并非一帆风顺,开始美国人的存款保险和担保计划是以各州为基础进行过多次尝试,均由于损失过重而失败。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最终通过之前,美国国会讨论了大约150多个议案,但都未获准。根据实行过存款保险制度各州的经验,反对者认为存款保险削弱了市场的纪律,促使银行冒更大的风险,并且危害了经营良好的银行,因为这种制度使其不得不承担经营不善的银行所产生的损失。反对者包括大型银行,这些银行通常具有分支行,实行多元化经营;还有一些政治家,比如当时刚当选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和参议员卡特·格拉斯,后者是《联邦储备法》的制订者之一。存款保险的支持者认为,该制度可安全保管小储户的流动资产,而不要求他们对银行的财政状态有深入的了解,还可避免挤兑。如果某一家银行发生挤兑会波及其他银行,促使储户从银行提出资金,从而减少经济中的储蓄总量和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会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尤其在危机期间,存款保险可保护支付体系的有效运转,帮助维持为避免银行业过度集中而普遍实行的小型单一银行制。
  在美国,所有联邦特许银行必须成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成员,州特许银行可以申请成员资格。多数州银行都申请了成员资格。要求所有FDIC成员必须参加联邦储备体系,FDIC收取投保银行国内存款总额一个百分点的1/12(0.00833或8.33个基本点)作为保费支持营运。FDIC还有权从财政部取得借款,但以30亿美元为限。根据与货币监管官和联邦储蓄体系达成的协议,FDIC主要对非联储成员的州特许的投资银行进行管理,监督、检查,还复审货币监理官员关于国民银行的报告以及美联储关于各州成员银行的报告。
  直到20世纪80年代,公众都普遍认为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取得完全的成功,美国银行倒闭数目从30年代后急剧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每年很少超过10起,银行挤兑现象几乎消失,银行体系在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之后被认为是稳定的。即使在确实发生的少数几起银行倒闭事件中,只有为数不多的未投保储户遭受损失,而其他银行并未受影响。一般来讲,FDIC能够让特许机构在一家银行的资本下降到零以下之前宣布破产,这样,损失大体限制在股东身上。而且,为了维护一个社区中不间断的银行服务业,FDIC越来越多地安排其他银行来购买经营失败的银行承继其全部存款,从而降低了进行清偿的必要性。由于FDIC的损失很小,它的储备金迅速增加,并通过年度退款降低了对银行收取的实际保费,退款额最高可达保费的2/3。
  
  二、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存款保险制度的改革
  
  美国的银行倒闭数目由80年代初期每年10起左右急剧上升到80年代末的每年大约200起。尽管银行总数基本保持不变。但1987年至1990年,4年时间倒闭的银行总数几乎相当于自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成立至1987年这53年间倒闭的银行总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损失也急剧上升,其储备金1987年时达到180亿美元的水平,到1991年底已完全枯竭。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不但减少并最后终止了保费退款,到1991年中期还将保险费率迅速提高到23个基本点,但都无济于事,况且这些数字还低估倒闭银行的数目以及以美元计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损失,原因是一些经济上失去偿付能力或资不抵债的银行并没有实行法定倒闭,也就没有在统计表上体现出来。当然这一问题是许多人关注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命运急转直下呢?原因是美国的国民经济变得更加反复无常,尤其是涉及重要的工业和地区时,经济日趋不稳定增大了银行风险组合的损失,在越来越多的银行里,下降的资本水平已无力消化损失。20世纪70年代美国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尤其是能源和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涨的现象在80年代初突然消失,首先给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银行造成打击。1978年至1981年间,主要由于产油国在伊朗革命后减少出口,使得石油价格由每桶12美元上涨到35美元,并且普遍预计还会进一步上涨。其他能源价格也随之上涨,使美国主要的能源生产地区得克萨斯、俄克拉何马,路易斯安娜进入繁荣阶段。以基本能源价格至少会保持下去为出发点,这些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的银行对出口,商业及住宅不动产的扩张进行了融资。相反,能源价格却急剧下降,到1986年时又重回到每桶12美元的水平,上述地区因此受到不利影响而陷入经济衰退,拖欠偿还贷款的现象迅速增加,贷款抵押品价值降到贷款额之下,结果,倒闭银行的数目急速上升。1985年至1989年,美国上述三个州共有482家银行倒闭,占美国倒闭银行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得克萨斯就有352家,并包括该州10家最大银行中的9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商业房地产价格骤然下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实行了《1986年税制改革法》,该法逐步取消了曾经对大规模房地产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是在部分地区,尤其是新英格兰和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对商业建筑需求过于乐观的估计,这些建筑主要是办公楼和购物中心。许多银行在房地产刚开始过热时增加了对商业房地产的贷款,结果拖欠还贷现象增加,他们也品尝了苦果。这不仅在美国的西南各州,而且在已经遭受打击的新英格兰及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引发了新一轮的银行倒闭。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此时不愿对大 银行进行破产处理,也不愿给其投保储户及其他债权人带来损失。这加剧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自身的损失。根据与其他银行监管机构达成的协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视这些银行为“大的倒不了”的公司。首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害怕引起系统风险,即一家大银行倒闭及其包括国外储户和其他银行在内的大量储户所带来的损失会引发人们对其他银行发生倒闭的恐惧而产生挤兑现象。这样,无论银行经营是否有麻烦,都会增大倒闭实际发生的可能性,还会对整个金融领域产生不良的外溢作用,甚至波及宏观经济。同时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也害怕银行倒闭会减少社会的货币及信贷量,损害就业,招来储户、管理层,股东、雇员甚至一些大借款人的政治压力,这些借款人会害怕随时要求他们偿还贷款。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还担心承认大银行破产,将给其安全记录带来污点,他们希望推迟破产或者能为银行赢得时间重获清偿能力,或者将倒闭的麻烦推给继任者。另外,“大的倒不了”的原则在美国的大陆伊利诺国民银行1984年失去清偿力时被正式采纳,这家银行因给得克萨斯州的能源生产厂家贷款而损失巨大,这些贷款银行又是从俄克拉何马川倒闭的Pennsquare银行购买来的。大陆银行经营失败时是全美第七大银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并未使其按法定倒闭,而且给予帮助以保护该行所有投保与未投保存款的平价,保护该母行控股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此举极大地加重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费用,尽管后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失去清偿力的大银行实行了法定倒闭,并不再保护母行控股公司债权人,但它继续保护经营失败的大型银行的所有储户以及视为“特殊而不能倒闭”的银行的所有储户。在美国1987年至1989年间得克萨斯州倒闭的9家银行,及1991年倒闭的新英格兰银行、华盛顿国民银行其损失几乎使美国联邦储备金面临枯竭。
  在考虑对银行保险基金(BIF)进行资产重组的建议同时美国国会也开始考虑进行存款保险制度改革以降低巨额损失并消除银行过度冒险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改革的焦点:当银行开始出现金融问题时,监督部门即尽早进行结构性干预,在金融机构资本完全枯竭前提出解决方案,取消了“大的倒不了”的原则,根据银行风险暴露程度给保费分级,以及限制账户的覆盖面。许多改革措施都被写入1991年年底出台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人们期待未来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继续在消除动摇整个银行体系的银行挤兑方面取得成功,同时又不会助长银行的冒险投资行为和低资本率经营,而且期望对无清偿力银行的容忍政策能有所节制,该政策曾明显地加重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自身的损失。
  
  三、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应该借鉴什么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西方金融机构在我国建立越来越多的分支银行,我国居民过去那种无风险的存款方式已经不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个竞争机制和破产机制充分有效的银行体系中,必须建立一个功能健全的存款保险机构来保证它的长治久安。由此可见,银行体系必须引入存款保险制度,以防止发生大面积挤兑的系统性风险。
  第一,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让商业银行自己承担风险成本。从公平的角度讲,商业银行如果自身不承担风险成本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建设,政府不该承担化解银行风险的成本,更不应该通过税收或铸币税的形式向普通纳税人转嫁。我国的银行体系虽然不同于美国,但美国的存款保险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二,建立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政府实施明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银行的风险要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加以解决。如果银行的风险由财政拨款或由中央银行再贷款(或用外汇储备注资)解决,会使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丧失一部分自主权。在我国随着银行业对外和对内开放步伐加快,银行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如果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依然保持目前的资产状况,那么政府对它们实施救助的频率、范围和成本肯定会逐渐增加。从长远看,这是不利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建设的。
  第三,存款保险可以有效防范银行业的道德风险问题。实际上我国过去是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银行不需要交纳保费(零费率制),并且存款保险实际上又覆盖了所有存款账户。所以我国银行业的“道德风险”问题要比实施明确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要严重得多。一个明显的证据是,即使是我国那些内部治理结构较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并不存在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也达到了6%,而美国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则低于2%。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在没有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下,金融当局根本无法通过实行差别保险费率,调整最优存款保险额上限,实施保险金返还等政策措施来改善各银行的“道德风险”动机。可以预见,如果金融管理当局不突破目前的这种制度安排,那么中央银行和各级财政所承担的偿债压力还会越积越重。这样就使我国金融业在全球统一的金融大市场面前,形成很难摆脱的负担。
  第四,如果不建立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存款保险制度,那么将来四大商业银行改革的成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在美国各银行也无时无刻不面临风险,但他们形成的机制是该保护的保护,该淘汰的淘汰。而我国目前缺乏存款保险制度,使经过股份制改造并实现上市的国有银行依然缺乏风险管理的压力,它们还会产生新的不良资产。
  第五,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极大地减轻政府负担。很明显有了存款保险机制,会提前积聚一大笔常备资金,这笔常备资金不但可以大大减轻各级政府在未来某个时点,某些商业银行发生危机时,实施救援。而且这笔巨额资金在筹集上,时间路径上是均匀分布的,每个银行都很容易承担,特别是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及城市商业银行很需要这种机制的保护。
  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化改革还面临着很多问题,风险肯定会更多,我们只有用市场化的方法解决面临的问题,中国的金融业才会越来越健康地发展,越来越强大。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我国金融业的当务之急,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我国防范金融风险就会更有把握些。
  (作者单位:长春市商业银行)
  (责任编辑:一 丁)
其他文献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针灸治疗术后肠麻痹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术后肠麻痹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5岁;胆囊切除术10
期刊
2007年6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67例,通过精心护理和治疗,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患儿67例,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
今年税制改革本着“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从四个方面继续推进。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未合并冠心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3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用辛伐他汀20 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
摘 要:将心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中,是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有效手段。心理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大学生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陶冶情操、磨炼意志、锻炼团队、完善人格”的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以动态形式投入到亲身体验的受教育过程中。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课堂;实践性研究    一、前言  21世纪的大学生从小在家长的娇纵下养成了自私自利、孤立任性、缺乏爱心
在崇尚自然的今天,能像西方人那样拥有一座私家花园,是无数都市人的梦想。如今,青海女孩孟菲就能让你好梦成真!她巧妙利用楼房宽大的阳台、空荡荡的天台及别墅里的空地营造出袖珍
婴幼儿产品的质量问题引发了信任危机,使众多家长认为只有国外品牌才可以信赖,而大多数国外品牌的商品通过经销商、品牌代理商和商场的加价,是暴利的主要原因。
[学法点津]1.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即宋明理学及
中泰两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地理位置接近,泰国的华侨华人众多。两国关系。不论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十分密切。从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正大集团率先来华投资至今,泰国来华投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