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语言对高职学生的设计思维建构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_la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画语言给艺术创造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对于当前高职设计专业学生来说,立足于传统文化艺术创作中,通过观察法启发设计思维、学习中国画语言的笔墨、造型和构图的方式、自主地构建自己的设计思维、在创新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将针对中国画语言对于高职学生的设计思维构建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国画语言 高职教育 设计思维
  我们开展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向社会输送我们需要的专业性和应用型的人才,所以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提升他们的整体素养,离不开对学生进行设计思维和理念的培养,让这些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够得到发展,对于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和就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中国画语言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上面有着重要的优势,本文将从中国画语言出发,浅析高职生设计思维构建的策略。
  一、借鉴中国画语言观察方法启发学生构建设计思维
  在进行基础的造型写生课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造型能力的训练,但是同时能够将中国画语言的相关造型理念渗透给我们的学生,引导学生训练中国画造型理念、观察的方法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将传统艺术根植于自己的设计思维中。在中国画画谱《芥子园画转》中汇集了很多的优秀画法,比如山石、人物、云等,这些内容都富有中国民族特色,展现着中国传统的审美和理念。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些传统的绘画理念融入到我们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作品的赏析等开展我们的造型课程,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同时中国画中观察物象的方法也可以被我们的高职生所借鉴。在写生中高职生可以多角度的观察物象,对物象进行充分了解,然后从中提取出我们可以进行创作的元素,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进行展示。比如有的学生在写生中观察到了一种兰草植物呈现出一串串的景象,学生可以将这些花苞进行创作性地展现。其实无形中我们的学生养成了全面观察和收集信息的习惯,并且结合了自己对物象的理解进行的创造性展示,这对于学生的设计思维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结合中国画构图构建高职生设计思维
  高职教育希望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的基础上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那么我们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进行设计思维构建的平台。中国画强调的还有构图方面的艺术,那么我们可以借助于中国画的构图语言来培养高职生的设计思维。在中国画的构图中会运用各种关系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比如中国画会涉及到虚实结合和留白的构图美学思想,在构图中我们可以将虚作为空白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意境。除此以外,中国画在哲学上面还会讲到阴阳的理论,中国画中的留白部分可以是虚也可以是实,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这种构图语言特点,进而获得无限的联想,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让学生在创作中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地留白,通过少而精的设计给参观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影响。另外中国画在构图上面还讲究意境,能够做到一种情景交融的特点。作者会借助于自然物象和自己的主觀思想进行结合,也会利用一些代表性的意象达成情景交融的效果。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把握中国画语言中构图的相关特点,通过构图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三、结合中国画造型构建高职生设计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着我们的学生去学习优秀的传统艺术思想和理念,这样对于形成深邃的理念和耐人品味的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纵观中国画的艺术理念将重点放在了位置的安排上面,视觉上给人以变化多样的体验。长短、大小、虚实等对比的理念更是非常的突出,比如2008年奥运会中标的会徽,这个会徽充分展现着中国艺术的特质,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印章还有书法的艺术形式,并且加入了创造者自己的一些理念和想法,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在奔跑中迎接胜利的形象,通过颜色的搭配充分体现了活力和美感。所以在针对高职生进行设计思维的构建时,要紧密结合中国画的造型,将这种造型和精神文化融合的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
  结语
  当前我们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人才,高职生毕业后直接对接的就是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此,在教学中更是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本文结合中国画语言对于设计思维的构建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中国画语言的渗透,将中国传统的艺术内涵和精神理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有深度。
  参考文献:
  [1]杜娟.论高职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8).
  [2]李娜.高职院校《设计素描》课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6).
  [3]陈媛媛.高职汉语言教学中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8):427.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工业风景与摄影媒介作为机械时代的产物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工业题材是早期进入到摄影领域的题材。工业文明、技术革新改变了大众视觉观看方式,突破了绘画式的“客观”。当今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后工业社会,在当代艺术中对早期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影响的探讨成为贝歇夫妇所关注的对象,这与贝歇夫妇继承的新客观流派、新地形流派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大流派都是关注工业题材以及工业文明对于社会、自然的影响,在这两
期刊
摘要:作为视觉表达的重要形式,插画在视觉传达艺术中发挥着独特的魅力,插画中的绘画技巧也能够在视觉传达中得以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设计领域越来越重视视觉传达设计,而且插画的独特性与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介绍插画的创作特点,针对插画在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视觉传达领域中的应用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插画 视觉传达 应用  通常意义下,插画存在于正文之间,也有一些创作者在独页上展现插
期刊
摘要:红色纪念馆是对我国革命历史保护与传承较为重要的地方,主要是以革命文化为主体,在展示与陈列的过程中突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目前红色纪念馆在陈列展示设计期间存在一些问题,这对纪念馆传承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上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要采取有效方法对红色纪念馆陈列展示设计要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全面提高设计质量。  关键词:红色纪念馆 陈列展示 设计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期刊
摘要:声乐艺术是演唱者将自己对所唱歌词和音乐的理解,用具有一定美感的声音传达出来,以其充满美感的听觉形象来感动听众。演唱者需要对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态度,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音乐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形成相应的声乐演唱技巧来胜任声乐演唱任务。  关键词:情感 文化底蕴 音乐思维 演唱技法  一、演唱者要对生活充满热爱  声乐是演唱者抒发情感、展现音乐技巧的主要形式,一个优秀的歌者不仅具备良好的声乐技巧,
期刊
摘要:自人类诞生以来,文化与语言也随之产生。“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文化在语言表达、思维方式方面存在差异,文学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关键词:文学翻译 文化交流  近些年,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词对词、句子对句子的技术性的工作,轻视了其中的技巧性和艺术价值
期刊
摘要:陶瓷制品的发展以及工艺技术的革新代表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装饰艺术的载体,陶瓷工艺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装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在分析了陶瓷工艺的现状以及装饰艺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陶瓷工艺技术各个环节对装饰艺术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陶瓷工艺 装饰技术 陶瓷装饰艺术  一、陶瓷工艺技术存在的不足  (一)窑炉温控以及烧制技术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
期刊
摘要:胡金铨无疑是一位武侠电影类型中的作者导演,他所追求的艺术主旨、美学特点、文化内涵、人物关系都很“胡金铨”化。他以京剧、中国画为视听载体,以儒释道信仰为文化载体,践行其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追求。本文从武侠电影类型中的作者导演、书写多元中国文化的作者导演、作者性形成的原因三个角度论述胡金铨导演的作者性。  关键词:胡金铨 作者导演 形成原因  曾有学者把华语电影界定为“主要使用汉语方言,
期刊
摘要:1997年,香港回归。彼时的中国已经是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洗礼,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更加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打造,电影的艺术审美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香港回归后,两地电影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更加紧密,其声音的变化发展也映射着很多关于文化方面主动融入的内容。目前,香港和内地电影市场在积极交流之中互惠共进,使以此为纽带的文化桥梁也搭建得愈加坚实。  本文将从音效、音乐、对白
期刊
摘要:设计周是一种政府主办或支持的城市设计文化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的设计活动,活动的类型涵盖范围非常广泛。设计周的总体形象设计与普通的视觉形象非常不同,要具备较强开放性、包容性、概括性、综合性、系统性、延展性、快速识别性等特征。很多城市都举办了设计周,并且设计了自己的设计周视觉形象,但由于地区经济和设计水平不同,这些视觉形象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不同设计周的视觉形象设计进行整理和分析
期刊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表演的魅力。因此,演员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需不断发挥自身优势,谋求新的突破。本文从演员与角色的辩证关系入手,探究演员在剧本的基础上如何完成角色的转化,并加以突破。  一、演员与角色的关系  在表演中,究竟是演员塑造角色,还是角色塑造演员?其实答案并不是绝对的,不论是“谁”塑造了“谁”,都是一种成功。林洪桐提到:“创作是由一个第一自我和数个第二自我组成的一个复合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