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十大酷闻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a516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亮,是我们地球的近邻,也是我们人类研究地外星球最多的一颗星球。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我们仰望星空下的月球时,除了嫦娥、吴刚、桂花树,我们对她又知道多少呢?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月球的10个“最酷”事实,看看你对月球到底了解多少。
  
  事实1:月球正离我们远去
  每一年,月球都将“偷窃”些许地球的旋转能量,并利用它推动自己在轨道上上升3.8厘米。研究结果显示,当月球刚形成时,它离我们的距离只有22530千米,而今天这个数字已几乎翻了20倍,达到了45万千米。
  
  事实2:月亮上的潮汐
  地球上的潮汐主要是由月亮引起的,太阳只占一小部分。
  由于月亮引力的作用,地球面对月亮的一面会出现大潮,与此同时,背对月亮的一面也会出现大潮——这是因为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大于月亮对海水的引力。
  在新月和满月之时,太阳、地球、月亮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就会产生朔望大潮。当月亮为最初和最后1/4月牙时,产生较小的小潮。由于月亮绕地旋转轨道并不是圆,所以当其处于近地点时,产生的朔望大潮最大,当其处于远地点时,产生的潮最小。
  所有这些牵引产生了另外一个有趣的事实:由于地球的自转能量被月亮一点点地“偷走”,导致地球自转每10万年就要减慢1.5秒。
  
  事实3:月亮是行星,不是我们的卫星吗?
  我们的月球比冥王星还要大,其直径约为地球的l/4,所以有些科学家认为月亮更应该是一颗行星。他们将地球-月亮系统看作是双子星,就如冥王星及其卫星一样。
  
  事实4 :月震
  


  阿波罗号上的航天员们使用了测震仪对月球进行了观测,发现从地质学角度来讲,这个灰色星体并不是一个完全死亡的地方。发生在离月表以下几千米深处的小型月震被认为是受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有时会有碎片喷出月表,并伴有气体逃逸现象。
  科学家们认为,月球应该有一个炽热、部分熔化的核芯体,就如地芯一样。不过,1999年,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表明,月球的核心很小——大约是它质量的2~4%,这个数字与地球相比差距太大——地心占据了地球质量的30%左右。
  
  事实5:月球是蛋形的
  不要以为月亮是圆的——就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事实上,月球的外形像个鸡蛋。如果你仰望星空,对着你的只是它的两个尖端之一。而且月球的质心也不是其几何中心,它偏离中心大约2千米。
  
  事实6:姊妹月球?
  也许月球并不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科学家们在地球引力带内发现了一颗5千米宽的小行星,它可能是被地球捕获的,并因此成为我们的另一颗卫星。这颗小卫星被叫做克鲁特尼,沿马蹄型轨道绕地球自转,自转周期在770年左右,而且将在空中围绕地球旋转大约至少5000年左右。
  
  事实7:环形山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在距今41亿到38亿年间受太空中的岩石撞击而形成的。但是这些环形山并没有受到多大侵蚀,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月亮的地质活动并不十分频繁,所以不会像地球上的地震、火山爆发及造山运动那样对地表形成强烈的破坏;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没有大气,因而也就不会有风或者雨,而这些也会对表面形成冲蚀。
  
  事实8:月球来树
  


  地球上大约有400多颗树来自月球。事实上它们只是来源于月球轨道,真相是这样的: 1971年阿波罗14号上的航天员苏特拉鲁萨随身带了一包种子,当他的同伴在月球表面漫步时,他却正在小心翼翼地看护着他的种子。后来,这些种子在地面上发芽,并散布于全美国,从此被叫做月球来树,目前它们大多数长势良好。
  
  事实9:锁在轨道上
  既然地球和月亮都在轨道上旋转,那么为什么月亮总是以同一张“脸”朝着我们呢?这是因为,很久以前地球的引力作用使月亮绕轴线的自转运动减慢,当月亮的自转周期慢到和她的轨道周期(即月亮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时,这种作用达到平衡状态。事实上,许多其它行星的卫星也是这样的。
  那么,既如此,月相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当月亮绕地球旋转时,有一部分时间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这样她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她,这就叫做新月。而她的另一面我们则永远看不到。当月亮只有一部分被太阳照亮时,从地球上看去就是一轮弯弯的月牙,当她正对太阳全部被照亮时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满月了。
  
  事实10:月亮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关于月亮形成的主流说法是:大约在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后不久,一颗类似于火星大小的岩石撞击地球,大量岩石碎片和尘埃被甩到地球周围轨道之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碰撞和聚集而形成了今天的月亮。
其他文献
  
期刊
让人充满期待的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在圣诞节前夕成功抵火星轨道,并向火星释放"猎 兔犬2"号火星登陆器,不幸的是"圣诞有礼"的节目没有预期上演,地面控制中心与"猎 兔犬2"号失去联系。本来是和美国双胞胎火星车共同演绎的火星登陆三重奏,也少了前奏 。    "猎兔犬2"号怎么了?    在地面发送的150条指令控制下,12月19日,欧洲空间局科谠主管大卫-索期伍德从位于德 国达姆施塔特的任务控制
期刊
  
期刊
候选诱天员千里挑一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奉命出征太空。   由航天员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组成的首飞航天员梯队,肩负着征服太空的神圣使命,出现在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上。最终,杨利伟作为首飞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担负起这次里程碑式的太空飞行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世界为之瞩目,民族为之骄傲。   航天员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选拔和训练航天
期刊
为了使广大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航天人、更深入地理解航天精神,本刊特推出 "院士风采"栏目,不定期地介绍航天各院、所过去和现在在职的院士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宣传他们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林华宝院士是我国空间返回技术和卫星总体技术专家、中国返回式卫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1931年5月29日出生于上海,2003年8月17日1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2
期刊
1989年10月18日美国发射的"伽利略"号空间探测器是世界上第一个木星专用探测器,它曾经完全改变了科学家对木星及其卫星的认识。今年9月21日,它第34次环木星运行时在人工控制下坠入木星大气层销毁,给14年的太空探索画上了句号。这也是美国自1999年以来首次控制探测器在地球之外的天体上坠毁。     寿终正寝     2003年9月21日12时49分,洛杉矶喷气推进实验室(JAL)的科学家启动了"
期刊
在经历了20多年的研发和几次推迟之后,2003年8月25日,美国 "空间红外望远镜"终于由1枚德尔它2号火箭发射升空。自欧洲"红外空间观测台"由于冷却用的液态氦告罄而寿终正寝后,科学家们就一直盼望美国"空间红外望远镜"早日升空,填补当今空间红外观测领域的空白,它将以一种不同以往的视角来观察宇宙,革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这颗红外卫星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开始实施的"大观测台"计划,即发射4颗大型
期刊
到7月底,陆地卫星7项目官员仍没有解决该对地观测卫星上出现的一个问题。5月31日格林尼治时间将近22时,该卫星上的主要仪器——增强型主题测绘仪(ETM)+的一个关键组件突然失效,导致进入6月份后卫星无法向科学家和其它用户提供数据。出故障的是ETM+的扫描线校正仪,可能是遇到了机械或电气问题。该仪器用于对卫星拍摄时的前向运动进行补偿。没有它,各幅图像会有扫描上的重叠,图像边缘还会出现大片空白,传回的
期刊
美俄两元老将将在今年10月18日乘俄罗斯联盟TMA-3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成为该站的第8批长驻客。其中来自美国的福勒将担任机组指令长和站上科研负责人,而俄罗斯宇航员卡列里将成为飞船指令长和站上飞行工程师。两人将在站上生活和工作约半年的时间。来自西班牙的欧空局航天员杜克也将作为飞行工程师与他们同往,但将和第7长期机组的两名航天员马连琴科和卢杰一起于10月28日乘目前在站上的一艘联盟号飞船返回地面。福
期刊
2002年秋,美国航宇局重新审查了它的航天运输系统计划,提出要研制一种新的天地往返运输器,该运输器取名为轨道空间飞机(OSP),从而引发一场关于是研制空间“飞机”还是研制“飞船”的争论。这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在制定载人航天发展蓝图时发生的“以飞船起步,还是以航天飞机起步”的争论颇为相似。不过,美国的争论是在高起点、高水平基础上的比较。美国既有研制“水星”、“双子星座”、“阿波罗”三类飞船及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