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误区及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尝试、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并取得了很多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不少新的教学误区,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误区 新课程
  高中生正处于新鲜认知阶段,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磨灭学生的好奇心,对数学逐渐失去兴趣。加上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死气沉沉的课堂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活泼的气氛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呢?对此,笔者对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 轻效果,重形式,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差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四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明显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有意识地把这种学习方式引入到自己的课堂当中,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教师提供的问题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但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合作;2、为合作而合作,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问题都合作;3、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看起来在争论,场面非常活跃,其实偏离了主题;4、合作学习成了优生表演的舞台,学困生被撇在一边,无人过问,成为合作学习的牺牲品。
  对策:“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交流”应涵盖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有利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学生学习中有合作价值的内容,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效果。
  二、 过分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媒体,忽视板书
  新课改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以较好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很多教师陷入认识误区,认为新课标就是大量使用多媒体。有的老师上课时只是简单应用计算机的演示功能,课堂上,只是点击鼠标,对其他教学手段置之不理,使课堂由“人灌”变成“机灌”。还有不少老师过分追求快节奏,增加课堂容量。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已经显示出标准答案、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这样,以计算机的演示代替了教师的教,人机对话取代人际对话,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与相互交流。
  对策:多媒体教学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新知识的出现,学生要有一个接受、思考的过程,教师的适当板书就会放慢教学节奏,给学生一点审视新知的时间。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最好还是通过板书呈现,解题的规范性、彻底性也要求教师要有例题的示范板书。这一时间缓冲期利于学生和教师共同体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较好地暴露出师生双方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完成由显性题目向隐性知识,再到归纳思想方法的升华。因此,重点知识的讲解、例题的解题示范,教师还是要板书。一节课后,教师的板书就是这节课的缩影,学生通过板书内容就可以回顾、小结。这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
  三、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如果学生没有问题,那是教学的失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从“满堂灌”极端走向“满堂问”的极端,又从“满堂问”的极端走向“满堂学生质疑”的极端,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发言踊跃,整个课堂气氛貌似活跃,实则结构松垮.有些问题是明知故问,或是些肤浅问题,而真正思维有困难的问题没能提出来或没有被发现.
  对策: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不能轻视甚至忽略教师的问题设计.事实上,教师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和典范性的问题设计,将对学生有事半功倍、受益匪浅的感觉,只有将学生的疑问与教师设计的问题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共同实现.营造和谐氛围,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有助于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作为一个解疑者、组织者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提问、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注意提问的适度性、梯度性和个体差异性,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育江.多媒体辅助教学要解决好的问题[A].中学数学教学参考[J]
  [2]梁金龙.浅议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误区[J].科学大众
  [3]鲍英员.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误区及解决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
其他文献
学界对风貌通讯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写作上,然而采访是写作的基础,本文另辟蹊径,以风貌通讯的采访特点为切入点进行探讨。风貌通讯采访的独特之处在于:更加重视观察的作用,在观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1、注重民主和谐关系的建立,实现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
期刊
生物质能源是人类使用过最古老的能源,而生物质垃圾是生物质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质垃圾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富含有机质的剩余物,或者说被视为
伴随2008北京奥运的临近,“新北京、新奥运”已经成为世界的期待。崛起的中国需要在世界上有更响亮的声音,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对此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央电视台
达尔文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也毫无例外的存在着发展上的差异。由于生理条件、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以及心理发展速度和接受水平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珍惜开发学生的差异,避免“一刀切和齐步上”的做法,要因人而异加强针对性,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求知的愉快,使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都能张开思维的翅膀,全面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智慧力量。  数学新课标
期刊
摘 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本文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谈论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旨在教学的实践中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效率 提高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合理有效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1.分组的原则;  首先,学习上各学科要
期刊
今年2月5日,在哈尔滨举行的亚洲冬季运动会上,我国冰坛小将李佳军力克群雄,夺得500米、1500米短跑道速滑两枚金牌。站在领奖台上,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李佳军的眼里闪着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 师生互动”. 师生双边活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 而数学课堂提问则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 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 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 提问 有效性 研究  课堂中的提问活动在师生互动活动中是最最常见的,然而在当下高中数学课堂中,课堂提问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随意提问,不考虑效果,忽视学